天天看小說

第34章 善惡之辯

讓我們再次強調一遍我們早已說過千百次的話吧!儘管今日的耳朵對這項真理——我們的真理——已不願再傾聽了。我們非常清楚,這聲音帶有多麼嚴重的侮辱性——倘若有人將人不加修辭地直接當成動物的話。然而恰恰在我們談論具有“現代觀念”的人的地方,會經常用到“羣畜”與“羣畜本能”之類的詞,這或許要算是我們的一項重罪了。可這又能怎麼辦!我們別無選擇,恰恰是在這一點上我們有著新的見解。在一切有關道德的主流判斷中,我們認爲,整個歐洲都是統一口徑,就連對歐洲有著主要影響的國家也算在內。在這裡,人們顯然知道蘇格拉底所不知道的事物,也正是那條衆所周知的毒蛇曾許諾的事物——今天的歐洲人“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在此,不需要大聲喊叫讓耳朵受罪了——倘若我們總是重申此種說法的話。在此被認爲是已知的事物,在此基於他的讚譽與指摘而自我標榜的事物,都自稱是善的屬類,統統都是“羣畜”的本能。這類人突然冒了出來,成爲大多數,並趨向居於超出其他本能的優勢地位,而且風頭更勁。

根據持續增長的生理學上的相似性,它即象徵著這些事物。羣畜動物的道德即是今日歐洲的道德——正如我們所熟悉的其他事物,這只是人類道德的其中一種。無論在它之前或之後,或是與它並行的時代,同樣存在其他的道德。首先是可能有或者應該存在的更高等的道德論者,然而此種道德全力抗拒的就是這種“可能”與這種“應該”。它發出最嚴正的聲明:“我即道德本身,此外別無道德。”甚至謀求一種曾經爲羣畜動物最微妙的服務並善於阿諛奉承的宗教的協助。在政治與社會的構建中,我們發現了一種日漸明顯的對此道德的表達方法:基督教運動的宗旨造就了民主運動。然而,即使對那些最缺乏耐性的人、對病人或通常意義上的本能的癮君子而言,這種運動的速度未免過於遲緩,需要放聲地號叫一番。

這一切或許會讓日漸囂張的無政府主義瘋狗們高興,現在這羣傢伙正漫遊在歐洲文化的小巷中。從表面上來看,他們同馴良而勤勞的民主主義者以及革命的意識形態家們背道而馳,與那些笨拙的哲學騙子和熱衷於兄弟情誼的人們更是不靠譜。這些自稱社會主義者的人想構建“自由社會”,實際上,他們出於本能地敵視任何一個有別於自治羣畜社會形式的社會,所有這些傢伙都是一樣的(甚至拒絕“主人”與“奴僕”概念——既無上帝,也無主人,這即是社會主義模式),反對所有特殊要求,所有特權(實質上就是反對任何權利。

因爲一旦實現衆生平等,就不再需要“權利”了);他們對懲罰性的正義持懷疑態度(這種行爲在他們看來即是對弱者的強姦,對此前社會形態必然後果的無理之舉),但同樣對宗教持同情態度。只要感受到,經歷過或遭遇過(無論是卑賤的動物,還是高貴的“上帝”;“與上帝一起同情”的犯上行爲,則屬於民主主義時代)。在同情的焦躁與吶喊、對苦難的仇視及其女性對觀衆的無力感方面,都不能容忍痛苦的存在——這一點也是一致的;在非本意的陰柔化方面同樣如此。在此種魔力的影響之下,歐洲似乎又面臨著一種新佛教的威脅;在同情的道德方面,保持信仰的一致,好像道德原本就是這樣,成爲制高點,人已至巔峰;前所未有的對未來的希望,對當下的慰藉,對以往所有過失的巨大清償——作爲女救世主的共同體,信仰羣畜與信仰本身都是一丘之貉……

第20章 追求真理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43章 遠離怨恨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6章 人的蛻變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16章 力量意識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34章 善惡之辯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6章 人的蛻變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37章 人,面向人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36章 人的蛻變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6章 力量意識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37章 人,面向人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章 譯者序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16章 力量意識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6章 人的蛻變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
第20章 追求真理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37章 人,面向人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43章 遠離怨恨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6章 人的蛻變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16章 力量意識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34章 善惡之辯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6章 人的蛻變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章 知識和邏輯的起源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37章 人,面向人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36章 人的蛻變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6章 力量意識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63章 哲學家自身的貧困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37章 人,面向人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章 譯者序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74章 信仰的需要和使命第16章 力量意識第71章 什麼是哲學家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6章 人的蛻變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84章 對藝術的感激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滦南县| 个旧市| 长宁县| 嘉义县| 武宁县| 梅州市| 沅陵县| 浦江县| 福建省| 鄂伦春自治旗| 焦作市| 峨边| 尚义县| 上虞市| 察雅县| 谢通门县| 布尔津县| 马公市| 三亚市| 河源市| 新建县| 康平县| 饶河县| 平潭县| 大兴区| 宝丰县| 新乡县| 庆阳市| 嘉义县| 全州县| 孙吴县| 连城县| 罗江县| 辉南县| 长岛县| 东光县| 江津市| 土默特右旗| 拜城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