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

倫理學:或“合意性的哲學”。——“事情原本應該是另一種情形”,“事情應該是另外一種情形”。因爲,不合心意乃是倫理學的濫觴。

人們或許真的可以自我救贖。首先,因爲人們會選擇零情感的狀態;其次,因爲人們瞭解倨傲和幼稚。因爲,要求某個東西和原樣有所區別,即要求一切都是另一種情形——這就有對整體的毀滅性批判的意味了。但是生命本身要求的就是這樣!

確認擁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好像比任何“事情原本應該如此”要崇高和嚴肅得多,因爲後者乃是人的批判和倨傲態度,似乎自打開始的時候就註定是可笑的。在這中間表現出來一種需求,而這種需求又要求世界的結構來適應我們人的安適感;意志也是這樣的,它要儘可能多地適應這個任務。

另一方面,只有“事情原本應該如此”的這種要求,纔會呼喚出另一種“有什麼”的要求。因此,知道了有什麼,這已經就是——“怎麼樣?這可能嗎?爲什麼一定要這樣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了。要是驚訝、慨嘆我們的願望不符合世界軌道,就會引發我們對世界軌道的認識。或許事情是另一種情形:也許那種“事情原本應該如此”就表明我們有徵服世界的願望。

倘若我將有規則的現象放進一個公式,那麼我就對整個現象的描述進行了簡化和縮短,等等。但是我沒有明確“規律”,而是提出瞭如下問題,即在這裡重複出現的東西是來自哪裡。因爲,對於這個公式,人們主要是要求作爲未知力和產生力的綜合體來適應,但這僅僅只是一種猜測而已。有人認爲這裡的力要遵從與規律,以至於我們由於力的遵從每次都會得到相同的現象,這純屬憑空臆造的神話。

對世界的解釋乃是統治欲的標誌,藝術的世界觀:直面生命。但是,它沒有分析美學觀,而是把美學觀貶斥成局外感、裁決感、安全感和殘暴性等。人們必須領會到藝術家本人及其心理學(批判賭博就是釋放力,就是改變的,就是對自己靈魂同他人相接觸的,就是藝術家的絕對利己主義等)。人們淨化了些什麼本能啊!科學世界觀:批判心理學對科學的需求。冀盼能夠理解一切事物;冀盼讓一切事物都變得實際、有用、可供剝削——它是反美學的。價值本身,是可以數清和可以計算的東西。普通人想憑藉這個來取得優勢。倘若人們用這種方法佔有歷史,那將是令人感到恐懼的——優越者、仲裁者的王國。人們淨化了些什麼啊!

宗教世界觀:批判宗教的人。他不一定要是道德的人,而是要有著強大崛起感和深沉的沮喪感的人。他用感激和懷疑之心來對前人進行解釋,因而不由自主地追溯前人(——後人)的根源。他是大體上自己感到“沒有自由”的人,他使自己的狀態淨化了,使屈從的本能淨化了。

道德世界觀。將社會等級制的情感放進了宇宙:安定性、準則、整理和排列,對於這些東西的評價最高,所以它們也在尋求著最高的職位——在宇宙之上,或宇宙之下。

什麼是共同性:人們認爲統治欲是最高價值的審理機關。是的,被看做是統治力和創造力。顯然,這些之間是相互敵對和各有優劣的(總的來說,或許是聯合,或在某種統攝下更迭)。但它們深刻的對立非常的大,以至於在它們要使一切得到滿足的時候,就要想象出一個深刻且庸碌的人來。

羣畜道德的真實性。“你應該是可以認識的,你的內在物是通過清晰和不變的符號表現出來的——要不你就是危險的。假如你是惡的,那麼你僞裝自身的能力就成爲對羣畜最嚴重的威脅。我們藐視神秘的人和不可知的人。因此,你的狀態必須保持可以被認識,你不應閃爍不定,你不要相信你的改變。”這說的是,對真實性的要求是以被認識和不變的人格爲前提的。其實,這是屬於教育方面的,儘管羣畜的成員的信仰達到了一定水平是通過人的本質。因爲,這種信仰首先是羣畜製造的,接著才被要求“真實性”。

科學——到現在爲止,它是通過對一切的假說的“解釋”來達到完全消除事物複雜性效果的方法——也就是由於理智對混亂的反感。同一種反感在觀察自身時又對我的心絃進行了撥動。因爲,我也想通過某種模式形象地來對內心世界實施設想,並且以此來對理智的混亂進行了超越。而道德就是這樣一種已經被簡化了的模式。因爲,它教育人要心胸坦蕩。現在我們否定了道德——對我們來說我們自身又重新落入了黑暗!我知道,我對自己一無所知。物理學的產生是對情感的仁慈,因爲在道德被消滅之後,科學(作爲通向認識之路)又獲取了新的魅力——因爲結果正是我們在這裡找到的,所以我們要調動我們的生命來服務於掌握科學的目標。由此產生了我們關於自己生存條件問題的實際科學思考。

虛僞性——任何獨立的本能對自己的工具、隨從、溜鬚拍馬者都擁有另一種本能:它絕對不允許他人稱呼自己的醜名。因爲,它一概不受禮其他非間接地共享的頌詞。在一切獨立的本能的四周,一切或褒揚、或貶低的言辭都結晶爲固定的制度和禮儀——這就是虛僞性的原因之一。

任何嚮往統治權而又被某種桎梏束縛了的本能,爲了自己、爲了對自我感覺的支持、爲了增強自我感覺,需要一切好的名聲和公認的價值,以致它有膽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打著被它打倒的、它想擺脫的“先生大人”的旗號(譬如肉慾,或者權力慾在基督教價值的統治下,就是如此)。這是虛僞性的另外一個原因。

在上面所說的兩種情況下,完美的純真樸實佔了上風。這是因爲虛僞性沒有進入意識。倘若人們看到主動者和他的“表面現象”(“虛假的面孔”)是分離的,這是本能破碎的標誌——一種自相牴牾的標誌,絕非不可戰勝的標誌。禮儀、激情中絕對的純潔,虛僞中的“善良的心”,人們用來獲得最大和美妙的言辭和姿態的信心——爲了勝利,這一切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另外的情況下:當要表現無可比擬的聰穎的時候,則需要演員的天賦和爲取勝必備的非常自律的素養。因此,第一,教士乃是技藝嫺熟的、自覺的僞君子;第二是王公貴胄,他們的等級和門第使他們養成了裝模作樣的氣質;第三,社交人員、外交家;第四,女人。

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37章 人,面向人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49章 何謂高貴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37章 人,面向人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34章 善惡之辯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36章 人的蛻變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16章 力量意識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6章 力量意識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49章 何謂高貴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47章 心靈的隱居
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37章 人,面向人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49章 何謂高貴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37章 人,面向人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4章 有關愛情與美德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34章 善惡之辯第56章 呼喚強者的時代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36章 人的蛻變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16章 力量意識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75章 鏡中的反照人生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53章 生命的價值解釋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90章 愛的心理學特徵第16章 力量意識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47章 心靈的隱居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5章 “認識”的起源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82章 藝術家的自負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49章 何謂高貴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47章 心靈的隱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江达县| 疏附县| 米泉市| 黄骅市| 孟津县| 定边县| 梁山县| 美姑县| 昆山市| 菏泽市| 云安县| 高台县| 新沂市| 永善县| 三亚市| 齐河县| 宿迁市| 文成县| 桂东县| 普兰店市| 东辽县| 甘孜| 秦皇岛市| 东乌珠穆沁旗| 萨迦县| 加查县| 井冈山市| 贵港市| 太仆寺旗| 塔城市| 大丰市| 馆陶县| 堆龙德庆县| 资兴市| 建平县| 丹寨县| 辉南县| 天全县| 方正县| 阿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