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章 人性的虛無

當敗類找不到任何慰藉的時候,虛無主義則變成了他們的標誌。因爲,他們去破壞的目的就是擔心自己的毀滅。他們由於被道德取代,因此就沒有理由“順應”——他們站在一種相反原則的土地上,希望爲自己爭取某些權利,因爲他們迫使強者成爲自己的劊子手。既然一切生命都喪失了自己的“意義”,那麼歐洲式的佛教也隨之產生了。

“困苦”絕不會漸漸擴大,正相反!“上帝、道德、順從”卻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並且深深地紮根在貧困階梯之上。當相對有利的關係出現時,積極的虛無主義也會凸現出來。以相當高的精神文化爲前提,認爲道德會被克服;同時,這種文化又會帶來一種相對舒適的生活。因爲哲學見解一直處於爭吵的狀態下,甚至有時還達到了哲學無可救藥的懷疑程度,所以精神上出現了某種懈怠,但同樣,這並不表示就是虛無主義者低微的等級。讓我們想一想佛祖出世的情

景,永恆輪迴的學說中註定存在一些博大精深的前提,就像佛祖學說裡的因果概念等。

那麼“敗類”到底是什麼呢?這裡主要指的是生理上的,而不是政治上的。在歐洲,最不健康的一類人依舊是這種虛無主義的土壤。他們將永恆輪迴的信仰看做是人類的災禍,因爲在這種思想的感染下,人們會變得爲所欲爲;人們沒有消極的清除,而是按此清除了所有無意義、無目的性的東西,儘管它只是認爲一切都是在永恆存在後纔出現了**和盲目的憤懣——這一點也是虛無主義和破壞慾的危機所在。說到這種危機,它的價值就在於,它要清除,要把相似的因素全部聚集在一起,然後使之互相廝殺;它會把共同的任務分配給那些思維方式相反的人——在這種人裡找出幾個軟弱的、信心不足的人,然後以健康爲出發點開創力的等級制。這是因爲,發號施令者就是發號施令者,服從者就是服從者。當然,所有現存的社會制度都不屬於這個行列。

那麼在這種新的秩序中,誰是強者呢?回答是最平庸的人。因爲,這種人不需要什麼極端的信條。他們不單承認,並且喜歡那種偶然性和無意義性。這種平庸的人大多是在將人的價值大打折扣的情況下去想象人的,因此他們變得渺小、軟弱。當然這種人是最健康的,所以經得起那些災禍的折騰,甚至是不畏懼災禍。這種人的特徵是:對自己的力充滿了信心,而且能夠自覺、自豪地代替別人所取得的力。

但是這種人爲什麼會想到永恆輪迴說呢?

對於永恆輪迴說的那種合意性立場,那種“理應如此,可沒有如此”以及“事情若如此該有多好”,幾乎沒有幾個人清楚這些都意味著什麼。事實上,它們意味著對所有事情進程的譴責。因爲在任何事物中,都不存在孤立的東西。聚沙成塔,你可以在自己的小小不幸上建造出未來的大廈,從整體上說,就是要經歷滄海一粟的過程。如果連康德都不清楚道德的標準是不會完全實現的,那麼道德本身就已經包容了對整體的判斷。

但是反過來說,整體會提出疑問:道德又是從哪裡獲取這種權利的?在這裡,爲什麼有一部分竟當起審判整體的法官來了?從實際情況上分析,如果說這是無法滅絕的本能,而且有人對那種道德判斷和現實不滿,那麼這種本能就同屬於無法滅絕的愚蠢,並且也是我們的不謙遜。但是,因爲我們將這番話說了出來,所以也就等於是做了我們所指責的事;事物活動的性格特徵就是合意性、僭越的審判遊戲的立場,當然,所有不公正和不完美的情形也是這樣——這也正體現了“完美性”的概念。因爲我們知道這個概念是沒有任何結果的。一切,想得到滿足的,都是通過事物的現狀來表達不滿之情的。那麼它具體的表示是什麼呢?難道也是由真正的不滿足、滿腦子的合意性的各部分拼湊而成的嗎?“事物的活動”難道也是從這裡出發的?以現實性爲出發點的路!必將是永不滿足的本身嗎?莫非合意性就是驅動力?就是上帝?

就我個人而言,擺脫宇宙、統一性、一切力和某種絕對的物,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人們逼不得已地將絕對之物當成最高的仲裁機關,然後稱之爲“上帝”。人們必須砸爛宇宙,並且忘掉對它的尊敬;向它索要我們曾經給予未知和總體的東西,然後送給它近在眼前的、屬於我們的東西。

就像康德曾在《實踐的理性》的結論中,說過:“有兩個事物始終都值得永遠崇敬”——今天我們寧願說“消化更值得崇敬”。宇宙是製造老問題的機器,例如“怎麼可能有邪惡呢?”等。換句話說,宇宙是不存在的,而且也沒有什麼偉大的感覺器官,甚至是存貨、力的儲藏室。

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
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12章 親歷的哲學第73章 德意志精神的探險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72章 古代宗教的餘緒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22章 用來裝扮的道德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64章 意志的自由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86章 教誨的藝術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79章 致現實主義者第15章 生命的關照第80章 論詩的起源和藝術的功用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第17章 僞善的科學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34章 善惡之辯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43章 遠離怨恨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任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聯第77章 歷史意義的定位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2章 客觀存在的先驅者第89章 藝術的意志力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51章 生命的價值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59章 哲學與哲學家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1章 認清道德的面孔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69章 洞悉世界的本質第37章 人,面向人第13章 哲學的命題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45章 論“弱者”的衛生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第19章 哲學家的責任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26章 潔淨的本性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8章 哲學與天才第18章 我們的空氣第46章 心靈上的天才第48章 虛榮與高貴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九台市| 岑巩县| 建宁县| 恩平市| 景泰县| 电白县| 延安市| 平利县| 阿瓦提县| 道真| 璧山县| 阿克陶县| 兴仁县| 衡山县| 防城港市| 钦州市| 云霄县| 赣榆县| 集安市| 勐海县| 临安市| 琼结县| 辽源市| 普格县| 榆树市| 宜都市| 科尔| 浦东新区| 阿勒泰市| 瓮安县| 永康市| 英德市| 金塔县| 平阳县| 安陆市| 惠州市| 巫山县| 项城市| 卢龙县|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