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章 有關(guān)愛情與美德

我們通常會認爲貪婪和愛情是兩個概念,其實,這二者可能只是出自同一的兩種說法而已。

一種說法是,對於佔有者而言,已經(jīng)處於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他們只會爲“佔有物”而擔(dān)心;另一種說法是從貪得無厭者和渴望者的立場出發(fā),因而將其美化爲“好”。難道我們的博愛不是對新的財產(chǎn)的一種渴望嗎?同樣的,我們對知識和真理的愛以及對新奇事物的追求難道不也是這樣的嗎?

我們對陳舊之物和已佔有之物漸漸感到了厭倦,於是便想要再度伸出手去攫取新的。即使是在風(fēng)景最美的地方,當我們住上三個月之後,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不再那麼喜愛了,而不管是多麼遙遠的海岸都會引起我們的貪念和妄想。因爲我們的一再佔有,佔有之物變得越來越少了。我們對自己本身的興趣總是源於這興趣在我們身上所引起的變化,只有這樣才叫做佔有。如果有一天我們對佔有物失去了興趣,自然也就對自己產(chǎn)生了厭倦之情。(人們常常因爲佔有太多而感到痛苦,因此將所佔有的東西拋棄或分給其他人,還冠以“愛”的美名。)我們樂於利用一個人處於爲那之中的契機,來攫取他佔有的東西,這種做法就像慈善者和同情者所作的一樣,而他依然將這種獲取新的佔有物的慾念叫做“愛”,並在即將成功的新的佔有中獲得了快樂。

人們的愛情更多的是表現(xiàn)爲對佔有的不懈追求。情郎總是想絕對佔有並且獨自擁有他所追求的女人,渴望對她的靈魂和身體擁有絕對的控制權(quán)力,他要單獨地被愛,而且要統(tǒng)御並駐留在女人的靈魂裡。這實際上就意味著他將所有人都排拒在了美好、幸福與享樂之外。他的目的是要使他的情敵都變得一貧如洗,而自己就將成爲金庫的主人,成爲“征服者”與剝削者之中最肆無忌憚、最自私的人,其他人對他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他時刻準備犧牲一切來擾亂所有的秩序,完全置他人利益於不顧。想到這些,人們不禁驚訝於這種瘋狂的慾念與對財產(chǎn)的殘酷,一直是被大肆美化、聖化到如此地步,使得人們從中獲得這樣一種愛情概念:愛情與自私是完全對立的。而事實上剛好相反,愛情就是自私的代名詞。在這裡,很明顯的,一無所有的人和渴望擁有的人對此還頗有微詞;而那些在愛情方面被恩賜了許多而感到滿足的人,例如在所有雅典人中最值得愛和被愛的索福克勒斯,有時也難免將愛情稱爲“瘋狂的惡魔”,可是,愛神厄洛斯卻總是在笑話這些一向是愛神最偉大的寵兒、如今卻褻瀆神靈的人。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存在著一種愛的延續(xù)。兩個人在這種延續(xù)中就會將一種渴求轉(zhuǎn)向另一種新的渴求,從而有了更高的共同目標,也就是在他們之上的偉大理想。可是,誰真正熟悉這種愛呢?又有誰經(jīng)歷過這種愛呢?它的正確名字就是友情。

再說說美德。一個人的美德之所以被人稱讚,並不是由於這些美德對其本人的影響,而是由於這些美德對社會、大衆(zhòng)的影響。從古至今,人們在頌揚美德的同時,很少會有“無私的”、“非自我本位”的心態(tài)!

似乎人們在潛意識裡非要看到美德(諸如勤勉、服從、純潔、虔誠和公正等)對具有它的人造成傷害不可。美德既是這些人強烈的本能,同時又受到理性的限制,無法與其他的本能保持均勢。如果你真正具備了某種完美的道德(而不僅僅是一種對道德的嚮往),那麼,你註定要成爲這種道德的犧牲品!然而,你反而會因此受到最親近者的褒獎呢!

一個勤奮的人會得到人們的稱頌,但與此同時,人們卻忽視了這個人因爲過度勤奮而在視力、思維及創(chuàng)意方面所受到的損害;人們對一個“鞠躬盡瘁”的青年表示出敬重與惋惜之情,他們這樣評價:“失去一個最優(yōu)秀的人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爲犧牲是必要的,儘管覺得惋惜,但更加值得惋惜的是個人的想法、甚至個人對自身的維持與發(fā)展完全違背了服務(wù)於社會的宗旨!”人們之所以惋惜這個青年,並非他本身之故,而是他的亡故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社會也由此失去了一個屈從的、大公無私的所謂的“老實人”的工具。

也許我們會想,如果他在忘我地工作時能照顧好自己,活得長久一些,這樣是否對社會更有益呢?當然,這個益處早得到了人們的肯定,不過在他們看來,另一個益處更高、更長遠些,那就是,雖然一個人犧牲了,但他勇於犧牲的精神卻永遠地留存了下來!可以說,美德中包含一種工具的性質(zhì),而褒揚美德實際上就是在褒揚工具的性質(zhì)。因此,從一方面來說,美德中存在著一種不受個人整體優(yōu)勢的控制、非理性、盲目的本能,也正是由於它的非理性,才使得個體轉(zhuǎn)變爲整體的職能成爲可能。簡而言之,頌揚美德就是頌揚其對個人的損害,也就是頌揚那種剝奪了人的最寶貴的自我本位和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力量的本能。

爲了使人們的行爲習(xí)慣都符合道德的要求,就必須降低美德同個人利益結(jié)合起來的可能性。而實際上這樣的結(jié)合的確已經(jīng)存在了!舉個例子來說,儘管勤奮是一種美德,可是盲目的勤奮不但會成爲甘願當工具的人的典型美德,也被當成一種發(fā)財、成名的途徑和醫(yī)治無聊、的特效毒藥,然而,人們卻將勤奮所帶來的極大危害緊緊地隱瞞了起來。我們所說的對人的教育,實際上是試圖通過一系好處將人們吸引過來,從而使他們形成個人的思維和行爲方式,而一旦這樣方式成爲了習(xí)慣,甚至是本能與激情,那麼就必然會有損個人利益,而“有益於大衆(zhòng)”。盲目的勤奮所導(dǎo)致的名利雙收經(jīng)常可以見到,但是同時卻也剝奪了個人肌體器官的敏靈;人們在享受它所帶來的名利以及得到了抗禦無聊與的手段的同時,也使感官逐漸遲鈍,使心靈在面對新的刺激時失控。(我們這個時代是所有時代中最忙碌的,因爲知道現(xiàn)有的勤奮和財力不會有太大的進展,所以只能靠加倍勤奮以期獲得更多的財富;許多偉大的人物通常是付出多,而收穫少!相信我們的孫子後代也將會這樣!)

對人的教育的成功必將使個人的種種美德有益於公衆(zhòng),但卻不利於個人的最高目標,這樣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個人精神的苦悶和先天夭折。對無私奉獻、行善積德的人的讚美,實際上就是對那些沒有將自己的力量與理性用在保存、發(fā)展、提升和促進自身以那些企圖擴張權(quán)勢的人的讚美,這種人從來都先爲別人考慮,與世無爭,然而人們對他們的讚美絕對不是因爲他們的這種忘我的精神!“最親近者”對無私的讚美源於他已經(jīng)從中得到了好處!如果覺得自己“無私”,那麼就應(yīng)該努力阻止那些損害個人利益的傾向發(fā)生,更重要的是大聲宣佈自己的無私;然而他並沒有對無私稱道!這其實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時下正受推崇的道德的矛盾所在:道德的動機與原則事實上是背道而馳的!用來證明道德的東西反過來受到了道德標準的反駁!

這句“你有捨棄自己,成爲犧牲品的勇氣”,應(yīng)該由情願捨棄個人利益的人來說,即使這樣種“個人應(yīng)作犧牲”的要求會帶來自身的毀滅,但似乎這樣纔不致與他的道德標準相悖。事實上,如果最親近者或者社會爲了公衆(zhòng)利益而對利他主義大加讚許,這時,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他認爲:“你應(yīng)該在對無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尋求自己的利益。”這樣看來,“應(yīng)該”與“不應(yīng)該”都是別人說的。

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xué)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zé)任第17章 僞善的科學(xué)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82章 藝術(shù)家的自負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90章 愛的心理學(xué)特徵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37章 人,面向人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章 哲學(xué)與天才第15章 生命的關(guān)照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7章 僞善的科學(xué)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4章 善惡之辯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xué)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19章 哲學(xué)家的責(zé)任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3章 遠離怨恨第1章 譯者序第20章 追求真理第6章 偏見的“科學(xué)”第71章 什麼是哲學(xué)家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xué)家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guān)聯(lián)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guān)聯(lián)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7章 僞善的科學(xué)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7章 人,面向人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82章 藝術(shù)家的自負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7章 人,面向人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63章 哲學(xué)家自身的貧困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6章 潔淨的本性
第40章 女人的獨立性第87章 德意志的深沉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xué)第50章 人的至高境界第27章 保存本性與絕對的責(zé)任第17章 僞善的科學(xué)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82章 藝術(shù)家的自負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42章 道德的培育第90章 愛的心理學(xué)特徵第85章 何謂浪漫主義第37章 人,面向人第81章 善良的審美第8章 哲學(xué)與天才第15章 生命的關(guān)照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10章 偉大的健康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17章 僞善的科學(xué)第44章 論道德即是偏見第49章 何謂高貴第11章 歡樂的含義第58章 追求真理的原動力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9章 對於“偉大”的詮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34章 善惡之辯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67章 人性的虛無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29章 謙虛的品格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33章 無聊的道德哲學(xué)第14章 論生命的理性第19章 哲學(xué)家的責(zé)任第20章 追求真理第43章 遠離怨恨第1章 譯者序第20章 追求真理第6章 偏見的“科學(xué)”第71章 什麼是哲學(xué)家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41章 未來的“人性”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68章 對於世界的解釋第55章 對於人性的闡釋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71章 什麼是哲學(xué)家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guān)聯(lián)第54章 文明的價值關(guān)聯(lián)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62章 腐敗的特徵第17章 僞善的科學(xué)第35章 道德矛盾的價值第28章 美德的價值尺度第89章 藝術(shù)的意志力第57章 社會的未來利益第70章 對慾望的信仰第45章 論“弱者”的衛(wèi)生第25章 清醒與面具第52章 理性的思維認知第23章 道德在歐洲大陸的表現(xiàn)第60章 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第86章 教誨的藝術(shù)第76章 生活的熱忱第38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61章 工作與無聊第37章 人,面向人第7章 平庸之中藏有真理第82章 藝術(shù)家的自負第66章 對於神聖謊言的批判第32章 憂慮和偏見之於道德第37章 人,面向人第30章 愚蠢與美德第39章 愛情觀之男女有別第21章 道德的天平第79章 致現(xiàn)實主義者第78章 精神基本意志第88章 音樂與人生第63章 哲學(xué)家自身的貧困第83章 德國的音樂和語言第3章 思想界的起義第26章 潔淨的本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高邮市| 留坝县| 定兴县| 句容市| 瑞安市| 宝清县| 库尔勒市| 建瓯市| 青铜峡市| 衡阳县| 包头市| 山西省| 涡阳县| 电白县| 新丰县| 图木舒克市| 封丘县| 淮北市| 前郭尔| 通渭县| 涿州市| 长顺县| 宿松县| 弥渡县| 白玉县| 梅州市| 来安县| 焉耆| 巨鹿县| 河池市| 晋城| 鲜城| 建阳市| 舞钢市| 年辖:市辖区| 潜江市| 罗山县| 阿坝| 沁阳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