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

巧珍走後,有一天俞君突然陪他的姐姐到宿舍來找我。

她剛從成都來,臨時決定在離開四川前到峨嵋山一遊,與她同來的是美軍顧間團駐成都區一位主管M中校。她是位極友善的美麗女子,看到我,說聽她弟弟說到我已經半年多了。她邀我第二天早上和他們一起去峨嵋山,住一宿再回樂山。

我在峨嵋山的山影水域中三年,未曾前往一遊。常有同學團體以各種方式作三日遊,我竟未遇到合適旅伴!在這最後幾天,竟有如此意外的機緣去登山瞻拜,遂欣然接受邀請,一夜興奮。

第二天清早,由M中校開吉普車九十里。很快就到了山下小城,登山到報國寺。那青蒼宏壯的寺院,走不完的大石塊鋪成的庭院,那青灰色、珠灰色的大塊石板像海浪般不斷“涌”來,將我雙腿和全身捲進去。進了一重又一重的廟門,高高的門坎之內,高深的棟樑之上,仍更有無限的幽深,迴響著數千年的誦經聲。自此以後,我曾參拜過很多雄偉寺廟,但總比不上初見報國寺時內心的讚歎。

午餐後再往山中走。剛起步,童年時常犯的“心口痛”發作了。我臉色煞白。全身冷汗,坐在路旁石階之上。俞君姐弟當然十份緊張,但是M中校以戰地軍人本色鎮定地說,這大概是高山癥心臟初步缺氧的現象,他的行軍囊中有藥,立刻拿出來給我吃下,不久即感到舒解。

他們堅持要我坐滑竿上去。滑竿是兩根竹竿貫穿一座軟椅,前後兩人擡著,是極輕軟的轎子,轎伕兩腳可以踩穩之路,都可到達。所以二十一歲的我,是這樣不光彩地朝拜峨嵋山的。俞君一直在我滑竿前後走著。不時地過來握著我的手,他說生病的時候最怕手冷。我說自從高中以後我幾乎沒有生過病,“心口痛”的威脅已近忘記,今天竟以這樣的方式登峨嵋山,真感到羞愧、掃興。

到了半山腰,我們投宿在一家建在溪澗上的旅舍。晚餐後,俞君和他姐姐(她唱女低音)合唱了幾首可愛的小歌;小小的旅舍客廳,風從四面來,似在伴奏,爐火溫馨,油燈閃爍,素樸的四壁光影晃動,令我想起朱光潛老師英詩課的密室上課的早晨,陽光金色燦爛。他們唱到《羅萊河之歌)時,深山溪澗的流水從屋下流過參加伴奏,行走坐臥都似有擺動之感。

這一夜山中有月,俞姐姐與M中校過溪上小橋到對面空地散步,留下我們坐在雨檐下。他問我感覺好些嗎?我說坐滑竿上峨嵋山,被同學知道了不知會怎麼說。實際上我在樂山三年未登峨嵋,也是怕會半途而廢,拖累遊伴。由此,我竟然說出終生恨事十歲住肺病療養院,說到張姐姐病房撒石灰和老王給我煮土豆的時候,他竟捲起袖子,給我看只有醫生和家人看過的他傷殘的左臂。兩人肯將俊秀挺拔的外表下最隱密的傷痛相示,終至無言相依,直到他姐姐回來。

山中月夜,純潔的相知相惜情懷,是我對他最深的記憶。

ωwш _тт κan _℃O

回程路上,俞姐姐邀我和他們一起到成都搭M中校的飛機回上海。我說父親現在南京,我應該先回重慶跟母親相聚至七月底一起回北平。但是我漸漸被她說服,到上海先住她家,接著要去南京和北平都容易,何必又坐江輪,上下碼頭回沙坪壩……。

回到樂山。我立刻給母親寫了封信,附了俞家上海的地址。

俞姐姐約好來接我之前,我早一些提著箱子到門房與老姚道別。我全心誠懇地去向他道別。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我那三年的生活。宿舍裡滿處破書廢紙,同學們差不多都散了。巧珍和餘憲逸走的時候。老姚告訴她們,他以後會回湖北黃阪鄉下,家裡已沒有什麼人,如果景況不好,也許會回樂山找個小房子養老,武大已給了他資遣費。

我坐在門房等車的時候,老姚說,“你剛來的時候,成天就等那空軍的信,對不對?唉,他死了已經一年多了吧。後來那個黃先生白跑了兩趟,沒有緣份。這三年你到是展本分的。這個俞先生的姐姐親自來接你,看來他們家很有誠意,我看了都很放心。

我說,“老姚,他們又不是來求婚的,我還要讀一年書才畢業呀?”

老姚笑了笑,極和藹地向我揮手道別。

我離開樂山時帶走的是老姚的祝福。他是那三年中唯一登記了我最後的淺藍色信和信潮後的沉默的人,對最近一年出現的兩位男子,用他近乎全知的評估,嘉許了我的“本份”。但是,我的“本份”是什麼?

就這樣,我腳不沾地似的乘上美機,“復員”到了上海,只幾個小時之後,我就成了另一種異鄉人。

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4節 姻緣第4節 國破家亡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4節 辭鄉第3節 哺育著戈福江先生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8節 周南女中第10節 霧漸漸散去的時候第1節 臺北印象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1節 溯江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臺中一中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4節 戰爭結束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5節 南京大屠殺第2節 七七事變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8節 築夢成真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1節 臺北印象第11節 大學聯考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4節 辭鄉第3節 哺育著戈福江先生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4節 辭鄉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2節 鐵嶺齊家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楔子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13節 六一慘案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前言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1節 珞珈山一九四六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4節 辭鄉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
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4節 姻緣第4節 國破家亡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4節 辭鄉第3節 哺育著戈福江先生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8節 周南女中第10節 霧漸漸散去的時候第1節 臺北印象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1節 溯江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臺中一中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4節 戰爭結束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5節 南京大屠殺第2節 七七事變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8節 築夢成真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1節 臺北印象第11節 大學聯考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4節 辭鄉第3節 哺育著戈福江先生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4節 辭鄉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2節 鐵嶺齊家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楔子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13節 六一慘案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前言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1節 珞珈山一九四六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4節 辭鄉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民勤县| 奉化市| 油尖旺区| 宜黄县| 礼泉县| 兰溪市| 大连市| 孟连| 松滋市| 镇沅| 两当县| 山东| 鄄城县| 新绛县| 芷江| 武宁县| 且末县| 恩平市| 高尔夫| 革吉县| 灯塔市| 楚雄市| 方正县| 新竹县| 蕲春县| 天津市| 磴口县| 威远县| 太湖县| 珲春市| 根河市| 北流市| 凌海市| 苏尼特左旗| 永川市| 南京市| 陕西省| 江山市| 定日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