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節 變樹的啓示

一九七七年夏天,在臺大外文系教英國文學史的李達三教授到香港去教書,侯健邀我回臺大專任教這門主課,這是我終身志趣。

在編譯館的歲月,風夜從公,我非常認真而勇敢地做了很多改革,完成文學文化的計劃,包括:翻譯中國現代文學創作進軍世界文壇,放下“政治正確”的尚方寶劍,從文學的角度新編國中國文教科書,以及編纂西方文化經典和“現代化叢書”。

很多人以爲我會繼續這份工作,但我內心真正喜歡的是回校園教書,因此當我離開時,也就無所眷戀了。

離開國立編譯館那早上,我獨自一個人站在曾度過五個夏天的辦公桌前,望著窗外那棵美麗的變樹。在一切俗務煩惱之外,我曾多少次從那臺新的電動打字機上擡頭,看到日影移動的神奇,多少次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升起《樹》歌(JOyceKilmer"Trees”)之中的讚歎:

AtreethatlooksatGOdallday.

Andliftsherleafyarmstopray.

這樹整日仰望上帝。

高舉枝葉茂密的手臂禱告。

啊!它使我想起,這些年中我曾度過多少“難過苦關頭”,尋找了多少解決難題的方法,請教了多少學者專家,折衝、討論。達到一個“國家出版人”的穩妥結論。

他們的審查意見,在那個沒有複印機,沒有計算機的時代,都是一頁一頁的墨寶……這些學者的大名可以說涵蓋了一九六0到八0年代的臺灣文化史,他們的聲音笑貌,這棵變樹隔著窗子,看得真切。

一九七七年暑假,王館長已退休,我從編譯館全身而退,他全心而退,回到臺大那寧靜的文學院老樓,斑駁而明亮的迴廊。

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2節 憶恩師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2節 七七事變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4節 國破家亡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2節 鐵嶺齊家第8節 周南女中第13節 六一慘案第2節 鐵嶺齊家第1節 戰雲密佈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3節 哺育著戈福江先生第1節 戰雲密佈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2節 鐵嶺齊家第5節 柏林的苦兔兒(Kultur)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11節 大學聯考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8節 周南女中前言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4節 學潮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8節 周南女中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5節 柏林的苦兔兒(Kultur)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15節 渡海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3節 我有一個夢楔子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2節 鐵嶺齊家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5節 渡海第4節 姻緣第4節 國破家亡第7節 開花的城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4節 姻緣第5節 南京大屠殺
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2節 憶恩師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2節 七七事變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4節 國破家亡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2節 鐵嶺齊家第8節 周南女中第13節 六一慘案第2節 鐵嶺齊家第1節 戰雲密佈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3節 哺育著戈福江先生第1節 戰雲密佈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11節 前進的讀書會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2節 鐵嶺齊家第5節 柏林的苦兔兒(Kultur)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11節 大學聯考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8節 周南女中前言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4節 學潮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8節 周南女中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10節 同甘共苦的鐵路人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5節 柏林的苦兔兒(Kultur)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15節 渡海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3節 我有一個夢楔子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2節 鐵嶺齊家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5節 渡海第4節 姻緣第4節 國破家亡第7節 開花的城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4節 姻緣第5節 南京大屠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手游| 农安县| 卢龙县| 田东县| 会东县| 封丘县| 莱阳市| 太保市| 沂水县| 萨迦县| 乌兰浩特市| 蒲江县| 齐河县| 金堂县| 临桂县| 贺州市| 菏泽市| 两当县| 宝清县| 丘北县| 封开县| 鄂温| 菏泽市| 醴陵市| 伊春市| 景洪市| 美姑县| 凤山县| 博白县| 万山特区| 西城区| 茶陵县| 淅川县| 台前县| 汉川市| 兰坪| 凯里市| 徐汇区| 吕梁市|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