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節 再遇名師

當年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在岷江對岸烏尤山上設復性書院,熊十力先生亦曾在書院居住講學,書院研究者一百人,亦曾請錢先生演講。錢先生晚年回憶當年有一段時間與朱光潛先生同進中、晚餐,“暢談甚相得”。

九月初我回到樂山,覺得學校的氣氛全變了。原來凝聚著共患難、同歌哭的維繫力,如今似乎換散了。由全國聯考招來的學生,將回到天南地北的家去,每個高年級的人有著寬廣的就業理想(那時的大學生占人口比例太小),而政治的氣氛已經籠罩到所有的課外活動了:牆報、話劇,甚至文學書刊都似乎非左即右,連最純粹的學術講座也因“前進”程度而被劃分爲不同的政治立場。二十年後的**利用這種劃分方式作爲殘酷鬥爭的根據,隔著臺灣海峽所聽到的一鱗半爪,私在海外讀到的鐵幕消息,都令我有似曾相識之感。

大學三年級開學後,朱光潛老師已辭掉院長,專任外文系教授兼主任,他邀我們幾個導生去他家喝茶。

那時已秋深了,走進他的小院子,地上積著厚厚的落葉,走上去颯颯地響。有一位男同學拿起門旁小屋內一把掃帚說,我幫老師掃枯葉。朱老師立刻阻止他說,我等了好久才存了這麼多層落葉,晚上在書房看書,可以聽見雨落下來,風捲起的聲音。這個記憶,比讚許多秋天境界的詩更爲生動、深刻。由於是同一年的事,我一生都把那一院子落葉和雪萊的《西風頌)中的意象聯想在一起。在我父親去世之後,更加上濟慈的《秋頌》,深感歲月凋零之悲中有美,也同時深深感念他們對我生命品味的啓發。

外文系的學術功課到三年級纔算開始,以朱老師的水平,原也安排很好的陣容,可惜最重要的“英國文學史”名師陳西瀅和方重教授一九四三年前均已離校去了英國。新聘來教我這班的孫家誘先生剛從英國回來,應該可以勝任。她上課不久,即把重點放在喬叟《坎特伯瑞故事集》的中古世紀英文上。

她是位很壯的女子,用渾厚的嗓子念中古英文的原文,唸了大約兩星期,把我們震懾住了——用一句今日臺語來形容是“鴨子聽雷”。好不容易到了郎蘭的《農夭皮爾斯》和瑪拉瑞的《阿瑟王之死》。從十五世紀到了十六世紀的穆爾的《烏托邦》,匆匆掠過最早的十四行詩,飄過史賓塞,就放寒假了。下學期介紹了馬洛的《浮士德》,讀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幾首代表作、重要劇本的名單和梗概,彌爾頓的《失樂園》與《聖經.創世紀》的關係,即到了德雷登。不到三堂課,突然老師請了病假,她和我們再也沒有回到英國文學史那門課,然後大家都“復員”回下江去了四川人稱所有外省人都是“下江人”。

我大學畢業時,主課英國文學史只修到一七00年,對德雷登之後兩百五十年的無知,是我多年的憾恨。第二次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進修,我用一整年時間苦修英國文學斷代史四門課:十五世紀以前,十六、七世紀,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我自己教英國文學史時(臺灣國立大學外文系已改爲兩年課。大二、大三必修),用一切安排,使時間足夠教到二十世紀中葉,絕不讓我的學生有此憾恨。

另外兩門課比校穩定,小說課的戴駱齡先生是典型的文人學者,他也是《時與潮文藝》的定期作家,主日語不太流利,但課程內容充實,分析層次頗高。他講到狄更生《雙城記》時,特別教我們注意英國人怎麼看法國大革命時的暴民政治,我至今想到書中描寫巴黎的家庭主婦坐在廣場上,一面織毛衣一面數著斷頭臺上砍下的人頭,把刀斧落下的次數織進她們溫暖的毛衣裡,仍令我不寒而慄。他結結巴巴地說,那個英國記者爲了愛情上斷頭臺,站在臺上居然會看到一個美好的末來世界,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小說寫法(我原來以爲愛情就該是那樣)。他是最早教我們由不同角度讀小說的老師。他開的書單對我以後閱讀也很有幫助。

在現代文學課上百次認識了繆朗山教授。在那幾年,他大約是對學生最有魅力的人了,專長是俄國文學,所以幾乎全以俄國文學做爲現代的代表。

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抗戰國共合作時期,這樣的課比任何政治宣傳都有用。繆先生身體壯碩,聲音洪亮,對俄國文學確有研究,所以授課演講內容豐富,上課時如上舞臺,走過來跑過去,從不踱步,臉上都是表情,開口即是諧語,一男同學形容他是“大珠小珠落鐵盤”。他熱切地介紹高爾基的《母親》,蕭洛霍天《靜靜的頓河》,和伊凡.岡察洛夫的《奧卜洛莫夫》。此書是一本極精采的寫懶人之書,說到那貴族懶人的僕人,因爲太懶,伸出的手掌和鞋底一樣髒。繆教授居然把他的破鞋脫下一隻與手掌並列——在他之前和之後,我從未見過那麼起勁的教書人。

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1節 戰雲密佈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2節 鐵嶺齊家第1節 臺中一中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2節 再遇名師第2節 憶恩師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0節 永別母校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前言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8節 周南女中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1節 溯江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4節 國破家亡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14節 戰爭結束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4節 辭鄉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4節 國破家亡第4節 姻緣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再遇名師第1節 臺中一中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1節 臺北印象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
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1節 戰雲密佈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2節 鐵嶺齊家第1節 臺中一中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2節 再遇名師第2節 憶恩師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0節 永別母校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前言第9節 灑在臺灣的汗與淚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8節 周南女中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1節 溯江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4節 國破家亡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14節 戰爭結束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4節 辭鄉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4節 國破家亡第4節 姻緣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2節 再遇名師第1節 臺中一中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1節 臺北印象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建水县| 江北区| 兰州市| 崇仁县| 柳江县| 日土县| 荃湾区| 霍邱县| 高密市| 广宗县| 丹东市| 烟台市| 龙胜| 宽甸| 新民市| 洛扎县| 岗巴县| 泸定县| 盐边县| 饶阳县| 铅山县| 荆门市| 锡林郭勒盟| 泽库县| 论坛| 巩义市| 鸡泽县| 苍南县| 广元市| 孟州市| 伽师县| 沭阳县| 资源县| 汝阳县| 云霄县| 石阡县| 汝州市| 绵竹市| 苏尼特左旗|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