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瑤環(huán),美玉雕琢的精緻玉環(huán);春夢,春天美麗而消逝的夢,易逝的榮華和無常的世事。意爲瑤環(huán)相寄,憶起過去的夢感嘆世事無常。)
皇宮。自素月來信後,皇帝想起了素月舊人荃蕙,問起旁人,荃蕙被安排在司膳局做無品女史,便想納荃蕙爲五品才人,荃蕙拒絕了:“曾經(jīng),殿下給我講許多道理,我總是問她啼笑皆非的問題,我問過她有沒有覺得我很愚笨,殿下說我和她關係好比莊子和惠子。殿下講了一個故事,郢人鼻尖有鼻灰,匠石來削掉它,匠石舉起斧頭呼呼成風削鼻灰,郢人也面不改色,後來還想有人來看匠石絕技,匠石卻說沒有了搭檔。殿下常說,吾爲其質(zhì)(質(zhì),對手、搭檔),歡於言之。我當時不懂,現(xiàn)在明白了。沒有殿下在旁謀劃提議,我也一事不成。”
“那她要是永遠都不回宮呢?”
“我就等她一輩子。”
“你們,真是主僕情深。”
“殿下從未把我當過奴婢,她說我們是平等的,她視我爲知己。”
“平等?”
“殿下說,萬物平等,不因有貧富貴賤親疏遠近之別,所以殿下一向真誠待人,對我更是勝比姐妹。”
“難怪,你們都這麼死心塌地跟著她。幽蘭殿已經(jīng)封鎖了,你既不願做主事,還要等著她,就到司膳局做宮婢吧!”
“是,奴婢遵命。”
——————
瓊林堂。因爲生意不錯,凌霄也僱了兩個夥計。這幾日由於梅雨季節(jié),客人格外少,凌霄百無聊賴,和夥計們給原石去皮琢磨。原石去皮也很有講究,哪些該去哪些該留要根據(jù)玉石的大小、紋理、瑕疵確定造型及雕花,再根據(jù)雕琢花樣對原皮進行去留。
漸漸天色黯淡下來,看不清石頭花紋,凌霄索性停了手,也早早讓夥計回去了。獨自一人泡了一壺西湖龍井。第一泡茶水,洗了茶杯、茶具,再斟上第二泡茶水,這時館裡來了一位客人。說是客人,倒也不像,披著蓑衣,打著油紙傘,看面容不比南方人的清秀,有點像是北方人,衣著說不上華麗,但也是算得上較好的料子,說他不是客人,因爲一般的客人大多是較爲滑頭的玉商客,也常常是幾個人一起來,畢竟玉石不是一般的貨物,要細細挑選採購,購了也要護之周全,而此人說是文人,少了些清高,有些圓滑;說是商人,卻還有幾分儒雅。來者特別,凌霄不由得多打量了幾番。
“客官,可是要挑選璞玉?”待人進店,凌霄笑意盈盈問道。
“打擾了,請問,公子可認得劉公子?”
素月心中“咯噔”一下,卻依舊面不改色,問道:“哪一個劉公子?”
“嗯……徐州,徐州劉氏劉雄升公子。”
“您是?”
“咱家是從京城來的,託人帶給劉公子一物。”那客人拱手舉過頭向北一拜。
“貴人還請稍作片刻,小人去去就來,桌上的茶水是剛剛泡好的西湖龍井,請您自便。”
“客氣了!”
凌霄彎身抱拳行禮後,關了館門,門口擺了今日停業(yè)的牌子後走去後室。
不一會,凌霄換了身長衫,再次向那貴人行了一個儒家的正禮:“鄙人不才,正是劉某。”說罷,拿出了劉將軍的玉牌遞給那貴人。
那貴人徐徐開口道:“將軍好雅興,竟在這裡磨玉。咱家名喚高歆,是聖主的差人,託大官家之情,將此物獻於公子。”說罷,高歆從袖中拿出一金色錦盒,小心翼翼奉上。
劉雄升跪拜雙手接過,打開,白玉製成,像一個鐲子,劉雄升拿起欲戴在手腕上,卻怎麼也套不進去。
此時,高歆開口道:“此物是白玉鳳銜牡丹回首望月環(huán),乃上等的羊脂玉打造而成。”
“玉環(huán)?”劉雄升默唸道。憶起了陳年舊事。
那時,辛素月還很小,四五歲,正是到處搗亂玩耍的年紀。一次翻箱倒櫃,翻出了也是形如這般的玉品,被爹爹及時發(fā)現(xiàn),幸好沒打碎,卻被狠狠教訓了一番,那也是記憶中唯一的一次捱打。那一次爹爹也哭了,說起了這玉品的來歷,這玉品具體喚什麼,名字太長記不完整了,也是個玉環(huán),好像還有個螭龍,爹爹說玉環(huán)的紋飾是螭龍。
這個玉環(huán)還有一個很久遠的故事,是自己還沒出生時候的事情,爹孃婚後一年,哥哥也纔出生不久,爹爹被岐皇派去西域攻打羌烏,戰(zhàn)事持續(xù)了五年之久,羌烏雖被收復,羌烏王卻不知去向。於是,朝中奸人進讒言說是晉王公有意放走羌烏王的。這五年來日夜殫心竭慮,本想著可以鬆一口氣與家人團聚,不想?yún)s又被皇帝猜忌,反而更加憂心忡忡,恰逢晉王公不久前的大捷中不幸腿部中了傷,因爲朝中變故,原本小小的箭傷卻日趨加重,終究落下了病根。再到後來,京城的節(jié)度使送來一錦盒。爹爹說那時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接過那錦盒,小心地打開一條縫,見是一件玉器,手一抖又合上了盒蓋。臣子在外,或流放、或任職,若是收到君王的玉器,便是命運的轉(zhuǎn)折。若收到是“玉玦”,“玦”,乃“絕”,臣子當自絕,但若收到的是“玉環(huán)”,“環(huán)”,乃“還”,臣子便可回京。“玦”比“環(huán)”缺一口。晉王公再次打開錦盒,是一個螭龍紋的“玉環(huán)”。素月記得爹爹說當時他激動萬分,拿出玉環(huán)仔細端詳螭龍頭,再三確認沒有缺口,是個環(huán),才放下心,叩主隆恩。自那回京以後,晉王公再也不干涉政事,變成了素月記憶中閒雲(yún)野鶴的父親。爹爹還說,自己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的珍寶明珠,所以不管自己要什麼、做什麼,爹爹都無條件的滿足。但是,爹爹說的一切,年幼的素月是無論如何都難以理解。直到如今,素月才略略明白爹爹的難處和那時的心境。
而今,自己也同父親一般,被聖主御賜了玉環(huán)。相似的歷史,卻總是因爲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故事和結(jié)局,重演的歷史像一個萬花筒總是給人帶來驚奇。只是事到眼邊,不知道這一段故事歷史又會怎樣演下去,是驚濤駭浪,還是黯淡隕滅。思及父親、思及京城,素月不禁眼眶溼潤;但又想到坤華宮裡還有一位正主、還有咄咄逼人的丞相黨、還有那個未出世的孩子,素月又收斂了淚水。
——————
(附: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①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爲寡人爲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④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爲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也。”)
******
閒士侃曰:寫這一段,除了普及一些禮器“玉環(huán)”和“玉玦”,更多的是想表達對父母的情感。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無所不能,漸漸長大了,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也有不足,然後,開始叛逆,帶著年輕的盛氣,心比天高、傲視一切,認爲自己無所不能。然後,我們慢慢地成家、立業(yè),也開始爲人夫或爲**,爲人父或爲人母,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喘不過氣,我們開始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無論他們展示給我們的笑顏,笑顏背後我們所忽略的勞累疲憊,開始想他們是怎樣用淡然平和的心態(tài)應付生活的不易。在此,謹以此文表達對天下父母的敬意和感謝。
特別感謝我的父母,雖然我還是個學生,在外漂泊求學,雖然沒有什麼經(jīng)濟壓力,但也確實感受到生活真的不容易,從實習賺錢、到各處求知,真正領略到“知識就是金錢”、“時間就是金錢”的含義,時常碰壁,才明白“少年不知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和“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也是到了大學,才感到父母這麼多年來的艱辛。
當然,繼續(xù)深造讀書也並非是逃避工作,而是希望能上升一個臺階,有能夠追求更好生活的資格,有能夠展現(xiàn)自己的平臺。同樣,素月選擇離宮也並非是逃避,而是選擇歷練,進一步提升自己,只有理解萬民疾苦,才能做一個真正爲百姓謀福利的好領導。所以,素月離宮其實是一個蛻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