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

“茍進未克城,退乏糧道,事亦可虞。”————————【續資治通鑑·宋紀一】

與漢中的一片戰雲密佈相比,僅一條秦嶺相隔的長安城,天色卻是明媚萬里,燥熱的讓人有些煩悶。

柏梁臺上,皇帝穿著一身單衣,舉目遙望著上林苑裡無精打采的聳拉著枝葉的草木、以及水域縮減的昆明池等湖泊。湖泊水平似鏡,倒映著湛藍藍的天空,皇帝於是仰頭一望,深邃無盡的天穹中高懸彤日,一片雲彩都沒有。

“穆順,你說這些天怎麼就不下雨呢?”

小黃門穆順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頭,聞言笑道:“奴婢見這幾天熱的厲害,興許是蒼天在預備著一場大雨呢。”

皇帝唔了一聲,不置可否:“如今這才三月,雨水便來得少了,等到四月的時候,豈不是要滴雨未有?今年關中的收成一定會不如以往,我也只盼好好下幾場雨,讓地裡的莊稼有條活路。”

“國家是聖天子,既有所求,蒼天豈有不答允的?”穆順配合的說道:“聽靈臺令說,今日將起大風,晚間便有雨落。依奴婢看,只要來場雨水灌入溝渠、匯於陂池,今年照樣是豐穰之歲。”

柏梁臺曾經煊赫華麗,建成沒多久便被一場大火燒燬,如今幾百年過去了,只剩下夯土的高臺與石質的附屬物。由於皇帝經常來這個地方登高眺遠,所以少府便特意將這裡的雜物打掃乾淨,並在此簡單的修了個亭子,以供駐蹕。

皇帝這時挪步到亭子裡,亭子裡擺著一副頎長的席榻、一隻香爐,亭子里正好遮擋了陽光,溫度適宜,就像是來到了暖房裡一樣。皇帝側身半躺在席榻上,隨手指了指擺在桌案上的博山爐,讓旁人拿走,這才問道:“今日有雨這件事我都未曾見劉琬上奏言過,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是這樣的。”穆順站在皇帝邊上,見皇帝讓人挪走香爐,還以爲是怕熱,特意從旁人手中接過扇子,一邊輕輕爲皇帝扇著風,彎著腰笑道:“靈臺令前幾次司候天氣,幾次都說‘依往年時節,於今當有雨’,其言屢屢未中,朝廷內外都對其有很多怨氣。所以這一次他擔心會再次言而未中,是故……”

“所以不敢說?”皇帝臉色和緩,心裡不知在思量著什麼:“與其每每給人期望、又讓人失望,他倒還不如不說。天氣已經這個樣子了,免得遷怒到他頭上,他倒是挺聰明的。”

在你手下當官做事,他們能不放聰明點麼?穆順心裡腹誹道,有的時候就連他不能說真的摸清了皇帝的喜惡,從外表上看分明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可心裡怎麼就藏了那麼多事呢?如今各類政事都有條不紊的推行下去,承明殿內的臣子也大都是精明能幹,前方的戰事也穩中求進,皇帝到底還在思慮什麼?

“得了,與你說話也沒什麼意思。”皇帝擺弄著寬大的袖口,悠悠說道:“去將趙司空請來。”

穆順忙應了下來,見皇帝沒什麼別的吩咐了,便走下去讓人去承明殿傳了趙溫。

趙溫對於皇帝時不時的單獨召見起初還會誠惶誠恐、如受殊遇,如今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只是當他來到柏梁臺的時候,還未登臺,便看見皇帝已經身著便裝,在一輛普普通通的安車內等他了。

“陛下這是準備出宮?”趙溫明知故問道。

皇帝頷首‘嗯’了一聲,說道:“南征漢中,有司隸校尉與荀君在,朝廷只要保證糧草供應便不需要再多費心思。除此之外,也沒什麼別的大事,不如趁此機會多出宮走走,也好看看朝廷在民間的施政有沒有變樣。”

趙溫是個惟上是從、很少反駁皇帝意見的人,既然皇帝有意要出宮解悶,那他自無不遵之理:“唯,陛下憂心民間黎庶疾苦,實乃朝廷之幸。”

皇帝直接略過了這段諛辭,顧自說道:“算算時日,徐晃此時應該已經從郿縣入斜谷了吧?”

步兵校尉徐晃起先奉命移駐武都,後來由於皇帝在戰術上進行了調整,啓用他獨領一軍,在裴茂等人率軍啓程去武都的時候,他才從武都抵達長安受命,一來一回,卻是比裴茂要晚上將近半個月的功夫。如今裴茂已經抵達沮縣,徐晃等五千人才剛從長安出發抵達處於郿縣的斜谷谷口。

在得到趙溫肯定的答覆後,皇帝有些滿意的說道:“這樣正好,陽平一時難下,裴茂在此處要多耗些日子,最好等張魯調集手下各處部衆增援陽平,使它處空虛無備,徐晃這一支奇兵才能起到最大效用。”

說起戰局,皇帝又忍不住吩咐道:“陳倉哪裡的戰報,還是五日一報麼?”

皇帝雖然信任裴茂、甚至將兵權託付給了他,但不代表他會撒手不管,任憑施爲。有些緊要的軍情,即便是遠在重山之外,皇帝也要裴茂、荀攸等人定時上報進展,他這不是爲了對前線的戰事指手畫腳,而是想精確掌握軍隊的一舉一動。

趙溫知道皇帝對軍權的無比看重,在車廂內低著頭說道:“陽平的戰報還是一如既往,虎賁中郎將蓋順幾次帶兵攻陽平山上諸屯,艱險難拔,士卒傷夷甚多。荀參軍打算另尋小道,走馬鳴閣道,迂迴其後。”

皇帝聽了,沒有評價這個方法行還是不行,單是說道:“下詔給荀君,有什麼計策,儘管大展拳腳的去做,我既已給他全權,就不會再說三道四,只要記得給朝廷報備就行了。”

趙溫笑道:“陛下運籌帷幄、寬容大度,頗有光武之風。”

光武皇帝自從平定河北之後便很少有親自上陣,常常將兵權託付外姓將領,很有一套馭人的本事。趙溫知道皇帝常以光武自比,故以此誇讚,皇帝聽了也湊趣的笑了起來:“是麼?”

這位城府深沉、睿智明斷的皇帝笑了一會,便轉了話題,說道:“前方糧草轉運的可還方便?韋端負責督護糧道,這兩日倒也沒見他說糧草的困難。”

他知道歷史上諸葛亮幾次北伐都失敗於糧草的問題,秦嶺山道的艱險,皇帝在前世的時候就曾與人驅車行過,那麼險惡的道路,若是行軍征戰少了糧草,後果不堪設想。

“陛下料事洞察,今天剛從武都郡來的奏報,言稱自氐王竇茂被擒斬之後,韋端便使人征討其位於下辨的寨壘,獲其穀物數萬斛。不僅如此,武都郡內大戶、羌氐也紛紛主動獻納糧草,以供軍需,算起來,糧草應在十數萬斛。”提起這個是,趙溫也是由衷的高興,這些天他既要忙著儲糧備旱、又要忙著與馬日磾、董承等人精打細算的擠出糧草支應前方戰事,可以說是焦頭爛額。

皇帝在心裡盤算著,一個士兵平均每月要消耗三石至一石半的糧食,打仗的時候消耗多些,就算是每月三石。如今陽平關下有近兩萬正規軍,三四萬的民夫、雜兵,算起來一個月要消耗十幾萬石的糧草。

這還沒有算上運輸途中折耗的飄沒成本,如今韋端從武都得了筆橫財,雖然少了些,但武都與陽平的距離、跟長安與陽平相比少了很長一段路,中間也不需要浪費太多糧食,無異於是給朝廷減輕了很大的壓力。

韋端在無形之中給朝廷省下了一大筆糧草預算,這筆預算正好解決了皇帝剛纔一直思慮的問題,可以讓他拿去做別的用途。

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
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一百一十六章 青徐之間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茌平县| 枝江市| 集安市| 淳化县| 忻城县| 松阳县| 正镶白旗| 锡林浩特市| 麻阳| 亚东县| 高邮市| 惠州市| 辛集市| 浏阳市| 中山市| 阿克陶县| 赣州市| 内江市| 广平县| 读书| 绍兴县| 茌平县| 张家港市| 江永县| 古田县| 舞钢市| 额尔古纳市| 潍坊市| 上杭县| 云霄县| 双江| 迭部县| 广元市| 乐陵市| 莫力| 且末县| 仪陇县| 彰武县| 西贡区| 吉隆县|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