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章 合縱連橫

“縱橫間之,舉兵而相角;攻城濫殺,覆高危安。”————————【淮南子·覽冥訓】

關於袁紹接下來的行動,皇帝早已與荀攸等人做了推演,無非是從此忍氣吞聲,專心與公孫瓚死鬥,等河北在手之後,再來跟皇帝扳手腕。此外,隨著朝廷的重振雄風,原本反目成仇的袁氏兄弟或許會暫且聯合,共同應敵。

要知道在最初的時候,袁紹坐擁冀州,袁術手握南陽,都是天下最富盛的州郡,實力強勁,若不是歷史上這兩人兄弟鬩牆,天下早就姓袁了。此時朝廷振作,要清算地方不羈之臣,面對著共同的外敵,袁紹或許會做出退步讓利,以換取袁術的諒解合作。

若是兩人重歸於好,那麼朝廷將會面臨的就是從冀州、兗州、到豫州、揚州這一條貫通南北的政治軍事聯盟,皇帝即便再有自信,再想通過戰爭來削弱士族實力,也不會坐視這種強敵的誕生。所以,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纔是最好的破局之道。

“方今袁紹氣挫,袁術必然聲威大漲,二者一起一落,情勢更移。袁術既與袁紹有隙,幾個月前還爲袁紹指使的曹操、朱靈等人擊敗於封丘,逃竄揚州。若真要化解恩怨,出手相幫,恐怕沒那麼容易。”荀攸對形勢保持樂觀的態度,說道:“袁紹至少得做出極大的退步才行,而這個退步,他不可能承受。”

“以防萬一。”皇帝考慮了下,沉吟道:“你們看,給袁術加官如何?彼二者既然不和,倒不妨先用名利穩住袁術,待收拾冀州之後,再作圖南之策。”

“袁術既已爲後將軍、假節、成武侯,坐擁淮南、豫南諸郡,兵馬數萬,雄視一方。”荀攸陳說事理,對皇帝的意見委婉的表示同意:“爵薄、則彼不以爲意;祿厚、則恐養虎之患。依臣淺見,不若詔其爲揚州牧,江東諸郡不乏水賊陸匪,其兵鋒轉南,應一時不得窺北。”

這其實是有些低估了袁術的實力,歷史上袁術只派孫策領孫堅舊部就平定了江東,剩餘的時間全放在徐州的爭奪上,根本沒有爲江東付出太多精力,他的眼睛一直盯著北方。

不過轉念一想,倒也可行,日後孫策叛出自立,也能夠在背後作爲一支牽制袁術的力量。而且皇帝眼下也實在拿不出什麼能打動袁術的東西,加食邑沒有用,人家已經是後將軍,總不會直接給他車騎將軍吧?若是前腳受了車騎將軍,他後腳就跟袁紹走一起去了,或是打著車騎將軍的旗號在南方發展壯大,那皇帝豈不是虧了。

皇帝點頭說道:“循序漸進,先命他以後將軍領揚州牧,容後再觀成效,若是未有與袁紹親近,再行加封不遲。”

“陛下睿鑑,臣也正有此意。”荀攸拱手道,他知道皇帝並不放心袁術,於是順著他的意思,在袁術身後多加了些刺:“荊州牧劉表畢竟也是漢室宗親,曾與袁紹夾攻袁術,二人交惡已久。臣以爲,當派使者南下荊州,勸之以君臣大義,在朝廷與袁氏面前,彼於情於理,都應該做出表率。”

“上回歲旦朝賀,他派了婁圭入長安奉獻,我也只是升其爲荊州牧、拜鎮南將軍,跟旁人比起來委實薄了些。如今袁術都有節、侯,我也不能弱了他的風頭。”皇帝思量著,很快答道:“這次就派使者過去封他爲陽翟侯吧,正好也藉此做個名目。”

籠絡親近劉表,提前預算孫策,使二人成爲袁術後方的兩根刺,不使其有餘力北上與袁紹合兵,這是皇帝對袁術的牽制,是‘合衆弱以攻一強’的表現。

關於天下今後的格局,本來按荀攸與賈詡的想法,袁術再如何也不會甘心交出權力,任朝廷宰割,很有可能會在袁紹大幅讓利的前提下與之合流,共同抵抗中央。

如此一來,朝廷就將直面擁有冀、兗、豫、揚四州的袁氏集團的軍事壓力,針對這個可能出現的最壞的結果,荀攸在繼續堅持最初給皇帝定下的修養關中、收服並涼益三州而後徐徐出兵的戰略不變的前提下,提出可以在袁氏背後採取籠絡曹操、劉表這些小勢力‘以弱攻強’、‘以小制大’的策略。

劉表是用來牽制袁術的一根刺,公孫瓚則是袁紹背後的一根刺。

若能在北方另外組建一個以公孫瓚爲首的幽、青、徐三州軍事集團,與袁氏對峙,那麼朝廷就將會有很大的迴旋餘地與應對時間。等朝廷拿下益州,徹底收服雍涼,便能成爲一個橫跨並、司、益、涼四州的政治軍事集團。

三個縱穿南北的軍事集團,將形成一個‘川’字的格局三分天下,這就是未來可能發展的局勢——當然,皇帝所在的勢力必然會處在高高在上的姿態,坐視另外兩方鷸蚌相爭。

“據傳報,北海相呂布已爲公孫瓚擊敗,遠遁東萊。若不是要應付袁紹回師冀州,想必公孫瓚已經徹底制服呂布,奪得青州。”荀攸對自己提出的三分局勢,仍表示出了極爲謹慎的態度,他捻鬚說道:“呂布的主簿董昭頗有智略,不然也不會助呂布月餘之內平定北海黃巾,更收取東萊。故此前兵敗公孫,非謀之過,實乃手下兵不如人。待公孫瓚收精兵回返,單憑田楷之智,留守之兵,絕非呂布的對手,青州局勢恐怕會再次反覆。”

皇帝不以爲然的說道:“即使如此,呂布遭遇此敗,兵力大損。短短時日內,要想再奪青州,光憑董昭之智是斷不可行的。”

“我若是田豐、沮授之流,必當陳兵冀北,以拒公孫瓚,再遣偏師入青州,既是擴寬勢力,又能截斷公孫瓚與青徐的聯繫。”荀攸說道:“公孫瓚看似兵衆難當,能有此威勢,全賴其一人之功,而手下既無得力的大將能爲其單獨領軍、又無高才爲其運籌帷幄,勢不能長久。反觀袁紹則不然,手下麴義、張郃等將無不是能獨當一面,彼大可親自帶兵盯住公孫瓚,不使其妄動,另使良將侵擾。”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荀君所言彼二者該如何爲之,那是他們之間的事,輪不到我們來操心。”皇帝覺得話題有些被帶遠了,於是試圖挽回道:“若是袁紹入青州,或是呂布得青州,那自然是以後的另一番局勢,眼下尚不足慮。”

“說說曹操和陶謙吧。”皇帝忽然沒好氣的說道:“曹操屠城固然不對,但也是陶謙指使手下殺人在先,同樣不是什麼好貨。”

“曹操劾奏陶謙與賊寇闕宣舉兵謀亂,闕宣自稱天子,也是陶謙在其後暗中慫恿。”荀攸早在很久以前就收到了荀彧的書信,徐州之戰的因由知道的很詳盡:“闕宣叛亂後,用兵的行跡也太過蹊蹺——不往富庶的徐州進兵,反倒要攻打殘破的兗州,這裡面不可能沒有陶謙的授意。若真是如此,陶謙指使闕宣造反、又遣將截殺曹操家人,其罪屬實,其罪不小。”

提到這個,皇帝也有些無奈:“這兩人都該懲處,若是對他們犯下的罪行不聞不問,朝廷好不容易重新樹立的威信何存?若是要問罪,他們二者是牽連在一起的,那就得一起問,沒有什麼偏袒的道理。可眼下,偏偏就問不得!”

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
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广昌县| 洪泽县| 长泰县| 定陶县| 蒲城县| 宁阳县| 永吉县| 南投县| 榕江县| 阿克| 华宁县| 深州市| 黑河市| 平湖市| 涡阳县| 长泰县| 台安县| 栖霞市| 武邑县| 澳门| 济南市| 承德市| 鹤山市| 六枝特区| 平昌县| 巴林左旗| 唐山市| 德安县| 普安县| 灌南县| 德庆县| 桐柏县| 嘉兴市| 沙雅县| 金湖县| 祁东县| 新兴县| 南汇区| 甘洛县|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