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

“步壁壘之常制,識旌旗之所停。”————————【懷親賦】

劉雄鳴帶去嶢關的兩千多精壯死傷倒是沒有多少,更多的是在一夜之間驚慌逃散,隨他一起回來的只有百餘名親信,十分狼狽。

拂曉時分,劉雄鳴終於回到覆車山上的營寨裡,手下雖然還剩餘數千人馬,但大都是手無寸鐵的老弱,接下來要如何應對朝廷官軍,已成了劉雄鳴心頭最大的煩惱。

覆車山上有座浮圖祠,據說是天竺番僧東來傳教時興建的,裡面的桑門早都跑光了,如今已成了劉雄鳴的個人居處。

小院裡有一棵大桑樹,樹蔭遮地,樹下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劉雄鳴端坐其上,愁眉不展的看著北面,此時正是清晨,漫山遍野都是佈滿了乳白色的霧氣。

在雲遮霧繞的山林之中,隱隱可見無數旗幟藏匿其間,劉雄鳴曾有幸見識過大軍出征,知道朝廷軍隊都有其固定編制,上到將軍、下到都尉,都有其固定的軍旗用以統合部衆、指揮作戰。

斥候往往窺探敵情,也常用數軍旗的方式估算敵軍數量。

劉雄鳴在心裡默數著樹林裡的旗幟,得出一個對方至少有三四千人的結論,據說朝廷爲了清剿三輔流賊,特意牛刀小試,讓羽林、虎賁兩支禁軍參戰。樹林裡的這支從昨夜突襲一直追擊而來的軍隊,恐怕就是朝廷的虎賁或是羽林吧?

他正爲此出神,一夥人便走了過來。如今遭此大敗,衆人究竟是退是降,都要在今天之內做出一致的決斷。

衆人剛圍著劉雄鳴坐下,正要開口商量,只見一個部將走了進來,抱拳說:“稟將軍,山下有人說是將軍的舊識,帶了十個人要見你。屬下已叫他們在下面等著,要不要帶他們上來?”

“這八成是來勸降的。”劉雄鳴並不覺得意外,他扭頭看向坐在一旁身著皮冠黃衣的中年道人:“駱先生,你覺得呢?”

這中年道人名喚駱曜,熹平年間,妖賊大起,他首先在三輔廣施符水,蠱惑百姓。光和年間,關東有張角兄弟率太平道黃巾作亂,漢中有張修以五斗米道聚集信徒,而駱曜則是在關中教百姓藏匿身形的緬匿法,在深山中躲藏官府追捕。

隨著朝廷的軍事實力在關中愈加強盛、統治日漸穩固,駱曜不得不低調處事,帶著手下人馬與劉雄鳴匯合一處。

他看中的並不是劉雄鳴有什麼領袖風範,而是劉雄鳴經營覆車山數載,糧草充足、聚衆數千,大營的位置又遠離重鎮,易守難攻。駱曜試圖借劉雄鳴這面旗幟招攬流民,北據嶢關、南守武關,中間以覆車山爲基業,圖窺關中、南陽,以爲萬世之基。

只是沒想到官軍用兵神速,還沒等他們穩固嶢關城防,便趁夜搶關。如今兵臨城下,可著實是難辦了。

駱曜雖然善於隱匿,但也只能帶人在山裡藉助地形躲起來,可現在手下數千老弱,目標那麼大,山裡又沒吃沒喝,如何躲得過追擊?

正在猶疑之時,下首一人沒有等駱曜表態,一躍而起,罵道:“這些狗賊夜裡殺了我們那麼多弟兄,還敢前來送死!我去宰了他!”

劉雄鳴把右手一舉,道:“王當!你簡直胡鬧!你真想讓我們回不了頭嗎?”

那名叫王當的漢子一臉惡相,絲毫不給劉雄鳴面子,猶自吼道:“我等聚衆自守,本就是與朝廷對抗,哪裡還能回得了頭?此僚身邊才幾個人就敢上山勸降,分明是瞧不起我們。我非得宰了他,以振軍威不可!”

劉雄鳴氣得臉色發青,他對駱曜說道:“駱先生!瞧你手下的人,端的是沒個樣子!”

“你說什麼?要不是你沒守住嶢關,我等何至於此?到還有臉說起我來了?”王當一步邁向劉雄鳴,面帶不善。

這話正巧說到劉雄鳴的痛處,他本就因此事而威嚴盡失,正愁沒法子掩飾彌補。沒想到此時卻被王當不留情面的揭了出來,身邊幾個健壯的親信立即站起來,圍在劉雄鳴身邊,兩方人立時拔刀相向、怒目而視。

其中人數雖以劉雄鳴這方佔優,而論兇悍則是以王當一方爲盛。

遲遲不發一言的駱曜開口呵斥道:“王當,你退下!給將軍道不是。”

王當終究不敢違逆駱曜的話,極不情願的對劉雄鳴道了不是,便帶著人退下了。

劉雄鳴見狀,也揮手讓身邊人都散了下去。他爲人大度,此時也不再與王當計較甚麼,稍稍平復心境後,說道:“當初先生勸我據嶢關自守,以待時變,或是進取關中、或是退往南陽,只要手中有兵,天下何處去不得?這話可是先生說的,對否?”

駱曜知道對方這不是興師問罪,而是有的放矢,只是他預判形勢失誤,這才語氣讓步:“本以爲遠離三輔,又處在羣山之中,朝廷務求修養,當不會爲我等勞師動衆。就算來了,我等先行佔據嶢關,修葺固守,彼等也奈何不得。沒想到,還是我料錯了局勢。”

“朝廷兵鋒非我等可擋,聽說羽林軍要來,我當時便召集衆人,預備歸降。”劉雄鳴緩緩說道:“可你們偏偏不願,說動我的那些部屬,非要與朝廷對抗到底,如今把我推到虎背上,下無可下。”

駱曜苦笑道:“這次是我的不是,我向你……”

“不、不必如此。”

劉雄鳴不需要對方的道歉,他雖然性格懦弱,貪生怕死,但並不蠢笨。駱曜不遠千里,攜衆投奔於他,打得什麼主意他心裡大致也明白一些,本來是不願說出來罷了。

但到了這個存亡關頭,他不得不與對方開誠佈公:“我劉雄鳴一介山野匹夫,不想做王侯將相,只是不願見那些追隨我的流民飽受苦難,這才帶著他們藏於覆車山,以逃避這亂世。”

駱曜聞言動容,拱手說道:“將軍仁義,能得蒙衆人衷心擁戴,在下一直都對此敬佩不已。如今處於危難的時候,正需要將軍這樣的人出面,帶領我們闖出一片生路。”

“先生說笑了,我哪來的智謀能做到這一切?”劉雄鳴直盯著駱曜,沉聲說道:“我不清楚先生的底細,但我清楚先生與我是同一類人,只是我心裡想著只是這山上數千人的活路,而先生則想的更多。先生是有雄心,是有大抱負的,我劉雄鳴比不得先生,但是還請先生憐惜這些老弱,畢竟他們可幫不了先生實現抱負。”

駱曜明白劉雄鳴的意思了,他深吸一口氣,放棄了繼續說服對方聚衆頑抗的想法,轉而答道:“那這一次,便就如將軍所願,只希望最後的結果,不會太壞就是了。”

書中的浮屠祠就是現實中的悟真寺,該寺在西安市藍田縣,其歷史可追溯至西晉以前。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淨業奉詔興建,正式稱名“悟真寺”。隋唐時代,善導大師正是在悟真寺開創了淨土宗,所以這裡是是聞名中外的淨土宗祖庭。寺依終南山北麓,巖崖峻峭,曲水迴環,茂林幽篁,流雲飛瀑,自古即有“聖坊仙居”之稱。

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零九章 自取棄捐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抚顺县| 临清市| 黄石市| 富裕县| 西畴县| 壶关县| 徐闻县| 磐石市| 阳西县| 突泉县| 渝中区| 绩溪县| 革吉县| 通化县| 宣城市| 友谊县| 新乡县| 简阳市| 育儿| 明溪县| 夹江县| 桃园市| 苏州市| 九江县| 上饶市| 枞阳县| 栖霞市| 北安市| 景泰县| 桐乡市| 自贡市| 广南县| 孟津县| 泰安市| 奈曼旗| 双鸭山市| 秦皇岛市| 屏东市| 偃师市|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