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

“彼豈樂死惡生,非編列之民,而與巴蜀異主哉?”————————【喻巴蜀檄】

軒臺之上,父子二人再議了會出兵的事,其中裴潛對於南下入漢中的種種方略,讓裴茂耳目一新,不禁感慨道:“未曾料想,你在這上面竟有此等見解,此番伐蜀,你若是能跟隨其中,何愁不得佳績?”

裴潛毫不自矜的笑道:“左右年紀還小,以後有的是時候立功建業,不急於一時。”

“不驕不躁,這很好。”裴茂難得誇了兒子幾句,這個長子自小頑劣,最讓他費心,如今見他知曉輕重,又頗受皇帝賞識,於是有意無意的忽視了他不羈的性格。這樣想著,他怕裴潛表面上無所謂,在私底下會多想,故而主動開釋道:“朝廷南征看似聲勢巨大,其實也只是一兩場大戰而已,頂多在打下漢中之後,再往葭萌關進兵行軍而已。有奉先、來敏等人在郕都,只要漢中一下,巴蜀等郡可指麾而定,真論起功來,卻是沒有多少。”

裴潛想了想,點頭說道:“阿翁說的是。”

“巴蜀形勢圖,多半操之於你手,若非此圖,朝廷南征必處處艱難。你有製圖之功,事後論起來,不比親臨戰陣的功績要差。”裴茂繼而說道:“何況你受國家親近,國家也不會虧待你。”

裴潛唯唯稱是。

說完這些話,亭中的氣氛一時冷了下來,父子兩尷尬的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彼此之間還有什麼話好說。裴潛像是覺得這很有意思,對裴茂促狹的眨了眨眼,做足了‘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的禮教規矩。

裴茂乾咳一聲,本想讓這小子少裝蒜,腦中卻忽然轉過一個念頭,脫口問道:“王伯方的婚事,可曾邀過你?”

伯方是王端的字,這幾日傳遍長安的王麋兩家的婚事終於有了一個結果,雖然礙於民間既成的輿論,麋氏沒有出一分的嫁妝,只是讓麋貞著荊釵布裙,與王端共挽鹿車歸家,但皇帝與其他人給予的賞賚、敬獻卻絡繹不絕。尤其是皇帝,不僅賞了厚重的財貨,還在這個喜慶的時候命人錄述前後功,加封王斌爲易陽侯、食千戶。

至於年初才因祭祀瑯邪順王而拜爲尚書郎的王端,這幾日也被拜爲河東郡督郵,成婚之後便要赴任河東,巡視各縣。以嫁妹、豪富、出手闊綽而聞名京兆的東海人麋竺,則被皇帝拜爲新設立的均輸令,與平準監互相配合、各司其職,負責繼續執行已至尾聲的購糧政策。就連遠在東海的麋芳也受到恩澤,被拜爲典農都尉,駐彭城安集流民。

王、麋兩家因爲這一場婚事各有封賞,尤其是麋氏,背地裡幾乎人人都說麋氏好福氣,攀上了高枝,從一個影響力僅侷限於徐州一隅的東海國豪強,一躍而成爲朝堂之上熾手可熱的新貴,可以說是讓人眼紅不已。兩家的強強聯合,一時間使得各方驚覺,俱知今後的局勢將變。

裴潛與王輔在秘書監的關係不錯,王輔這次有意造聲勢,特意事先將裴潛、法正給下了請帖,美名其曰:‘湊熱鬧’。

“又不是王輔成親,你去做什麼?”提起王輔,裴茂頓時露出不以爲然的樣子,不容辯駁的說道:“你與王端從未有過交集,還是不要去了。”

“阿翁。”裴潛其實心裡有個底,但偏就想從裴茂這裡得到具體的實情,他故意說道:“小子不明白。”

“這件事容不得你講什麼情誼,兩家結親,賓客雲集,上面不可能不盯著。”裴茂極隱晦的提到:“衛氏頹廢,我等已是河東最後一支在朝中有權勢的士人,理應比其他人還要明白‘前車覆,後車誡’的道理。”

這是仍有所隱瞞了,在大姓人家之中,像裴潛這樣年歲的嫡子足以參與到家族的種種事務、知曉各類機密要事了,可如今不知道是什麼緣故,裴茂總有些事刻意瞞著他。這讓裴潛實在忍不住好奇,要知道就連皇帝有意限制、收回豪強在地方上的權力這種事,父親都敢與其商議,可一旦深論,卻總是含含糊糊的。

裴潛心不甘願,也不好追根究底,只得應道:“小子謹諾。”

建安元年三月初一。

帝大會於前殿,司空趙溫上疏劾奏米賊張魯割據漢中、擊殺郡守、阻絕道路、擅傳妖法等罪狀,並懇請皇帝發兵進討,以通巴蜀、解民倒懸。

張魯不義之人,討伐他已是朝廷上下一致的共識,只是沒有想到會那麼突然。

這個消息很快震動朝野,除了那些能通過各種蛛絲馬跡來窺伺朝政的能人、以及站在頂層,掌握著更多信息資源的大臣們心照不宣以外,更多的人都在爲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震動的無以復加。尤其是見皇帝毫不猶豫的允準了趙溫的建議,當庭下達了一連串出兵的調動詔命後,人們才後知後覺,察覺這一切完全是早有預謀的事。

很快,皇帝命司隸校尉裴茂持節、督軍走陳倉道伐張魯的詔命迅速傳了下去,大軍調動,尤其是裴茂的異軍突起,更是讓各方詫異不已。而在皇帝頒詔伐張魯的第二天,朝廷悄然進行了一番小規模的人事調動,譬如治書侍御史劉誕被擢升爲宗正丞、左中郎將劉範轉拜太子家令、奉車都尉劉璋也被調離原職,擔任衛將軍王斌幕中長史。

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職位,尤其是太子家令,現在連皇嗣都沒有,劉範從權重的左中郎將位置上接下此任,註定是要坐冷板凳了。朝廷這次南征,皇帝已經很隱晦的透露了要順帶解決整個益州的意思。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同時也是糧草籌備完畢,大軍準備出發的前一天,閒居在野的老臣黃琬以士民的身份謁闕上疏,爲皇帝上了一道封事。

在宣室殿內,皇帝手持著那份詳述了來敏、吳班等人在蜀地的籌劃、以及劉焉幡然悔悟的封事,對正在爲皇帝沏茶的穆順說道:“剛動了劉範兄弟,這個當叔伯的就坐不住了。”

“畢竟不出五服的表親,總得多照拂晚輩纔是。”穆順笑著說道,兩手將一碗半滿的茶向皇帝奉上。

皇帝將封事換到右手,他極不體面的斜靠在憑幾上,右臂壓著扶手,那份封事斜斜的往下垂動著。他伸出左手拿過溫度剛好的茶碗,吹走了表面的茶葉,往嘴邊啜飲了一口,複道:“說到底還是爲了自己,他以爲自己私底下做這些事我會不知道?想挾此邀功?呵,沒了來敏、還有裴俊、就算這二人都沒有,你平準監就做不到同樣的事了?”

“說起來,那人也是老資格了,劍法、聲名、品性都不錯,就是廉頗老矣……”皇帝淡淡說道,瞥了穆順一眼,誇讚道:“也虧你不知從何處將其尋了出來。”

“國家謬讚。”穆順謙虛的說道。

“彼等想靠這個來保命、立功?”皇帝斂了笑,把茶碗輕輕往桌上一放,磕出一身細響:“得看爾曹有沒有這個本事!”

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
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黑河市| 迭部县| 宿松县| 英超| 苏尼特左旗| 乌鲁木齐市| 华宁县| 洛川县| 贵溪市| 金坛市| 平湖市| 安平县| 邯郸县| 搜索| 新化县| 斗六市| 靖边县| 阳信县| 博罗县| 彝良县| 米泉市| 云林县| 元阳县| 双峰县| 巴南区| 垫江县| 郓城县| 石家庄市| 乌拉特前旗| 集安市| 同心县| 新泰市| 合肥市| 枣强县| 南岸区| 石柱| 瓮安县| 宜丰县| 嘉兴市|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