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

“將知兵,宜聽其方略,以時進取?!薄緩V陽雜記】

成固位於漢水之濱,西邊是漢中的郡治南鄭,東邊就是張魯重兵防守子午道的黃金戍,越過黃金戍、順著漢水往下,可一路直達上庸、西城等地。成固縣作爲漢中連接東部的樞紐、囤積了大量的糧草輜重,如今既已克復,徐晃遂下令全軍休整一天,然後認真的考慮接下來的去向。

無論是打仗還是別的什麼,徐晃一向的宗旨都是‘先爲不可勝,然後戰’。如今擺在他面前的有這麼一個出路,就是駐守成固縣,對南鄭造成足夠的牽制與威懾,這也最保守的策略。

只是所有人,包括徐晃自己都不贊成,他們跋山涉水,歷經艱險,可不僅是爲了當個起牽制作用的偏師。既然如今朝廷大軍主力尚在陽平關下,那他們何不變副爲主,把攻克漢中的大功一口吃下。

太史慈首先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南鄭乃漢中之腹心,若我軍逆流擊之,南鄭以西的陽平守軍必還師來援,如此,則裴公等軍可接踵而進。若是陽平守軍不還,則南鄭之兵寡少,我軍大可趁勢拿下。又何必坐守此地,憑白丟失戰機呢?”

徐晃沉吟不語,他沒有急著發表意見,擡眼看向孟達,問道:“子度,你的意見呢?”

自打法正罹病之後,軍中能與徐晃議論軍事的就只有孟達一個人了,只是孟達到底在臨機應對上比法正要慢了幾分,讓已經習慣了法正敏捷思維的徐晃有些不太適應。雖然孟達的謀略也不算差,但徐晃跟法正相處已久,再來與孟達共事,就有些滯塞了。

孟達不知道徐晃心中所想,爲了顯得重視,他很是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卻不知這副舉動在徐晃看來,卻像是毫無預備。

只聽他從容說道:“軍志有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張魯麾下重兵,首在陽平、次在黃金,南鄭雖爲郡治,但與成固相比,左右不過是多些守備。如今正是南鄭空虛之際,我軍大可揮兵破之,有列座將軍與步兵精銳在,必得大功?!?

“可若是我軍西行,東邊的黃金戍卻不得不防。”徐晃對此頗有顧慮,通過城中降兵口中得知,黃金戍守將楊昂是張魯手下大將,手下有精兵萬餘。他們手上只有四五千人,若是全軍西向,無異於放棄成固,將後背暴露給楊昂。楊昂要是稍微懂些兵法,和南鄭的張魯來一次夾擊,自己這些人可就要折在這裡了。

思來想去,徐晃還是決定留下一支兵馬鎮守成固,一來保證後路和糧草、二來也能防備楊昂。

這時恰好有人來報,說是本地豪強投上名剌,請求接見。成固縣也是漢中有數的大縣,這回來的還不止一個,七八個人有老有少,其中以姓李、姓張的兩個人爲首,守在門下。

徐晃不以爲然,如今正是議論軍情的時候,安撫本地豪強的事再重要也得往後排。他正準備讓人將對方打發回去,卻被孟達伸手攔下:“慢!將軍,我聽說漢中成固,有兩家人輕慢不得?!?

孟達的家裡也算是一方豪強,父親孟他更是前涼州刺史,在座衆人,徐晃、太史慈僅做過郡吏,趙雲更是連小吏都沒做過,故而就屬孟達的家世最好。豪強之間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渠道和人脈資源,對於各地豪強背景的瞭解程度,只做過郡吏的徐晃可不如孟達。

“喔?”見孟達都如此說了,徐晃也不得不謹慎了起來,問道:“成固還曾出過什麼名士?”

出了名士、名臣,是決定一個豪強是否能被稱之爲世家大族的標誌,最高的就是如楊氏、袁氏那般四世三公,名士大儒輩出,次一等的也得是家裡世代二千石,只有上了這個檔次,纔算是士族。這個時候他們的社會地位與資源就不再是物質財富,而是靠累世積累的名望、人脈。

除此之外,若是家中沒有出過名士、大儒或是名臣,哪怕家中蓄有巨億、奴僕上千,也跟東海麋氏一樣,只是個大一點的豪強而已。

蜀地的經濟實力不如中原,很少有潁川荀氏那樣具有覆蓋全國的政治影響力的世家大族,說起來,就徐晃所知,整個益州也就一個蜀郡趙氏算是士族高門,因爲彼等累世三公,加上當今的司空趙溫,已經出過四個三公了??伤麉s從未聽過漢中有過什麼大人物,難道是他孤陋寡聞了麼?

孟達說道:“成固張氏倒是不用多慮,彼等祖上雖出了博望侯這等鑿空西域的人物,但那已是孝武皇帝的事了,中興以來,未曾有過什麼人物。至於這李氏,在孝順皇帝朝,曾與蜀郡的司空趙公一同抗衡大將軍樑冀的太尉李公,正是漢中李氏出身?!?

他所言的漢中李氏,曾出過司徒李郃、太尉李固,還有一個河南尹李燮。他們本來是南鄭人,但由於遭受樑冀的****,家族喪亂,不得已改居成固,後來李燮光復祖業、還家故居,但這成固仍留下了一片基業。

徐晃這才瞭然,他本來想著的是,對方若來的只是普通豪強,那就暫且晾著,如今看來卻是不行了。

“那就讓這李氏進來吧,我記得我等入城之時,成固令能乾脆的投降、不焚府庫,其中也有他李氏說勸之功。”徐晃想起了什麼,擺手說道。

於是很快,李伏作爲本地豪強的代表,邁著步子走了進來,見了步兵校尉徐晃,他也不擺架子,謙抑的一笑,拱手說道:“將軍英武,調遣兵馬宛如天降,除滅妖道,成固之民無不心悅,猶解倒懸?!?

他在半個月前便與南陽人李休打好主意,要爲朝廷天軍入漢中的行動中儘可能的提供些便利,以徹底洗白身上的從賊之罪、謀一個反正之功。因此,他們利用本地盤根錯節的關係與人脈,不僅說動張魯幾次三番的抽調黃金戍留守的精兵強將,故意弱化東邊的防禦、而且還在成固這等縣城進行了一系列佈置。

比如以整治爲名,延長關閉城門的時間,就是爲了不時之需。只是李伏沒有想到的是,朝廷派的偏師不是他們所以爲的子午道,而是人跡罕至的儻駱道。

朝廷之兵來得又快又急,讓李伏措手不及,幸而他早在幾天前就藉故回到成固,此時正好第一時間與徐晃搭上關係。

“李君客氣了,米賊肆虐,朝廷深知漢中百姓身處水火,我等領兵之人,合該奮力除賊纔是?!毙旎慰此齐S意,眼神卻是微帶探詢之色:“我等只善征伐、不善治民,如今成固雖已重歸朝廷治下,但新官未到,要安撫民心、籌備糧草,還得有賴於李君等人啊。”

“謝將軍厚愛,在下何以德能,敢受此任。”李伏高興的道,他知道這只是一個甜頭,真正的好處還在後頭,此時他也投桃報李,接著將自己在張魯府中的身份說了出來,其間很是委屈的將自己塑造成忍辱負重、委身於賊的形象。此時雙方都是互相利用,信或不信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個理由。

然後,李伏又將他與李休等人的籌劃詳細陳說道:“如今黃金戍守將楊昂、材質平庸,其麾下僅有數千兵馬,守護戍口尚且不足,又何來餘力擊我軍後路?”言語之間,他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轉換,開始一口一個‘我軍’。

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
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安仁县| 浦城县| 鹤岗市| 太仆寺旗| 米易县| 休宁县| 从江县| 洪泽县| 青川县| 尚志市| 谢通门县| 泉州市| 汽车| 玉屏| 西青区| 邮箱| 广灵县| 迁西县| 锡林郭勒盟| 通城县| 比如县| 阆中市| 五河县| 襄汾县| 航空| 黎城县| 濮阳市| 会昌县| 绥芬河市| 绩溪县| 邯郸市| 凌云县| 金乡县| 桐柏县| 镇平县| 怀仁县| 巫溪县| 湖州市| 双柏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