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

“上思帷幄臣,乃使使召先生入贊戎樞。”————————【袁節(jié)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自始至終,黃琬給皇帝的印象其實是比較好的,且不說他過往的優(yōu)秀履歷,單說他自從王允手中接過領(lǐng)袖關(guān)東士人的旗幟,專心韜晦,靜候時機,從不跟風(fēng)頭正盛的馬日磾?shù)热藸庨L短,足見謀事之深。

這一次他看準(zhǔn)機會,奏上封事,同樣是鮑出的事情,董承只看到了京畿仍有匪徒,蓋順未能克竟全功,言而不實。他卻從另一個角度出發(fā),指出了軍屯與民屯長官彼此的屯戶之爭,順便批評了當(dāng)?shù)氐滢r(nóng)司馬見死不救的瀆職之罪。

這正是一張給皇帝送上門來的好牌,典農(nóng)校尉王承是董承舉薦的親近,這次便是他仗著權(quán)勢,與京兆農(nóng)曹掾爭搶屯戶。皇帝若要徹查,最多不過是釐清屯戶的性質(zhì),追責(zé)也只是到王承則止。如果董承死咬著蓋順不放,那皇帝大可借題發(fā)揮,把這個問題攀附到董承身上去,讓他投鼠忌器,不敢妄爲(wèi)。

想到這裡皇帝心裡平靜了許多,雖然黃琬這麼做肯定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但他這次投石問路好歹也算是爲(wèi)君分憂。至於黃琬想要的是什麼,說來說去也不過那麼幾個,皇帝心裡簡直洞若觀火。

黃琬挺著腰,腳步輕盈,快速的趨進宣室殿。像他這樣的外朝臣,如無錄尚書事的職權(quán)、或是皇帝特意召見,他是不能隨便來的。這次他因故至此,心裡雖想好了說辭,但總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他深知皇帝是極精明的一個人,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所以他得拿出真材實料來。

“司空臣琬叩見陛下!”

“司空身子看著倒還健朗,不知年齒幾何?”

“已是知天命之年。”

“果然是齒德俱增。”皇帝點點頭,若有所思:“你與司徒、太尉他們年紀相仿,可身子卻比他們要好得多。”

黃琬心裡不禁揣摩道:‘司徒趙謙久病纏身,難以恢復(fù)。太尉馬日磾前些日子也生過一場大病,雖說痊癒,但精力已經(jīng)不勝從前。二者都是錄尚書事的宰輔,皇帝好端端的說起這個來,難道是想讓自己取代趙謙死後的位置?’

他試探性的答道:“唯,司徒等人爲(wèi)國處事,心憂勞累,臣才淺職閒,自然比他們二公要多些時候調(diào)養(yǎng)。”

“人總得要多看重自己的身子。”皇帝點頭道:“就如我當(dāng)初身子孱弱,常多疾病。自打五月開始練習(xí)騎馬射箭,身子逐漸康健,再無大病,這才得以有精力御臨政務(wù)。”

黃琬奉承道:“高皇帝與光武皇帝都是馬上得天下,陛下勤於武藝,精習(xí)騎射,正是朝廷之幸。”

皇帝笑了笑,顯然對此回答極爲(wèi)滿意,他能讓黃琬在趙謙之後錄尚書事,參與朝政;而黃琬則是能夠保證帶領(lǐng)朝中的關(guān)東士人支持皇帝的戰(zhàn)略,同意對關(guān)東採取‘馬上得天下’的軍事行動,而不是一開始他們堅持的綏和立場。

兩人在非常委婉的前提下,幾句話便互相確認了各自能拿出作交換的利益條件,就像談生意一般,談妥了,就可以說起當(dāng)前需要合夥的正事了:“李傕當(dāng)初叛亂所裹挾的那數(shù)萬百姓,到底該歸置何處,農(nóng)曹與典農(nóng)雙方各執(zhí)一詞,都有道理。卻不知道司空是如何看待的?”

“臣以爲(wèi),京兆典農(nóng)校尉王承所言,實屬謬論,彼等皆是良善百姓,縱一時被李傕等逆賊充入軍中,豈是自願而爲(wèi)?若是將其視若軍籍,未免太不妥當(dāng)。”黃琬說道:“而且軍屯以軍法來治理屯戶,較民屯要多出許多限制,大量本是良家百姓的屯戶不堪約束,紛紛逃散,長此以往,恐非朝廷之福。”

“那依你之見?”

“自然是歸入民屯,農(nóng)曹掾都是朝廷選派的三署郎官,一時俊彥,自然比那些典農(nóng)校尉、都尉們要善於民事。”

看黃琬對答如流,頗有條理,皇帝頻頻點頭,感到滿意。他想詢問黃琬關(guān)於出征白波選誰做主帥的看法,但是在心裡遲疑了一下,蓋順至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值得皇帝再爲(wèi)之付出太多利益來交換領(lǐng)兵機會了,於是他改換了一個話題,說:

“這個鮑出可堪孝烈,有俠者之風(fēng)。但若不是該地典農(nóng)司馬、亭長辦事顢頇,鮑出也沒有這個成全聲名的機會。”

黃琬見皇帝語氣有些不悅,附和的說道:“該地典農(nóng)確實糊塗,完全沒有體會絲毫陛下愛民之心。不知將多少如鮑出一家,本是民屯的卻編入軍屯。若是不將其查辦,恐怕難以聚斂民心。”

皇帝沉吟片刻,點頭道:“此僚侵奪民屯在先,見死不救在後,應(yīng)付廷尉論罪。”

“陛下睿鑑,臣以爲(wèi)鮑出一事,正當(dāng)……”

皇帝這時揚了揚下巴,隱晦的說道:“勿因小失大。”

黃琬立時警醒,這是在告訴他不能老拿鮑出的事做文章,用鮑出的事情攻訐京兆典農(nóng)校尉王承依仗董承之勢,肆意搶佔屯戶雖然非常可行。但無疑也會因啖人賊的事,附帶對蓋順的傷害,在平常人眼裡,這可是同時開罪皇帝與董承。眼下對於勢力孱弱的關(guān)東士人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臣謹喏。”黃琬說道:“確實該點到即止,另選題目。”

皇帝淡淡‘嗯’了一聲,這才說道:“釐清屯戶的事情,軍屯那邊,由典農(nóng)中郎將段煨負責(zé),他辦事也是個極小心忠厚的,至於民屯這邊,便由你來挑起擔(dān)子,與少府一同跟段煨接洽。”

段煨在朝中沒有根基,在面對咄咄逼人的王承時,哪怕對方是自己名義上的下屬,他也礙於董承的權(quán)勢,不敢對王承做出處置。眼下王承即將遭到清算,段煨爲(wèi)了避免被牽連,肯定會盡快脫手那些個被侵奪來的屯戶,一股腦的全交付給少府和郡縣手下的農(nóng)曹。

這對於黃琬來說正中下懷,得此職權(quán)後,當(dāng)即領(lǐng)命告謝。兩人合計完,黃琬便不再久留,正欲行禮告退。

只聽皇帝忽然說道:“司空要走,我讓皇甫酈隨行送你出宮。”

黃琬詫異的看了眼皇帝,見對方神色如常,黃琬不敢拒絕,率然應(yīng)下。

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四百零三章 風(fēng)勢不利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zhàn)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guī)則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wèi)安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zhòng)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八十六章 節(jié)慕原嘗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zhàn)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shù)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xiāng)遇貴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xí)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jīng)傳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十七章 責(zé)有攸歸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百一十章 數(shù)往知來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guān)東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
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九十四章 詢於芻蕘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四百零三章 風(fēng)勢不利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zhàn)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guī)則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wèi)安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zhòng)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八十六章 節(jié)慕原嘗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zhàn)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shù)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xiāng)遇貴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xí)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jīng)傳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十七章 責(zé)有攸歸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百一十章 數(shù)往知來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guān)東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洛扎县| 五大连池市| 南京市| 隆德县| 池州市| 法库县| 茶陵县| 乐安县| 利辛县| 奉节县| 饶阳县| 通海县| 乐昌市| 双城市| 莱芜市| 米林县| 临夏市| 汶川县| 宜春市| 大城县| 永新县| 贵定县| 呼伦贝尔市| 深水埗区| 莱芜市| 海宁市| 同心县| 桂平市| 靖宇县| 阜康市| 柳江县| 濉溪县| 宿州市| 嘉祥县| 巴东县| 报价| 金川县| 蓝田县| 天柱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