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

“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三國志·卷二十五】

漢建安四年春三月,正式蒞任的東萊太守黃祖在刺史蔡瑁的率領下擊殺海寇管統,解決了曹操的後顧之憂,讓曹操得以整頓兵馬,聯合泰山太守呂虔在濟南國與袁譚部將高覽展開激戰。

戰場上,高覽已然調轉馬頭,率領著兵馬突圍。平原雖然開闊,但此時人羣混亂,在太史慈、曹純等人騎兵的衝擊下潰不成軍,四處踩踏。外圍又有曹仁、于禁等將率兵圍堵,心神大亂的士兵根本衝不破包圍。在內除了太史慈、曹純等騎兵以外,又有樂進揮動著一把比他個子還高的長刀不停劈砍著,破陣衝營無有擋者。

高覽見此也無心戀戰,只能一馬當前,廝殺在最前方,試圖憑藉著個人勇武突圍出去。而此時在他身後,袁譚眼見戰事不利,連忙吩咐親兵收拾印綬準備北逃。

主簿辛評趕緊上前勸阻:“高將軍尚在死戰,使君此時如何能退!這豈不是讓全軍喪膽?那時就真的徹底敗了!”

他的兄弟辛毗也在一旁苦口婆心的說道:“使君,當下我軍尚有萬餘兵馬,青州境內黃巾餘賊尚可爲我驅使。只要後退從容,保全實力,不說退敵,也足以將曹操御在平原之外!”

袁譚不只聽見了沒有,光顧著催促蒼頭收拾行裝,辛毗忙上前拉住對方的胳膊,沉聲道:“如今袁公以退爲進,暫守渤海,正欲借三位公子在幽、青二州、魏郡等地兵馬合擊朝廷,作最後一戰!倘若使君棄青州而走,致使曹操與朝廷合兵,危及袁公側翼,則局勢危矣!還望使君三思!”

“三思什麼!高覽只有一萬人,曹操可是有二三萬之衆,你們兄弟一個說要堅守不退,一個說要後退從容,究竟是何意!”華彥、孔順等人生怕高覽立時不敵、戰禍上身,都是堅持勸說袁譚儘早後撤,華彥怒指辛氏兄弟說道:“我看你們是想將使君留在青州,學那董昭做背主求榮之事罷!”

辛評臉色大變,雙目圓睜,死死瞪著華彥。辛毗聽了這話也是面有異色,不自覺的鬆開了抓住袁譚胳膊的手:“你這是何意?我兄弟二人在袁公得冀州時便費心籌措,立下大功,跟隨使君經年,何曾有悖逆之舉?爾等奸佞小人,既無良謀益上,終日諂媚傾軋不休,如今竟敢當面陷害我等?”

見兩方快要吵起來,袁譚不耐煩的隨手將一塊玉環往下摔碎,大呼道:“事既不可爲,再留無益!南皮我無顏回去,平原又地近清河,倒不妨退至漯陰罷了!漯陰有我部將劉洵統兵兩千駐守,我與他合兵一處,尚且能保住平原不失!”

孔順趕緊向華彥使了個眼色,上前附和道:“使君說的是!只要守住漯陰,既能容我軍喘息修整,又能遏制曹操與朝廷合兵。其地離渤海不遠,又能隨時接應,可是一塊生地!只要王從事在北海等處率吏人來救,襲擾曹操後背,我軍尚有翻勝之機!”

此時營外突然傳來一聲驚呼,那慌亂聲彷彿更大了,袁譚臉色一白,無論在怎麼勸,他都是非走不可了。

辛評兄弟無可奈何的退出營帳,將往自己的居處收拾東西,一路上人心惶惶,組織渙散,各式兵器、雜物棄之於地。看到這裡,辛毗深嘆一口氣,說道:“青州一敗塗地,事已至此,再退又能退到哪裡去?”

“你趁亂留在此處,只要見了董公仁,一切都還有退路。”辛評揭開帳門,從箱篋裡翻出一件軟甲,拿給弟弟穿上。

“那兄長你呢?”辛毗沒有接過軟甲,站在原處問道:“你要跟去漯陰?袁譚既不肯留下死戰,我等獻首失策,曹操何以用我?”

“劉洵膽怯畏戰,當初還是向我行賄才得以留守後方。此人不是能戰敢守之輩,我去漯陰或許還有機會。”辛評面色平靜的打算著,他們兄弟早在袁氏幾度潰敗、誅殺麴義的時候就準備好出路了。

如今既然不能將袁譚拖到戰場上被曹操俘獲,那就只能另闢蹊徑,用別的方式獻袁譚之首,爲自己換投名狀。

“那我也可以隨阿兄同往!”辛毗急道。

辛評一把抓住對方的肩,耳畔的驚呼聲越來越急了,他知道袁譚不會特意等他,所以他的語速很快,態度異常堅決:“你不能去,你我分開,好歹能留一個!”

高覽乃河北良將,其勇略也冠絕軍中諸將,幾不弱於麴義、張郃。他此時在戰場上奮力突戰,長槍在手上揮舞開來,身前的曹軍猶如波開水分一般紛紛後退,高覽暫時殺退曹軍,正欲帶領所剩無幾的親兵衝出包圍。而在左右兩側,曹純等將及時領軍趕到,復又將高覽堵住離開不得。

攔截諸將之中有一員小將表現的格外英武,他騎著一匹墨玉般的駿馬,在敵陣中不斷突刺著長矛,嘴裡興奮的呼叫,嗓子都快叫啞了。

“這個小兒。”高覽眉頭一擰,他指著那員小將怒道:“隨我先宰了他!”

身旁親兵齊聲咋呼,聚成一道尖錐,往那小將衝去。對方正是曹昂,他見到高覽向他殺來,不驚反喜,拍馬而上。

曹純怕曹昂不知輕重,也跟著上前截住高覽廝殺,並調動所部兵馬將雙方圍住,以防高覽走脫。

兩人如此一調動,恰好在包圍中露出一道縫隙,而高覽正是瞅準了這個機會,拋棄大部兵馬,奮力逼退反應不及的曹純,獨率十數騎殺出重圍。

他自以爲看破了那員小將的身份,逼人攪動陣腳、趁機脫逃,可還沒逃出多遠,身側便突然殺出幾方兵馬。一名留著長髯、面容沉毅的大漢低伏赤色馬上,斫刀藏在身後,那匹赤色馬奔跑如電,搶在追來的曹昂、太史慈等人前面,飛也似的殺到高覽身前。二話不說,便衝著高覽的脖頸一刀砍下,那斫刀從背後閃過一片白光,炫然奪目。

高覽猝不及防,對方來得太快,他甚至連武器都沒能擡起防守,項上人頭便飛旋出去。

“關將軍!”曹昂驅使著駿馬第一個趕到,隨後而來的卻是越騎校尉太史慈。

他看著高覽已被沉默寡言的關羽一刀梟首,滿心只有遺憾而無妒忌,他大方自然的向關羽抱拳道:“關將軍好武藝,小子他日再來請教!”

關羽提著高覽的頭,看著這名青年慷慨來去、坦誠磊落,毫無一絲因爲自己搶了功勞而有所嫉恨的樣子,心裡不禁想到老謀深算的曹操,感慨他居然還有這樣正直的兒子。

曹昂說著便催促著坐騎轉身與曹純往別處去了,雖然沒能親手斬殺高覽,但此處還有不少殘兵敗將、遠處更是袁譚大營,徑直殺過去,最後的功勞也不小。

在臨走前,曹昂似乎感覺到胯下戰馬的不情不願,他心裡知道是爲了什麼,不由伸手拍了拍‘絕影’的馬頸,安撫似得說道:“不急,以後有的是機會較量。”

高覽被殺,袁譚遁逃,剩餘諸軍見大勢已去,紛紛棄械投降,不再抵抗。曹操站在戰車上舉目眺望,在戰爭還未結束的時候就對身邊一直養精蓄銳的夏侯淵說道:“袁氏小兒無膽,豈是死戰之輩?妙才,我不讓你上陣殺敵,留你等待時機,是等對了吧!”

“君侯高見!”夏侯淵佩服的唱喏一聲,也不待人吩咐,徑直調轉馬頭,領著所部兵馬往漯陰方向疾行而去。

沒過多時,董昭來到曹操身邊說道:“曹都尉來報,袁譚早已拔營而去,營中大火難滅,無有所獲……其麾下文士、潁川辛毗留在營中未去,說是盼曹公一見。”

“辛佐治?”郭嘉在馬上哈了一口氣,單薄的身體裹著厚實的冬衣,一張臉顯得更加小了:“我識得此人,沒想到他這樣剛亮忠直的人都降了啊。”

他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雖與辛毗在潁川相識、又曾在冀州短暫共事過一段時日,但郭嘉卻不說幫辛毗引薦的話,全然是在看好戲。

曹操心裡覺得好笑,面上卻深以爲然,點頭說道:“汝潁多奇才!辛佐治之名我亦有所聞,如今賢士來歸,豈非袁氏將亡、漢室再興之兆?我自是要見他的,只是……他沉吟著,看向夏侯淵離去的方向:“得催妙才再快一些了。”

“都說典軍校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漯陰至此不遠,星火疾馳,晝夜可至。”董昭在一旁笑著說道,他們都知道袁譚會往哪裡逃,因爲對方已經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了。

袁譚一路丟盔棄甲,連夜帶著數百人逃往漯陰,正要喘口氣的時候,便聽得夏侯淵從身後追來了。驚魂甫定的他剛又想跑,結果聽得對方也只有千人不到,心下大定,當即接受了辛評的建議,下令劉洵出城進擊,打敗夏侯淵這一支孤軍。

劉洵得令後滿心不願,又經過辛評私底下的提醒,認爲夏侯淵不會只帶數百人就敢兵臨城下,其背後一定是藏著曹操的大軍,等著兩軍交戰時在一鼓奪城。

曹操用兵善臨敵制奇,鮮有失手,劉洵越想越覺得是如此,便更不敢出城送死。然而袁譚催逼不斷,幾次嚴令,華彥、孔順等人到漯陰後又每日勒索財物,仗著袁譚的信重不將劉洵這個地頭蛇放在眼裡。

種種一切,終於將劉洵逼得鋌而走險,在夜裡鼓譟兵變,將袁譚從被子裡拖出來捆縛出城,至於華彥、孔順等人則被辛評下令處死,將其一併獻給夏侯淵請降。

夏侯淵不費吹灰之力便俘獲袁譚、奪下漯陰,滿心懷喜的在原地等到曹操趕來。曹操獲知原委,又接到王脩向蔡瑁請降的消息,當即宣告青州已定,並表示要爲諸將及董昭、辛氏兄弟向天子請功。

袁譚蓬頭垢面,在見到曹操時如遇救星,跪地諂笑道:“曹公、曹公!我是顯思啊,你還記得否?當初在汝南,你還教我寫詩呢!”

“記得,記得。”曹操的目光像是長輩慈愛的看著晚輩,他安撫似得將手放在袁譚的頭上,溫和的說道:“你既然長這麼大了,怎麼不早些時日來尋我呢?”不等袁譚答話,他又自顧自的將目光放遠,感慨道:“我可是掛記你們父子很久了啊。”

在拿下平原以後,曹操算是從徐州、青州繞了一個彎,終於繞回到天子近側。在他的西邊,是天子所在的清河郡;在他的北邊,則是袁紹所在的渤海郡。君與友皆近在咫尺,但彼此之間的距離又天差地別!

然而曹操既有了選擇,就再無更改的必要,驗明瞭袁譚真身之後,他便命人將其押送甘陵縣聽候天子處置,負責押送的,正是纔回到曹操身邊沒多久的曹昂。

皇帝見到被送來送去的曹昂,莫名笑了幾聲,本來按規矩,曹昂將人送到以後,領了封賞就該原路返回。但這一次,皇帝卻沒有將他打發回去,而主動徵求了對方的意見:“朝廷不日動兵,立功在即,你是想回你父親麾下,還是就留在這裡?”

吃過教訓的曹昂想也不想的答道:“末將想留在此處,爲陛下效牽馬之勞,而不願留在阿翁軍中,被人笑作是仗著父親才立的戰功!”

“你這話纔像點樣子。”皇帝滿意的點頭,雙掌一合,將軍報夾在掌心,緩緩說道:“即日起,你與曹純就撥在偏將軍沮雋麾下,叔侄二人並授騎都尉。”

“謝陛下!”曹昂抱拳領命,聲音洪亮如鍾,他早想與曹純親手帶領一支騎兵,如今終於得償所願。

就在曹操快速結束青州戰事後不久,北方的幽州也傳來消息,只是這消息並不是劉虞奪取幽州的捷報,而是劉虞糾集胡、漢兵馬數萬,聲勢浩大,結果在涿縣竟被袁熙、閻柔等人以弱勢兵力擊敗。如今劉虞已經率領殘兵從涿縣逃回中山,上谷、代郡等地才歸附他不就的烏桓等族見此,又開始遊離起來。

隨著劉虞退守中山,無疑讓開了從幽州同往河間、乃至渤海的要道。袁紹雖然失去了青州這一條臂膀,仍還有幽州作爲倚靠,而造成這一切的劉虞,卻僅僅是因爲一時的私心。

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
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細故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房产| 元氏县| 黄龙县| 和平县| 启东市| 阿克陶县| 独山县| 乐至县| 连城县| 海淀区| 黄石市| 乌鲁木齐县| 玉门市| 屏南县| 双流县| 墨竹工卡县| 临澧县| 甘南县| 武定县| 武宣县| 甘孜| 梅河口市| 迭部县| 甘谷县| 玛沁县| 永登县| 台东县| 阜新市| 南丰县| 商丘市| 湘潭市| 辰溪县| 密山市| 隆林| 潍坊市| 原平市| 古交市| 桓仁| 尼勒克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