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詩經·小雅·棠棣】

高幹在一邊聽明白了,對方這一唱一和,是故意做給他看的。好擡高身價,奈何有求於人,身受重任,高幹也不得不委身道:“舅父睿鑑,冀州袁公心憂局勢,又不願見兄弟相殘,特請舅父寬宏諒解,願奉舅父爲袁氏之主,今後一體進退。”

“一體進退?”袁術嗤笑道,面帶不屑:“他是擅啓刀兵、不聽王命的罪臣,朝廷要出兵征討,那也是伐他。與我有何干系?你記清楚,陛下誅董親政,遣使撫慰天下時,我是第一批相應的牧守。我身上的後將軍、揚州牧的官銜,還有成武侯的爵位,都是朝廷欽封,他一個自封的冀州牧,如何能與我比的?那時候他覆亡了,我照樣是大漢的重臣,照樣能保我袁氏尊榮。”

高幹不爲所動,袁氏兄弟早已心懷異志,現在朝廷稍有恢復,便教他們放下一切,重新老老實實的向朝廷稱臣。就像是讓放歸山林、重回野性的貓狗,再度對主人搖頭擺尾一樣,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對此,高幹很有底氣,甚至出口嘗試著‘壓價’,好讓袁術等會開的條件能有所收斂:“是,倘若舅父真的心向朝廷,便應即時將我鎖拿,呈獻朝廷,爲大義而滅親,以表忠心,又何須與在下多言?”

袁術老臉一紅,像是被揭破了老底,急道:“你這是何意?你也算是我親族,我如何會拿你表忠心?”

“在下是舅父親族,那冀州袁公不也是舅父同族兄弟?舅父便肯坐視兄長覆亡,而置身於事外不成?”高幹從席榻上站了起來,連聲說道:“脣亡齒寒的道理,舅父必然明白,不消晚輩多言。不僅如此,以舅父之才姿,想必也比誰都清楚‘秦失其鹿’的道理。”

被高幹用言語刺了一下,袁術一愣,當即也不再掩飾。他擺手止住了一旁閻象拱手欲言的舉動,笑說道:“不錯,你說的得體,不過我得先問你幾句話,你看我麾下衆軍如何?”

高幹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低著頭答道:“小子不敢妄言,舅父麾下俱是精兵強將。”

袁術手下衆將,既有孫氏這支討董精銳;也有陳蘭、雷薄等賊寇附從;還有張勳、橋蕤、紀靈等私兵部曲。零零總總,算起來也有十餘萬人,如今袁術擁有汝南、沛國的部分,九江、廬江、丹陽等郡。兵多將廣,地方殷實,是一支足堪與北方袁紹匹敵的勢力。

他現在的情況與袁紹稍有不同,袁紹是騎虎難下,不捨、不能、也不敢投降朝廷。而袁術則是早有自立的野心,他已經打算好了,趁著今年陶謙病故、徐州大亂的功夫,先揮兵徐州,走沛國、彭城等地西攻曹操,盡奪河南之地。若是萬事順遂的話,他大可不必管袁紹的死活,只是——

袁術再度拿起桌上的杯盞,從席上站了起來,慢慢悠悠的從主位走下,聲音也如他的步伐一般從容淡定:“漢之失天下久矣,方今幼主臨朝,不知世事。豪雄角逐,分裂寰宇,此與周之末年諸侯分勢無異,唯強者兼之而稱雄罷了。如果單憑我一人,要帶我麾下衆軍爭奪天下,不靠那個婢生子,你看如何?”

高幹眼皮一跳,對方的野心實在直白,如果說袁紹好歹還會拿大義等藉口,那麼袁術簡直就是絲毫不加掩飾。他眼角餘光一掃,見閻象、袁胤這些人聽了這話都是面露訝色,遂道:“難。舅父不僅要付出數十萬人的性命,更要浪擲汝南袁氏數代的清譽。”

“哼。”袁術這時已緩緩走到高幹身前,他口中絲毫沒有將數十萬人的性命看在眼裡,只不悅的說道:“與那婢生子聯手,就不會浪擲我家清譽了?”

“如若事成,誰又敢亂言亂語?”高幹繼續不卑不亢的說道。

“好、好。”袁術也知道如今的形勢不容許他繼續單打獨鬥,所謂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只有兄弟聯起手來,纔有機會與逐漸恢復的漢家朝廷一爭天下:“我也不與你繞彎子,幼主心存大志,欲扶衰拯弱,爲漢祚續命,其安知漢祚已衰,彼已無力救己滅矣!朝廷今日攻冀州,我若坐視旁觀,他日也不會放過我。”

“舅父睿鑑。”高幹暗自舒了口氣,說道:“如若舅父肯摒棄前嫌,兩相和解,冀州袁公願助舅父成就大業。”

袁術將上身稍稍往前靠去,湊到高幹身邊,說道:“他要助我成就何等大業?”

高幹擡眼看向近在咫尺的袁術,對方那雙深沉的眼底似乎藏著熊熊烈火,他小聲說道:“我聽說,袁姓出於陳,而陳乃舜之後,漢乃堯之後。堯舜相繼,乃改命之制;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

袁術聽得心頭狂跳,這一番理論他自己也私下裡研習過,越研習便越深以爲然,尤其是那句——“讖語有云‘代漢者,當塗高也’,塗即路途,公即高爵者,舅父諱字公路,豈不正應其‘塗高’之讖?”

他再一次愣住了,漢室將亡之兆,在孝桓皇帝的時候就有過預示,如今正是改天換命之時,大勢所趨,那小皇帝再如何力挽狂瀾、也不過是徒勞掙扎。只是這話卻一直憋在袁術心裡,說出來就連袁胤、閻象這些親信都一時無法接受,如今被高幹說了出來,讓他大感高興:

“好,只要他肯奉我爲袁氏之主,我就認他這個兄長。”袁術身子站正,將手中的杯盞往高幹懷中一送,說道:“他在信里語焉不詳,不肯落下口實,想必是有些緊要的話託你轉述。你說說,他意欲何爲?”

高幹有些猝不及防的從袁術手中接過了杯盞,裡頭盛的是暗紅色的蒲桃酒,這種酒產自西域,在中原極爲名貴,而袁術卻只把它當做尋常酒水。

他拿著杯盞,輕輕嗅著杯中的異香,說道:“當下最爲要緊的,便是兩家聯結聲氣,結成一片。如今袁公已遣派長子進軍青州,明公只要揮兵攻徐,直入瑯邪、東海等地,二者便可合兵一處。而後同時西向,則兗豫可得,關東之地,盡在舅父手中。”

閻象雖然很想促成袁紹與袁術兄弟重歸於好,但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他不願意讓袁術過早的出頭,替袁紹頂在前面。聽到高幹的計劃後,他在一旁忍不住說道:“那冀州牧呢?”

“袁公將應付幽州公孫瓚、以及河內、幷州之兵,事關冀州存亡,一身成敗,不可不傾盡全力。”高幹如實說道。

從地緣關係來說,淮南離朝廷還是太遠了些,朝廷一旦出兵,首當其衝的就是河北的袁紹。等兩者拼出了死活,袁術早已收拾了徐州陶謙以及荊州劉表這等二流貨色,坐擁江淮的他大可從容出擊,漁翁得利。

兩者之間雖爲同盟,卻少不得這般算計,袁紹想讓袁術在江淮弄出一番大動靜,吸引朝廷的注意,袁術卻想讓袁紹先替他承受朝廷的軍事壓力。這纔是以利合,只有對雙方都有利可圖,袁氏兄弟之間纔有和解的基礎。

閻象聽罷,這才滿意的向袁術點了點頭,袁術見心腹也是作如此動作,心裡更是確信不疑了。他讓高幹飲盡杯中的酒,說了番兄弟齊心的好話,便讓高幹下去休息了,只等些天,就讓其回冀州覆命。

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
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娱乐| 南雄市| 永顺县| 乌兰浩特市| 普陀区| 博野县| 洪洞县| 邹城市| 公安县| 牟定县| 汉中市| 辽阳县| 神池县| 忻城县| 桦南县| 溆浦县| 太和县| 鄄城县| 桓仁| 宝兴县| 方正县| 治多县| 吉木乃县| 巴彦淖尔市| 永丰县| 永嘉县| 都匀市| 原阳县| 黑龙江省| 尤溪县| 禄劝| 瓮安县| 大洼县| 乌恰县| 从江县| 怀远县| 海兴县| 怀化市| 卓资县|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