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

“遣將而不與兵符,必先請而後動,是猶紲韓盧而責之獲也?!薄緷h書·王莽傳】

“你依舊是錄尚書事,只是太尉屬下不再有此等雜務。這些事情,由你一個管軍務的領著,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也與其他有司職權重複,疊牀架屋,多生冗官,如今一併裁撤,也是於國有利的事?!被实蹜B度溫和,字字在理,讓董承一時無法反駁。

吳碩好像是怕董承又會說出什麼‘自損三千’的話來——今天對方已經不按他與胡邈等人的預謀,自作主張的說了幾次了,若是一直按他們商量的走,如何會橫生枝節,讓別人抓到機會?於是等到皇帝話音剛落,他就急不可耐的插口道:“陛下睿鑑,釐清職權,精簡人事,無不是良政之要。臣以爲,可自太尉始,自三公始,司徒掌人民事,司空掌水土事,使皆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黃琬眉頭微揚,剛要說話,趙溫卻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順勢說道:“精簡政務,願自三公始,外府計曹領受於度支部,亦願自三公始。”

見趙溫帶了頭,黃琬也不願落於人後,只好拱手應命,跟著說道:“臣謹諾?!?

董承見到其他人與他倶是一樣的待遇,心裡縱有怨憤,此時也消解了不少。

不知不覺,君臣之間已議論了大半個時辰,在敲定好軍屯的移交事項與計曹的具體細節後,衆人也沒有忘記今日最重要的議題,將繁雜的軍務繼續拆解明晰,把權力分配給不同的機構。其中太尉從此專管軍事物資調運、驛道維護與郵傳、軍屯建設等後勤事務。太學旗下的教化科繼續負責對中下層將士的思想工作,開展夜校,加強對劉氏天子的崇信。

在這個尚無‘國家’的概念,‘國家’還只是精英階層的想象共同體的時候,底層的百姓根本不知國家是什麼,更別提什麼保家衛國的主動性與責任心,因爲在他們眼裡,國家只是屬於皇族、士大夫以及豪強的。往往只有在王朝破滅、外族入侵的時候,底層的百姓纔會建立起‘國家’的意識。

因爲沒有這個意識,所以吃糧拿錢的士兵纔會跟著將軍擾亂朝綱,所以黎庶黔首纔會對國事天下事漠不關心,所以豪強大族纔會在大廈將傾之時跟著踹一腳岌岌可危的樑柱,心安理得的改朝換代。

皇帝很重視在所有人心中樹立‘國家’的理念,只是在當前,他尚未整理出一套邏輯完整的理論體系支撐,時機也未到,只得先通過教化科在最要緊的軍隊裡做政治工作。教字認讀、普及法律倒是次要的,首重的還是讓底層的將士明白劉氏受命於天,天子權威不可冒犯的道理。

這一點,主持教化科的盧植弟子,幽州涿郡人高誘就做得很好。

“教化科職務照舊,彼等與吏治科一般,今後雖制度上隸屬太學,但並不由太學轄制,而是直屬於我?!被实酆唵蔚恼f了幾句,便決定道:“至於其治學內容、派遣學子授學等事,先讓太學僕射潘勖上書陳說,而後相商。”

“臣等謹諾?!毙\大臣見皇帝已經先決定了下來,顯然是不願在此事上與人多做商議,遂齊聲應道。

皇帝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如今南北軍甲冑、刀劍等兵,皆由考工監、尚方監鍛鍊,我之所以未曾將其許給工部,仍分歸太僕、少府,全然是要將其單獨建制。待以後擴大規模,新增煉爐,可使其統一制式、規格,以配備郡國之兵。此外,格物院冶煉、機巧等科也要著意研製鍛鋼之法、兵器改進之法,一有成效,便可託付考工、尚方二監。武庫令司掌兵器存儲、保養、配給各軍,其主官執金吾,與太僕、少府、格物院雖互不統屬,但在此事上要多通力合作,如有兵器損壞或監守自盜者,定嚴懲不貸?!?

趙溫連連點頭,如今軍務有關的後勤、裝備等職權都已分解清楚,只剩下最核心的尚無著落。黃琬、董承等人也都巴望著這個,想知道皇帝心中最後的決斷是什麼。

軍權最重要的是調兵、統兵、選將。

皇帝在剛親政的時候就重新恢復了遭受破壞的發兵制度,以符、節、羽檄、詔書四種作爲發兵調兵的憑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詔書,無論是可以調動多支不同地方部隊的節,還是隻能針對性的調動一地之兵的虎符,或是約束力最低,在危急時刻徵集郡國兵馬的羽檄,都需要皇帝詔書的配合纔算合法。而虎符、犛節、印璽皆收存於符節臺,只有皇帝下詔纔可調用。發兵制度的恢復,徹底改變了東漢中葉以來,統兵權與調兵權不分、致使地方長官掌握軍隊,尾大不掉的局面?;实墼趹吞幜瞬簧俨蛔袷刂贫鹊牡胤绞亓?、將校之後,也由此牢牢地掌握住上至朝廷下至中央各地的兵馬調動的權力。

‘未賜虎符而擅發兵,是弄兵也?!挥兴腥嘶謴土藢@項舊制的遵守與敬畏,便不會再有人能隨意調動兵馬,皇帝也可以確保自己手下不會再有兵亂等事,除非在他之後又出一個幼君,天子權威大打折扣,否則,幾乎沒有人能夠動搖‘兵權君授’的發兵制度。

“孝明、孝章皇帝以降,天下多亂,兵事頻繁,州郡牧守往往等不及兵符詔書,便先發兵調用平叛。久而久之,州郡長官遂皆掌兵事,引爲舊習,乃成今日地方割據、不服朝廷之大禍?!被实墼谮w溫、黃琬等大臣面前也不遮掩,直白的剖析道:“初平三年的時候,朝廷才重設符節發兵之制,但考慮到關東情勢特殊,來往調令不及,故特使前將軍朱儁持節,有自行調兵、臨機決斷之權。但如今形勢已變,豫州重歸朝廷治下,兗徐之地也拜表歸順,關東唯有揚州袁術、冀州袁紹恣意妄爲。我又有意明年領南北軍出征,一舉收復天下……”

後面說的什麼,黃琬、董承、楊琦等沒有預先得知情況、不知內情的人一時間竟顧不上繼續往下聽了,頭腦裡全部被一個領會到的意圖攪亂——皇帝要約束朱儁!

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
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日县| 康马县| 濮阳市| 会理县| 苍南县| 清原| 松江区| 营山县| 兴安盟| 自治县| 壶关县| 淮安市| 衡阳县| 邵阳县| 孝昌县| 曲麻莱县| 巢湖市| 湖北省| 焦作市| 云和县| 肇东市| 渭源县| 五华县| 剑川县| 娄底市| 民权县| 赤城县| 若羌县| 麻城市| 晋中市| 大方县| 井冈山市| 许昌县| 鄂尔多斯市| 柘荣县| 公主岭市| 宁津县| 蛟河市| 皋兰县| 延津县|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