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

“善爲國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輕我重。以末易其本,以虛蕩其實。”————————【鹽鐵論·力耕】

未央宮,宣室殿。

天氣漸漸熱了起來,皇帝也由原來的溫室殿搬回宣室,朝廷的權力中心也隨之而變動。

穆順雙手穩穩的託著一隻黑底朱雀紋的漆盤,盤子裡堆著數十枚零零散散的銅錢,這種銅錢又輕又薄,顏色黯淡,表面粗糙,邊緣輪廓不整,正面印著的五銖兩個字樣糊成一團,連正常的偏旁都看不清,簡直醜陋得不成樣子。

皇帝皺著眉,伸出手去,五根細長的手指輕輕從盤中攝起一把錢,在手心掂了幾下,不由輕笑了一聲:“這種東西——”

他露出不屑的神色,一邊說著,一邊五指聚攏,簡單的一握,隨即攤手往盤裡一放,只見十數枚造成不同程度彎折的銅錢噼裡啪啦的掉在漆盤裡:“也算作錢?”

皇帝擺了擺手,示意穆順將漆盤端下去,這纔對底下依次坐著的司徒、錄尚書事馬日磾;太尉、錄尚書事董承;司空、領尚書令士孫瑞;以及侍中、平尚書事荀攸、楊琦二人、少府張昶、大司農周忠等人說道:“董卓爲飽私囊,更鑄小錢,奪百姓之財,實在是死不足惜。”

出於種種緣由,指責董卓的各項暴政現今已成了朝廷的政治正確,但凡提及董卓,衆人無不同仇敵愾。司徒馬日磾當仁不讓,首先發言道:“董卓敗壞錢法,剝削富室,致使關中錢賤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物價沸騰,錢貨不行,百姓棄錢不用,以物易物。一朝逆施,竟亂百代之政,朝廷今後不能不早做修復、並以此爲戒。”

他一見今天這樣的場面就大致知道皇帝要做什麼,無非的重鑄五銖,恢復被小錢攪亂的民間經濟而已。這是一項良政,馬日磾沒有拒絕的理由,更何況他剛嚐到皇帝給的甜頭,如何也要給予支持——雖然士孫瑞與他有些競爭,但好歹是關西士人佔了兩個宰輔之位,在朝堂上一家獨大。

太尉董承雖然是繼承了董卓的部分政治遺產,但在這種場合中,屁股還是得坐正:“董卓亂政,縱一死難辭其罪,現今朝廷稅賦多以谷帛爲主,而谷帛不比銅錢,不僅存儲不易,且轉運不便、成色不齊。給少府、大司農清點財物帶來極大的麻煩,也大爲減少了朝廷的歲入。”

皇帝挑了挑眉,且不說馬日磾的投桃報李,但說董承這是繼清丈上林後再一次與皇帝的意圖不謀而合,這份難得的政治嗅覺與默契讓皇帝有些感到意外。他有心考校董承這半年秉政中臺學到了幾分本事、究竟長進了多少,於是刻意問道:“存儲不易、轉運不便倒好理解,這成色不齊與歲入減少又是如何一說?”

董承一身乾淨利落的朝服,端正的跪坐在席上,繫著龜紐金印的紫色綬帶從腰間輕輕垂放在腿上,不動分毫。單這麼看上去,倒頗有幾分堂堂三公的儀態。

聽到皇帝發問後,他徐徐拱手,算是全了禮數:“譬如去年歲終,少府、大司農徵收稅賦,詔旨特許以谷帛代錢納繳,期間便有奸猾之民欺瞞稅吏,故意浸溼粟麥以增其重、扯薄縑絹以減其量。以至這些溼谷薄絹收入府庫後,計簿上說是價值萬千,其實折半其價而不止。此外,溼谷易黴、薄絹難縫,根本就不值一錢。”

皇帝聞言,微微一笑以示滿意,心中卻有了幾分感慨,看來董承生受了這幾次的教訓,總算有些合格的政治家模樣了。

不過,能識清一件政務的弊處及其背後的彎彎繞繞,這只是一個官員洞察世務、不受下屬欺瞞的基本素養而已。真正的能吏不僅能找到弊政在哪,而且還能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

“那依你之見?”

董承沉聲應道:“自孝武皇帝始鑄五銖以來近四百載,我大漢五銖便流通天下、甚至暢行西域外邦,風靡不絕。成色好的五銖,面文穿上半星、橫廓、或是四決文,無不是輪廓深峻、文字精美。而如今董卓更鑄小錢,敗壞錢法,以至民間棄錢不用,是以依臣之見,爲今之計只有破而後立,廢除小錢,重鑄五銖!”

皇帝聞言,神情多少有點捉摸不透,笑著說道:“重鑄五銖倒是可行,但若是直接廢除百姓手中小錢,使其手中的小錢不再值錢,那不就是再次剝削、加害於民了麼?”

“這……”董承一時語塞,他只在想皇帝會如何做,自己該如何做,全然沒有想過百姓會受到什麼影響。

司空士孫瑞這時說道:“鑄錢之後,由朝廷議下章程,譬如小錢大凡重一銖半,可定爲四枚小錢兌一枚五銖,再使郡縣允準百姓持小錢兌換。待民間小錢收上來之後,將其熔化重鑄爲五銖。如此來回、兌換年餘,民間便可小錢絕跡、五銖再興。”

皇帝剛纔掂量過小錢的重量,一銖半換算成後世的單位就是一克,四枚小錢就是四克,而五銖卻是三克多一點。按士孫瑞所言的兌換比例,等若是百姓用四克重的沒有價值尺度和流通功能的小錢換成三克重的正統五銖錢,循環往復,朝廷還能從中賺得一筆差價。

董卓鑄的小錢如今只是流通於關中這塊地方,衝擊的也只是關中、關西這一塊區域的貨幣體系。至於關東等處貨幣體系崩潰的原因則不能歸咎於小錢,而是經年累月的戰亂所導致的經濟衰敗、商旅不行、百姓購買力下降等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當然,其間早已興起、並在亂世中得以保全的自給自足、鮮少與外界互通有無的莊園經濟也是促使漢末經濟體系崩潰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今關中平靜,屯田、減賦、水利等安民之政被有條不紊的推行下去,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生產都在不斷的恢復,不消多時便能使關中重新煥發出當年的活力。朝廷用新五銖回收小錢僅僅只需侷限於關中一地,用不了多久就能在關中重建貨幣體系、恢復經濟秩序,爲朝廷徵稅、興商、開通西域夯實基礎。

“想不到司空還有經濟之才,”皇帝兩手一合,表示讚歎,他的目光一一掃過衆人,最終停留在末座的少府張昶與大司農周忠二人身上:“孝武皇帝時收天下郡國鑄幣之權,設水衡都尉、上林三官鑄造五銖,發行天下。直到王莽篡逆之時,方使朝廷鑄幣之權分還於郡國,中興以來,鑄幣之權便一直交由各地郡國衡官、督鑄錢掾等吏掌管……”

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
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七十三章 憑幾細語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金溪县| 宜州市| 名山县| 佳木斯市| 历史| 河曲县| 广饶县| 新和县| 晋中市| 新巴尔虎左旗| 措勤县| 辽宁省| 侯马市| 巴马| 平山县| 搜索| 保定市| 榆社县| 平南县| 政和县| 韶关市| 延寿县| 达州市| 华宁县| 庆元县| 澳门| 溧水县| 兴宁市| 克拉玛依市| 麦盖提县| 东乡族自治县| 五家渠市| 报价| 钦州市| 清河县| 襄汾县| 南漳县| 中宁县| 浑源县|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