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

“尚可稍贖前愆,倘再仍前玩忽……自問當(dāng)?shù)煤巫铮瑳Q不能稍爲(wèi)寬貸也。”————————【乾隆實錄】

這個回答與王昌所言沒什麼區(qū)別,衆(zhòng)人聽了,也不覺得有何出奇之處。就連一邊豎著耳朵聽的王昌,此時也放下心來,悄然鬆了口氣。

法正撇了撇嘴,輕蔑的退了回去。

這時徐榮心裡暗道不妙,實在忍不住坐見大好良機溜走,出言問道:“那若是在高山深谷,又該如何?”

徐晃感激的看了徐榮一眼,果然沒有讓對方失望:“深谷之中,絕不能貿(mào)然後撤。若是猝然相遇,當(dāng)搖旗擂鼓,壯士卒膽色,再排弓弩於前,且射且擊。我再觀察敵陣,若是有亂,當(dāng)即刻進擊。”

衆(zhòng)人以爲(wèi)這件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沒料到事出突然,徐榮與徐晃二人像是說好了似的一問一答。若不是這是皇帝臨時出題,斷無串通的可能,他們差點就要懷疑這兩人私下有過交流了。

張遼此刻突然來了精神,他出聲說道:“你可別忘了,敵衆(zhòng)我寡。”

“深谷之中,再多的兵也排不出成型的陣仗,譬如壯漢入窄巷,空有膂力,反倒還不如羸者靈動。”徐晃並不因爲(wèi)對方是北軍越騎校尉而收斂幾分,自信的回道。

本來志趣懨懨的法正聽了這話,眼前一亮,再度問道:“你若進擊,如何確保得勝?”

徐晃轉(zhuǎn)向法正,說道:“狹路相逢,勇者勝!”

“善。”皇帝拊掌說道:“一鼓作氣,長驅(qū)直入,古之善用兵者,也不過如此吧。”

這可是除了對張遼的評價以外,今天皇帝所說的最高評價。衆(zhòng)人不由側(cè)目而視,沒想到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軍候竟然還有如此謀略。

在之後的事就很簡單了,皇帝並沒有對王昌質(zhì)疑、怪罪什麼,更沒有對徐晃說什麼偏向性的話。

直到二人離開,猶未反應(yīng)過來的王斌這纔好奇的問道:“君上似乎很看好這個軍候?”

“哪兒有什麼軍候?”皇帝反問道,接下來的話也讓徐榮瞬間安心,知道自己這些心思沒有枉費。

“這是我未來的上將軍!”

幾乎所有的將校一時間都在羨慕徐晃,有這麼一句話在,今後想不一飛登天都難。

“徐榮。”皇帝吩咐道:“讓他做騎都尉,帶兩千羽林騎。你可得好生栽培,切不可埋沒了他!”

回過神來的徐榮立即喜道:“臣謹喏!”

這段事便告一段落,雖然皇帝並沒有明說,甚至絲毫的暗示都沒有,在場所有人,不僅是禁軍諸將校,就連隨駕的侍中、秘書郎等親侍都能從皇帝突然考校徐晃與王昌這兩個小角色的行爲(wèi)中,察覺出一絲異樣。只要他們聯(lián)繫到王昌與徐晃都是藍田之戰(zhàn)的先鋒,再想到這場考校所展示的各自智略,便不難明白這裡面發(fā)生了什麼。

皇帝當(dāng)著衆(zhòng)人的面,已經(jīng)通過非常委婉的方式對王昌貪功冒績的行爲(wèi)作出了警告,蓋順若還有些許進取之意,想必痛定思痛,將會大力整頓軍中風(fēng)氣。

王昌的軍職雖然不會被撤,但已經(jīng)沒有機會再往上進一步了,雖然他可能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麼事。

至於徐晃,雖然他在藍田的戰(zhàn)功不可避免的給了王昌,但他有皇帝剛纔的高度評價作爲(wèi)補償,又是一個簡在帝心的人物,以後在軍中自然會順風(fēng)順水,用不了多久就會嶄露頭角,所以王昌盜取的這點功勞還不還給他,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了。

回去的時候,皇帝沒有騎馬,而是改乘鑾輿,爲(wèi)的就是讓蓋順驂乘,有單獨說話的機會。

“知道我爲(wèi)什麼讓你隨駕麼?”

蓋順跪伏在狹窄的車廂裡,愧疚的說道:“臣未加甄別而誤信人言,險些埋沒良材,此皆臣不察之過。”

“你以爲(wèi)你的過錯就只有這些?”皇帝終於忍不住罵道:“你太瞧得起你自己了!”

話一說完,皇帝隨即從袖中抽出一份隨身帶著的、董承彈劾蓋順的奏疏,將其丟在蓋順面前:“這是今早彈劾你的奏疏,你自己看!”

蓋順將奏疏撿起來,快速的掃視一遍,隨即大驚失色,再次伏身說道:“請陛下恕罪!”

“說得輕巧,你教我怎麼恕你的罪?”皇帝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痛心疾首的說道:“朝廷不日就要出兵征討白波,你知道我對你寄予了多少厚望?”

皇帝在蓋順身上付出多少心血,蓋順心如明鏡,征討白波,是他們君臣二人老早以前就議定好了的計劃。爲(wèi)了這件事,皇帝特意預(yù)先派蓋順外出剿除賊寇,一來是積累經(jīng)驗,二來是增加聲望,不至於到時候反對的聲音太大。

可現(xiàn)在出了這麼幾件破事之後,蓋順的能力一定會遭到質(zhì)疑,短時間內(nèi)只好將他冷藏,不可能再讓他有單獨領(lǐng)兵出征、或者是參加大戰(zhàn)的機會了。

“王昌的事倒還好說,你只是受其矇蔽,不算主犯,我可以裝作什麼都沒發(fā)生過,底下的那些人也不會亂講話。只要你及時整肅軍紀,把其他幾個冒功邀賞的人給辦了,你依然可以做你的中郎將。”皇帝氣仍不平,警告道:“但倘若還有下次,你就自己看著辦吧!”

“唯,臣敢以性命擔(dān)保,此事絕不會再犯!”蓋順信誓旦旦的做出保證,這個事也將他多日以來建立的自信與驕傲土崩瓦解,讓他在今後戒驕戒躁,算是一個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xùn)。

皇帝沒再說話,蓋順在他心裡的地位已經(jīng)大打折扣,畢竟不會有哪個領(lǐng)導(dǎo)會喜歡給他找麻煩的無能下屬,如果蓋順真的教而不改,那他就準備回去當(dāng)一輩子的宮門司馬吧。

鑾駕到了宮門,皇帝下車之後,再也沒看蓋順一眼,徑直回了前殿。留下蓋順極爲(wèi)尷尬的站在原地,衝皇帝離去的身影深深一拜,作揖離去。

法正等人見到這副景況,無不明白是什麼回事,他們不敢在這件事上多言,只好簇擁著跟在後頭。這時公車司馬令王端走上前去,在皇帝身邊小聲說道:“司空剛纔親謁北宮門上封事,臣不敢自作主張,特來呈交陛下。”

聽了這話,皇帝停住腳步問道:“他又有什麼事?”

所謂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章,是孝宣皇帝首創(chuàng),奏疏用皁囊封緘,一旦呈遞,就是錄尚書的大臣、或是尚書令都不能擅自啓封拆看。目的就是爲(wèi)了防止奏疏中的內(nèi)容泄露,相當(dāng)於是清朝的密摺制度,是防止臣子欺下瞞上,加強君權(quán)的一個措施。

皇帝拿過王端遞來的封事,親自拆開,草草看了兩眼,突然無不嘲弄的笑了:“這手段可比王允高明多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wèi)覆沒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zhòng)行賄免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零八章 風(fēng)止雲(yún)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shù)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百零八章 風(fēng)止雲(yún)起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dāng)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六十章 秘書執(zhí)筆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八十四章丨預(yù)先安內(nèi)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議從安第十四章 相爲(wèi)建計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xùn)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fēng)氣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章 碗轉(zhuǎn)麴塵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xí)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zhàn)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
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wèi)覆沒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zhòng)行賄免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驚兔懼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四百零八章 風(fēng)止雲(yún)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shù)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四百零八章 風(fēng)止雲(yún)起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dāng)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六十章 秘書執(zhí)筆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八十四章丨預(yù)先安內(nèi)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zhòng)議從安第十四章 相爲(wèi)建計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xùn)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宕開一筆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fēng)氣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章 碗轉(zhuǎn)麴塵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xí)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zhàn)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七台河市| 营山县| 奇台县| 永善县| 龙泉市| 镇安县| 确山县| 柏乡县| 米易县| 东乡族自治县| 改则县| 龙井市| 甘谷县| 尚志市| 铅山县| 建始县| 邛崃市| 章丘市| 青州市| 紫金县| 迁安市| 麻阳| 岑巩县| 祥云县| 库尔勒市| 新竹县| 伊吾县| 永川市| 康乐县| 姚安县| 广宁县| 扬中市| 崇仁县| 辛集市| 太谷县| 班戈县| 法库县| 巴青县| 莫力|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