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

“驛道要區,巖石阻絕,架木爲樑,以渡人馬。”————————【名勝記】

中軍大營內,裴茂正左手按著一根簡牘、右手提筆,在上頭一撇一捺的寫著什麼。雖然這兩年朝廷的將作監根據左伯紙的製作方法,研製出了更爲節省、質量上乘的紙張,並且一經發出,立即受到了關中士人的推崇,書信文章皆用此紙。但有些守舊的大臣仍舊在寫奏疏時,繼續沿用簡牘的傳統形式。

出於謹慎,在朝廷未有明確改革奏疏、公文的載體之前——這在裴茂看來僅僅只是皇帝一道詔書的事。但既然皇帝都出於某種考慮沒有說,那他也沒必要特立獨行的用紙撰寫奏疏,於是依然選擇了用簡牘來上奏。

一刻鐘過去了,短短的一根竹簡上只寥寥寫下了幾個字,奏疏上的那開頭的幾句話‘司隸校尉臣茂稽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現在看起來怎麼看怎麼覺得刺眼。

“誒……”裴茂把筆放下,輕嘆了口氣。

荀攸正好揭帳入內,聽見了這聲嘆息,眼神往桌案上一瞥,很快就知道對方是在犯愁該如何給皇帝彙報此間戰況。出征快一個月,傷亡不小,士氣大損,任誰看見這雄山險隘都會心生沮喪:“裴公尚在憂心奏疏行文?”

“那裡是憂心這個……”裴茂指了指一旁的次席,示意荀攸坐下,苦笑著言道:“這些天呈遞國家的軍報,內容都近乎一致,甚至只需改幾個字便可原樣上呈。我只是心懷慚愧,寸土之功未立,反而空耗錢糧,實在有負國家所託之重啊。”

荀攸想了想,說道:“裴公,陽平乃漢中重地,是張魯的咽喉、腹心,地勢險要,天下皆知——國家睿鑑,當會體諒裴公的苦衷。旬月以來,國家每回降詔也只是問詢糧草、軍醫可有或缺,從未有一次催促進兵,可見在國家心裡也知道此事是急不得的。”

“那我這奏疏又該如何陳說呢?總得有個進取的說辭纔好。”裴茂發愁的臉色未有因此而減輕,他輕輕晃著腦袋,如是說道。

他真正怕的其實並不是皇帝,而是那些潛在的政敵,尤其是眼紅他此次被皇帝欽點負責南征的董承。這些人可不會管陽平關有多難打,他們只會說裴茂用兵無能,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傷,耽誤了朝廷的南征大計。若是遇見一個年輕毛躁的君主,說不定就會下詔急催、甚至是臨陣換將。

幸而皇帝比裴茂想象的還要沉穩,不僅如此,裴茂通過兒子裴潛的家書,知道皇帝爲他默默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臨陣換將這種臭棋,皇帝絕不會做,也不可能做,那些人也知道皇帝的性子,之所以還攻訐彈劾不斷,無非是想讓皇帝妥協,另外加派幾員大將趕往陽平支援前線。如果真來了支援的大將,無論是皇甫嵩、還是馬騰、還是張濟、或者是別的什麼人,都會讓裴茂在軍中的權威大打折扣。

荀攸兩眼頓時瞇了一下,旋即恢復如常,這裡頭的彎彎繞繞,彼此都心知肚明,沒必要挑開了說,如果朝廷真的認定裴茂無能,那麼他這個‘參軍事’呢?他知道裴茂這是有意提醒自己,他們兩個現在是榮辱與共的關係,於是說道:“依在下看,這道奏疏不如留待三天之後再寫。”

“改在三天之後?”裴茂下意識的反對道:“這可不行,國家有詔,稱前線戰事必須五日一報,若是明早不託付信使,這八百多裡的路即便是換馬換人,走驛道的‘百里加急’也是趕不上……”

‘百里加急’是皇帝去年在翻修關中驛道的時候所定下的新規,按照規定,每個驛站都要預備快馬,以方便信使傳遞重要情報。只是後來經過計算,若是全面鋪開,僅關中一地就得花費數千匹良馬,這可不是當前的朝廷所能承受的,尤其是那時尚未征討河東、未曾從南匈奴手中繳獲足夠的良馬,於是皇帝的這個想法被理所當然的擱置了下來。

直到這次南征,皇帝再故事重提,將南匈奴俘獲來的數萬良馬挑選部分出來,佈置在長安到漢陽、漢陽到武都、武都到陽平的官道上。這麼做一來是爲了便於及時的傳遞前方戰報、二來也是當做試點運營,若是行之有效、再據此敲定出一整套詳密的制度,推行於整個司隸、幷州以及雍涼等地。

“百里加急也依事情輕重緩急,分百里、三百里、六百里、乃至八百里等等之稱。”見裴茂還沒明白過來,荀攸忍不住解釋道:“裴公此番走的加急,由於內容非是急事,故僅爲‘三百里’。若是等到三天之後再撰寫奏疏,安知不是以八百里飛寄捷報?”

“荀君的意思是說?”裴茂眉頭一抖,忽然想起了一事:“已尋到小路,可供我軍迂迴其後了?”

“正是。”荀攸放低聲音說道:“當年淮陰侯渡陳倉道北進關中,歷險無數,走得就是此路。只是數百年來,這條路因爲山路極險,故無人再走,反而在陽平關外另闢了一條且算平坦的山路。這些日我軍遣派本地氐人、嚮導屢加探視,終於在西北處發現一條古徑,其路雖窄,但只要束人繫馬,亦能通行。”

迂迴到陽平背後,的確能給對方造成突然襲擊、更能借此斷敵糧道,但這條路從未有人走過,貿然遣派部衆,裴茂還是選擇謹慎的問道:“可有派人親往試過?”

“射聲營派了一百人走了一趟,確實能到陽平之後,回來時還將沿路的荊棘等物給掃除乾淨,以便於行走。”繞道馬鳴閣道是荀攸等人早已商議好的策略,這個閣道是漢中咽喉之處,位於陽平附近,多年失修,人跡罕至,道路也被草木遮蓋,若非是本地人諳熟地形,荀攸等人還未必能找出來。

如今不僅是馬鳴閣道被重新發現,在射聲營派遣的探路兵馬返程回來時,還發現了另外一個讓荀攸欣喜雀躍的‘東西’:“若是此刻派兵走馬鳴閣道,尚且需要兩日功夫,等到後日晚上,我軍趁夜上山攻拔敵屯,另一軍襲擾陽平。只要屯寨一破,陽平守軍必然生亂,彼又見我前後之兵,焉能再戰?”

“山上營寨雖是木柱柵欄,但依仗山勢,非人力可破,荀君這是有何妙計了?”裴茂問道。

荀攸神秘一笑,隨即用指頭輕敲桌子,道:“裴公暫且寬心,等到後日,且看我爲裴公請來數千‘援軍’攻破敵屯。”

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
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零六章 癰疽疔癤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广平县| 仙居县| 建平县| 运城市| 延安市| 济阳县| 秀山| 安化县| 嘉义县| 高唐县| 玉树县| 平谷区| 长泰县| 海安县| 中江县| 温州市| 黄浦区| 菏泽市| 汉川市| 阿图什市| 龙泉市| 永城市| 红安县| 淮安市| 通辽市| 石林| 怀安县| 台中市| 寻乌县| 牙克石市| 曲周县| 东乡族自治县| 阿尔山市| 永仁县| 神农架林区| 祁门县| 鲜城| 阆中市| 敦化市|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