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

“心氣寬柔者,其聲溫和。”————————【逸周書·官人】

也不知是什麼緣故,王輔走後的第二天,便有使者來到孝裡,代天子詔拜欒規(guī)爲太學明經(jīng)科博士;緊接著,負責太學行政事務(wù)的僕射潘勖也派人來到孝裡,言說太學內(nèi)有專供博士、教習等職員居住的宅邸,敦請欒規(guī)移居。

王輔在皇帝面前如此說得上話,實在是出乎欒規(guī)夫婦的意料,相較於妻子的欣喜若狂,欒規(guī)更爲顯得憂慮重重。既擔心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論戰(zhàn),更擔心王輔作爲外戚的政治影響力,畢竟王輔對權(quán)勢的熱衷和鑽營,跟他的師弟李儒簡直是太像、也太值得防範了。

就在他暗自思忖如何讓這個學生在歧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不知不覺間,他竟已走過了北宮門。

“欒公。”公車司馬令王端一邊用眼神示意屬下的丞、尉退下,一邊走到欒規(guī)身邊執(zhí)弟子禮,笑道:“雖說彼此熟識,欒公也是奉詔前來,但這公事還是得辦的,學生得看看你的門籍。”

“喔、喔。”欒規(guī)回過神來,赧顏道:“老夫一時失神,讓你見笑了。”

王端淺笑著頷首,也不說話,徑直走到值廬旁,從北宮門司馬手中接過門籍,從最後面直接翻到了新添上去的欒規(guī)的個人信息。

漢制,每個守護宮門的司馬手中都有一塊長二尺的竹簡,裡頭記載著朝中所有公卿百官的年齡相貌,號曰門籍。不在門籍上的,有什麼情況只能謁闕上疏,沒有出入宮中的資格。

王端例行公事的看了兩看,將門籍還了回去,對欒規(guī)說道:“光祿大夫與趙博士他們都已經(jīng)先入宮了,欒公初入宮省,有些地方不熟悉,還是讓學生送一程吧。”

欒規(guī)正好有話要說,於是便任其扶著上了車。

師徒兩人坐在車內(nèi),欒規(guī)稍微調(diào)整了一下坐姿,然後說道:“聽說你過幾天要與大鴻臚去瑯邪國?”

王端擡眼看了下欒規(guī),復又低下眼瞼,反問道:“此事尚未有所定論,欒公這是聽誰說起的?”

見他避而不談,欒規(guī)便知道這是朝廷機密,不由捋須嘆道:“除了仲弼,還能有誰?昨日我向他問起你,他原原本本的告訴老夫,你不日就要去一趟關(guān)東。”

“這混小子,當真是什麼話都敢往外說。”王端眼底閃過一絲惱意。

瑯邪王劉容薨逝,按規(guī)章制度,朝廷應(yīng)該派大鴻臚前往弔唁、並封拜王太子繼位。辦護藩王喪禮,是件毫無難度、又意義重大的事情,尤其是在當今劉氏衰微的情況下,只要把忠於朝廷的瑯邪王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就能起到當初趙岐奉詔在雒陽置辦靈懷皇后、孝懷皇帝陵園一樣振奮人心的作用。

這是個簡單易得的功勞,王端作爲皇帝的表兄,趁此機會出去公幹、順便鍍個金,回來了就能升任他職。

只是不知道爲何,皇帝早在多日之前就定下了瑯邪王劉容的諡號以及喪儀,可偏是遲遲未有定下出使的主要人員、乃至於出使的時間。這讓太原郡守、劉容的弟弟劉邈心憂成疾,幾次上疏都沒有下文。

欒規(guī)壓下心頭疑惑,苦口婆心的勸道:“仲弼的性情最是乖張難馴,旁人容著他的脾性,那是看在他是國家表親的份上。你是做兄長的,得多管束纔是,到底不能讓他太恣意。”

他頓了頓,復又感慨道:“這麼多年了,你們王氏走到今天也不容易,可不要一時行差踏錯。”

似是回憶起皇帝的生母靈懷皇后當年遭人鴆殺,遠在趙國的王氏非但沒有因爲皇帝的緣故受到半點恩澤,反而處處受到何氏外戚的苛待,直到皇帝登基了也是不斷的遭人冷落白眼。王端一直認爲弟弟王輔能有今天這般叛逆的性格,跟他當初的成長環(huán)境有著莫大的關(guān)係,由是在心裡嘆惋著,嘴上同時應(yīng)道:“學生明白。”

王端溫和沉靜的氣質(zhì)與王輔簡直大相徑庭,在欒規(guī)眼中,正是因爲王氏有王端這樣知禮懂事的人,以後纔有可能不會衰落。

欒規(guī)欣慰的看著這個他一直都很賞識的年輕人,輕聲說道:“老夫倒是不擔心你,國家對你的安排恐怕在心裡早有成算,每一步都踏得很穩(wěn),不像以往的那些外戚,年紀輕輕,一出仕便是什麼城門校尉、河南尹,根底淺薄猶如蘆葦。而你們王氏不一樣,老夫看得出來,國家對你們很是上心。”

“謹諾。”王端深以爲然,點頭道:“君上對我父子三人寵渥殊異,我等自當勉勵爲事。”

欒規(guī)張了張嘴,猶疑著說道:“老夫有一事不明……若是有關(guān)機密,你大可不必言說。”

他先起了個頭,然後說道:“大鴻臚與你遲遲未曾出京,是不是與這次太學辯論有關(guān)?”

王端抿了抿嘴,沉吟片刻,方纔確認說道:“前往瑯邪國的路上要途徑兗州、徐州等地,故而在此之前,君上需要太學議論出一個足以向天下人交代的定論。”

果然如此,這就是皇帝遲遲沒有決定出行日期的原因,也是皇帝真正給王端鋪好的路。

欒規(guī)心裡如此想著,嘴上卻是追問道:“什麼定論?曹操學伍員興師復仇,本沒有錯,但徐州之民未必如楚國那般無道。”

他也知道自己的論點有些站不住腳,昨天只是強行在王輔面前圓上了、司馬懿順水推舟,沒有戳穿而已。如今他即將面臨的對手是大儒鄭玄,而且又將面見皇帝。所以想來打探王端的看法,希冀能從中窺知皇帝的態(tài)度。

“欒公說的是。”王端還以爲欒規(guī)這是在考校自己,遂如實答道:“君上也曾與學生說過,曹操爲父復仇,目的沒有錯,但他卻放縱部下濫殺,這便是罪,此次無非是要個如何判罪的議論而已。”

“喔。”欒規(guī)這才放下心來。

不一時的功夫,車駕便行至前殿,王端下車送別以後,欒規(guī)便獨自一人走了上去。

內(nèi)謁者令李堅早已在門下等著,見到兩人到了,急忙走下去,先是諂笑著對王端打了個招呼,再是熱情的帶著欒規(guī)一路走到宣室殿。

由於要同時傳詔接見,故而先來的人都在殿旁的偏廬內(nèi)等候。欒規(guī)進去的時候,裡面正坐著四五個人,按品秩從高到低分別是侍中崔烈,光祿大夫伏完,御史中丞、帝師桓典,明經(jīng)博士韓融、繆斐等人。

崔烈精通《京氏易》,伏氏與桓氏都是家傳今文《尚書》,韓融擅長辯理,繆斐博覽經(jīng)傳,這幾人都是皇帝所看重的今文經(jīng)學的大儒。相比之下,毫無名氣的欒規(guī)就是個野路子出身,只是通過王輔的關(guān)係而加進來的一個添頭,皇帝雖然想從中挑選合適的充作喉舌,但也並沒有把欒規(guī)看做此次論戰(zhàn)的主力。

幾人各自有著不同的陣營,但面對古今經(jīng)學之爭的時候,無不是連氣同聲。欒規(guī)以前在朝廷做過博士,與崔烈、桓典等人算是有一面之交,彼此互相客氣的寒暄了幾句。沒過多久,李堅便一路小跑出來,氣喘吁吁道:“陛下有詔,請諸君入內(nèi)!”

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十五章 務(wù)以政寬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zhàn)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guān)東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yīng)戰(zhàn)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yún)波第五十四章丨以結(jié)同好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yún)雷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zāi)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
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十五章 務(wù)以政寬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zhàn)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guān)東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yīng)戰(zhàn)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yún)波第五十四章丨以結(jié)同好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yún)雷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zāi)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澄江县| 蓝山县| 南皮县| 广安市| 上思县| 浦城县| 宜城市| 金寨县| 宁德市| 乌什县| 错那县| 平度市| 晋州市| 清水县| 新乡县| 云林县| 西林县| 邵东县| 西城区| 商河县| 大港区| 涟源市| 冀州市| 开鲁县| 齐齐哈尔市| 大同县| 高平市| 五河县| 瑞安市| 江油市| 右玉县| 鄂托克旗| 开原市| 全椒县| 兴隆县| 德化县| 登封市| 苍山县| 新郑市|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