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

“凡通經術,固當修先王之道,何可委曲求俗,茍求富貴乎!”————————【漢書·儒林傳】

太尉府。

馬日磾端坐後室,能進入此間的,只有他身邊的幾個親信。

侍中馬宇是馬日磾本家,素來與馬日磾親近,此回赫然在座,向馬日磾稟告昨夜宋都偷偷潛入前殿面聖的事情。

“宋貴人昨夜確實是留宿宣室?與陛下一起?”馬日磾確認道。

馬宇作爲皇帝身邊最爲低調的一個侍中,除了偶爾說幾句話給楊琦挑挑刺以外,並沒有做出多餘的舉動。在他看來自己並沒有引起皇帝的過多在意,卻並不知道自己在皇帝的心中已經上了考察名單。

此時,他答道:“確實無誤,陛下與宋貴人一同留宿宣室,今日早晨方纔離開。”

見馬日磾沉吟不語,馬宇急促道:“在下昨晚值宿,如今偷得閒暇出宮特意向馬公言稟此事,正是要請馬公預先有個打算?!?

“陛下從未留掖庭中人在宣室過夜,莫非是有了冊立長秋的打算?”一旁的太尉掾第五巡出口猜測道。

“也不是不可能?!瘪R日磾捋須沉吟道;“陛下行事,好謀定而後動,想必昨夜讓宋貴人留宿,應當是刻意爲之,好向外間放出一個風聲來?!?

叨陪末座的韋端此時說道:“投石問路?大可不必如此,宋貴人之父乃原常山太守宋泓,與太尉俱是扶風人。陛下若有意立宋貴人爲後,一封詔書立下,我等無不服從,大可不必如此?!?

韋端是司隸京兆人,與第五巡、金尚聞名京兆?;实巯略t訪求賢能,其實也是給馬日磾一個擴充勢力的機會,韋端因爲第五巡的關係,得以受到馬日磾的舉薦,與金尚成爲黃門侍郎。

“那究竟是爲了什麼呢?”第五巡弄不明白了:“總不會是真的一時興起,留宋貴人宿於掖庭吧?”

馬宇撇嘴道:“陛下到底是尚未及冠,少年心性,這樣做也說得通。”

“無論如何?!瘪R日磾看向馬宇等人,緩緩說道:“陛下既然要親政,這身邊也確實該立一位皇后了?!?

衆人悚然警醒,頓時明白了馬日磾的意思,如今皇帝與馬日磾已經達成一致,決議聯合起來尋機罷黜王允。待到王允被免,馬日磾深孚衆望,自然是要頂替王允的位子。

在這種情況下,爲了防止皇帝對馬日磾生出對王允一樣的忌憚,在皇帝身邊擁立一位親近關西士人,尤其是扶風豪族出身的皇后,就顯得尤爲重要。

“只是,以現在這局勢來說,議立皇后未免也太早了些。”馬宇進言道:“就說那伏貴人,家世也不比宋貴人差。此時若是提起來,怕是很難爭得過別人?!?

伏貴人的父親是不其侯伏完,伏完是孝桓皇帝的女婿,又是關東經傳世族出身。於情於理,王允只要全力支持伏貴人當皇后,再分割一部分權力給伏完,藉助伏完外戚的身份爲自己站臺,便可在朝中挽回頹勢。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時機一旦選擇不對,那馬日磾等人的想法無異於給他人做嫁衣了。

“王司徒權謀了得,不會不知道此事會給他帶來的偌大好處。他有意不提,只是看在皇帝正式親政前必立長秋的規制,不肯讓陛下擁有親政的名分。這就如王允無輔政大臣等名義而攝政朝廷一樣,陛下也有同樣的困擾。”馬日磾一語道破王允心中的考慮,淡淡說道:“陛下想必是看到這一點,所以纔有意留下宋貴人留宿宣室,用來提點我等?!?

“意思是,陛下在暗示我等上奏,建議陛下立中宮?”韋端問道。

“蔡伯喈入獄已有半月,我等爲其奔走始終無果,上一次老夫與陛下登臨柏梁臺,面受聖訓。知道陛下要出面援救蔡伯喈,非得我等出力不可,看來應該就是立後這個事了。”馬日磾看向韋端,上次皇帝特意下詔舉薦賢能,可謂是投桃於己,這回留宿宋貴人,自然是暗示自己報李於彼了。

當日在臺上,兩人並沒有這麼開誠佈公的談條件,因爲真正的政治家從來不會把利益直接放在臺面上講,跟西方的政客爲了利益公然討價還價相比,委婉、低調、彼此心知肚明是兩千年來中國官僚體系傳下來的默契與潛規則。

十二歲的皇帝想提前親政,非得先立皇后以示自己成年不可,而想要立後,就必須得到一部分臣子們的同意,甚至是要有人主動帶頭請皇帝提前成年親政。

這也是皇帝答應出手援救蔡邕的原因之一,而與馬日磾做出的利益交換,也是馬日磾出於自身考慮,有益無害的一次交換。

就如同商業交易一樣,皇帝安插馬日磾的人手入尚書檯,這是讓人驗貨,馬日磾請皇帝立皇后、提前親政,就是預付款,而最後解救蔡邕、罷黜王允,才真正是兩人取得互信之後,只有合夥才能吞下的大生意。

如今皇后的人選中唯有伏、宋兩位貴人,而立場偏向伏貴人的王允有意裝聾作啞、視而不見,那就只有馬日磾挺身而出,爲皇帝張目了。

在這個時候,王允同樣在爲了如何解決自己有權無名的困境而苦苦思索,正如皇帝親政先成年、成年先成婚的正常流程,王允想要名正言順的輔政,堵住皇帝與其餘大臣的口,就必須有一個無可反駁的名義。

孝靈皇帝駕崩時王允尚未成勢,遺詔輔政大臣是不可能了;王允又沒有女兒,當外戚也同樣不可能;最後明眼人都知道剩下給王允的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跟孝元皇帝的老師蕭望之一樣去做輔政大臣。

“當年蕭望之以帝師輔政,威權重於天下,如若子師也能成爲帝師,佐帝輔政,哪怕陛下提前親政也無妨,當初孝元皇帝登基時都有二十五歲了,成年親政,也未見黜免蕭望之等輔政臣子?!?

在王允家中,司隸校尉黃琬苦口婆心的勸道:“這便是以退爲進,請陛下立伏貴人爲皇后,提前親政。以此作爲交換,便是讓子師你來做帝師,與陛下共理政事?!?

見王允端坐著默然不語,一旁的司空淳于嘉也贊同道:“正是,陛下即便聰慧,但到底經驗淺薄,不可能將朝政全部依仗於楊氏他們,這絕非人主所爲。是故只要陛下親政,司徒拜爲帝師,便可合則兩利,再無嫌隙?!?

“沒錯,只要伏貴人爲後,其父伏完可爲外戚,一如當年外戚史高與帝師蕭望之共同輔政。有孝元皇帝故事在前,朝臣也提不出反對的理由。”黃琬趨近王允身旁,懇切的說道:“司徒,這可是最後的機會,再不決斷,以後恐怕再難有反覆之機!”

王允思慮許久,終於開口了:“二位所言,老夫如何不知?只是外戚梁氏、何氏爲禍,殷鑑不遠。如今好不容易閹宦肅清,外戚失勢,朝中唯有我士人獨大,關東諸公在雒陽起事之初難道不都是抱著此念麼?老夫豈能重蹈外戚前車之覆轍?”

黃琬聽了實在是惱恨不已,怎料到了如此關頭,王允還是那麼固執剛愎。

索性道不同不相爲謀,黃琬也無意再隨王允深陷其中了,他起身怒道:“老夫好言相勸,王子師你屢屢不聽,就準備坐而待亡吧!”

“子琰,子琰!”淳于嘉急著呼喊道,卻見黃琬頭也不回的拂袖離開,顯然是和王允分道揚鑣了。

淳于嘉回過頭看向王允,語氣裡帶著責備:“子師!好歹相交一場,你怎麼不拉著他?”

“一時低頭固然是好,就怕的是一直低頭下去。老夫平生所願,乃是匡濟漢室,要匡濟漢室,務必得革除沉痾,像是外戚、宦官這些過去專權亂政之源,在雒陽就已被根除掉,如今要我將其重新扶立起來,那是妄想?!蓖踉蕩е蝗葜靡傻膹娪?,但任誰都知道他此刻的心情一定因爲黃琬的離去而十分沉重。

他聲音低落,喃喃道:“豈能爲一時功名富貴,棄我心所守之道?”

淳于嘉沉默不語。

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
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山县| 禄丰县| 长岭县| 吉木乃县| 威信县| 承德县| 永州市| 青阳县| 青河县| 邳州市| 沙雅县| 临江市| 雷山县| 朔州市| 松潘县| 牙克石市| 阳江市| 虞城县| 鸡泽县| 南陵县| 广宁县| 韩城市| 若尔盖县| 新竹县| 报价| 喀喇沁旗| 兰州市| 图片| 马尔康县| 翁源县| 谢通门县| 景谷| 普安县| 南部县| 大新县| 项城市| 铁岭市| 南宁市| 北安市| 河北区| 奇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