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

“公護名節,勝於功名。善刀而藏,見機勇退。”————————【節寰袁公傳】

商議完怎麼做了以後,時候也差不多了,董承第一個退值回府,緊接著的是司空士孫瑞與司徒馬日磾,他二人並肩往尚書檯附近的建禮門走去,哪裡停靠著車駕,準備送他們出宮。

兩個年歲相差無幾的老人在宮道里慢慢的走著,夕陽跟在他們身後,用餘暉把他們的道路染成鮮豔溫暖的橙紅色。兩人看著地上各自拉長了的影子,一步一步像是踩著它們的腳跟走路似得。

“你知道我最討厭賈詡哪裡麼?”馬日磾輕聲問道。

“賈詡性情陰鬱,不喜與人打交道,入朝一年多以來,身邊也就王邑、張濟這幾個朋黨。”士孫瑞不由想起賈詡深邃沉靜的眼神,說道:“他是隻煢煢孑然的狐貍。”

“不錯,此人到底與咱們不是一路人。”馬日磾說完,又忍不住埋怨道:“當初他在尚書檯的時候,施政理事便與我等屢屢相違,好不容易藉著鹽鐵之議將他劾奏出去,你適才何故又要舉薦他入尚書檯?而且,你還不事先提醒我,反教我一時難堪,在外人眼裡,倒像是我等彼此不諧。”

士孫瑞瞥了馬日磾一眼,見他一副煞有其事的樣子,心裡冷笑,表面上卻是不以爲然,說道:“剛纔哪有事先商議的時機,還不是憑恃才智,各抒己見?”

分明是藉機要我出醜,反倒怪起我來了?

馬日磾心頭不悅,忍住了氣,強笑道:“那你又何故舉薦賈詡接替吳碩留下的位置,讓他做三公曹尚書?三公曹主年末考課州郡事務,如今將至年關,各地郡縣的上計都要先由三公曹考評,位置緊要,你如何能交到他手上?”

“這可未必。”士孫瑞淡淡說道:“我且問你,陛下遇事不詢大臣,反而私見六百石官,這是朝廷的體統麼?”

“當然不是!”馬日磾義正言辭的說著,脊背忍不住往後一挺,地上的影子登時跟著偏移了幾分。

“這不僅不是朝廷的體統,更說明陛下這是不信我等輔弼之臣。按常理,君不信臣,我等不應貪戀權位,而該自行請辭,請陛下另求賢能。”士孫瑞幽幽說道。

“可這樣就等若逼宮,即便陛下最後讓步挽留,我等君臣之間也會另生嫌隙,尚書檯也會愈加遭受冷落。”馬日磾想也不想就搖頭否定道:“至少要先行抗辯,若抗辯不成,再自請辭退不遲。只是,其他人未必肯與我等同進退。”

他其實說錯了,如今皇帝幾次三番繞開尚書檯決策,已經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他們這些秉政中臺的宰相們的利益,而且皇帝這番舉動明顯就是信不過馬日磾他們。君既然不信臣,臣子但凡有些骨氣,都會主動請辭,哪裡會繼續留下受辱?而馬日磾若真的以此相要挾的話,皇帝說不得還真會妥協,至少以後會收斂些、遇事做做樣子詢問大臣的意見——天子疏遠賢臣名士的惡名,他可不願承受。

但馬日磾一來是猜不準皇帝的態度,當初的廷議時王斌打算兵戎相見的風聞至今讓他後怕;二來又是捨不得拿名爵和身家犯險,即便這回贏了,難道還能一直壓著皇帝不成?他雖是個視名節權勢爲生命的人,但他性子又軟弱不敢抗爭,所以明明知道有一個見效快的法子,可偏就不敢與皇帝硬碰硬,只能在那裡生悶氣。

從這一點看,他就比王允少了幾分魄力。

兩人無法在這一點上達成一致,這讓有心以退爲進、以三公有兩個重臣請辭迫使皇帝退讓的士孫瑞獨木難支,恐怕陛下早看出來馬日磾的手段只會那幾招,是個不中用的花架子,絕不敢貿然請辭,所以才這般有恃無恐。

可惜,卻忽視了他士孫瑞。

士孫瑞一時氣結,站在原地,側身看向馬日磾說道:“你有顏待在朝堂,我可沒有!明日我便向陛下乞骸骨迴歸鄉里,你就繼續做你的司徒、錄尚書事吧。”

“你走了,那我還有何顏面待下去?”士孫瑞主動提出請辭之後,馬日磾若是不跟著請辭,必然會遭人詬病,說他貪戀權位。可這樣一來馬日磾勢必會爲了名節而與士孫瑞一同請辭,然而這又與他的初衷相違,他有些不滿,道:“你這是逼我跟你一同進退。”

身後的常隨見兩人邊走邊聊還挺融洽的,突然就劍拔弩張的對峙,那一高一瘦兩個當朝重臣的威壓,讓後頭的常隨一個個都站得老遠,誰也不敢前來搭話。

士孫瑞心裡想著,難道還要與你同進退纔是對的麼?他到底是顧忌著這是未央宮裡的宮道,沒有與馬日磾當衆吵起來,只好放下姿態,拉了拉馬日磾的衣袖,讓他偏過身與自己繼續走著:“翁叔!”

他苦口婆心的說道:“你就聽我一回勸,我何時料錯過?這一回光是咱們退尚且只是讓陛下爲難,要真想保住天子與樞臣議事的體統、保住你我錄尚書事的大臣該有的權勢與名節,你我退的同時,還得讓他進。”

“他?”馬日磾本來還是一副怒氣衝衝的模樣,此時卻被士孫瑞的話引起了注意,神色稍霽:“賈詡?”

“賈詡雖然頗受陛下賞識,但到底是根基淺薄,放眼朝野乃至天下士人眼中,我等與賈詡,孰輕孰重,一目瞭然。”士孫瑞胸有成竹的說道:“保大還是保小,料想陛下英睿,最會權衡利弊得失,不難做出決斷。”

士孫瑞的意思等若是要皇帝做一個選擇,是要賈詡入尚書檯,把他們這些大臣丟到一邊,以後玩小圈子;還是挽留他們,並申明天子與大臣議論國事的體統,將此前與下臣私議的責任推給賈詡——皇帝自然不可能認這個錯。

“可你這麼做,到底還是有逼宮之嫌。”馬日磾知道這麼做成功的可能性極大,但還是顧慮重重:“陛下是什麼性子你不知道麼?王子師因何黜退、堂堂誅董元功自裁後連一個該有的諡號都沒有,你難道還不知道麼?”

“朝廷大臣,若是天子有過,必得據理不饒,豈能因憐惜名節而顧自保全?”士孫瑞義無反顧的說道:“何況不逼一次,又怎能讓陛下以後再不輕視我等大臣?”

這本是中樞大臣不肯被遠離權力中心、邊緣化的一次抗爭,卻在士孫瑞口中說的那樣義正言辭,馬日磾看著士孫瑞圓目怒睜、眼神堅毅,瘦小的身軀卻凜然有威,讓他霎時有些說不出話來。

士孫瑞見馬日磾遲遲未曾說話,又見建禮門越來越近,等會出門各自乘坐著由宮中奉車郎駕馭的馬車倒不好說話,於是緩緩放慢腳步,好言勸道:“陛下犯不著爲了一個賈詡而出昏招,依我之見,彼定然會留下我等,重申朝廷議事的體統,然後再讓賈詡入尚書檯,如此一來可謂兩全。”

只要賈詡入了尚書檯,那麼以後皇帝再和荀攸、賈詡二人議事就繞不開尚書檯,士孫瑞就能借此將他們與賈詡捆綁成一個整體,從而保證尚書檯以及錄尚書事大臣們的權勢不被弱化。這就是士孫瑞的本意,以進爲退,然後再主動與皇帝妥協,採取折中的法子。既給了皇帝面子,又保住了自己這幫人的權勢,也難怪他剛一說出舉薦賈詡的時候,楊瓚會敬服不已了。

“但願如此吧。”馬日磾驀然嘆了口氣,雖未明說,但他的語氣已經表示與士孫瑞同進退了。他平視前方,目光不由得下移,落在兩人連成一體的影子上。

士孫瑞剛一鬆了口氣,就聽馬日磾接著說道:“結果還是便宜了賈詡。”

“是麼?”士孫瑞隨口應了一聲,他看了看兩人投在地上佝僂瘦小的影子,語氣突然變得異常親切:“翁叔。”

他喚著馬日磾的表字,感慨的發問道:“你說,咱們這樣趕得上影子麼?”

“這如何趕得上?”馬日磾瞟了一眼兩人交錯的影子。

“咱們走到哪裡,影子就跟到哪裡,它是咱們的追隨者,忽前忽後、忽左忽右。”不知爲什麼,士孫瑞突然饒有興致地談論起一件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小事:“爲了不讓這些追隨咱們的影子趕到自己前頭,咱們就得一直朝著光走,只有我們朝著光走的時候,影子就永遠在咱們的後頭。”

兩人此時走到建禮門下,士孫瑞停佇車邊,看著一臉若有所思的馬日磾,最後說道:“翁叔,你要是還不明白,就註定要被身邊的影子丟在後頭。”

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
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东城区| 兴化市| 栾川县| 邛崃市| 德格县| 嘉黎县| 华坪县| 甘德县| 互助| 罗甸县| 文山县| 福清市| 赤城县| 兴义市| 涪陵区| 云霄县| 枣庄市| 龙井市| 文化| 建宁县| 宜兴市| 高阳县| 奉贤区| 惠州市| 监利县| 延吉市| 山阴县| 登封市| 长白| 航空| 五原县| 建昌县| 喀喇沁旗| 翁源县| 册亨县| 巴中市| 买车| 高雄市| 平山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