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

“爲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將終歲勤動,不得以養父母。”————————【孟子·滕文公上】

對於規則的制定者或維護者來說,最好解決的就是不按規則辦事的人,最不好解決的則是利用規則、爲己牟利的人。畢竟前者總有一個錯處或者把柄任人拿捏,而後者卻是油頭滑腦,說他錯,他偏又是處處照章辦事,沒有一絲逾矩的地方;說他無錯,但他又偏偏犯下了損害規則維護者以及多數人的利益、讓自己攫取利益的罪過。

這種‘權力自肥’的行爲,完全就是鑽制度與規則的漏洞,光明正大的通過所謂‘合法’的途徑取得利益。如果對這個行爲不及時制止,任其繼續蔓延,必將對朝廷的公信力造成損害。

就如這次地方官員按照既定的規章制度,在查明上報災情程度、朝廷複覈、允準開倉之前,如何也不肯擅自賑濟。這在程序上來說是合理的,無任何指摘之處,但在這麼做的出發點與意圖來說,卻是爲了豪右侵併土地而爭取時機,這便是極爲惡劣的事件。

只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並沒有多少人能達到這種高度,認識到‘權力自肥’的嚴重性。甚至對大部分人來說,利用規則,就像是庖丁用他的刀,在牛身的骨節筋腱之間遊刃而走,最差也只是一件不算錯、也不算對的事。

馬日磾終於坐不住了,他不待楊琦有所表示,就急著辯白道:“救災乃朝廷之制,自光武皇帝以來,便首重勘實,如不事先從嚴覈查詳明,地方虛報災情,那麼允準發放再多錢穀,最後也進不了黎庶的撲滿縑囊!孝和皇帝永元年間,天下水旱連年,郡國官吏隱瞞災禍、以求晉升;或是虛報災情、以貪錢糧。全然不顧百姓流亡,使下情不能上達,朝廷用以賑濟鰥寡孤獨、及貧苦不能自存者的資財,皆爲當地長吏豪右得其饒利。殷鑑不遠,後人不可不慎,還望陛下明斷。”

“馬公也是與蔡公一同編修《漢紀》的,秘府藏書、往昔籍冊,座中還屬馬公知曉的最多。”皇帝對馬日磾的話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此時殿裡的涼風停了,才舒爽不久的身子又開始燥熱起來,他自顧自的拿起茶碗痛飲了一大口。早已冷卻的茶水順著食道灌入腹內,驅散了一團熱氣,他淡淡說道:“朝廷在以往賑災之時,地方不乏有人謊報實情,與豪右商賈狼狽爲奸,侵吞田、財。”

“正是有鑑於此。”他一字一句的說完,又將手中的茶碗往桌案上一放,磕出一聲輕響:“所以朝廷纔有了遣使巡視地方,親察實況,災情複覈的種種制度。如今地方郡國墨守成規,不敢隨意發倉,這本無可厚非,更是審慎持重。但若是就此而罔顧黎庶生計,坐視百姓流亡而不理,則是大錯特錯了。”

作爲主持賑災的負責人,趙溫聽到這裡,及時補救說道:“司徒所慮不無道理,一面是郡國官員拘泥成規,另一面是黎庶活命,其中利害相權,還是黎庶活命更爲重要。眼下當務,是儘快將開倉放糧,待錢穀放下去後,使駐於各郡的侍御史嚴格複覈,對那些損民斂財之徒從嚴懲辦!臣以爲,只要規矩嚴了,彼等便不敢造次。”

馬日磾爲了表示一心爲公,並無私意,也跟著附和道:“臣附議,既然底下郡縣守令拘於成例,不敢擅開倉廩,此刻當以急詔促之。至於是否敢有虛報災情、以貪錢糧等情形,則由侍御史從旁監察爲上。此番司隸校尉裴茂業已歸朝,正好讓司隸校尉與御史中丞一同擔負監管之責。”

趙溫看了馬日磾一眼,心裡考慮了下,終是把話嚥了下去。董承在一邊看了一番脣舌,也正想說話,打算跟隨在馬日磾的後面,從趙溫手上分走一部分主持賑災的權力。

這時,卻見少言寡語的楊琦忽然開口說道:“臣以爲,依如今的形勢,不妨讓度支部統籌各處受災所需,待災情查驗覈實以後,火速發放錢穀。爲防止地方虛報冒領,可使侍御史自行復核,如有不實,當要嚴懲。”

賑濟的錢穀不僅是由朝廷從京兆太倉裡出,而是直接從各地郡縣的府庫裡調度。按常理,只要朝廷有詔書下,地方郡縣守令便能打開府庫賑災,有中央下派的侍御史從旁監管,能夠極大程度減少官員中飽私囊的可能性。而這次楊琦突如其來的建議讓度支部統籌中央與地方各處府庫結餘,統一調度分配,無疑是將度支部的權力從中央延伸到了地方。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皇帝一直有將尚書檯諸部權責下移地方,形成同職能部門之間、區別於郡縣守令的上下級統屬關係。這樣地方上的曹掾在隸屬太守、縣令管轄的同時,還要接受中央部門的指揮,在一定意義上削弱地方的權力。只是這麼做若是沒有一個合適的契機——譬如類似於河東郡那般破而後立。要想真正建立這樣自上而下的權屬制度,皇帝要克服的難度實在太大。

所以皇帝只好從吏部在各地建立吏曹開始,一步步撬開缺口,徐徐圖之。時下正好是一個將度支部分設地方的契機,他當即接受了楊琦的示好,說道:“各地倉儲,自軍興以來,朝廷始終有隨時作籍造冊。度支部於朝中先統籌各地所需,再遣派得力的度支部尚書郎、侍郎發往各地郡縣,就地爲度支曹掾,其雖爲郡縣守令階下聽用,但類比中臺吏部之於郡縣吏曹掾,直屬中臺度支部。其人一律由朝廷指派,郡縣守令不得擅自調任、徵辟。”

這一次的制度變動罕見的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皇帝看向單憑幾句話就讓這些大臣形態畢露的荀攸,心裡無聲的感慨了一下,將事情帶回到了最初的話題上:“再說那些哄搶粥棚的流民,彼等擾亂秩序,本不該輕赦,但姑念在彼等無心、又身世可惜的份上,將彼等開釋,免死罪一等。此次騷亂,致使城門兵有所死傷,京兆尹要有所撫卹,而彼等流民也要因此之罪,盡皆押赴漢陽郡屯田。”

旁觀了半天的法衍沒想到最後還是繞回了他身上,猝不及防之下,他忍不住咳嗽了幾聲,躬身應命。這些沒有生計的流民犯下聚衆鬧事的大罪不僅能逃過死罪和皮肉之苦,而且還能納入屯田的隊伍裡,繼續有田可種、有家可住。雖然租稅比做自耕農時要重了些,但卻比眼下這光景要好太多了。相信朝廷這一次判決,既能夠極大的緩和百姓的情緒,解決潛在的民變危機,也能讓城門兵等最基層的小吏得到安撫。

“董公。”處理了安門這一場案件後,皇帝輕聲喚道:“如今不僅是防旱,更要防備蝗災、以及隨之而來的疾疫。茲事體大,你與趙公要時刻督管,務必使每一斗麥粟都用到實處。力除陳規陋習,從嚴約束有司,如再有故意拖沓、辦事推諉之人,我唯你是問!”

董承沒想到最後皇帝還能記起他來,立即在馬日磾複雜的目光中欣喜的應了下來。

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
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宁海县| 木兰县| 政和县| 临漳县| 吉安市| 博客| 扬中市| 应城市| 波密县| 无极县| 洮南市| 南华县| 阿图什市| 定安县| 垫江县| 吴旗县| 晋州市| 平湖市| 天气| 会泽县| 海伦市| 南部县| 郁南县| 阳新县| 炎陵县| 江都市| 论坛| 英吉沙县| 晋宁县| 马尔康县| 罗定市| 汽车| 西安市| 中牟县| 宁夏| 金寨县| 日土县| 金山区| 上思县|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