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

“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親親之義實在敦固,未有義而後其君,仁而遺其親者也。”————————【求存問親戚疏】

前幾排坐的都是王子皇孫、宗親重臣,而在最後的幾排席位上,坐的卻是數(shù)名血緣又遠(yuǎn),官爵又微末的宗親。

一名來自幽州的青年坐在末座,身上穿著半舊不新、卻很整潔的粗製衣裳,面帶好奇的打量著宣室的雕欄畫棟,以及坐在最前面的那一羣名義上的‘親戚’們。

他長得非常清秀,耳廓寬大、耳垂圓潤,配上他那飽滿的天庭,端的是一副福祿深厚之像。

青年看向這些人的眼神只有好奇與打量,並無多少豔羨之色。在他看來,那些王孫不過是生的好,算不得什麼;至於其他人,要麼老矣,要麼庸懦……若是給他機會,他日後的成就絕不會比他們差。

這時候他轉(zhuǎn)過頭來,忽然發(fā)覺身邊一名中年人也同樣在好奇地看著他。

青年稍一愣神,旋即問候道:“在下涿郡劉放,先祖爲(wèi)廣陽頃王,未請教閣下?”

那中年人偷看他人還被對方發(fā)現(xiàn),自覺失禮,歉然答道:“在下廣陵劉琬,真是巧了,我家高祖乃廣陵靖王,你我俱同出孝武皇帝一系。”

第一代廣陽王劉建的父親是孝武皇帝第三子燕王劉旦,劉旦與孝武皇帝第四子廣陵厲王劉胥是一母所出的親兄弟。

兩人把各自譜系一一說明,關(guān)係算起來還是比較親密的。

劉放說話的聲音很好聽,語氣不急不緩,嘴角間似帶著笑,讓人不由得親近:“原來當(dāng)初與竇公謀誅宦官的劉侍中就是尊先君,想不到還是名臣之後,真是失敬了。”

他口中的劉侍中名叫劉瑜,延熹末年被太尉楊秉舉賢良方正,後徵拜議郎。孝靈皇帝登基後,轉(zhuǎn)拜侍中,與竇武謀誅宦官,事敗被殺。

當(dāng)年宦官勢力一手遮天,氣焰熾盛,但凡謀誅宦官的無不是一代名臣忠良,逃脫死難的被稱爲(wèi)黨人。即便身死就義,除了不墮聲名以外,其家人也有黨人照拂,以後入仕也是一片坦途。

劉琬正是如此,他在黨錮解禁之後,很快就與他父親當(dāng)初一樣,被楊氏舉爲(wèi)賢良方正。

賢良方正與孝廉、茂才都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但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賢良方正多在災(zāi)異發(fā)生後舉行,屬於特科。選拔標(biāo)準(zhǔn)是‘能直言極諫者’,以示廣開直言之路,匡正帝王過失。

由於涉及到上天災(zāi)異,偶爾連‘有道術(shù)之士’都在選拔之列。

劉琬身受其父所學(xué),擅長圖讖、天文、歷算之術(shù),加上其人殊有才智,本來是可以得個一官半職的,結(jié)果沒想到才舉方正不久,孝靈皇帝就駕崩了。後來幾經(jīng)大亂,又是廢立幼帝,又是遷都移朝,人心惶惶,就連楊氏都尚且自危,誰還會注意到劉琬這個小人物的存在?自然也就無從提拔他了。

眼下時局安定,黃琬與楊氏等人爲(wèi)了擴大勢力,剛準(zhǔn)備將劉琬與隨行入朝的那批士人一齊薦舉爲(wèi)官。正好皇帝召集宗室,敘論天家親情,於是劉琬便借宗親的身份參與了進來,冀圖能入皇帝的眼。

“我能有今日,都是仰賴先君遺澤。”劉琬挑眉笑了笑,對劉放謙虛的說道:“足下年才及冠,才貌不凡,又是郡舉孝廉,今後自當(dāng)遠(yuǎn)勝於我。”

劉放是涿郡太守溫恕知道劉虞即將入朝,特意爲(wèi)朝廷薦舉的孝廉,儘管這是出於種種個人目的與緣由,但到底是成全了劉放,讓他得以提前走進這片廣闊的舞臺一展所長。

此時聽得劉琬如此一說,正是自信滿滿劉放立即拱手回敬一禮,嘴上笑道:“承情之至。”

話音剛落,他忽然說道:“我忽然記起,這次來的東海王次子,好像與閣下的名諱……”

“同名同姓。”劉琬爽快的說道:“幸而我家不是出自東海王室這支,不然我就得避諱了。”

“閣下倒是豁達(dá)。”劉放笑容爽朗,帶著幾分瀟灑自若。

劉琬善識人辨貌,懂相人之術(shù),自打看見劉放的第一眼起,他便知道此子以後定當(dāng)不凡。所以有心結(jié)識,不露痕跡的奉承,很快就讓年輕的劉放對其大有好感。

他們兩個之間的交談不是特例,整個宣室中幾乎到處都是這種攀附交情的場景。放在以往,他們根本不敢、甚至沒機會這麼做,直到如今,在皇帝有意無意的默許之下,所有的劉氏宗親異常融洽,依照不同的地位、官爵、血緣,結(jié)成相識。

藩王子弟暫且不論,就說是許多像劉放這樣的微末宗親,經(jīng)過今天這場集會,能讓他在今後的朝廷之上,有更加夯實的基礎(chǔ)。

衆(zhòng)人又談了些許時候,只見小黃門穆順走了進來,終止了他們的談話,正式宣告皇帝駕臨。

皇帝儀態(tài)雍容的從殿外款款走進,跪坐在榻席之上。

上至王孫、下至旁支,無不離席稽首跪伏,口中整齊的山呼道:“臣等叩見陛下!”

皇帝沒有說話,把右手略微揚起,朝右邊幅度極小的一擺。

謁者種輯隨即在一邊高唱道:“制曰:起——”

於是衆(zhòng)人謝恩,紛紛落座於席。

皇帝往下各處張望一眼,看著底下大部分人都是衣著樸素,身上無金銀之飾,除了禮制必需的朝服以外,幾乎跟尋常豪強之家沒什麼差別。就連劉虞也是如此,不過劉虞是本性簡樸,而那些諸王子弟與旁支遠(yuǎn)親都是面帶菜色,是真的窮。

“封建藩屏,勤勞王室。是朝廷敦宗親友愛,希爾代宣風(fēng)教於地方之意;爾等既承印綬,自當(dāng)奉章獻(xiàn)表,昭於社稷。”皇帝開口說道:“這是高祖皇帝建國以來的成例,今邀諸宗子弟,會於宣室,是表親親之義,顯天家恩情。”

這是一句場面話,底下衆(zhòng)人無不配合的說道:“臣等謹(jǐn)諾。”

接下來就是談?wù)铝耍实壅f道:“濟北王太子何在?”

坐於下首的劉政立即答諾,垂首恭聽。

“你上的劾奏我已見過,你說田芬不予援助,使?jié)彪y以越冬,確屬詳情?”皇帝問道。

自從孝武皇帝削藩以後,想來只有州郡長官彈劾藩王不法情事,極少有過藩王彈劾州郡長官的。偶爾出現(xiàn)過的幾次,那也都是藩王故意惹是生非、或是意圖造反,歷代皇帝嚴(yán)防宗藩,所以每次都是以藩王落敗遭斥而告終。

這次若不是看在濟北國要活不下去了,道理也確實是站在濟北王這邊,而皇帝又有意振作,壓服田芬的靠山袁紹,濟北王劉鸞也不會冒此大不韙。

劉政此時哭訴道:“臣絕無虛言!自青州蛾賊西進兗州,濟北國屢當(dāng)其衝,飽受肆虐。直到一個多月前,才由東平相曹操率兵徹底剿滅,濟北國社稷得以獨完,全賴曹操之功……”

節(jié)日快樂!祝祖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十三章 應(yīng)答如響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九十三章 太學(xué)新科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fēng)駛篷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十七章 責(zé)有攸歸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yuǎn)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jié)陳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七十八章 傳續(xù)之典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dǎo)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十四章丨風(fēng)雨前夕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七十四章 經(jīng)始靈臺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九十三章 太學(xué)新科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七十四章 經(jīng)始靈臺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jǐn)視鴆鳥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dāng)在此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dāng)務(wù)之急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fā)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fā)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
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十三章 應(yīng)答如響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九十三章 太學(xué)新科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fēng)駛篷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十七章 責(zé)有攸歸第五十五章丨密謀顛覆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yuǎn)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jié)陳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七十八章 傳續(xù)之典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dǎo)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十四章丨風(fēng)雨前夕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七十四章 經(jīng)始靈臺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九十三章 太學(xué)新科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誘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七十四章 經(jīng)始靈臺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jǐn)視鴆鳥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dāng)在此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dāng)務(wù)之急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jīng)武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fā)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fā)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宜春市| 南通市| 枣庄市| 从化市| 郸城县| 上高县| 弥渡县| 昆山市| 巫山县| 安达市| 亚东县| 无锡市| 西昌市| 巴楚县| 枣庄市| 四会市| 陇川县| 黄大仙区| 洞口县| 元谋县| 喀喇| 久治县| 三江| 庆阳市| 肇州县| 正镶白旗| 高密市| 巴青县| 扶绥县| 涟水县| 房产| 阳原县| 紫云| 始兴县| 晋城| 合作市| 荆门市| 新绛县| 浦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