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

“非上之信有以結其心乎?此又權於緩急輕重之間,而爲不得已之計也。”————————【日知錄·卷七】

自從拿下安邑之後,太原與上黨的消息便更爲直觀的呈現在衆人眼前。

一路追擊黑山軍、打著爲朝廷平定河東叛亂的冀州牧袁紹,在請求入關被張遼拒絕之後,義正言辭的彈劾張遼收容黑山賊張燕的兒子張方、並攔截地方平叛大軍,意圖不軌。並站在道義的制高點,帶著手下四萬餘人圍攻駐守壺關的張遼‘叛賊’多日。上黨太守駱俊幾次投書,言河東叛亂只有朝廷做主,不需要袁紹越俎代庖,言辭懇切,袁紹卻對此置若罔聞,反而圍攻的勢頭愈加急迫。

“袁本初其性最是叵測,當年孝懷皇帝在時,他就敢帶兵攻入南宮,擅殺宮人,可見其目無朝廷、自立之心久矣。此兒今至壺關,打著爲朝廷平亂的名頭,意欲何爲,真當我不知道麼?”在衛氏莊園裡的一處高閣之上,皇帝憑欄而坐,身前各自坐著北軍中候王斌、侍中荀攸、平準監賈詡、尚書郎傅巽,以及特許旁聽、增廣見識的秘書郎法正、司馬懿二人。

在見到上黨太守駱俊發來的具體文書之後,最是體悟上意的王斌此時接下話頭,作色道:“朝廷這些年威權不振,對各地牧守失於管束,倒教人越發放肆了!許攸雖然死了,可範先與袁紹、與各傢俬通的信件卻還在,這就是罪證!不若將此大白於天下,看彼等還有何顏面自稱漢室楨幹?!?

王斌的態度永遠代表著皇帝的態度,何況這場叛亂明顯就是出於袁紹的指使,此時趁火打劫、或者說渾水摸魚的行爲在衆人看來也是殊爲惡劣。簡直與謀反無異,不過是樣子做得好,在不明真相的人眼中,還真以爲袁紹有著一顆拯危濟難的心呢。

有王斌爲皇帝定下了這次議事的基調,荀攸與賈詡等人自然知道該如何說話,荀攸先說道:“袁紹反心昭然,天下有識之士皆共睹之。只是臣愚見,將其罪證與行跡公佈天下,可則可矣,但這公佈的時機,卻要商榷一番。”

“臣附議?!辟Z詡跟著說道:“若是這個時候傳知內外,朝廷必得對冀州傾力用兵,以振威勢。而此時青徐混戰、幷州胡亂、關中才安靜不久,尚未修復,若是一味與袁紹死鬥,即便得勝,也恐爲人漁利。”

王斌雖解其意,仍不禁皺眉問道:“那如何纔是最好的時機?”

荀攸淡笑不語,賈詡也撫著須不說話,反倒是側過頭看向端居末座的法正、司馬懿兩人。

隨著皇帝與王斌等人的眼光一齊望來,法正兩人如何不知這是一個特意給他們表現的機會?當即躍躍欲試,準備放言高論,可法正到底有些矜持,他忍不住把目光看向司馬懿,只見司馬懿謙抑的一笑,微微擡起右手示意,大方的將這個機會讓給了法正。

法正感激的回之一笑,在席上挺了挺脊背,略微往前傾了些許,擡聲說道,既是回覆王斌、又是回覆皇帝:“小子以爲,至少要等青徐之戰有所定局、或是幷州匈奴得以擊潰之後,方纔是最好的時機。到那時再佈告袁紹之罪,命青、徐、幽等諸州方伯共討叛逆,朝廷則可居太行之高以臨冀土,擁虎狼之兵以窺時局,待衆皆疲憊,朝廷再以逸待勞、一舉破敵?!?

衆人聽了,紛紛點頭稱是,而後又看向司馬懿,期待這個比法正的年紀還小,卻在聲援裴茂的事件中頗有智聲的秘書郎在這件事上有什麼高見。

在這些權重的近侍親貴面前,司馬懿雖然毫不怯場,但說出來的話卻讓人有些失望:“法君所言甚善,臣附議。”

法正微微有些訝異,他剛剛特意沒有把話說全,故意留了一手,就是不想欠人恩情、想以此報答司馬懿謙讓之舉,讓彼此同受衆人青睞。誰知道司馬懿什麼話都說不出來,這讓他有些捉摸不定,想報答的舉動也落了空,而賈詡、荀攸的神色則更是有些意味深長。

皇帝似乎早有預見,司馬懿這不僅僅是藏拙,而是故意讓法正欠人情,恐怕這次議事結束後,法正會因此與司馬懿好好說會話,然後司馬懿就順理成章的增進彼此情誼……

他認真的看了司馬懿一眼,淡淡說道:“嗯,一應人證、物證皆在我手,諒他也無從辯駁。這些天若是貿然拿出來了,公孫瓚、呂布、曹操諸人未必會因此響應朝命而休戰,也不會那麼快放下仇隙攜手對敵,反而可能會徹底激使袁紹走投無路、做出不智之舉。將其留著不發,也能起到讓袁紹投鼠忌器的效用,至於其他的……且待青徐等地的消息吧?!?

話畢,皇帝又吩咐道:“公悌,你來擬寫誡書,要嚴斥袁紹無故擅離轄境、攻打鄰郡的舉動是爲越權,並言河東已定,命其速速退兵,不可稍有遲疑?!?

尚書郎傅巽立即傾了傾身,答諾應下。

“陛下睿鑑,爲今之計,是先制匈奴、再退袁紹?!避髫愑嫷溃骸耙徽咝倥藲埮鞍傩眨ゴ蛑菘ぃ瑹o論於民於國,都應先擊退外賊。二者,太原、西河在河東、上黨之北,若是朝廷遣軍至壺關先擊袁紹,而彼等皆爲匈奴所據,則背後必將受敵,不利於戰。三者,張郎將用兵穩健,麾下有兵馬數千,憑恃壺關天險,一時也不必憂心變故。”

“上黨的情勢看似危急,其實甚是穩固。”皇帝點頭說道:“不過壺關那裡糧草、軍械可還足用?這次王邑從各家抄沒的資財、以及這幾次交戰繳獲的輜重頗多,可先使人押送過去,一來壯其師旅,二來也向上黨郡守駱俊等人宣示朝廷在河東的勝況,激勵人心。”

王斌這時忽然說道:“上黨多山徑,不利騎乘,可使虎賁調兵二千、再從河東降卒揀選三千青壯,湊足五千人。既是押送糧草、又是派遣援軍。”

把南軍調出一部分去守上黨,等若是將其排除在接下來北上幷州的戰事之外,皇帝知道王斌這是在爲北軍爭取出戰的機會,心裡也正有此意:“可,餘下的南軍便隨我在安邑休整,北擊匈奴的事,就全交由北軍了。至於怎麼個打法,還得要諸君羣策羣力了。”

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
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十二章 兵勢難料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永川市| 龙陵县| 小金县| 香港| 镇安县| 宁德市| 淅川县| 菏泽市| 南召县| 泰和县| 黑河市| 磴口县| 锡林郭勒盟| 广州市| 昌吉市| 罗平县| 梅州市| 花莲市| 汉阴县| 洪泽县| 都兰县| 布拖县| 四子王旗| 怀宁县| 宜城市| 延边| 太湖县| 南昌县| 招远市| 芦山县| 百色市| 渝中区| 蚌埠市| 星子县| 宁安市| 通州区| 浮山县| 隆子县| 海丰县|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