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

“帝……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晉書·宣帝紀】

“朝堂諸公防範董氏外戚,不想對方在此次獨佔大功,是爲了社稷著想,用些手段來謀算董氏也在情理之中。”司馬朗當即反駁道:“此外你這話也不對,仁義之士如何不能達於亂世?好比那劉幽州……”

“劉幽州若不是有朝廷解圍,他與公孫瓚之間遲早必有一戰,到時候以劉幽州仁厚寬下、不善軍謀的秉性,難免身死人亡?!彼抉R懿把手中的書簡丟到一邊,對司馬朗露出了一個陰冷的笑容:“太史公曾言:‘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阿兄,小弟奉勸你不要把朝廷諸公看得太簡單了?!?

“仲達!休逞口舌之辯,我看你還是要多讀些書,養一養你的身心。不然我作爲兄長,教弟無方,以後如何去見阿翁?”司馬朗對朝堂上的事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對此事諱莫如深,也不願眼見弟弟一步一步走入不知堂堂大義、只知陰險算計的詭道上去,故而嚴厲說道。

司馬朗的脾性深肖其父,在兄弟中向來極有威嚴,司馬懿見他是真的動了氣,只得無奈的垂著腦袋,不再言說。但看樣子依然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沒有把司馬朗的話當回事。

“你過了年就要滿十四,我學問不夠,已經不能讓你在經術上有所精進,也是該好好尋個大儒教導你了。”司馬朗默默地把司馬懿隨便亂丟的書簡撿了起來,放在一邊的書篋中歸置好:“胡公與你相善,也很賞識你,如今他避亂於潁川鄉里,等此事了結,你就去潁川尋他求學吧?!?

“不。”司馬懿這時搖了搖頭,眼神裡流露出一絲玩味:“此事過後,度遼將軍與趙公於冀州再無立身之地,有朝廷諸公在旁言說,天子肯定會詔使他們隨行護送使臣,所以我得跟著阿兄還有趙公他們一同回長安。阿翁都爲我籌劃好了,到時候我可以直接進秘書監,跟天子一起讀書?!?

“阿翁什麼時候與你說的?”司馬朗不知道這件事,不由奇道。

司馬懿臉上頓時露出調皮的笑來,露出兩顆虎牙,一掃原本的陰狠冷漠,顯得特別孩子氣:“這是阿翁特意給我的信,很早以前就說過了,阿兄不知道也是常情。”

聽到這話,司馬朗總算是放心了,他知道父親司馬防雖然對兄弟三人不偏不倚,但其實心中卻向來喜愛這個弟弟。他也知道司馬懿確有英略,是今後興旺自家門楣的人物,而司馬朗又是性情寬厚、友愛兄弟的那類人,因此並沒有對司馬懿心懷妒忌,反倒是爲其感到歡喜。

“好、好?!彼抉R朗稱讚說,語氣非常高興,這對於向來不茍言笑、保持長兄爲父姿態的他來說,是極爲難得的:“在秘書監的無不是高門子弟、年輕俊彥,你在讀書之餘,用心結識。上親天子、下交同儕,如此何愁不能光大我家!”

司馬懿擡起頭來,有些鄭重地道:“必當不墮我司馬家名?!?

初平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冀州牧袁紹在各方的壓力下,將天使裴茂與幷州刺史劉虞禮送至河內朝歌,並遣使上表謝罪。

在這麼多天各方的逼迫之下,壓抑已久的袁紹與其手下的冀州終於爆發出了應有的實力。就在朱儁將天使迎接回雒陽後,袁紹轉身便帶手下顏良、文丑等將,引冀州精兵,西入朝歌縣鹿場山,征討於毒。圍攻其屯壁五日,後大破之,陣斬於毒。

此戰袁紹不僅出了一口惡氣,還對近在咫尺的張楊好生炫耀了一次武力,逼得張楊不敢造次。另外,袁紹在斬殺於毒過後,在於毒軍中俘獲董卓專權時署任的冀州牧壺壽。

在審訊中,真相終於大白,原來是壺壽僭取董卓亂命,不惜勾結黃巾逆賊,試圖刺殺使臣,引發朝廷對袁紹的不滿。好以自己被董卓署任冀州牧的名義,率外軍入河北。

壺壽口中的這個‘外軍’除了黑山軍以外,還有沒有別的什麼人,雖然語焉不詳,但隱隱間已有矛頭指向了公孫瓚。再聯繫起公孫瓚屢屢南侵冀州,曾與袁紹勾結圖冀的事蹟,這個‘外軍’還包括誰,其實不言自明。

此後袁紹尋山北行,在涉縣擊殺黑山軍渠帥左髭丈八,而後冬雪封山,他便不再進擊,留下一支軍隊駐守後便回到鄴城。從涉縣順山道往西行就是壺關,袁紹在此留下將領駐守,表面上是爲了防備黑山,其實是與上黨的董承對峙。

董承此時受到詔命,心裡又畏懼冬雪冰寒和山中險途,留下護匈奴中郎將段煨屯駐上黨後便早早回師了。

袁紹解決了西線的危機,便開始著手應付東邊的戰事。

公孫瓚在得知壺壽一事的時候,正在忙於將劉虞的家底轉化爲自己的實力。

因爲劉虞留下的屯兵看似青壯甚多,其實疏於兵事,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拉低了公孫瓚軍隊的戰鬥力,沒有一段時間的操練根本難以成軍。是故他惱恨歸惱恨,也不至於在這個凜冬已至,大雪紛飛的時候對袁紹動兵。

於是公孫瓚只得指派先前已勝過一仗的兗州刺史單經、青州刺史田楷、平原相劉備等人一鼓作氣,再戰臧洪。

沒想到臧洪此前略輸一陣,不過是想誘敵深入,並藉此給袁紹施加壓力而已。如今袁紹既已作出了正確的抉擇,臧洪也不再保留,帶著袁紹派來的麴義等將在甘陵大敗單經等軍,斬殺公孫瓚私授的兗州刺史單經。

在田楷退兵平原時,南邊突然又遭受沉默已久的曹操的突然進擊,田楷被臧洪、曹操二人聯手合擊,丟盔卸甲,無奈之下只得與劉備退守齊國。

自此之後,袁紹私授的青州刺史臧洪正式進入青州平原、濟南等郡國,徹底斬斷了公孫瓚與青州的聯繫,使田楷與劉備等人成爲了孤軍。

東西戰場上的勝利一舉挽回了袁紹多日以來的頹勢、尤其是壺壽這個替罪羊的出現,挽救了袁紹的聲望。這讓有心落井下石的袁術一時間無可奈何,只得偃旗息鼓,暗地裡與公孫瓚、陶謙等人聯繫的愈發密切起來。

這次聲討看似是朝廷與袁術等人勁往一處使,共同打擊袁紹的行爲。其實追根究底還是各地諸侯對朝廷權威、以及對天子魄力的一種試探,或輸或贏,都會讓天下局勢往不同的兩個方向走。

眼下顯然是朝廷贏了,雖然這是在袁術等人有心相幫的前提上取得的勝利,但朝廷在這次事件中表現的威嚴依然讓各地懷有異心的諸侯悚慄不已。

當裴茂、劉虞等人與雒陽的趙岐匯合之後,後將軍袁術、荊州刺史劉表、徐州刺史陶謙、東平相曹操等各方牧守紛紛派來使者,表示要隨趙岐等人西入關中,向皇帝敬獻新年賀表。

這次關東人所表現出來的臣服姿態,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天下已經再度歸一,四海安定了。

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
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万源市| 全州县| 中牟县| 中方县| 黄陵县| 绥宁县| 张家口市| 合山市| 嫩江县| 体育| 宁城县| 繁昌县| 商水县| 青河县| 彰化市| 郸城县| 琼海市| 长顺县| 鄂州市| 卢湾区| 鹤庆县| 祁阳县| 永年县| 兴宁市| 龙里县| 武功县| 武定县| 延川县| 闻喜县| 界首市| 安庆市| 罗源县| 定远县| 新和县| 镇巴县| 渭源县| 通许县| 西丰县| 子长县|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