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 爾牧來思

“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哉?”————————【三國演義】

當(dāng)初劉表到荊州四處延聘名士,因爲(wèi)韓嵩名高,故欲徵辟韓嵩爲(wèi)別駕,結(jié)果韓嵩見世道大亂,想明哲保身、拒絕徵辟。劉表當(dāng)時急於延攬名望,施以手段,最後迫使韓嵩低頭,接受徵辟。

一想到自己是通過不道義的手段逼迫韓嵩與自己結(jié)成君臣的名分,劉表此時說完請託,就覺得心裡惴惴,同時也對孫嵩的極力推薦產(chǎn)生了一絲不確信。

韓嵩並沒有因爲(wèi)自己被迫出仕而影響到自己爲(wèi)劉表做事的態(tài)度,他直接應(yīng)承下了劉表的要求,這讓劉表感到意外之餘,又緊接著說道:“所謂‘聖達(dá)節(jié),次守節(jié)’,今使君與在下君臣名分已定,自當(dāng)唯將軍所命是從,赴湯蹈火,縱死無辭。”

劉表熟知韓嵩的爲(wèi)人,自是知道他說話多有些可信度,尚未來得及寬慰,又聽韓嵩說道:“只是在去之前,還要與使君言說清楚,如今國家已定天下,再興漢室。在下若是到了行在,國家授任某職,在下則爲(wèi)天子之臣,而非使君之吏。在君爲(wèi)君,既守天子之命,以後也不會再爲(wèi)使君效力了。”

理是這個理,但劉表聽著這話仍是有些刺耳,不過韓嵩既然這麼說了,可見他多半是會真心實意的爲(wèi)劉表完成交代的事務(wù),不會出現(xiàn)所託非人的情況。

至於韓嵩能否如他所言得到皇帝的封拜,劉表對此不置一詞:“既如此,奉趙公遺表、攜我奏疏陳於陛前等事,就全仰賴德高了。”

他想了想,又說:“朝廷東征,我荊州也出了不少兵馬、糧草,州中士人無不欣悅相助。今朝廷封賞功臣,怎能遺落荊州、讓吾等心寒?故而此次也是請功,還請德高留意、留意!”

此行既有了共同的利益,那些與他形同陌路的豪強自然會爲(wèi)此出一份力,在趙岐的事情上也不會給劉表添麻煩了。

在挑好合適的出使人選後,劉表無力的嘆了口氣,很疲倦的走回後室。在後室,繼室蔡夫人烹好了一壺?zé)岵瑁谧腊干蠑[好了幾盤精緻的點心,步履款款的將劉表迎了進(jìn)來。

“怎麼了?”蔡夫人嘴角似笑非笑,她將劉表扶好坐下,將熱茶端給他,再伸手輕揉著劉表的眼角:“還在爲(wèi)趙公的喪事憂心?”

“我是在爲(wèi)以後憂心。”作爲(wèi)最後一個仍在割據(jù)的諸侯,劉表一直以來都很惶恐,多少年來別人或多或少只能猜出他有那份野心,但幸好劉表沒來得及做。譬如劉焉做過的事他也想做,不光是乘坐天子鑾駕,劉表更是夢想過有一日能郊祭天地!好在還沒有讓他鑄下大錯,現(xiàn)實就已經(jīng)給他澆了一盆冷水。雖然劉表已經(jīng)儘可能的去補救,但皇帝的態(tài)度,仍是韓嵩接下來所需要的探出的關(guān)鍵,他嘆了口氣,道:“我怕我不爲(wèi)國家所容。”

蔡夫人黛眉輕擡了擡,似乎有些意外於劉表的悲觀,她語氣不緊不慢的說道:“還是這幾天太忙累了,夫君好好歇息吧。”

其實也無怪乎於蔡夫人的冷淡,她的弟弟蔡瑁現(xiàn)在已是青州刺史,曾與蔡瑁年少相識的曹操如今也是徵西將軍。蔡氏已經(jīng)走出荊州,並不需要再仰劉表鼻息,劉表也顯然無法再爲(wèi)蔡氏提供絲毫的助益。

劉表輕輕嗯了一聲,算是答應(yīng),他的手有一下沒一下的在蔡夫人的手背上摩挲著,像是在思索著什麼問題。最後,在蔡夫人忍不住想將手抽出來的時候,劉表忽然說道:“天子仁厚,連劉伯安在河北被袁紹勸進(jìn)的事情都能寬宥,何況是我?如今宗親賢才不多,我得設(shè)法讓陛下見到用處……至少要先離開這。”

蔡夫人像是被劉表提醒了什麼,顏色也好看了些,雖然她的心始終向著孃家,但丈夫有權(quán)勢,自己在兩面也能更有好處:“離開這倒也不難。”她到底還是抽出了手,輕輕覆在劉表的手背上:“只要夫君捨得。”

劉表沒有注意到蔡夫人在他背後的神色變化,但是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是說……要我主動辭官?”

“不及時捨去,難道還要等人來拿麼?”蔡夫人理所當(dāng)然的說道:“只有夫君主動,別人纔不會說夫君貪戀權(quán)勢,如此先退一步,反而遠(yuǎn)離了一場是非。”

“你說得對……”劉表喃喃道,他忽然站了起來,作勢要往外走:“何不早些說與我聽?韓德高都要走了!”

說罷他便腳步匆匆的往外走去,一邊讓人叫回韓嵩,一邊親筆寫就奏疏,他本就很有文采,在這樣急迫的形勢下居然讓他一字不差的寫出一篇斐然文章出來。在這篇奏疏裡,他深刻痛陳了劉焉當(dāng)年倡議重設(shè)州牧之過,不僅建議恢復(fù)刺史,更是主動辭去了荊州牧的職位,請求回到他的陽翟侯封地上去。

在焦急的等候了幾天之後,皇帝那邊終於傳來了消息,一邊是韓嵩果如其言,被皇帝授官,拜爲(wèi)黃門侍郎,另一邊則是皇帝允準(zhǔn)了劉表的奏疏,從此廢除州牧制度。而劉表作爲(wèi)最後一個州牧,則受到詔命,將接任趙岐留下的太僕,負(fù)責(zé)護(hù)送趙岐的靈柩返回長安。

得到這樣的結(jié)果,已經(jīng)讓劉表大感滿意了,一年多以來的煞費苦心,不但逃過清算,還換來一個九卿,說什麼也不虧。至於趙岐被追封了什麼侯、賜了幾十萬治喪,這些全然不在劉表的關(guān)心之內(nèi)。就連在此期間,老病垂危的孫嵩也撒手離去,劉表也只是略致悲痛,回到府中仍是自得其樂的收拾這些年來的書籍文章,準(zhǔn)備打點行裝趕赴長安。

當(dāng)然,仍舊讓劉表有些感到尷尬的,則是韓嵩不但代皇帝徵辟了劉表,還同時徵召了黃承彥、龐德公、蒯越、劉巴、向朗、桓階等一衆(zhòng)荊州名士,劉表一想到以後要與這些人同朝爲(wèi)官,心裡就十分不自在。他知道自己一時還無法從往日荊州牧的身份轉(zhuǎn)變過來,於是只好在私底下跟同鄉(xiāng)好友伊籍說些閒話:“朝廷的公車一來,荊州俊彥,爲(wèi)之一空!”

此時伊籍也被朝廷徵召爲(wèi)太學(xué)明法科的教習(xí),僅次於博士,不日也將於劉表一同前赴長安。他摸著頷下短短的鬍子,瞇著眼說道:“聽說國家也將冀州、兗州、徐州等地名士才俊一概徵辟入朝,別說侍中、黃門侍郎、尚書這等機要,就聽說三署郎都新近百人。天下英傑如川河入海,而地方又將何以潤物?這可不是好事。”

“如今郡縣殘破,許多地方還沒有長官,或許國家是想先接觸一番,再行外任吧。”劉表顧自思索著,他嘿然一笑:“無論是在何處,人多了就會吵鬧,國家若是想借此削弱地方,可殊不知將他們聚在一起才更是麻煩。”

伊籍不愛與人勾心鬥角,這些年他雖然作爲(wèi)劉表的同鄉(xiāng)好友,但從未接受過劉表的任何一個官職。若不是朝廷給他的這個職位正好是符合本意的,伊籍也未必會同意得那麼爽快。他素有才思,這回從韓嵩傳達(dá)的行程安排中好似另外想到了什麼,說道:“陛下既然已駐蹕雒陽,我等何不先北上朝覲,然後一同入關(guān)?走武關(guān)道雖是捷徑,但路可不好走,避天子而不見,也不太合禮數(shù)。”

“趙公的靈柩要早些歸鄉(xiāng)安葬。”劉表此時一身輕鬆,只想著早些去長安做他的九卿,不假思索的說道:“雖然他是帝師,但護(hù)送去雒陽後,總不能讓靈柩跟著大軍一路走吧?凱旋之師,自當(dāng)喜慶而歸,這樣對趙公又有冒犯;倘或一路悲慼,又如何炫耀軍威?是故分道而行,才最爲(wèi)妥當(dāng)。”

伊籍也想過這個,他立即反駁道:“但奉詔護(hù)送趙公回長安的只有景升一個,龐公、黃公等其他人既無此任。彼等不去雒陽先覲天子,隨大軍入關(guān),反而間道西去,這未免有些蹊蹺,像是有意不讓我等去雒陽。”

“這是爲(wèi)何?”劉表下意識的問完,腦海中立即閃現(xiàn)過一個念頭,他忙擺手對伊籍說道:“機伯、機伯。”他的語氣忽然有些激動,就連呼吸都急促了起來:“快去請韓德高來,我要問問他雒陽可是有什麼爭論。”

伊籍像是明白了什麼,輕聲嘆了口氣,略一拱手便依言退下了。

劉表在襄陽的最後幾天時間裡正興沖沖打探著雒陽的消息,而近在咫尺的汝南郡,在不久之前又產(chǎn)生了不小的動亂。

起因還是皇帝所下的清算詔書,要將汝南袁氏宗族、以及涉嫌叛亂的門生賓客一概流放交州,汝南向來是袁氏的本郡,宗人親戚遍佈諸縣,清算的詔書打擊面之廣,幾乎是要將汝南郡整個都清洗掉。一舉剷除地方上的豪強勢力,尤其是汝南這樣的大郡,非常考驗汝南太守劉艾的執(zhí)政本領(lǐng)。

考慮到朱儁詔拜車騎將軍以後,不會再兼任豫州刺史,早已將其視爲(wèi)囊中之物的劉艾自然要更努力表現(xiàn)。在朝廷大軍東征二袁的時候,汝南郡內(nèi)的豪強雖然不樂於合作,但也沒有聽從袁氏的挑撥膽敢出面作亂。這讓劉艾不禁小看了汝南豪強,等到清算的詔書才一下達(dá),汝南郡內(nèi)受到牽連的豪強便先發(fā)制人,一同舉兵作亂。

劉艾不知軍事,幸好身邊有趙岐生前從荊州調(diào)來助戰(zhàn)的中郎將文聘輔佐,率兵接連攻下二十餘座塢堡,連殺數(shù)名渠帥,這才穩(wěn)定了局勢。

汝南的叛亂隱隱與河北冀州的零星叛亂相呼應(yīng),起因都是反抗皇帝狠辣的清算、株連政策,但反抗的烈度之大,範(fàn)圍之廣,其背後的原因卻不得不讓人深思。皇帝因此止步於雒陽,選擇駐兵河南,震懾中原局勢。又出於謹(jǐn)慎起見,特意下發(fā)詔書,命鎮(zhèn)南將軍徐晃親自負(fù)責(zé)此事。

揚州,壽春。

鎮(zhèn)南將軍、假節(jié)、蔣鄉(xiāng)侯徐晃正召集諸將議事。

“天子的詔書,爾等也都看過了,不消我再多言。”徐晃淡淡的掃了堂下諸將一眼,鎮(zhèn)定的說道:“雖然袁氏已平,但江東仍有山越、賊寇爲(wèi)禍;汝南亦有豪強作亂;遠(yuǎn)至交州,叛將區(qū)景擅殺刺史,阻絕道路……此等皆爲(wèi)天子所授我‘鎮(zhèn)南’之事。爾等新得封賞,不要以爲(wèi)天下太平,就拿著舊勳勞日益驕慢。”

無論是早跟在徐晃身邊已久的平越中郎將張繡、還是纔剛接觸徐晃的樓船將軍甘寧、討逆將軍孫策等人,都已熟悉了徐晃治軍嚴(yán)謹(jǐn)?shù)男惺伦黠L(fēng),當(dāng)下也不多說廢話,皆謹(jǐn)然唱諾。

於是徐晃開始根據(jù)詔書,佈置東南一帶的軍事調(diào)令:先是樓船將軍甘寧在歷陽治水軍一萬,負(fù)責(zé)自柴桑至丹徒的水道;再是平越中郎將張繡,駐兵會稽,負(fù)責(zé)討伐山越;其餘將校如徐商、許定則將跟隨徐晃駐守壽春。

在宣讀調(diào)令時,徐晃也將從蔡瑁麾下截留的黃忠置於中軍,不單是黃忠,就連原屬於孫策部將的蔣欽、陳武等人也被徐晃抽調(diào)出來。

孫策一直按捺著性子,好不容易等到徐晃唸到了他的名字:“孫伯符。”

“末將在!”即便早從周瑜哪裡得知了幾分內(nèi)情,孫策仍是心緒未平,回答的中氣十足。

徐晃不禁多看了他幾眼,緩緩言道:“汝南的兵事,我就交給你了。明日你便帶上黃蓋,呂範(fàn),朱治等將,合兵馬七千,趕赴汝南。”

孫策心頭一震,忍不住問道:“敢問君侯,程、韓二位將軍呢?”

“彼等都是幽州人,熟知胡情,自然要調(diào)回燕、代,歸鎮(zhèn)北將軍調(diào)遣。”徐晃隨意的說道,彷彿這對於他來說是一道在正常不過的調(diào)令了。

雖是早有準(zhǔn)備,孫策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親孫堅用盡一生爲(wèi)他留下的班底,竟然就這麼被分拆了。

“周郎。”徐晃沒有理會孫策的失神,顧自看向右手邊靜靜坐著的年輕人。

已是奉義中郎將的周瑜忙欠身應(yīng)了一聲。

“聽說令郎都快週歲,你這個當(dāng)阿翁的卻還沒回去看一眼,這可不行。”徐晃看著對方平靜的臉色,輕聲說道:“陛下說讓你立即回長安與妻兒團(tuán)聚,不能耽誤了你們共聚天倫。”

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yù)作打算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十一章 毋爲(wèi)啓釁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zhàn)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dāng)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十一章 毋爲(wèi)啓釁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zhí)本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百章 取義爲(wèi)公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五十一章丨兼權(quán)尚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十五章 達(dá)士徇名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fēng)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xué)市第七十四章 經(jīng)始靈臺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wèi)謀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
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yù)作打算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十一章 毋爲(wèi)啓釁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zhàn)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dāng)對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十一章 毋爲(wèi)啓釁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zhí)本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百章 取義爲(wèi)公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五十一章丨兼權(quán)尚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五十五章 達(dá)士徇名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fēng)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xué)市第七十四章 經(jīng)始靈臺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wèi)謀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zhòng)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宜春市| 尖扎县| 蓝山县| 信丰县| 砚山县| 桐梓县| 龙海市| 永定县| 富阳市| 将乐县| 潜江市| 泾川县| 缙云县| 遂平县| 旅游| 聂荣县| 广平县| 项城市| 甘谷县| 汝南县| 扬中市| 社旗县| 金乡县| 凤冈县| 渭源县| 新巴尔虎右旗| 秦皇岛市| 萍乡市| 公安县| 横山县| 海兴县| 南充市| 苍溪县| 岫岩| 白沙| 日喀则市| 鄂托克旗| 启东市| 吴江市|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