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丨御戎之方

“竊以戎狄作患,其來久矣。防遏之道,自古爲難。”————————【上書奏北邊鎮守策】

“正所謂;‘王政修則海內賓服,德教失則夷狄寇亂。’涼並羌胡,自世祖光武皇帝中興以後,勢漸坐大,羣種蜂起,荼毒我大漢子民。而朝廷又無防禦之道,剿撫不定,導致涼州局勢愈發糜爛。”

皇帝所指的三件導致天下崩壞的原因,已經對其中一項提出瞭解決方法。剩下的兩項中,衆人見皇帝有意無意的避開最爲敏感的‘處政失措,閹宦專權,貴戚橫恣’不講,單提出羌胡之亂,用意已經很明顯了。

衆人無不識趣的跟著皇帝的話頭走,反正這三個亂世的原因,無論是先提還是後提,皇帝既然已經開誠佈公,那麼要想表達朝廷革故鼎新的決心,就總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士孫瑞久在關中,又曾隨蓋勳防禦羌胡叛軍,對羌胡的情況最是熟稔不過:“涼州羌人於西陲爲患百餘年,時叛時降,朝廷一直難以徹底收服。不僅如此,連年征伐,疲憊州郡,前後耗費數十鉅萬。是以羌胡雖爲邊疆外患,卻是心腹內疾,若攻之不除,等若是養煩痾於膏肓,再難根治。”

王斌點頭附和道:“如今朝廷中樞就在長安,眼下大軍輻輳、屯駐關中,正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一舉解決羌胡之患。”

趙溫見王斌只知附和稱是,而提不出一個有用的意見,心裡鄙夷不已。這麼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如若不是皇帝的親舅舅,哪裡能手握北軍,與他們共處一室論政?

看著王斌那幅身材瘦削、神情木訥的樣子,趙溫沒來由的一陣嫉妒,心裡恨聲道:‘待過幾日,且看你王氏能有什麼氣候!’

他這話倒不是虛言,王斌雖然是最早一批跟隨皇帝的人,但皇帝除了讓王斌擔任北軍中候以外,似乎並沒有任何過於倚重的意思。尤其是在王允被免之後,王斌所得到的封賞也不過是一個博陽亭侯,官秩上毫無升遷。

並且朝中近來風頭最盛的外戚並不是王斌,而是司隸校尉董承。

皇帝爲了報答昔日董太后對他的養育之恩,不僅拜董承爲司隸校尉,封武城亭侯,還準許其開府,納其女董氏入宮爲貴人。

要知道漢代以來唯有三公、大將軍纔可以開府,而開府就是建立府衙,自選僚屬,等若是可以自己建立一個官僚班底。讓董承開府,雖沒有給予錄尚書的職權,但無疑是昭顯了皇帝有意讓董承崛起爲朝廷內除了馬日磾、楊氏、趙謙之外的第四方勢力。

而董承絲毫不以曾爲反賊而有一點低調謙遜,反而肆意張揚,對朝政指手畫腳。尤其是在立後這件事上,對伏氏、宋氏兩位貴人百般挑剔,明眼人都知道其意在讓自家女兒爲後。

雖然不知道皇帝如此優待董承是爲了什麼,但此消彼長之下,不僅是趙溫,有很大一批人都在唱衰外戚王氏的將來。

趙溫回過神來,只聽楊琦提出了反對意見:“……如今若是要一舉解決羌患,得先以重兵迫之,再施以懷柔。朝廷眼下要做的是安撫關東,恢復秩序,實在不宜在羌胡一事上耗費太多心思。”

楊衆也跟著說道:“自朝廷啓用‘三明’以來,叛羌氣焰漸消,在中平年間,皇甫將軍征討羌亂,斬獲無數,涼、並之間,再也無有能興兵起事者。另外,叛軍首領韓遂、馬騰早已派人奉上降表,不日即到長安,此二人一旦歸附,朝廷便可順勢收服涼州,選派能臣宣示文教。”

皇帝未有表態,沉默的點點頭,側過臉看向趙溫,垂詢道:“衛尉的看法呢?”

趙溫沒料到皇帝會突然問向自己,他知道皇帝是要綜合各方的意見,如今士孫瑞提議將朝廷今後的施政重點放在治羌,而楊氏則提議要朝廷將重點放在撫慰關東。

議事到這個份上,兩方與其說是治羌之爭,倒不如說是朝廷的政治路線之爭。

皇帝無論傾向於哪一方、選擇那一條路線當做朝廷今後的施政重點,哪一方都將獲得大量政治資源的傾斜。

趙溫與其兄長趙謙的勢力作爲朝中鼎足之一,自然要爲己方利益打算。

由於黃琬的關係,近來趙謙與楊氏走的很近,趙溫的立場也不例外的傾向於楊氏,他故作沉吟:“涼並羌亂,屢經剿除,如今雖仍有叛逆,不過疥癬之患。所以臣下也同意侍中等人的說法,在地方上要以撫爲主,韓遂、馬騰之輩,務以籠絡爲上。”

見大部分臣子都不支持將朝廷的重點放在涼州羌胡,皇帝心裡雖然有些失望,但也並沒有強求的意思。此時的涼州在經過‘三明’的歷次剿除之下,羌胡早已元氣大傷,沒有一百年的時間休養生息,羌胡根本興不起風浪來。這是歷史已經證明過的事情,無論是馬超擁衆造反、還是涼州各郡謀叛曹魏,雖然都有部分羌胡參與,但主要參與者還是漢族,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羌亂。

皇帝雖然想派兵一口氣滅了那些日後禍亂華夏的諸羌胡種,也得權衡一下成本與得失。如果因爲重兵圍剿羌胡,而導致涼並異族叛亂不止,威脅到朝廷在關中的韜晦之策、並將軍隊拖入民族戰爭的泥淖,從而使關東諸侯勢力做大,這無疑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

另外,馬日磾與士孫瑞等人在朝中勢力太大,從政治的角度上來說,皇帝自覺有必要適當壓制一下。

斟酌許久,皇帝終究沒有選擇士孫瑞與王斌贊同的根除方案,打算先用懷柔政策穩住異族,等皇帝至少有了一個安穩的後方,才能騰出手來對付羌胡。

“眼下朝廷正要休養生息,不宜妄興刀兵,故而對待羌胡,當以羈縻爲主,攻心爲上。”皇帝緩緩言道,給這件事定下基調:“我有意分出金城、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其中再從金城郡分割四縣,沿鮮海、允谷、鹽池等地,建西海郡;再改張掖居延屬國爲居延郡。此六郡是爲涼州,由韓遂任刺史,駐守金城。”

衆人俱是一驚,沒想到皇帝爲了穩住西陲局勢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只聽皇帝接著說道:“馬騰此人應設法束之高位,留於長安,如此二者兵勢一分,便再難聚衆對抗。”

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
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百三十二章 馳疾驚人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食不甘味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三百三十二章 時運之會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三十五章 豐容顧景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乌鲁木齐县| 伊吾县| 翁牛特旗| 深州市| 通江县| 平乐县| 逊克县| 朝阳市| 红桥区| 宁南县| 江源县| 德庆县| 集安市| 马山县| 梓潼县| 乌拉特中旗| 偏关县| 河南省| 蒲城县| 南京市| 岳西县| 玉环县| 沾益县| 金秀| 上饶市| 南部县| 北流市| 天峨县| 鹿邑县| 巴塘县| 银川市| 山丹县| 阿荣旗| 资阳市| 嫩江县| 高邮市| 祁门县| 吉首市| 丹寨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