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

“洪爐新樣,通行將遍於萬方;御筆摛華,神妙互分於八體。”————————【王禹偁詩文選】

“臣謹諾。”周忠本以爲自己這個水衡都尉僅僅只是一個鑄錢的‘工頭’,主要權責是爲皇室鑄造禁錢、保證貨幣質量與數量。若是如此的話,那麼誰來做水衡都尉都可以勝任。

然而沒想到在皇帝口中,水衡監還能發揮如此重要的影響力。想到自己發行貨幣的數量將影響整個天下的物價、貨殖,更重要的是還能因此在朝廷大政方針的決策上擁有一定的話語權。話語權意味著什麼,不用多說,周忠也明白水衡監的權責經過這次重新定義後,會給他手中的權力帶來怎樣的增長。

“若按陛下所言,水衡、平準二監相得益彰,彼此補益,足以富國強兵。”事關權位,周忠自然要爲水衡監多爭取權力。

荀攸看了眼周忠雀躍得有些忘乎所以的神色,輕聲說道:“此法雖好,但臣以爲,放之一城、一郡、乃至一州之內皆可施用,然則若是放之天下,則未必可行。”

周忠愣怔了一下,接口問道:“這是何故?”

“且不說平準監如何查出一州之地缺錢多少,但若說揚州缺錢十億,長安便要另鑄錢十億,使之運往?關中距揚州千里之遙,路上耗費時日,等錢運到了揚州,彼州也未必還缺錢十億。”荀攸一語中的。

這種實際操作上會出現的問題只需想一下就能知道,在古代信息、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朝廷很難對整個市場做出充分的瞭解和及時的應對。即便是平準監無孔不入,監控天下,朝廷也很難相應的做出應對,除非把水衡鑄幣的權力重新下發地方,但那樣的話,卻又會是另一種情況了。

皇帝也知道在漢代搞精準的貨幣政策有些紙上談兵,但他還好也不是全盤照搬後世的模式,而是有符合這個時代特色的改進。對此,他先是簡單回答了荀攸的問題:“揚州若是缺錢十億,臨近的徐州、荊州未必不會是多錢數億,只需由朝廷下令,讓各州之間互通有無,此事不就可以紓解了?”

然後,皇帝繼續說道:“天下商賈貨殖興盛之地到底佔少數,例如長安、雒陽、鄴城等地。朝廷只需在商貿興盛之處安置平準,監察市價,便能舉要治繁、切中肯綮,一地治,而一州治。”

古代其實沒有什麼全國性市場,皇帝只需要抓住幾個商業大都會的市場物價,以點帶面,就能撬動這個社會的經濟。

“平準監查訪市價、水衡監鑄錢興業,如若能加上均輸之官,調均穀物等貨物。”司空趙溫悠悠說道:“平萬物之價而利百姓,這便宜之處可就更大了。”

平準均輸是孝武皇帝時用以打擊富商大賈、調控市場物價的經濟政策,起初成效顯著,由於後來太過與‘民’爭利,以及基層執行政策的官吏貪贓枉法等自身原因,導致惹出民怨,遭到廢除。

趙溫這番話提醒了周忠,當初皇帝要重開鹽鐵專營的時候,底下都有一大幫既得利益者起鬨反對,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如今若是重開均輸,那自己的立場,就得好生掂量掂量。

周忠下意識的看了眼荀攸,經過上回的那次密談,兩家皆爲盟好,荀攸的立場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他的決斷。

荀攸毫不遲疑的說道:“如今天下未平,四方皆是用兵之處,朝廷若有均輸之官,可從容調度各地糧草,以資軍用。秋收已畢,今年又是豐穰之年,米穀價賤、農人少利,不若趁此在各地重設常平倉,用新錢市谷,以爲糧儲軍資。至若均輸之官,可待常平倉建成之後,再緩議行之。”

“荀君此乃謀國之言。”皇帝此時已將頭低下去打量著桌上的新錢,頭也不擡的說道:“常平倉的事先交由太倉令處置,均輸之官要不要重設、或是隻設常平倉不設均輸官,這些可先下發承明殿議論——現在不說這些,我們先看看這新錢吧。諸公瞧這幾種錢的樣式與規制,那一樣更爲適用通行天下?”

說著便伸出手撥弄了一下,拿起一枚新錢來。

衆人這才留心看向面前擺著的幾枚黃燦燦的錢樣,俱是外圓內方,中有文字,與尋常的五銖錢不同的是,這種錢上的文字不是‘五銖’而是‘建安通寶’四個字。這四個字有的是繁複莊重的篆書、有的是形體方正的八分楷體、還有一種也是楷書,但是筆畫猶如鐵劃銀鉤、勁瘦淡雅。

趙溫、荀攸等人久在御前,見過不少皇帝御書,一眼便認出最後的那一種字正是由皇帝開創的一種字體,被張昶、蔡邕、鍾繇等書法大家譽爲當世一絕的‘瘦金’。

周忠擔心趙溫等人發現不了新錢除字體以外的特殊之處,笑著解釋道:“趙公、荀君,這裡頭有個分別,仔細端詳,便可看出,有的錢成色不好,顏色黯淡,那是因爲這錢裡摻了鉛、有的顏色赤紅,那是因爲此錢全爲紫銅所鑄。諸如此類,此外,其邊緣還有一圈圍邊,外廓高於錢肉,邊上則依聖意,壓上二十道鋸齒,以防奸猾之民剪邊盜銅。”

通寶錢是從隋唐開始啓用的錢制,到後來逐漸演變成年號錢,在此之前,從漢代至南北朝,都是暢行五銖。皇帝這次將五銖改爲通寶,鑄印年號,一是爲了加強這個國家的特色,二是爲了更加美觀。至於邊上的鋸齒,則是皇帝仿照後世的硬幣,防止有人將銅錢邊緣剪下,盜銅另鑄。

“錢重依然是五銖?”荀攸對銅錢的錢文以及邊上的防盜鋸齒稍覺新奇,應聲問道。

“喏,直徑、形制、重量都與五銖錢相差無二。”周忠答道。

發行貨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僞,皇帝在這上面可謂是想盡辦法,除了提高錢幣的質量、鑄造的工藝以外,還在外觀上做出了改進,先是邊緣上的鋸齒,然後再就是錢文。

皇帝在前世曾於閒暇時學過書法,這一世在蔡邕、張昶等書法名家的輔導下勤加苦練,已經算得上是小有所成。民間商賈要想偷鑄盜鑄就必須能復刻出錢範,而此時的官方錢範除了銅質、新出現的鋸齒工藝一時難以復刻以外,皇帝還添入了自己的字體。

瘦金體在這個時代尚且是一種新奇、且難以摹寫的字體,至少在它流傳出去之前,尋常的工匠是不能模仿的。

桌上的錢樣雖然很多,但其實並不難選擇,趙溫會意的說道:“錢與文,皆乃先王所造,傳承大道。如今陛下親筆御書錢文,特命通行寶貨,暗合先王至意。愚臣淺見,陛下的這枚御書赤銅錢,正可發行天下,穩定市價。”

“董卓濫發小錢,搜刮財貨,使朝廷失信於民。”皇帝用手指摩挲著那枚精緻華麗的錢幣,用自己的手書當作錢幣上的文字,併發行天下,讓皇帝有種將自己頭像印在錢上的成就感。

他感慨著說道:“如今只有重鑄好錢,百姓纔會願意去用,而不是以物易物。之後興復貨殖,修養民力,也就容易多了。”

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
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六十二章 苞筍落籜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無失理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一十章 數往知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零七章 天感祅災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章丨亂由治郅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原县| 铜陵市| 廊坊市| 军事| 南陵县| 汤原县| 图片| 夏邑县| 丰宁| 清苑县| 和平县| 景德镇市| 离岛区| 涿鹿县| 三明市| 兴文县| 马公市| 巴青县| 秭归县| 嘉祥县| 泰宁县| 邯郸县| 仲巴县| 呈贡县| 福清市| 财经| 环江| 天门市| 梁平县| 四子王旗| 临洮县| 崇信县| 阿拉善左旗| 南汇区| 郧西县| 安泽县| 论坛| 澜沧| 贵南县| 通榆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