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

“舊制,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行三年喪,由是內外衆職並廢喪禮。”————————【後漢書·劉愷傳】

皇帝又與馬鈞提點了幾句,督勸他多看些《墨經》、《考工記》等手工藝與科技專著,其中《考工記》取自《周禮》,是經營科的必備書目,而《墨經》則由於出自《墨子》則不爲人重視。馬鈞唯唯應下,皇帝沒什麼好說的了,便讓穆順將桌案上那碗已經冷了的酸梅湯拿去賜給馬鈞。

馬鈞在劉琬豔羨的目光中飲下酸梅湯之後,便與之拱手離去。

穆順見狀,以爲皇帝午後的召見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遂上前輕聲道:“陛下,天氣悶熱,不如先歇息了吧。凡有關涉要務之事,奴婢自會斗膽犯顏,通稟陛下。”

皇帝卻不搭理他,反而伸手拿起桌案上、劉琬呈報的有關疑似地動的帛書,百無聊賴的翻覆看了幾眼,默不作聲,像是在等待什麼人。

穆順見無法說動皇帝去休息睡覺,神情一時有些忐忑。

清涼殿裡一片寂靜,似乎只有簾幕被風吹動時發出的呼呼聲。

忽然,內謁者令李堅從殿外小步趨進,向皇帝跪伏稽首,輕聲通稟道:“陛下,賈公回來了。”

穆順面色一變,賈詡服喪歸來、回朝述職是他最不想見的結果,因爲賈詡一旦回朝,穆順這期間代掌平準監的權力就會自動收回。作爲一個有野心的內侍,穆順無時不在嚮往著前輩們封侯拜官的風光,只可惜他再如何討皇帝的寵信,皇帝始終不肯給他絲毫權力。

但在穆順的長期努力下,也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這段時間皇帝的口風似乎有所鬆動,平時討論大政偶爾也會帶他在一邊奉茶觀望,雖然沒有給他參與的權力,卻也是個極大的進步了。這期間皇帝讓穆順代理平準監的事務,讓穆順初次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只是眼看著賈詡即將回朝,皇帝卻對穆順接下來的去向沒有任何的指示,這就讓穆順心裡有些急了。

雖然穆順在皇帝的默許下,趁賈詡不在的時候往平準監發展了許多親信,但這到底不是明面上的權力,一切都還任重道遠。

皇帝斜睨了穆順一眼,穆順再如何有野心、會辦事,也是十幾二十歲的年紀,多多少少會有些浮躁,要想成爲大長秋苗祀那樣老成穩重之輩,還得多磨礪一下性子。這般想著,皇帝又將注意力轉到傳訊的李堅身上,口中輕吐一個字:“宣。”

“平準令臣詡,叩見陛下。”賈詡依然是穿著簡單的袍服,身形與相貌沒什麼變化,只是臉上清瘦了不少,不知是因慈母亡故之痛所致、還是這一路上奔波勞苦所致。

直到得聞涼州金城、西海、酒泉等郡也因爲旱蝗而鬧得不可開交以後,賈詡、周瑜與毌丘興等人這才放下心來奉詔回京、交卸差使。數日行程趕來,賈詡等人終於與趕至長安,沐浴更衣,稍作歇息之後,第一時間便請求入宮覲見。

“快起來,近前來坐。”皇帝這時身邊沒有常侍謁者,便親自出聲說道:“此間無有旁人,賈公別去經年,可不要又與我生疏了。”

“臣惶恐。”賈詡答道。

皇帝擺手讓穆順給賈詡備上冷飲,又笑著說道:“依漢家制度,大臣喪假以日代月,只服喪三十六日,而無三年之喪。賈公執意服喪歲餘,遠赴涼州,當真純孝可表。”

漢初由於民間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不深,並沒有形成服喪三年的社會風氣,尤其是在孝文皇帝開始將三十六個月的喪期改成三十六日的短喪以後,臣民就一直沒有服喪三年的硬性制度。這種情況一直到東漢經學盛行纔有所改觀,許多人爲了博求‘至孝’的美名,在父母墳前結廬而居。所以出於制度的歷史慣性以及其他的種種緣故,自光武以下的歷代皇帝爲了維護上層官僚制度的穩定,仍舊不許二千石以上的大臣行三年喪。

至於像是賈詡這樣的臣子,理論上依舊是以短期喪爲主,期限則是在親屬下葬以後纔算服除。

所以賈詡從長安到武威,一來一回,總共花了將近一年的功夫才服完孝期,至於其中有多久是花在喪事上,就見仁見智了。

皇帝在賈詡服喪時沒少與其書信溝通,知道賈詡在辦喪事期間,藉著皇帝對他的寵信以及自己早年間在涼州獲得的聲名,大肆結交了好一批當地豪強。在豪強中間宣揚了朝廷如今的情況,又許下利誘,讓彼等畏威懷德,從而在不知不覺間分化了韓遂在河西數郡的勢力,並收服了部分河西任俠充作平準監的勢力。

也正是賈詡在服喪之餘,在涼州打下的這些基礎,才使得如今的韓遂後方起火、自顧不暇,給朝廷安然度過天災獲取喘息的時間。

皇帝將那些雙方心照不宣的事情拋開不談,直接問道:“朝廷失雍涼已有數年,政多有失,屢有軍興,疆域恍若荒土,臣民猶如棄兒。朝廷今後必將有所作爲,但也得先知悉此地近況,不知賈公這一路過來,過眼所見雍涼情形是何等模樣?”

“雍涼屢遭戰亂,河渠乾涸、農桑不興,地方守令疏於引導,有失督勸之責,其地本就貧瘠,何況災禍?彼等豪強大戶,雖然資財不如關中豪強之富,但久與羌人雜居,部曲精銳,視地方爲己物,縱二千石亦難治之。”賈詡淡淡說道,簡單的描述了一下涼州的現況。

總之就是羌族勢力與地方漢族豪強勢力勾結串聯,統治地方郡縣,即便朝廷遣派官員,也是被人架空的下場。而且涼州豪強不比內地豪強,內地豪強多少還講究面子與仁義,不會堂而皇之的與官府作對,涼州豪強則是已經習慣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除非朝廷以暴制暴,先樹之以威,不然光靠懷柔,只會養虎爲患。

“益州新附,我軍師老且疲,縱然有羽林、屯騎、越騎等軍可用,但……以關中現下的局勢,光是糧草一項就是個難題。”皇帝籌算了一下,雖然可以趁著韓遂後方不穩,一舉圖之,但誰也不知道這場戰事會耗費朝廷多少錢穀、精力,再加上沿途徵調民夫等等。在短期內對韓遂的態度仍舊要以安撫爲主,這是朝臣內部一致取得的共識,而皇帝也不是急於求成的人,自然懂得取捨:“還是暫緩圖之吧。”

賈詡早知會是這個結果,也不驚奇,接著說道:“若是朝廷在應付關中旱蝗之餘,尚有餘糧,臣以爲不妨趁此機會,遣派使者押運糧草前往涼州,以賑濟之名,收士民之心。”

涼州豪強也不盡是喪失理智要與朝廷作對的,其中不乏有些勢利的牆頭草,比如張掖蒯氏、武威王氏、酒泉黃氏等,若是朝廷能把握住這次旱災,大可通過賑濟的方式爭取可以團結的勢力,預先在涼州鋪設伏筆。

皇帝深以爲然,點頭說道:“無論如何,關中的旱蝗仍是燃眉之急,賈公所言,等蜀中糧草運至關中以後,再做商榷吧。”

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
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一百一十三章 親臨兵革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吉林省| 郎溪县| 曲阜市| 嘉禾县| 安达市| 新晃| 民权县| 滨海县| 广西| 太湖县| 繁峙县| 镇坪县| 兰考县| 孟州市| 酒泉市| 富阳市| 张家界市| 石楼县| 定陶县| 临清市| 玛多县| 车险| 襄汾县| 鄂尔多斯市| 临泽县| 鹤岗市| 永吉县| 泗水县| 邹城市| 望江县| 轮台县| 南投县| 施甸县| 渝中区| 咸宁市| 宝清县| 石河子市| 日土县| 汝城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