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

“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鳳棲梧】

無論前世今生,皇帝喝過的美酒無數,有的醇香溫厚、有的火辣熱烈,但沒有一次像是今日所飲的那樣,冷冽中帶著一股熱流,直入小腹,流竄到四肢百骸。

才小口飲了三四口,皇帝的臉很快就紅了起來,他鳳眸微闔,冷靜的目光逐漸消散,像是搖曳的風中之燭。

郭采女悄無聲息的帶著人將食案撤離,與殿內侍奉的宮人宦者一起退了出去,一同出去的,還有早就察覺到氣氛不對的小黃門穆順。

皇帝自己脫下最外面的那件常服,拿著香螺卮小口啜飲,宋都對皇帝的變化恍若未覺,在小口嚐了下酒之後,便皺著鼻子再不去碰,只一個勁的拈著糕點吃。

郭采女最後一個走出殿門,當殿門關上的一剎那,殿內陡然暗沉了下來,宋都往口中送糕點的動作一頓,訝然道:“怎麼把大半的燈燭都吹滅了?”

殿內也不能說完全陷入了黑暗,還有透過窗戶的夜色星光,以及角落裡擺著的一棵青銅樹樣式的油燈。燈火點點在青銅樹燈的枝杈上閃爍著,混合著星光在殿內散發出昏黃的光調。

坐在對面的皇帝沒有說話,但宋都卻能分明的感受到對方的存在,他身體所散發的熱量、昏暗的光影中勾畫的肩膀輪廓……都是那麼的清晰。

突然寂靜的殿內變得有些悶熱,宋都的額頭不知何時出了一層薄汗,她後知後覺的總算知道氣氛似乎有些不一樣了,好似隨時會發生什麼。她的一顆心突然跳的很快,莫名的有些慌張無措、潛意識裡又有些躍躍欲試……

“陛下……”宋都試圖緩和這突然間沉悶的氣氛,可當她的眼睛適應了昏暗的光線後,卻突然發現原本坐在自己跟前的皇帝的輪廓消失了。

宋都立時怕了起來,她才說出一個‘陛’字,便感到眼前一黑,腰上一緊,這一聲呼喚便顫慄的噎回喉嚨裡。宋都被人用手環住腰,然後使勁往前一拽,便癱軟無力的撲進那具熟悉而又滿是撩熱酒香的懷抱裡。

宋都‘呀’的叫了一聲,她緊緊抓著領口,稍一掙扎,便安靜的靠著皇帝的胸膛。皇帝渾身散發著驚人的熱度,透過單衣傳到宋都的身上,她從未被皇帝這樣緊緊地、連呼吸都充斥著情慾的抱著,渾身僵硬,手腳都不知該往何處放。

皇帝灼熱的呼吸噴在宋都的柔軟的頸窩,隨即她的耳垂忽然一涼,像是被舌尖輕輕舔舐而過。宋都渾身一顫,再也支撐不住,癱軟的向下滑倒。

於是皇帝順勢將無力的宋都壓在身下。

“陛下、陛下……!”宋都緊閉著眼,雙手推著皇帝的胸膛。

“嗯……”迴應她的是皇帝愈發粗重、難以自抑的聲音,他在宋都的鬢髮間曖昧的摩挲著:“這麼些年了,我見你還小,便從未碰過你。”

宋都難爲情的扭過頭去,皇帝這樣直白的話讓她的臉紅的發燙。她想起有一次去尋伏壽,伏壽臉上的紅暈讓她吃味不已;又有時常因與皇帝共寢時沒有發出該有的動靜而遭到郭采女怒其不爭的眼神……

她不是以前的孩子了,該知道的事情她都知道,只是宋都再急,皇帝無動於衷,她又能如何呢?

可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宋都又打起了退堂鼓,她祈求道:“陛下……別……”

皇帝呼呼喘氣,低下頭去尋她的嘴脣,啞著嗓子說道:“不要怕。”

旋暖薰爐溫斗帳。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

次日晨起。

皇帝神清氣爽的走出披香殿,在他看來,昨夜的一切彷彿都脫離了自己的控制,按理說,這種事理應水到渠成,可他總覺得其中有不少窒礙之處。

想不清楚到也沒什麼,權當是喝醉了酒。

在皇帝回長安後的這幾日裡,一切大政小事都逐漸步入正軌,先是雍涼的好消息不斷,徵西將軍曹操命夏侯淵、毌丘興率軍深入河湟,河西諸羌潰敗投降。曹操將其一一納服,並上奏皇帝,將彼等羌氐遷入隴上,比照幷州匈奴的典例予以安置,皇帝自是予以準許。

夏侯淵深入河湟取得大勝的同時,伏波將軍馬騰也帶著兒子馬超清剿武都、下辯等地的氐羌部族,收繳各部糧草十餘萬斛、金銀無數。

最後的這兩場戰鬥,爲大漢持續數百年的羌漢戰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皇帝大喜過望,當即論功行賞,恢復了曹操被剝奪的費亭侯爵位,毌丘興改拜金城太守,其餘人等皆有封賞不等。

在去秘書監照例與諸人讀書的路上,皇帝與同車伴駕的侍中荀攸說道:“曹操在捷報中提及的這個夏侯淵倒是能征善戰,我有意拜其爲戊己校尉,駐敦煌郡。”

戊己校尉是漢代派往西域的軍事長官,在經略西域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與西漢在西域常設戊己校尉不同,東漢因與西域時通時絕,涼州羌亂更是阻絕西行之路,致使戊己校尉也時設時廢。如今皇帝重新提起這一官職,其用意不言而喻。

荀攸聞絃歌而知雅意,當即委婉的建議道:“河西四郡屢經戰亂,民生不堪,供給不足。陛下有意恢廓祖業,臣不敢有異議,但請先以夏侯淵爲涼州典農中郎將,專司涼州軍屯事宜,期四五年後,到時再議不遲。”

“這休養生息的話,我在鄴城的時候就開始聽了。”皇帝擺了擺袖子,後背倚靠著憑幾,語氣有些無奈何的說道:“有人生怕我會窮兵黷武,收復了天下還不滿足,還要一鼓作氣,去把西域、鮮卑、三韓都打下來。倘若我真是如此不明事理之人,我又如何能再興天下?”

“陛下睿鑑深遠,天下莫知。”荀攸輕聲說道,他沒有說別的,皇帝剛纔已經在話裡同意他的意見了。

果然,只聽皇帝伸手隔空點了點,說道:“夏侯淵就如你所議,讓他做涼州典農中郎將,但不要駐在漢陽,詔其移駐武威郡。今後涼州金城、河西等郡要以軍屯爲重,寓兵於農,他日軍興,涼州的糧草務必自給。”

“這……”荀攸假意犯了難,說道:“以涼州的境況,沒有十年恐怕……”

“那就等十年。”皇帝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時車駕已經行至秘書監所在的玉堂殿,穆順叫停了奉車郎,從車外低頭探進來。他剛想要開口請駕,迎面卻瞅見皇帝的目光,立即識趣的把頭縮了回去。

待車駕靜下來以後,皇帝這才說道:“荀君如今年齒幾何?”

荀攸神色一動,拱手回答道:“臣是孝桓皇帝永壽三年生人,於今已四十有一。”

“四十而不惑,十年之後,也不過才五十。荀君且看朝中黃公、楊公諸人,誰不是精神矍鑠、老當益壯?”皇帝接著說道:“而我年才十七,別說十年休養,就是三十年、四十年,我也不是等不得。”

荀攸頓時有些無話可說,的確,跟他們這些人比起來,這個年紀的皇帝就是冉冉升起的太陽,他有數十年的時間可以讓他從容佈局、施展抱負。可荀攸等人卻已漸入暮年,是如何也追趕不上的,而在他之後的那些年輕人,缺少磨鍊,又有幾個比得上天縱奇才的皇帝呢?

皇帝未有覺察荀攸內心的情緒,他緩緩直起身,認真的注視著荀攸:“只是‘休養生息’是一回事,‘垂拱無爲’、‘罷兵修睦’卻又是另一回事。如今有不少人鼓動朝廷與民休息,究竟是想精簡政務,少添民煩;還是想諸事從簡,甚至不想做事?”

荀攸在心中略嘆一聲,回過神來,先是向皇帝行了一禮,接著說道:“無論彼等用心用意如何,息兵休戰,已是朝野公論。一是府庫空虛,財賦不足,再是不只天下士民,就是從徵諸軍,征伐多年,也都盼著稍作休息。”

皇帝眼神一黯,朝廷當下面臨的財政危機正是他所憂慮的地方,如今他之所以遲遲不表態,僅是要看朝臣的態度。其實上次讓朱儁赴涼州裁撤冗餘兵馬,將徐榮、張濟兩員大將調離軍旅,這一舉措已是解除了戰時狀態。

如今涼州只剩曹操、馬騰及新任護羌校尉皇甫酈兩三萬人。朝中人士見到皇帝主動裁撤涼州冗兵,分配諸軍兵退伍、歸鄉務農彷彿得到了鼓勵,請求休養生息的奏疏也愈發多了起來。

“這些我都明白。”皇帝語氣沉沉的說道:“我現在只要知道,荀君對休養生息,是如何看的?”

荀攸幾乎是想也不想的說道:“該做的事,都要做;不該做的事,都要務必減省。這纔是與民休息的用意,倘若什麼都不做,就想著能致太平,無異於守株待兔。”

這話確是他的真心實意,皇帝也深信對方不是短視的人,聽到這裡也就明白了。荀攸認爲的休養生息,其實就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恢復農業生產、安撫百姓黎庶上,其餘的,能少干預就少干預。

這個目標與皇帝心中的大致相同,只是皇帝想在恢復生產的同時,有目的的組織百姓。譬如必不可少的水利設施、道路設施修建,都是不能輕易的放任自流,應要由朝廷從宏觀上進行調控。

“鍾繇最近上疏請罪,是什麼意思?”皇帝忽然問起來,鍾繇在反攻的一開始雖然犯了輕兵冒進的錯誤,但當時有司馬懿假借皇甫嵩的權力替他糊弄了過去。

如今鍾繇跟在曹操後面立下不少安民撫亡的功績,兩者足以相抵,然而就在涼州功告克成的時候,鍾繇卻突然翻起了自己的舊賬。

荀攸猶疑了一瞬,答道:“鍾元常自覺在涼州任上未能懷遠柔羌,致使韓遂攜羌造反,危害社稷。由此歸罪於己,難言勝任,想辭去涼州刺史一職。”

“喔。”皇帝簡短的總結道:“他是久在涼州,心裡想回長安了。”

荀攸沒有皇帝那樣直白,只是以沉默表示認同。

皇帝出於荀攸對‘休養生息’一事上的表態,心裡也考慮著鍾繇的確不方便久放雍涼,於是自顧自的決定道:“那就詔他回來吧,當年他還是黃門侍郎的時候就在我身邊做過近侍,還曾與張昶一同教我練字,如今張昶已然故去……”

他說著便回顧起從前被鍾繇教習楷書的時候,皇帝與他之間也有不少交情:“他請罪的奏疏讓承明殿寫話慰勞一番就算終了,再調他回來擔任侍中。”

“臣謹諾。”荀攸點頭應道,如此一來,不僅鍾繇冒進的罪過將從此揭過,其還可以回到中樞,離權力更進一層。相比人生地不熟、影響力有限的雍涼,以鍾繇的名望與人脈,更適合回到長安。

“涼州刺史之職,由武都太守韋端繼任。”皇帝緊接著也安排好了鍾繇之後的繼任者,其實他在漢陽太守射堅與韋端之間猶豫過。

射堅是他最初提拔的親信之一,能力或許稍在韋端之次,但勝在忠厚。此次戰事射堅的功績也可圈可點,但與早在伐蜀期間就因運糧供輸不斷而立下大功的韋端比起來,射堅自然也就沒什麼競爭力了。

更何況,韋端早已是比擬九卿的中二千石,鍾繇憑著名望尚能壓過,射堅資望不足,上卑下尊,容易埋下隱患。

皇帝初步交代完涼州的後續事宜,又得到了荀攸的保證,心滿意足的敲了敲車壁,準備下車。

由於皇帝的車駕在門外等候了許久也不見進來,秘書監也不敢在殿內坐著等,於是自秘書令荀悅、秘書丞扈瑁以下,秘書郎王輔、裴潛等人皆在車駕十數步開外的地方垂手而立,靜靜恭候。

見到皇帝與荀攸自車駕中走出,因久站而有些腿麻的荀悅不由鬆了口氣,帶著一衆人等下拜行禮。

皇帝平靜的接受了諸人的行禮,招呼諸人起身,還未慰勞幾句,便想起什麼似的對荀攸說道:“對了,別忘了提醒尚書檯,速擬一封勸農的詔書上來。”

底下荀悅、扈瑁、桓範等人相繼聽到了皇帝的話,心裡俱是想法不一,但反應都是一樣的。

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
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二百八十五章 時尤未晚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措置剩員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難自爲謀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三十三章 風物長量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人疑人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中县| 昌吉市| 龙山县| 罗山县| 宁阳县| 库伦旗| 宁南县| 客服| 襄汾县| 崇州市| 汝城县| 河间市| 称多县| 镇安县| 桂东县| 新津县| 浠水县| 济阳县| 无极县| 武陟县| 江门市| 苏尼特右旗| 靖州| 临海市| 聂荣县| 明水县| 香港 | 开原市| 水富县| 周至县| 勐海县| 万年县| 宜州市| 庐江县| 芒康县| 中江县| 尚志市| 额尔古纳市| 沁源县| 深水埗区|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