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

“卿一人處南臺,一人處北省,當使天下肅然。”————————【北齊書·宋遊道列傳】

桓典人過中年,仍舊精神矍鑠,同樣是耿直強項的性格,如果說身材瘦弱、已顯老態的侍中楊琦像是一株蒼老有力的勁鬆,那麼桓典就是經受刀削斧砍、風雨不侵的石像。

跟年邁和善的趙岐比起來,皇帝心裡其實是更爲敬重桓典這個嚴師的,在將桓典請入閣中以後,皇帝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御史臺與尚書、謁者並稱‘三臺’,桓公位居憲臺,掌刑法典章、糾正百官罪惡,位高權重。朝廷百年以降,上下吏治敗壞,雖然近年來經過整段,好轉了些許,但爛根雖除、頑疾仍在?!?

說完,皇帝誠懇的看向桓典,在他看來,剛正不阿的桓典正好適合御史中丞這個位置,可以爲他監督百官,一定程度上保持吏治清明:“憲臺本爲風聞糾劾、肅清吏治所設,桓公既居此位,可當憚勤爲上?!?

“唯唯?!被傅涿嫔领o,聽了這話,也不管皇帝有沒有那個意思,直接下拜謝罪道:“臣平日自認秉公持正,無有錯處,若是臣敢有犯法等事,不待他人劾奏,臣先自請嚴懲!”

“言重,言重!”皇帝連忙伸手勸慰道,對於這一番君臣之間你來我往的流程,他早已駕輕就熟:“桓公辦事惟謹、端正,我都是看在眼裡的。要使吏治清明,不是光殺幾個蠹蟲就可以根治的,其最緊要者,唯在於政。這次關中大旱,朝廷是一定要派糧賑濟,但又該如何預防底下郡縣胥吏不在這筆錢糧中取利,且使其繩之以法,便是憲臺的功效了?!?

桓典依然是一副不溫不火的神情,像是皇帝所說的正好也是他要講的:“陛下睿鑑,臣也有此打算。御史臺位居中央,難以對各地官吏檢核問事,既然要對地方吏治有所糾劾。臣以爲,不如遣派臺中御史,下駐地方,也好就近監察?!?

皇帝眨了眨眼,明知故問:“我記得國初的時候,御史臺就有這項外任御史的制度?”

像是尋常那般師生之間就某個經義的疑難一問一答,桓典同時也認真的回答道:“秦時便有此制度,孝惠皇帝時曾予以沿襲?!?

在漢初的時候,監督地方郡縣的主要還是沿用著秦代的‘監御史’制度,郡監與郡守、郡尉平起平坐,各司其職。後來高皇帝創業建國,出於對那些功臣們的信任,並未派人監察地方,使得地方監察制度成爲白紙一張。後來也是由於漢初的不事監察,對郡國過分放縱,終使諸侯坐大。

直到孝惠皇帝即位後,方纔重新在地方設置了監御史,並且更爲明確了監御史的職權。但又出現了衆多監御史玩忽職守、與地方官互相包庇的不良事件後,在孝文皇帝時便有了‘丞相史出刺,並督監察御史’的規定,這也是‘州刺史’的濫觴。

秦代‘監御史’制度傳至漢代,從不設到重設,從重設到被新事物所替代,經過了幾代帝王的努力,最終形成一個成熟穩定、且行之有效的地方監察制度。

“監御史早被州刺史取而代之,其廢置也是由於其身不正、失其所設立本意,指派郡監無不與地方同流合污,一同對朝廷敷衍塞責。如今再復啓用,也無一個預兆,怕是會有紛紛議論,又提及當年弊處?!被实勐犃嘶傅涞脑?,顯然是心動了,但仍有些由於、不肯下定決心的樣子。

桓典見狀,如何會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由於刺史在制度上屬於丞相的屬官,對丞相負責,即便本朝已經沒有了‘丞相’,但本質仍是一個處於御史臺之外的監察體系,所以刺史一開始出現等若是直接分走了御史臺監察地方的職權,二者是相互對立的。而刺史制度沿用幾百年下來,逐漸從一個巡察地方的六百石小官變成統屬軍政大權的一州方伯,儼然已經偏離了朝廷設立此職的初衷。

桓典知道皇帝有意讓刺史重回最初的軌道,但此間需要觸動的利益之大,就算皇帝也是深感棘手——益州刺史邯鄲商其實就是皇帝對此舉的一個試探,但就效果而言,朝野內外有許多人並不買賬。就連幷州牧劉虞都曾幾次上疏,旁敲側擊的問過幾次皇帝對於刺史制度的真實態度。

其中阻力之大,讓皇帝覺得與其將已成行政長官趨勢的刺史制大破大立,倒不如換個更省力討巧的法子,另起爐竈,從故紙堆裡重新將已成歷史的監御史撿起來,拍拍上面的塵土,重新使其煥發生機。

這麼做雖然省事,但無疑會增加御史臺、也就是御史中丞桓典的權勢,隨著皇帝越來越重視吏治,桓典在監督朝廷公卿的事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若再讓他將勢力延伸到地方。就算桓典一心爲公、耿介剛正,皇帝也不得不考慮他背後所站著的勢力。

但這件事於公於私都是利益巨大,饒是性格強項的桓典此時也不得不向皇帝低頭,表明心跡:“臣自從步入憲臺簪筆以來,於當年之事多有所聞,也頗有心得。臣以爲,孝惠皇帝重設監御史本無錯處,之所以出現種種弊端,非政之錯,實乃用人之過。選賢與能,古今爲重,若是選拔皆賢能,得以爲朝廷糾察地方,又如何會有與地方私相包庇之舉?”

見皇帝饒有興致的看著他,眼神之中似乎還鼓勵他繼續往下說,桓典默然了一下,只好再次言道:“臣以爲,只要朝廷選派幹練清廉之人,朝中便不會有話可說。若是還有議論,必是地方官員爲一己之私,不願身側受人掣肘,此等‘衆議’,大可不必理會?!?

桓典說來說去,遲遲不肯說出讓皇帝滿意的‘讓利’、‘妥協’之語,這讓皇帝像是憑白給人做了嫁衣。但對方偏又吃準了現今的情況,建立地方監察制度勢在必行、利用御史臺又是最爲便利的方式,根本不怕皇帝下大成本繞開御史臺。

面對這麼個軟硬不吃的‘老師’,皇帝如何會遂他的意?

“話是如此,我心仍有憂戚,凡事理當循序漸進,貿然推行並不妥當。”皇帝話鋒一轉,像是忽然改了個主意,讓桓典心神一震:“我看各郡的督郵也有檢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等職權,監御史的職事,倒不如讓督郵來做更爲適宜?!?

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
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二百七十八章 姑免修德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三十四章 旅酬算爵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九十九章 簪纓子弟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张家川| 双桥区| 井研县| 衢州市| 淮安市| 久治县| 新晃| 云阳县| 山阴县| 余姚市| 曲阜市| 泽普县| 京山县| 历史| 象山县| 天等县| 青铜峡市| 宁都县| 安图县| 泸西县| 麻阳| 香港 | 腾冲县| 子长县| 津南区| 玉屏| 桓仁| 三明市| 图们市| 五指山市| 蒙城县| 农安县| 久治县| 宁远县| 吉林市| 涿州市| 安多县| 远安县| 南京市|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