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

“天下非有豪猾不可制之奸,虜人非有方興未艾之勢。”————————【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

詆譭、非議《十三經正義》的聲音到底只是少數,且不說皇帝的態度堅決,就說是楊彪、桓典、趙岐、蔡邕、鄭玄這些人以及他們身後的無數門生故吏,也絕不會縱容這種聲音成爲輿論的主流。

所以這根本用不著讓荀悅擔心什麼,何況他也不是真的擔心這些人能起到什麼阻礙作用,無非是滾滾洪流之中的一顆石子罷了。

人們主要關心的是皇帝究竟需要那些名士大儒作出怎樣的讓步,纔會放開編修《十三經正義》的名額。在這個時候,首先是光祿大夫伏完給衆人做了個表率,他向皇帝獻出了從家祖伏生以降、歷代伏氏大儒註釋的今文《尚書》,以及若干宮中未有的圖籍典藏。

皇帝受到老丈人伏完體貼的奉獻之後,當即詔拜爲城門校尉,許入天祿閣參與《十三經正義》的編修。

然後衆人見了,紛紛有樣學樣的獻出自家典籍珍藏,沒想到有些人皇帝收下了書,卻並沒有給他開方便之門,只是給了錢財之類的賞賜。衆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除了獻書以外,還得自身是個學識淵博、名望能服於人的大儒,最重要的是,得能入皇帝的眼才行。

這樣一來,獻書的人便立即少了許多,但皇帝依然藉此蒐羅了千餘卷秘府沒有的藏書,算得上是一個收穫,同時也讓博士韓融、議郎孔融等有資歷的大儒參與其中。

“從年初開始,我便詔崔侍中用心蒐羅各家所藏典籍,充實秘府,校訂《皇覽》。一年下來,各家敝帚自珍,自願敬獻者鮮少,所得不過寥寥千卷,還不如在河東時抄錄的多。”在宣室殿,皇帝拿著書錄提要,對秘書丞朱皓說道:“這一回臣子敬獻,算起來,秘府藏書也有五萬餘捲了吧?”

“謹諾。”朱皓低頭想了一遍,細細數道:“崔公搜求圖籍所得千卷、河東叛亂諸家抄沒所得千卷、朝廷諸公敬獻亦有千卷,合秘府原有圖籍典藏四萬七千卷,共五萬餘卷。”

“按原來我說與你的要求,除了史書、兵法、讖緯天文等書以外,其餘的經書文集一概揀選出來,交由將作監刊印一份,藏於太學。”皇帝一直都很留心這個事,只是要刊印的書籍太多,識字的工匠不足,編排文字的工作也很繁巨,所以這麼久以來也沒見多大的成效。

對此皇帝已經開始擴大將作監造紙、印刷的規模和工匠數目,並制定了許多優待工匠的政策,如今至少能保證朝廷公卿府衙的日常公文用紙的開銷了:“刊印、編書、造冊,將作監哪裡已有了完整的工序,秘書監只需要整理出來交付即可。現今秘書令要忙著編撰《漢記》、《十三經正義》,無暇關注此事,你得多上些心,與將作監、太學等處溝通好。”

朱皓身爲朱儁次子,行事頗有其父之風,亦有才行,只是他並不適合待在秘書監這個純文事的部門,而且在秘書監這些俊彥的光環下顯得平平無奇。皇帝讓他多往各衙署走動,跟其他官員打交道,未嘗不是觀其行、知其能的意思。

“唯,臣必勉力從事,不負陛下所託。”朱皓乾脆的應答道。

“名利動人心吶。”皇帝看著書錄提要上的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書名,感慨著說:“若非這次編修《十三經正義》,他們哪裡肯拿出家傳來?”

若是不拿出來交由將作監印刷刊發,這些皇帝連書名都沒見過的書籍又將如何傳承呢?

皇帝看了眼靜坐一旁的荀攸,按捺住心頭的感慨,轉而說道:“左馮翊的事,承明殿有何議論?”

待士孫瑞從司空任上被罷免後沒過幾天,左馮翊的案情也終於有了下文,左馮翊魯旭因失職、玩忽等罪被罷官歸家,其餘左馮翊各曹、及諸縣令、長等官,也大規模的遭到吏部尚書傅巽的劾奏。

“合該如此,傅公悌這一回辦的很好,左馮翊的事就是要給其他郡縣做一個典範來,現下的地方官吏,要麼見進取無望,而毫無作爲;要麼是玩忽職守,而無一絲爲民之心。”皇帝聽了荀攸的彙報後,點頭說道:“等司隸、幷州等郡功曹到京之後,由傅公悌召開會議,重申朝廷整頓吏治的決心。政令上行下達,當會愈加順遂,底下官吏辦事也會更加勤勉。”

“陛下睿鑑。”荀攸拱手稱是:“左馮翊尚無人調補,尚書令等人的意思是,種公正直有爲,想薦其接任。”

河南雒陽人種拂原來是城門校尉,曾經在做宛令時很有能名,以剛直堅強著稱。河南種氏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豪強,無論是種拂的父親、前司徒種暠,還是兒子、陳相種劭,侄子,黃門侍郎種輯,都無不是慷慨忠直之輩。現存的種氏三人在歷史上無不是爲了朝廷死於戰亂,忠誠耿介似乎是他們延續相承的家族風格。

皇帝早有栽培、扶持種氏的意思,之前將種拂的城門校尉讓給伏完,也是有另授他職的用意。何況當時他也是與楊氏、關東士人一同合作對付馬日磾、士孫瑞,如今司空的位置留給了皇帝的親信,再如何也得讓一些好處給楊氏他們。楊彪成爲首批獲準編修《十三經正義》的主要負責人,可以說是皇帝給楊氏未能得到三公的補償、也可以說是起先合作的酬庸。

而在這件事上,皇帝解除了種拂的城門校尉、卻不交代其他職務,其實就是一個暗示,等著楊氏自己提出來。自己主動給、跟別人主動要,二者是件性質不同的事情,彰顯了彼此雙方身份地位的差距。

“種公是個好人選,據說他爲宛令的時候,曾整頓胥吏,頗有令名。如今左馮翊的吏治就需要這樣的人前去修整,尚書令薦舉的恰如其分,即日下詔吧。”皇帝放下手中的書錄提要,長吁一口氣。

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在預計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朝廷之上應該不會再有較大的波折,等到自己手下的人真正成長起來,有名望、有資歷可以挑起大梁的時候。承明殿裡的那些‘過渡’性質的宰相輔臣,除了荀攸以外,其餘的就要徹底挪位置了。

眼下朝堂安靜之後,皇帝便得以將全部精力轉移到關東的戰事上去,他看了看一直保持沉默,不敢插話的朱皓,忽然問道:“前將軍從河內班師回雒陽了?”

“謹諾,這是上個月的奏報了,也就是幾天前,河內平定,陳留一直未有動靜。”荀攸思索著說道:“如今唯有汝南的戰事尚未完結。”

“汝南?”皇帝奇道,直接忽視了隨行的汝南太守劉艾:“不是派了田疇、郭嘉二人去了麼?越騎營三千餘人,張超麾下也有萬人,難道還打不下?”

“臣正要說起此事,校尉張超一時失察,遭遇對方援軍襲擊,兵敗潰退。田疇等人晚至一步,與敵軍交戰城下,雖在最後多有斬獲,但到底還是讓敵軍退守平輿。”荀攸拿出一份新傳來的戰報呈上,皺著眉道:“如今張超雖已收攏敗兵,但士氣低落,田疇手下又是騎兵,不善攻城,所以戰事便僵持下來了。”

“再拖一個月就得入冬,冬雪將至,屆時就得收兵了。”皇帝接過戰報,沒有打開看,忽然問道:“對方的援軍是何人領兵?”

“是孫文臺的長子孫策。”荀攸輕輕指了指戰報,意思是上面有提。

“孫策?”皇帝會意,拿起戰報快速瀏覽了一遍,有些疑惑的自言自語道:“那周瑜呢?”

“周瑜?”荀攸複述了一遍,忽然覺得這個名字很耳熟……心裡想到,莫不是周忠所提的那個侄子?

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
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九十九章 錢穀出入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習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慈溪市| 西城区| 玉田县| 叙永县| 淮北市| 乌拉特前旗| 清苑县| 岫岩| 潍坊市| 顺义区| 瑞昌市| 饶阳县| 平度市| 武定县| 文水县| 昆明市| 建昌县| 十堰市| 永和县| 克东县| 光泽县| 南乐县| 边坝县| 永胜县| 建平县| 黔西县| 津南区| 乌海市| 修水县| 平度市| 遂川县| 祁门县| 石柱| 云林县| 无为县| 永和县| 巫溪县| 巢湖市| 天水市|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