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

“卿所謂鐵中錚錚,傭中佼佼者也?!薄踞釢h書·劉盆子傳】

“唯,叔父說的正是此理。”皇甫酈說道:“叔父何等權重,在朝堂本不與這些人等爭鋒,故而一再退讓。但此時既有大功於前,又有衆望在後,確實不該再做忍讓。不然,豈不是愈發讓車騎將軍輕視了?”

皇甫酈的口才確實出色,這幾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一來是將皇甫嵩在朝廷上膽小怕事稱讚爲自持身份,不與旁人勾心鬥角;二來則是說皇帝與臣子都寄予厚望,給皇甫嵩戴高帽子。

幾句話說下來,皇甫嵩頻頻點頭,當初燭之武再怎麼埋怨,最後還不是上陣退秦了?這可是爲了朝廷大義,而不是計較個人私利,起點就比蓋順他們高許多。

“司空與你分說的那些話,”皇甫嵩忽又說道:“你還真以爲是發自公心?”

“當然不會?!被矢︶B說道:“但若是看在叔父極有機會領兵東征,想示好、籠絡……卻又不像?!?

“爲何不像?”皇甫嵩饒有興致的說道:“‘攻取者先兵權’,陛下說的這句話可謂箴言,是故太尉極力主張招納馬騰,楊氏更有族人出任護羌校尉,而司空他們呢?他們什麼都沒有?!?

“這麼說到更像是要籠絡明公了?!闭f話的是射援,他雖是白衣,未舉孝廉,但才情卻不遜於其兄射堅,此時他說道:“在這個時候,舉薦明公領兵,正好引明公爲倚仗?!?

“他一個關東人,何時瞧得上我等關西武人了?像我皇甫氏世出良將,於國建功,最後還不是幾經波折?”皇甫嵩有些忿忿,也正是因爲這樣,爲了能融入士族圈子,自他叔父皇甫規那一代開始就鑽研經學?;矢︶愿且虼似鸺遥鲞^議郎,儘管如此,皇甫氏依然不被接受,遊離在士族圈子邊緣。

“那這又是爲什麼?”皇甫酈忍不住問道。

“你們不要見他處事公允,看似不偏不頗,其實權謀也是十分了得,不容忽視?!被矢︶钥粗@些年輕的子侄輩,一一爲其分析道:“鮑出這件事起因在長安,長安令王凌以晚輩禮事於司空,是故此事一出,第一個知道的便是司空那一幫人?!?

射堅久在陛前,整日裡又與秘書監的那幫俊彥在一起,對朝爭也算是略有心得。此時聽了皇甫嵩的提示,他琢磨道:“既然司空是第一個知道此事,既然他有公允持正的聲名,又爲何沒有當即上書彈劾蓋順?反倒是等了這麼些天,卻是董承第一個上書?”

皇甫嵩擊掌嘆道:“你說的對!”

繼而又問向衆人:“可這又是爲什麼呢?”

“無非是想借董承之手,使虎賁中郎將無有領兵之機,其父對尚書令士孫公有提拔之恩,士孫公對虎賁中郎將也多有照拂,倘若其得獲功勳,士孫公在朝堂上會愈發強勢?!苯釉挼囊廊皇巧鋱?,他說:“如此一來士孫公與太尉馬公俱有倚仗,關西勢大,彼等便再難起復?!?

皇甫嵩讚許的看著射堅,說:“彼等再是剛直,也不敢直接得罪陛下與尚書令,故而只能藉由董承之口。而董承卻不自知,他這劾奏一出,不僅是蓋順,就連自己的領兵機會都沒了?!?

這一下皇甫酈等人都聽得明白,紛紛點頭,只見射援說道:“這麼一來,反倒是成全了明公你,所以他們才急著相告,想事先交好?”

見射援又繞回去了,皇甫嵩嘖道:“董承豈會甘心替我做嫁衣?這事兒肯定還有的扯皮,只有朝廷起了波瀾,他們纔有機會。不然各方各守其職,朝局穩固,彼等哪裡還能興起風浪來?”

“提議讓叔父領兵只是爲了攪亂視線?”皇甫酈不可置信的說道:“他們好大的算計,難道其他人不知道麼?”

“事已至此,該知道的都知道了?!被矢︶跃従徴f道:“蓋順不可能不被處置,我不可能不得罪董承。司空錄尚書事,這勢頭不是偶然,而是精心算計過的謀劃,早在當初趙司徒請議黃琬爲司空,交好楊氏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預見了?!?

司徒趙謙即便有衛尉趙溫繼承他的政治遺產,即便皇帝有心扶持,但權勢縮水已是必然。所以早在一開始就想著與楊氏聯合,共推黃琬爲三公。

兩家聯合,楊氏又不願暴露鋒芒惹來猜忌,想謙遜低調,所以便打算讓勢力孤單的黃琬做雙方的代言人。

反正此時關東士族各自爲政,不能選舉人才入中央,補充壯大關東士人的勢力,再加上黃琬不算純粹的關東士族,所以這也是楊氏等人放心的緣故。

這件事未免太過驚駭,太尉馬日磾的關西勢力一枝獨秀,而現在又要算上以司空黃琬爲首的兩派聯合體……

“陛下難道就未曾察覺?”作爲皇帝的親信,射堅很自覺的爲皇帝的處境感到擔憂。

“你忘記董承了?”皇甫嵩半闔著眼,垂眸深思:“這纔是未雨綢繆,真正的明思睿鑑?!?

射堅想起當初趙謙舉薦黃琬從有實權的司隸校尉拜爲無實權的司空的同時,皇帝就開始對董承予以重用,讓他接替了黃琬的位置,成了司隸校尉。然後就開始了董承清查上林,對抗關西士人,而楊氏等人始終袖手旁觀的道路。

現在回想起來,如今發生的一切幾乎都在很久以前就有過苗頭,牽涉朝局的巨大政治交易,各方居然就在一兩個月前的任命中達成了默契。

“陛下年紀輕輕,卻是天縱聖明,是漢室中興之主。”皇甫嵩半是感慨半是叮囑:“爾等今後行事一定戒急務忍,遇事要多想長遠,不僅要想到自己,還要想到別人?!?

衆人知道皇甫嵩這是宦海沉浮數年的經驗,又有剛纔的一番說道,於是無不心悅誠服。

只是皇甫酈仍有愧疚,他雖然知道黃琬勸他來說服自家叔父肯定別有所圖,但也沒想到會圖謀這麼大。

以前皇甫嵩處處忍讓低調,皇甫酈還不甚瞭解,知道今天才發覺自己的幼稚。他慚愧道:“豎子無謀,讓叔父受累了?!?

皇甫嵩笑道:“你能明白這一點,也不枉我今日說教?!?

“何況,今日這件事,也未嘗不是我一直靜待的良機?!?

這周說好了改封面,還沒給我改

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章 東州名儒
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六十四章丨謙退輦轂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三章 東州名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安庆市| 恭城| 六枝特区| 宾川县| 天峻县| 蒙自县| 屯昌县| 武鸣县| 乐平市| 当涂县| 蓬安县| 涞水县| 天等县| 永定县| 西昌市| 新宾| 辽宁省| 社旗县| 竹溪县| 古蔺县| 新民市| 尤溪县| 横峰县| 新邵县| 威海市| 宜昌市| 大冶市| 澎湖县| 翼城县| 东平县| 伊通| 佛学| 濮阳县| 定边县| 石城县| 临沂市| 万州区| 铜山县| 长垣县|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