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

“捐棄階資,倖進者不以爲(wèi)?yīng)剟钪幭策M取之獨巧。”————————【清史稿·選舉志五】

王輔又低頭聞了聞味道,這才恍然道:“這不就是荼荈麼?臣聽說這個東西要先烤焦,然後搗成末,用熱水澆燙,還要加些蔥姜之類的東西。喝了之後不僅能醒酒、還能提神解困。臣以前喝醉了,常用這個來解酒。”

他不明白皇帝爲(wèi)何要給他這個‘藥’,只見皇帝莞爾一笑,轉(zhuǎn)而說道:“我近來連夜看書,爲(wèi)了提神,太醫(yī)令就進獻了你說的這個荼荈。提神倒是有效,就是太難喝,我讓太醫(yī)將這個改了個法子去烹煮,功效不變,味道卻比以前要好。”

王輔暗地裡撇了撇嘴,心裡說這個東西比以前還要難喝。不過他轉(zhuǎn)念一想,皇帝對這種‘小道’如此鄭重其事,還特意爲(wèi)其創(chuàng)造了一個字,可見皇帝是真的喜歡弄些小東西的。

眼下正流傳著這樣一個風(fēng)言風(fēng)語,說皇帝從騎射而改進馬鐙、馬蹄鐵;從璽印而得來啓發(fā),讓工匠研製出了印刷之法;又爲(wèi)了方便習(xí)字而督促匠人改進造紙術(shù)。

雖然每件事都有其因由,不是無中生有,而且每件技藝都於世有益,展現(xiàn)了皇帝對於這種旁門左道有著獨特的天賦。但皇帝的這種行爲(wèi),未免有些太過於注重這等奇巧末技了,甚至與他樹立的明君形象有些不符。

古時明君,誰不是憂心國事、治煩理劇,就算有個人愛好,那也只是喜歡音樂、辭賦而已,有幾個猶如工匠一般做這做哪的?

王輔爲(wèi)此而感到擔(dān)憂,他本來打算投其所好,將善於製作的馬鈞舉薦給皇帝,然後順帶引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了這個流言之後,自己要做的事恐怕會很難辦。

然而皇帝似乎並沒有將流言放在心上,甚至還研製出了‘茶’這種看似毫無益處的東西,可見皇帝是真的對這些‘小道’感興趣,就像他的生父孝靈皇帝對辭賦書法的興趣一樣。

“唯,君上新創(chuàng)‘茶’字,又改進烹製之法,實乃天賜聰慧,是臣下所不能及。”王輔奉承道。

皇帝得意的一笑,復(fù)又正色說:“此小技而已,你冒雨前來,是要說昨日太學(xué)的事?”

“唯。”王輔趕緊將昨天所見的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在提到太學(xué)報名的情況時,皇帝不易察覺的皺了皺眉,說道:“報明經(jīng)的人還真是趨之若鶩,你可見到報名的人中,是冠姓大族的子弟多些,還是寒微單家的子弟多些?”

王輔回憶道:“一聽說太學(xué)錄生不限家世、束脩又少,是故三輔一帶有許多寒家子弟試圖登門。只不過有識字句讀方可入太學(xué)的條件在,最後多是冠姓子弟入學(xué)。”

在這個時代能讀得起書的最差都是小地主、小豪強,這些小地主豪強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寒門’,他們除了聲望與經(jīng)濟基礎(chǔ)比不上那些望族以外,在本質(zhì)上依然是屬於統(tǒng)治階層的一員。

而真正貧寒的底層人民,要想接觸到知識就只能靠運氣,最後能出人頭地的實在鳳毛麟角。

皇帝迫切需要的是一批真正的底層寒門做他的基本盤,只是太學(xué)的門檻不能設(shè)得太低,總得考慮到士族的意見,所以皇帝只得用別的法子來轉(zhuǎn)進。本次最終能有一批僥倖識字的寒士入學(xué),就已經(jīng)算是達成皇帝的預(yù)期了,至於數(shù)量,倒不必太過強求。

“臣在太學(xué)門前,遇到了一個人。”王輔小心看了眼皇帝,說道:“此人名喚馬鈞,因爲(wèi)口吃而被胥吏刁難,不得入學(xué)。臣見他家境寒微,品性端正,這才與他結(jié)交。沒料到此人心有巧思,善於營造雕琢,臣想著君上近來頗好此道,故而……”

“馬鈞?”皇帝微微擡起眉頭,有些訝然:“想不到你還能遇見這等人物。”

王輔見狀,底氣更足了,道:“唯,臣下不忍見此人流落在外,故而薦舉於陛前,望君上睿鑑。”

皇帝突然笑了,像是第一次認識王輔似得看著對方。

他知道王輔喜歡投機鑽營,只是沒想到這次居然撞到了點子上,似乎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皇帝試探說道:“這人聲名不顯,我如何能用他?你也不像是貿(mào)然引薦的樣子,應(yīng)是另有一番說法吧?”

“君上睿鑑。”自己的想法被皇帝看穿,王輔索性也不藏著掖著,直言道:“不知君上可曾還記得鴻都門學(xué)?”

孝靈皇帝喜歡書法辭賦以及音樂,於是在鴻都門下設(shè)學(xué),募學(xué)子習(xí)練,並以高第者錄官。最後遭到幾乎所有士人的抵制與反對,因爲(wèi)苦心鑽研經(jīng)義的人晉升艱難,而研究旁門左道的人卻能以此倖進,士人心裡自然會不服氣。

鴻都門學(xué)的開設(shè),除了是孝靈皇帝的個人興趣以外,無疑也是對純經(jīng)學(xué)取士以及地主豪強對教育、輿論壟斷的一個挑戰(zhàn)。雖然他最後還是失敗了,但也給了皇帝很大的啓發(fā)。

皇帝在設(shè)計太學(xué)新制的時候,就曾考慮過增設(shè)工科,專門負責(zé)研究發(fā)明農(nóng)用、軍用以及民用技術(shù),並藉此將新技術(shù)推廣開去,把生產(chǎn)技術(shù)轉(zhuǎn)化爲(wèi)生產(chǎn)力,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爲(wèi)了營造研發(fā)技術(shù)的氛圍,勢必要提高工匠的地位與待遇,也要給予工科在太學(xué)與明經(jīng)等科相同的地位,甚至還要在相關(guān)部門提供職位。

如此一來,就又會陷入鴻都門學(xué)遭遇的困境,有前車之鑑,皇帝自然不會重蹈覆轍,而是要選一條更爲(wèi)迂迴的法子。比如在傳授農(nóng)業(yè)知識爲(wèi)主的經(jīng)營科就夾雜了些許水利工程的內(nèi)容,等到經(jīng)營科未遭受多少阻力、順利設(shè)置之後,皇帝就要準(zhǔn)備開始下一步的動作了。

皇帝的眼睛瞇成一條縫,語氣有些捉摸不定:“你是說以習(xí)練書法、辭賦、琴瑟爲(wèi)主,並以此拜官的鴻都門學(xué)?”

王輔低眸盯著碗裡懸浮著的茶葉,說道:“唯,臣下的想法是效仿鴻都門學(xué),專爲(wèi)君上鑽研巧技。”

他的想法很簡單,也很露骨,就是想尋個由頭招募巧匠,投其所好,製造或是改進一些小東西來討皇帝的歡心;此外,若是能真的重建鴻都門學(xué),那這些人就將會收錄爲(wèi)官,作爲(wèi)提倡者的王輔必然會瞬間擁有大批在朝的支持者,這對於他王氏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這才十五六歲、又未曾在史冊留名的王輔能想到這種圖謀,還真不枉他整日在秘書監(jiān)跟法正、裴潛這些人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可以說是智謀漸長,皇帝在心裡如是想到。

第十四章丨風(fēng)雨前夕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百零八章 風(fēng)止雲(yún)起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十章 設(shè)師於雒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jīng)傳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yún)集仰望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fàn)?wèi)薪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fàn)?wèi)薪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zhòng)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yīng)戰(zhàn)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yù)作打算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
第十四章丨風(fēng)雨前夕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四百零八章 風(fēng)止雲(yún)起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十章 設(shè)師於雒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二百零七章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jīng)傳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yún)集仰望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則畢露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一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fàn)?wèi)薪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無辜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fàn)?wèi)薪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誅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zhòng)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yīng)戰(zhàn)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堤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yù)作打算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武山县| 黄梅县| 平阴县| 淮南市| 陇南市| 民乐县| 从江县| 金乡县| 勃利县| 彭山县| 云南省| 太原市| 崇州市| 确山县| 达拉特旗| 太康县| 吴桥县| 密山市| 延安市| 乾安县| 敦化市| 吉水县| 鹤山市| 林西县| 马山县| 巴南区| 抚顺县| 盘锦市| 岫岩| 南岸区| 静乐县| 姚安县| 平南县| 长春市| 昌吉市| 常宁市| 二连浩特市| 靖江市| 万宁市|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