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

“歲月如流,零落將盡。”————————【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

幽州,易京。

自從月前公孫瓚出兵漁陽,征討閻柔等烏桓部族,在潞縣遭遇袁紹與閻柔兩軍夾擊,死傷兩萬餘,敗退而歸之後,便一直龜縮在他修築得固若金湯的易京。

高樓之上,關(guān)靖手持一信,苦苦勸道:“王門在東界別營爲敵所圍,堅守數(shù)日,彼處與易京互爲犄角,不可輕棄!何況如今軍心低落,一人被困,衆(zhòng)人無不觀望將軍舉止,還請將軍出兵一救,以激將士攜手禦敵之心!”

坐於一旁的從弟公孫範也跟著附和。

若是在以往,公孫瓚那裡還坐得住,早早的就親自帶兵去救援部將了。可如今卻不知怎的,公孫瓚忽然畏首畏尾了起來,說什麼也不鬆口。這好像是由於前一次救援漁陽,公孫瓚便遭遇了雙方人馬的夾擊,自己折損了大半白馬義從才得以逃生,如今場景再現(xiàn),公孫瓚生怕袁紹又在故技重施,便鐵了心的不聽人勸:“夠了!”

他大手一揮,寬袖陡然舞起一陣冷風:“我已撥了王門五千兵馬,他自己無用,守不住屯堡,我不給他軍法,他倒還敢奢望我去救他?爾等豈知,救一人容易,救所有人難!今救王門,則以後他人皆一味求救,誰還肯出力死戰(zhàn)?”

公孫範被他說得訥訥無言,而關(guān)靖卻是激動的說道:“君侯!”他站了起來,對公孫瓚行了一禮,擡起臉時已皺緊了眉頭:“如今所重,唯軍心、士氣不可失!今若不救,人心可就散了!”

“我公孫瓚帶兵多年,不說有恩,但說有威。連漢室到如今都尚有人心,我不信手底下人會離我而去!”公孫瓚跪坐席榻之上,端起酒猛地喝了一口,道:“走吧!”

關(guān)靖面色鐵青,但終究不敢違拗公孫瓚的意思,於是敷衍的行了個禮,便於公孫範一同走了出去。

公孫範徒有膂力,卻沒個主張,他此前本來信服關(guān)靖的看法,認爲當下軍心爲重,部將遇險,主將就更應(yīng)該做出行動,不拋棄不放棄,才能凝聚軍心。可適才又聽了公孫瓚的一番強詞奪理後,被他的氣勢懾住,平日裡他又是極信服這個從兄,是故在當時便被公孫瓚所說動,認爲對方的纔是正確的了。

不僅如此,在下樓走出來的時候,公孫範甚至反過來試圖說服關(guān)靖:“其實君侯說的也沒錯,如今局勢危急,其他部將不能全仰仗君侯一人武力,是該竭力死命。昔年項王背水一戰(zhàn),不就是置死地而後生麼?以我之見,還是君侯說得對,讓他們自去應(yīng)付,我等曾屢敗袁紹,如今只一時受挫,何至於抵擋不住的地步?”

關(guān)靖鄙夷的看了公孫範一眼,對方毫無主見,人云亦云的脾性他也知道,若不是看在對方是公孫瓚當前最信任的親信,他又豈會說動對方與其結(jié)伴登樓勸諫?如今竟是被他的糊塗愚鈍給氣笑了:“你以爲還是當初麼?你看看這些高樓,看看這四方的城牆,我等當年隨君侯縱兵河北,何時稀罕過這些城防!”

公孫瓚與諸將在易京各建高樓,樓以千百計,其中以公孫瓚的主樓爲甚。他的高樓本就牢固高聳,自從敗亡歸來後,公孫瓚更是鑄造了一扇鐵門,每日高居樓上,足不出戶,甚至屏退左右親信,只留下婢妾侍候。遇見有緊急文書、或是親信求見的時候,便用籃子盛裝文書吊上去,親信也要除去兵器甲冑方可入內(nèi),這樣種種匪夷所思的舉措,讓許多人私下裡議論公孫瓚是在潞縣被袁紹、閻柔等人打破了膽子。

這樣的言論,公孫範原本是不信的,如今所思所見,卻不得不往心裡去了,他略遲疑道:“這……”

“你再想想今日君侯穿的什麼?”關(guān)靖一句話便讓公孫範才轉(zhuǎn)變的立場再度動搖起來,他不待對方回答便自問自答道:“他穿的是深衣!”

“深衣怎麼了?”公孫範沒反應(yīng)過來,疑惑道:“以前君侯也不是沒穿過,深衣寬大,又足以保暖,這時節(jié)……”

關(guān)靖被對方的愚鈍氣到了,他打斷道:“君侯應(yīng)敵接陣的時候,幾乎隨時都要上馬殺敵,何時卸過甲?”

公孫範忽然睜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置信。

這時他二人已經(jīng)邁出了沉重的大鐵門,走到朗朗日光之下,可兩人之間的談話卻未能讓受到日光照射的身體溫暖多少,只聽關(guān)靖在公孫範耳邊低著聲音,說出一句讓人如墜冰窟的話:

“君侯他變了!”

至於變成什麼樣了,關(guān)靖不用說,公孫範也逐漸明白了,而這一次,事實也告訴了他關(guān)靖所言句句屬實。只是公孫範心中仍有僥倖,他與公孫瓚是手足,從小一起長大,在很小的時候他就一直仰慕這位給家族帶來榮耀的從兄,成年後更是緊隨左右,他的眼裡永遠只有公孫瓚高大的背影與戰(zhàn)無不勝的神話!

所以公孫範在辭別關(guān)靖後,又找了個機會去見了公孫瓚,當他直言問道爲何自從潞縣回來後公孫瓚便很少帶兵攻戰(zhàn),整日龜縮於易京時,公孫瓚答道:“我當年驅(qū)退烏桓,掃除黃巾,自以爲天下指麾可定,輕言易得,誰知形勢變化,非我所能決。既然時運未至,不如暫且休兵,幸而有童謠稱此處爲佳地,而諸營樓衆(zhòng)多,積穀三百萬,藉此,足以敵袁紹之兵,待天下之變。”

聽了這話,公孫範沒有像往常那樣跟著欣喜雀躍,反倒是一眼不發(fā),只覺得眼前這位穿著深衣的中年男子,不知什麼時候鬢髮蒼蒼,竟有些不像記憶裡的那個英雄了。

過了一日,王門舉兵投降的消息不出意外的傳了過來,緊接著,袁紹又遣張郃進攻易京南面大營。營中將兵本就以爲單靠自己根本無法固守,何況是有了王門的前車之鑑,知道公孫瓚絕不會出手相救,心寒之下,或是士兵犯上,殺將帥投降,或是無心防守,任由袁紹攻破大營。於是短短數(shù)日之間,袁紹便逐一拔掉易京附近的營寨,讓易京從此徹底成爲了一個孤城。

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nèi)深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十一章丨兼權(quán)尚計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guān)西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八十三章 設(shè)心積慮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七十六章 務(wù)期實用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
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七十二章 鄰女詈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nèi)深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五十一章丨兼權(quán)尚計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窺覷南人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三百八十章 參決議事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guān)西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二百四十九章 其敢憚勤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八十三章 設(shè)心積慮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七十六章 務(wù)期實用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甘南县| 汕尾市| 封丘县| 三亚市| 遂溪县| 海丰县| 德清县| 余姚市| 时尚| 延庆县| 山东省| 永修县| 泸溪县| 克什克腾旗| 扶风县| 白河县| 怀安县| 富顺县| 海宁市| 山东| 楚雄市| 六安市| 开封市| 平定县| 宁明县| 宁国市| 呼伦贝尔市| 湘西| 泽普县| 固阳县| 昌吉市| 鲜城| 广昌县| 黑山县| 攀枝花市| 武隆县| 房山区| 新巴尔虎右旗| 肇东市|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