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

“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爲郎。”————————【漢官儀】

既然要重鑄五銖,除了自身的鑄造工藝與原材料合格以外,還需要嚴防民間盜鑄、磨邊剪鑿的情況。爲此,皇帝命尚書檯詔行關中各處郡府縣衙、以及函谷、散關等地隘口,等五銖新錢鑄好之後,各地都要放置百錢當做樣品。並以此爲標準,在城門處查驗商旅所攜錢幣,只有檢查合格的才準攜帶入內,否則一概沒收重鑄。

歷朝歷代的百姓常常將銅錢的邊緣剪掉,然後把剪掉的銅收集起來熔化換錢,而剩餘的部分則可以繼續當做錢來交易使用。這是一種偷奸耍滑的手段,這種錢也被稱作爲剪邊錢。

是故在城門、關門處厲行嚴查,能夠有效的防止質量不合格的盜鑄錢與形制殘缺的剪邊錢流入市場、紊亂經濟。除此之外,皇帝還能借此把控關東與關西兩方的商貿流通,避免良幣外流、劣幣流入。

作爲光武中興以來,朝廷第一位再度專責鑄幣的水衡都尉,周忠只知權責重大,順著皇帝的話頭提出了幾個應對之策。比如在五銖發行之後,規定一個適應期限,期限過後便嚴禁使用小錢以及舊錢;負責管理此事的官員若是放任不禁、置之不理,則以停祿半年、三年不得升遷作爲懲處。

皇帝聽得連連點頭,司空士孫瑞與侍中楊琦等人在一邊細聽之餘,亦時不時地插上幾句,對盜鑄錢幣者該採取什麼樣的刑罰、該如何解決目前缺銅的難題等等,都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

等到衆人終於行出未央宮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漸的暗淡下來,一輪滿月緩緩爬上了東邊的宮牆。蒼穹呈現黛紫色,無雲也無風,清冷的月輝灑滿整個大地,未央宮厚重的黃色宮門在身後緩緩合上,留下了一片漆黑如墨的陰影。

初夏的夜晚仍有些清寒,周忠年紀大了,又是南方人,禁受不住這一陣陣的涼氣,甫一出宮門就有等候著的蒼頭奴僕迎上前來,體貼的爲其披上厚厚的大氅。他站在自家的車駕邊,沒有急著上車,反倒是順著長街望向道路兩旁以及盡頭處的燈火。

如不是情非得已,尋常百姓家也不會在晚上燃起燈燭,是故在夜裡還點燈的,左右不過是些權貴豪富。

周忠看著燈火闌珊的街道,驀然嘆了口氣,眼裡流露出對前途的迷茫與憂鬱。今天實在是事出突然,誰也沒有想到他這個陪坐走過場的居然會被皇帝點中,授予水衡都尉的要職。雖然跟大司農比起來在品秩上差了幾分,但在大司農的權勢從鹽鐵開始就不斷遭到少府侵奪的今天,大司農還不如重設的水衡都尉權重,可謂是明降實升。

這麼緊要的職位,爲何偏偏就選中了他?

這是周忠最爲疑惑不解的地方,他是揚州廬江人,其父周景曾與光祿勳楊彪的祖父楊秉同朝爲官,彼此一起刷新吏治、議立孝靈皇帝繼任大統。而其祖上週榮則曾爲袁安徵辟、爲其腹心,廬江周氏與當今最爲煊赫的兩大頂級世家都有極深的歷史淵源,彼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皇帝怎麼會選中他呢?而且這也不像是楊氏從中運作過的樣子。

就在周忠悵然獨立的時候,荀攸悄悄來到周忠身旁,兩人見禮過後,荀攸順著周忠的目光向街道看去:“宮門附近嫌少人居,一會車行至北闕甲第,就會見到燈火宛如星辰。”

周忠略帶審視的看著荀攸,隨口應道:“富貴豪奢,長安才安定多久,便又興這種風氣。”

荀攸帶著一臉溫厚的笑意,別過話頭,對其說道:“周公若不嫌棄,不妨與我共載一程?”

周忠的馬車就在身邊,哪裡還用得著荀攸相送,只不過周忠恰好想聽聽荀攸這個皇帝最親近的侍臣的真實想法,於是對他含笑說道:“多謝荀君美意,正好老夫也家住宣平裡,這一路寂寂,正缺一人暢談同行,如此便叨擾了。”

荀攸目光沉靜,聞言,只輕輕笑道:“承情之至,請。”

車子緩緩行駛在青石板路上,感受著淡淡的寒意從車壁外透入,荀攸坐在一邊,微微擡頭時驚訝的發現周忠在對面佝僂著身子,面容蒼老,像是在肩頭壓著重擔。

周忠的兒子周暉爲董卓所殺,中年喪子,老來獨居長安、煢煢孑立,讓荀攸心裡莫不感慨。車駕走了有一會,荀攸方纔開口道:“周公一人在長安,何不傳信江淮,招子弟前來親近?依制,周公貴爲二千石,在大司農上三載有餘,正可擇子弟入朝爲郎。”

“道路不靖,豫州、江淮匪患嚴重,縱然書信能達,這一路上也不安寧。索性就不讓他們來了,免得在路上橫生事端。”周忠神色一動,撫須輕嘆:“家中幾個子侄倒還年輕,讓他們閉門耕讀,及年長、或是天下天平以後,再讓他們出來爲陛下效命不遲。”

“陛下衝齡早成,特設秘書監以求伴讀,司隸校尉、武都太守之子皆在其內。其間執金吾的次子不懼艱難,自河北來京,陛下亦嘉其才。可見陛下對此是何等看重。”荀攸緩緩說道,眼中閃爍著熠然的神采:“周公有經濟之才,族中子弟當也是個個俊彥,若能來京,且年紀合適,必能受拜秘書。”

荀攸所提的幾個例子無不是近來朝中父憑子貴的典例,周忠想起司隸校尉裴茂原本不過是一個侍御史,因爲其子承明策試得過,入秘書監受到皇帝賞識,故而推恩於父,授予出使關東等重任,回朝後直接一躍成爲三獨坐之一的雄職,風光無二。更別說武都太守韋端有兩個兒子在秘書監,他本人也由一身白衣,在半年之內完成了黃門侍郎、武都太守的跨越。

秘書監有那麼多秘書郎,每人身後都有顯赫的家世,比如楊修、士孫瑞等。荀攸偏偏提出裴茂等人的例子,再加上司馬防的次子司馬懿的事例,恐怕是在暗示周忠,若想跟裴茂他們一樣蒙受重任,讓子嗣入宮伴君是對皇帝表示親近的最好方式。

難道對方這是繞著彎的替皇帝拉攏自己?

就如執金吾司馬防與廷尉法衍一樣,雖然在地域上各自屬於東西兩個陣營,但由於其子嗣都在秘書監,故而兩人的立場跟關東、關西比起來有著很大的相對獨立性,甚至可以直接算作是皇帝的人。將子嗣的前程與皇帝的利益綁在一起,再通過他們影響父輩的立場,這就是秘書監設立的初衷之一。

周忠在心裡權衡著利弊,如今皇帝強勢,年輕有爲、四方戰亂,惟有關中安定。無論是爲身前計、還是爲身後計,將家中子弟帶到長安來發展,是件極爲有利的事情。只不過揚州離關中實在太遠,路上的盜賊可不會因爲你的家世而手下留情、拋棄家宅田地來長安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思來想去,周忠還是在風險與機遇之間,選擇了穩妥起見:“家中小兒輩頑劣駑鈍,不能隨侍天子,這是他們命數使然,雖然可惜,但也強求不得。”

話畢,他又給自己留下餘地,補充說道:“若有機會,當遣信使相招,只是能否前行,卻猶未可知。”

“唯、唯。”荀攸對周忠的做法表示理解,笑著說道:“彼等晚輩,誰不是家中後起才俊、百年基業所在?千金之子,的確不宜親涉險地,合該慎之。”

有些書友好像沒怎麼看作家說啊==,這裡再將羣號貼一下,想催稿的討論劇情的可以加一下羣:828294739

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
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著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七十章 兇終隙末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三十二章 燕戒與者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永定县| 包头市| 南郑县| 屏山县| 辽阳市| 礼泉县| 焦作市| 镇安县| 东明县| 托克托县| 峨山| 曲靖市| 浦县| 鸡西市| 凤翔县| 奉新县| 上思县| 普兰县| 乐亭县| 阿城市| 夏河县| 景东| 通渭县| 西乡县| 汉源县| 平昌县| 龙门县| 凤凰县| 会理县| 马尔康县| 黄平县| 南充市| 武定县| 江孜县| 米脂县| 南溪县| 定陶县| 安泽县| 双柏县|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