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

“內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禮記·禮器】

建安五年正月初一,夜漏未盡七刻鐘。

未央宮,前殿。

天剛矇矇亮,空中佈滿鉛灰色的雲層,雪落之後的空氣格外清新冷冽,寒風颳骨,時不時吹散屋檐上的積雪。原本肅穆威嚴、整體以暗沉色調爲主的巍峨前殿如今已被白雪覆蓋,莊嚴之外更添一份壯美。

底下站著的人羣中不乏一些從關東征闢入朝,此前從未見過長安未央宮的宿老,在靜靜等候的時候,他們不免將眼前的一切與昔日在雒陽南宮見過的殿宇作對比:

“未央宮前殿建於龍首山上,果然壯麗威嚴,非雒陽溫德殿可比啊。”

“數百年殿宇,有細微之處仍可見修葺的痕跡,可見國家立志興復,居處儉省。”

再這樣嚴肅的場合居然還有人竊竊私語,站在當中的諫議大夫沮授忍不住看了過去,只見那兩人分別是諫議大夫張承與其兄、議郎張範。

此兄弟二人是河內望族,父祖兩代爲三公,張範頗得太傅袁隗欣賞,兩家差點聯姻;張承曾以‘方正’受徵辟,入朝爲議郎、伊闕都尉。董卓專擅朝廷,張承兄弟謀議起兵誅董,結果事議未成,兄弟幾人便逃往揚州,受到袁術的庇護。

因多次進言袁術而不被接納,張承兄弟便尋機脫身離去,恰好去年朝廷克復天下,因兩人頗有名望,故而得到公府舉薦。

袁氏故吏……

沮授心裡默默想著,自從皇帝在冀州下詔清算袁氏,所有阿附過袁氏的士人無不遭到流放、禁錮等嚴懲。而如今看來,朝堂之上還是有不少與袁氏干係淺的,想來也是,袁氏經營百年,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若真要株連,朝堂之上誰又走得脫呢?

這時候站在人羣之外的一名常侍謁者好像也發覺了這邊的動靜,開始往張承等人看了過來。

張承也是許久沒能步入宮廷、參與大朝,心情難免有些激動。此時看到那名年輕的謁者向他看來,饒是他年歲資歷比對方大,此時也低下了頭,免得被監察殿上臣子威儀的謁者抓個正著。

沒過多時,所有人被引導入內,只聽鐘鼓大作,皇帝身著冠冕,從一旁緩緩走出。衆人皆拜伏山呼,口稱萬歲,如是再三,直到太常陳紀親自將皇帝引導在御座上,鐘鼓樂聲乃止,百官依次起身。

小黃門穆順將簾子放下遮住了皇帝的御容,待君臣坐定後,大鴻臚周奐便在一旁跪奏,稱:“臣等請朝賀。”

獲準之後,便有掌禮郎高聲禮讚道:“皇帝延王登!”

朝賀的順序先是諸王,再是公侯等人。

正旦大朝是朝覲天子的重要儀式,作爲天子的藩臣,納貢是極爲重要的組成部分,玉璧無疑又是貢品裡必不可少、同時也是最尊貴的一種,整個大典上只有極少數人能爲皇帝獻上玉璧。

分封各地的劉氏諸王在兩百年間經過絕嗣、謀反等原因,如今只剩下十餘位仍奉守封國社稷。這一次大朝不僅是要慶賀興復,皇帝更要藉此詔來劉氏宗親,宣示自己正統、大宗的地位。所以本依漢制,每五年朝覲一次藩王從今年開始集中朝賀:

周奐在一旁依次唱贊諸王姓名:“趙王臣赦、齊王臣承等奉白璧各一,再拜賀——!”

念在前頭的諸王都是以輩分見長,他們每個人的雙手都用一塊獸皮或是絹帛襯墊著玉璧,玉璧的材質、大小不一,從中可以窺見各國時下的財力。

諸王離席遙遙朝皇帝一拜,皇帝便命人撤去竹簾,從席上站起身來。於是諸王趨近跟前,伏地再拜,皇帝再坐。諸王將玉璧一一進獻案上,最後又拜,這個儀式便算是結束了。

皇帝粗略的掃視了一眼,諸王所獻上的玉璧,以陳王劉寵進獻的品質最好,以淮陽王劉暠所進獻的最差,這是因爲陳國富饒,淮陽國早年飽受黃巾等盜匪殘害,其王更是棄國而走。

這次劉暠費盡心思從其他宗室手中貸來玉璧,一心想著皇帝能讓他復國之後重修宮宇。

諸王進獻過後,再是列侯,列侯之中尤以劉姓宗室爲首,當他們以相同的禮節薦璧之後,最後便是三公。

整個儀式嚴格有序、極具威權,一起一拜皆符合漢制。其下觀禮等待的卿臣們忍不住眼含熱淚,偷偷用衣袖擦拭:“喪亂十年,未料到能復見漢家威儀。”

這是許多人心中的感慨,但也有不少人在聽到陳紀高喊:“皇帝延太尉等”時,不免在心中嗤道:“也就是三公之中混進缺憾。”

且不論有些人心中是怎麼想,在聽到宣禮過後,以太尉董承爲首,司徒趙溫、司空黃琬同時奉璧上殿,向皇帝進獻。之後則是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等官開始進賀,按照品秩分別向皇帝獻上雁雉等物。

進獻禮畢,方纔開始了重頭戲,皇帝命人當衆宣讀了詔書,傳達朝廷休息養民、勵志革新之意,勉勵諸公卿盡心謀國,一心爲民,二千石以上皆上殿呼萬歲,其餘在殿外亦是山呼不斷。於是司空奉羹,大司農奉飯,百官受賜宴饗,朝會之後的朝宴便開始了。

諸王正旦朝覲之後,正月的時候又入宮了一次,皇帝趁此熟悉了那些所謂的‘親戚’,從中發現不少有才能的宗室,也發現一些才能昏聵的諸侯王。雖然都是光武皇帝之後,但彼此的血緣關係早已疏遠,他們生怕皇帝會不念同宗之情,將他們的封爵降格或是剝奪——這也不是沒有先例。

所以諸王在覲見皇帝時無不誠惶誠恐,而皇帝的表現也很大方,給了不少賞賜,勸慰他們回國後修德修身、謹守宗廟。諸王紛紛稱讚皇帝是當之無愧的中興之主,儼然有光武之風。

但在正月十四那天,諸侯王要各自啓程就國的日子,皇帝忽然下了一道詔書,正式廢除了樂成、下邳、濟陰等絕嗣之國,改置爲郡。

長安,瑯邪國邸。

國邸是諸侯王在京師建設的住宅,以封國的名字分別命名,一般用來作爲皇子就國前、或是諸侯王朝覲的臨時居處。

“我不去!”在瑯邪國的邸第內,瑯邪王劉熙漲紅著臉,倔強的坐在席榻上,他身上裹著厚厚的錦袍,跟那些衣著寒酸的同宗比起來要更爲富貴:“我又沒坐事犯法,現在入宮自陳,不是自揭己短麼?”

從瑯邪國帶來的一衆官吏、僕役此時被驅散得遠遠地,哪怕是炭火快要熄滅也沒人擅自過來添加。

站在劉熙面前的正是他的親叔叔、陽都侯劉邈,同時也是朝廷的太原太守:“你有沒有罪,天知道!”他手指著屋頂,面如寒霜,直把劉熙逼視得低下了頭:“你與蕭建在瑯邪謀事,真以爲沒人知道麼?曹操、臧霸、董昭這些人與你既不親近,他日隨時會將你檢舉出來。”

“要這麼做,那他們也脫不了干係!”劉熙生硬的說道。

劉邈嘆了口氣,重重的說道:“所以蕭建死了!”

“叔直是爲我而死。”劉熙神情落寞的說道,他想起自己的摯友在殿前自刎而自己卻無能爲力,兩隻拳頭便緊緊地攥起:“不但是那個郭嘉,就連他自己也說了,他死了,便什麼事都沒有……他不會騙我的!”

他當初窺見中原大亂,想效仿劉寵舉兵逐鹿,於是讓親信蕭建聯繫臧霸、曹操等人試圖壯大羽翼,一開始這些人確實與他態度曖昧,多有往來,瑯邪王室的威勢似乎擴張到了青徐。可好景不長,本如枯樹的長安朝廷飛速崛起,再次以強勢的威嚴重臨天下,臧霸這些人於是緊接著與他劃清界限,甚至爲了杜絕後患,逼死了蕭建。

“他們的話如何信得?蕭建的話……若真的有用,你又何至於今日?”劉邈苦口婆心的說道:“現在他們幾乎把自己洗乾淨了,而你呢?我也沒讓你主動認罪,連隨我入宮一趟都不肯麼?等明日你回瑯邪以後,你我叔侄再見,又當是何時?”

劉熙心裡實在是恨透了郭嘉,可他現在光顧著想自己該如何脫身,全然沒有去想該爲無辜自殺的蕭建報復。

他知道這個叔叔最是心疼自己,又在朝堂上混跡多年,說的話自然不會有錯,但他一想到正旦大朝時皇帝年紀輕輕卻又不失威嚴的儀容,心裡卻犯了怵:“那陳王爲何沒有動靜?”

他若是說預謀未遂,那陳王已經是悍然起兵、自稱輔漢大將軍,其心昭然若揭。可自打皇帝派了作風強勢的種邵擔任陳國相以後,便將陳王收拾的服服帖帖,陳國的積蓄、軍隊全部用來支援朝廷的一系列戰事。

然而在此之後,卻未見皇帝對陳國有何進一步的舉動。這一次朝覲,陳王也跟沒事人似得到長安來了,甚至還在私下裡與其他諸侯王吹噓自己爲朝廷貢獻了大量糧草兵械,建有大功。

“他是見國家不追究,便心存僥倖,還想矇混過去。你且看著吧,早晚陳國要出事!”劉邈冷哼一聲,很不看好陳國的未來:“今日國家下詔廢除了樂成、下邳等國,就是要告誡我等,既能因‘皇嗣’而封王,也能因‘絕嗣’而除國。你且起來,我等還要趕快入宮。”

“可、可是入宮之後要做什麼?”劉熙踉蹌著站了起來,此際他沒有主意,只能聽從叔父劉邈的話:“侄兒該怎麼說?”

“你什麼都不用說。”劉邈伸手爲劉熙整理著衣裝,一邊傳喚著奴僕,一邊目光溫和的看向對方,劉熙是他從小看到大的,一直視如己出。如今父兄傳下來的瑯邪國有難,他拼卻性命也要保住瑯邪國的宗廟:“入宮之後,一切就都交給國家。”

說著,他又嘆了口氣,道:“當年曹操之父在瑯邪多受先王照顧,我初次入朝時也盛讚過其人忠貞,如今他犯下那麼多劣跡,還能執掌兵權爲徵西將軍,可見國家……誒!”

劉邈對曹操有恩,便認爲曹操不會對他無義,劉熙當初也是抱有這樣的想法,此時卻嗤之以鼻。

叔侄二人很快入了未央宮,在獲得皇帝接見的消息後,劉邈忙伸手拉過傳召的中黃門的手。兩人的袖子連接處很快動了幾下,劉邈親熱的笑道:“敢問中黃門姓字?”

那年輕小宦迅速把手收了回去,不動神色的在袖子裡掂了掂,勉強說道:“陽都侯喚我一聲嚴峻就好。”

“嚴黃門。”劉邈在原地停下了腳步,藉此動作看似是微微躬身:“不知道陳王可來過沒有。”

“陳王?”嚴峻很是機靈的看了二人一眼,善於察言觀色、有閱歷,是穆順將其從甘陵國帶回來的理由。此時他覺得劉邈有些說不上來的奇怪,一邊想著,一邊慢悠悠的回答道:“陳王今日沒有入宮。”

“陽都侯問這個做什麼?”他追問道。

Wωω? Tтkā n? c○

劉邈心裡不知爲何鬆了口氣,忙笑著說道:“不知聽誰說起陳王也要入宮,所以多嘴問一下。”

多嘴問一句便花了兩塊金餅,嚴峻心忖著這個代價可有點大。

劉熙見嚴峻似還要追問,便擺出瑯邪王的架子,說道:“還走不走了?”

皇帝正在查看織室進奉的新棉布,由於不斷改進織造與提花的技術,織室產出的棉布也越來越結實耐用,花紋也愈加繁複美觀。

如今棉花已經推廣到整個關中都有種植,皇帝來年便向將其推廣到涼州、幷州去,再於少府屬下新設一官,專司紡織,將棉布銷往天下乃至於西域,可以爲朝廷增加一筆財源。

“棉布不可僅供賞賜之用。”皇帝對在一旁陪坐的侍中鄧昌說道:“我看,到明年就可以讓少府招募織工,大肆興造,如此也能讓黎庶在冬日裡知暖少寒。”

鄧昌摸著棉布,輕聲說道:“陛下睿鑑,如今關中豪強之家皆夏著蠶紗、冬披棉衣。若能推及黎庶,來年冬天可多活萬家。”

“陛下,瑯邪王到了。”穆順眼尖,看到外面的劉熙、劉邈叔侄正在太常陳紀的帶領下向這裡走近。

鄧昌立即放下手中的棉布,準備從席上站起來。

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
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六十八章 非戰之敗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七十章 釣颱風涼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臺炎炎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九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权县| 富源县| 西吉县| 湄潭县| 临泉县| 吉水县| 广宁县| 伊川县| 且末县| 乳山市| 夹江县| 黔东| 遵义县| 乐至县| 禄丰县| 泰来县| 霍林郭勒市| 岐山县| 页游| 新安县| 文安县| 丹寨县| 乌鲁木齐县| 巫溪县| 陕西省| 澜沧| 雷山县| 盐山县| 新绛县| 鸡东县| 山东省| 明光市| 奉化市| 西乌珠穆沁旗| 三台县| 横山县| 贵州省| 六盘水市| 香港| 澄城县|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