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詩·大雅·棉】

“可是。”馬騰尚存幾分疑慮,他不是不願意這麼做,只是其中風險太大,他仍需思量考慮:“以韓遂之兵,未必能攻破雍州,進軍三輔。”

“你與韓遂共事多年,彼等手段如何,你還不知道麼?”皇甫嵩反問一聲,繼而說道:“他若是在雍州奪城不利,大可往返金城,任意來去,我等與他終日僵持,徒耗人力、物力不說,更讓天子遠在關東尤且牽心此間戰事,這豈非我等無能。”

馬騰心知此戰若起,必得速戰速決,多拖一日,就會牽扯大量精力,對關東軍前來說就多一分不安。

“此事我尚在思量籌措,壽成不必再勸,且先依我而行。”皇甫嵩知道對方已被說動,遂一口斷言,他知道馬騰此事確乎因爲馬日磾的失勢而惴惴不安,若失依靠。但馬日磾被免也有兩年了,馬騰應該知道當初的鬥爭並未波及到他身上,充其量不過是多受些冷遇而已。此外,他也逐漸開始被扶風馬氏內部重視,成爲彼等在朝中的最後奧援,這種情況下,好不容易纔有今天的他不會再跟著韓遂尋死。

這也是皇甫嵩敢於大膽將機密拿來與馬騰相商的緣故,只有從各方面推斷對方不會有勾結韓遂造反的理由與動機,皇甫嵩纔會真正信任他。似乎是爲了證明如此,馬騰也是主動將韓遂給他的信件如實上交,以示忠誠:“此戰之後,我必會在天子面前保舉你,這些年你受到冷落,無非是沒人爲你伸張,但在今後,有我。”

馬騰備受鼓舞,像是無根之萍終於尋到依靠,他說道:“謹諾!既然明公信我,我又如何不以死相報?韓遂的信,我會斟酌回覆,再請明公託人投遞,只是先與他聯繫著,不急於表明心跡。待過段時日,設法知悉彼等行軍用計,可爲我軍搶佔先機。”

“先機固然重要,我也從不懼任何一場戰事,我只是,懼怕別的人。”皇甫嵩聲音越說越小,幾乎微不可聞。緊接著,他忽然又問道:“聽說你已將你二兒子叫回長安去了?”

“喏。”馬騰點了點頭,老實答道:“我家大兒心裡一直想重回行伍,研讀經學非其本意,這幾年我也不願強迫他,也動了讓他從戎的心思。這幾日趁著他太學結業,已經在爲他做好了打算,只是——現下還不是時候,故才讓仲起回去長安,對他多做些安撫。”

說到這裡,馬騰又擡眼看向表情平淡的皇甫嵩,試探性的說道:“今夜事定,待明日一早,我打算讓三子也回長安去住一段日子。彼等兄弟三日相見日少,趁這個機會可以多多增進情誼。”

皇甫嵩知道馬騰是見馬日磾倒了以後,急於接替馬日磾、挑起馬氏家業,不願讓馬超繼續走讀書這個見效慢、效果未知的路子,因此也不點破。而聽到對方主動將兒子全部送往長安,形同爲質,皇甫嵩微感訝異,擡眼看他,道:“這樣做不錯,省得之後有諸多不利言語,擾我軍心。馬孟起此人早年有‘健勇’之名,聽起來確實不是做博士的人,今後若在我麾下任職,我必會如親子侄待他。”

這自又是一番籠絡安撫之言,以皇甫嵩驃騎將軍、槐裡侯的身份,足以讓馬騰確信這即便是一次空頭許諾,只要他繼續堅定不移的保持立場,就遲早會有兌現的一天。相比之下,跟著韓遂造反,雖然一時風光,那也是一筆會沒命的買賣。

此時的馬騰尚且不知他的長子在希望落空後是如何的暴怒、憤懣,就如同皇甫嵩不知道遠隔十數裡開外的長安城,正將陷入一場紛爭之中。

起因是這樣的,那一日風和日麗,正直休沐,董卓從承明殿議事結束後,日常將政務推給尚書令吳碩與長史董鳳處理,自己則優哉遊哉的帶著幾個家僕準備去渭水北岸的別苑裡遊玩。

京兆尹胡邈執意要送他去府上,這幾日他從董鳳身上受到威脅,想盡辦法要多接近董承,以冀圖獲得一開始對他幾乎言聽計從的信任。

“今秋歲麥大豐,僅京兆一地麥粟所出,便遠超數年前三輔之和。”胡邈自顧自的誇耀道:“這其中除了水利大行其功,更有軍屯、民屯之興。屯田之務,正是明公所督,京兆乃至三輔能有今日成就,明公功勞不小。”

董承回想起當初爲皇帝清查上林佔地,騰出不知多少田地供給屯戶耕種,如今屯田有了成績,他自然有理由把金貼到自己身上去:“是啊,這些年墾荒植麥,屬實不易,你治京兆多年,也有苦勞。”

胡邈欣喜道:“這一次農賦尚未全部徵完,京兆可先撥倉廩五萬斛麥粟,由船隻運往關東。等收存了今秋農賦,可再運十萬。”說著,他小聲道:“此次東征,河東運輸糧草二十餘萬,他日敘功,京兆豈能比河東差?”

這次大戰朝廷兵分多路,組織軍隊、民夫幾有三十餘萬,除了曹操獻出的兗州倉廩、荊州獻糧、豫州、河南等地屯田產出以外,其餘的都需要關中供給。每日消耗巨大,董承每日在承明殿接觸最多的就是糧草軍需,當下也很明白一場仗的消耗。

“荊、豫二州的糧草專供徐晃等軍;河南、河內二地屯田產出供給張遼等兵馬;劉焉自有幷州供給、或就食當地,這些都不用關中出力。”董承手指無節奏的敲擊著車壁,細細的算著賬:“而曹操看似公正忠心,將兗州倉廩盡數交出,其實兗州久經數戰,府庫里根本沒有多少餘糧。最後依然是全撥去徐州給他自己用,剩下的還得吃朝廷的,他就白賺一個虛名。”

“幸而淮南等地軍需糧草不用關中撥付,倒是省了一筆耗費。”胡邈慶幸說道:“朝廷只需爲南北軍、樊稠所部兵馬調運糧草即可。順流運送,損耗極小,又能迅速運至,同時可以直接送到天子面前。這是看得到、摸得到、也是最是能彰顯我等苦功勞績的要事。”

“前方四萬人,一個月就要吃十二萬斛,算上損耗,更是不知凡幾。”董承比胡邈看得多些,知道這是件很容易立功的事情,但同樣也很難辦:“何況南北軍號稱天子親兵,飲食用度遠超尋常軍旅,又哪裡是十萬斛夠用的?現在關中底子厚,供應的少,暫時不足爲慮。等到幷州、河內這等才恢復不久、或本就貧瘠的地方將府庫掏空了,彼等兵馬還得靠關中支應。再拖一兩年,以後可有的忙呢!”

“不是還有益州麼?此地富饒,等真有那一天,再上書請調不遲。”胡邈不以爲然的說道,益州的糧草不論是順長江而下支援淮南,還是從漢中走漢水、北向進入中原,都可以替關中分擔壓力。

“怕也是快了。”董承隨口說道,皇帝一直沒有同意調益州糧草,除了蜀道艱難,轉運不易;關中、荊州糧草尚且夠用的原因外,現在看來,多半是爲了應對突發事件而準備的應急倉庫。

自從與董鳳、胡邈等人推斷出韓遂不日將叛的結果後,皇帝此前佈置的許多沒有眉目的事,都讓他們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比如駐軍陰平的虎威將軍蓋順,作爲皇帝最開始任用的親信,這次本該成爲自張遼、徐晃之後第三位方面大將的他,居然被名不經傳的甘寧頂替了出川的位置,守在苦寒的陰平道默默無聞。再比如益州倉廩富足,皇帝卻遲遲不願調用,這裡的原因與蓋順的處境一樣,也很清楚了。

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
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二十四章 難得寵渥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悽風苦雨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七十三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十一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阿拉善右旗| 钟山县| 阿坝| 织金县| 滕州市| 土默特左旗| 凉城县| 西平县| 江门市| 宜宾市| 图木舒克市| 昆山市| 白沙| 阿坝| 沙雅县| 云和县| 谢通门县| 鄂托克前旗| 汝州市| 黔江区| 泽普县| 广东省| 河南省| 双桥区| 平阳县| 句容市| 辽阳县| 盐池县| 会东县| 汝南县| 辽中县| 育儿| 西丰县| 湄潭县| 舞阳县| 深泽县| 聂拉木县| 兴业县| 和龙市|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