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

“強足以濟艱難,勇足以斷取捨。”————————【賀韓丞相再入啓】

到了六月下旬,關中的雨水逐漸少了起來,地上暑氣蒸騰,長安開始正式進入炎熱的盛夏。

各類大案早已結束,雖然又是議論立後、又是募民屯田、又是解禁上林,一輪接一輪的事情搞的朝廷上下人人都不得空,唯有廷尉空閒了下來。

廷尉法衍身子虛弱,最不耐熱,這天趁著休沐在家,索性躲在後院一處臨水而建的廡廊裡休憩乘涼。

兒子法正在一旁爲其打扇,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閒話。父子倆一個是九卿,一個是皇帝最親近的秘書郎,每天忙得不見人影,能見到的時間並不多。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個共敘天倫的時候,卻被一不速之客打攪了。

“孟他?”法衍有些訝異,用探詢的眼神看向法正,“雖說是舊年相識,許久未見,這時候來尋我做什麼?”

法正略一思索,答道:“想必是爲了上林的事情。”

孟他與法衍同是扶風郿人,法家潦倒時曾多次受到孟他的照應,彼此有通家之好。

於情於理,對方遠道而來,法衍不能將其拒之門外,只得有些不情願的說道:“若是能幫就好,倘若不能,可別惹上麻煩纔是。”

沒過多久,只聽一陣爽朗的笑聲自廡廊盡頭傳來:“數年不見,老友可還記得在下?”

來者一頭白髮,年過半百,瘦削的臉上深陷一雙極爲精明的眼睛。

法正連忙站起,衝來者行禮道:“小子見過世伯。”

孟他笑盈盈的上下打量了一會法正,稱讚道:“不錯、不錯,年紀雖小,卻有卿相之器,不愧爲‘省中八秘’。”

這是近段時期開始流傳出來的說法,指的是皇帝身邊法正,傅幹,韋康,王粲,楊修,桓範,士孫萌,裴潛等八個秘書郎,這些人無不是年少英睿,一時才俊。

他們久在御前,與皇帝作伴讀書,時常或有高論,讓外人驚歎不已。有好事者將最出衆的八個秘書郎拎出來評議,稱爲八秘,又因爲他們常在省中,故曰省中八秘。

至於同樣作爲秘書郎的王輔,由於他不學無術,跅弛不羈。雖是皇帝表兄,但未被士人看重,故不在八秘之列。

法正謙抑道:“都是坊間虛言,世伯說笑了。”

復又問道:“何不見孟兄?”

說起兒子孟達,孟他不經意的皺了皺眉頭,揮袖道:“莫要提這駑材,當日老夫讓他溫習學問,準備參加承明殿策試。誰料這小子口出狂言,竟是不看好秘書監這門職事,說什麼也不來。這下子估摸著是心裡後悔了,整日裡閉門讀書呢。”

法正對此心知肚明,不看好秘書監的與其說是孟達,到還不如說是孟他自己不看好此事,把責任推卸到兒子身上罷了。

要知道當時正處於皇帝與王允鬥爭的白熱化階段、加上李傕等叛軍在陝縣虎視眈眈,確實讓許多人不看好朝局,不願將子弟送來。

現在看起來,除了楊修,士孫萌這類父輩早就站隊皇帝的人、以及傅幹、王粲這類被皇帝重視名臣之後。像是法衍、韋端、裴茂這類不算是特別出衆的士人,都因爲法正等晚輩的備受帝信才得以逐漸走入朝廷的核心圈子。

這讓那些當初畏首畏尾,猶豫不決的士族們後悔不迭,像是吃了黃蓮一般。

法衍當初在好友魯充的建議下,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念頭,沒想到會有今日這樣的巨大回報。此時志得意滿的笑道:“令賢侄頗有辯才,誤了承明策選,倒也無妨,要知大丈夫終有成名之時。”

這話在孟他耳中只覺是在挖苦嘲諷,他此時有求於人,倒不好發作:“人各有命,犬子沒有這個福氣,怨不得別人。”

幾人賓主落座,閒話一番後,只聽孟他突然嘆道:“本來呢,這一次只是想與你共敘鄉土人情,並不想登門求事。只是眼下有道詔令牽涉自身,老夫久離廟堂,今日特意來尋求老友你的意見。”

“可是爲上林一事而來?”法衍問道,其實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孟他如實道:“前些年關中不甚太平,流民聚散鄉野,老夫不忍見其就此餓斃,故讓人領著他們在射熊觀附近開墾荒地聊以生計。只是沒想到……”

沒想到朝廷會遷都長安,以往被刻意忽視的上林苑會突然被皇帝看重,予以丈量清查。

法衍抿了抿嘴,知道對方這話不過是粉飾之辭,不好說破,只得委婉道:“聖意已決,豈可違逆?”

“若不是司隸校尉董承上疏,國家豈會如此?”孟他說道:“董承不知上林內情,一味媚上,實乃小人也。”

法衍乾咳一聲:“你言重了,董將軍雖然行爲不拘禮法,但他所提清查上林之疏,深孚國家屯田之策,有益於民,我等不可妄自非議。”

對方言語謹慎,不肯順著孟他的話頭走,孟他訕訕的一縮頭,不再敢輕易搭言了。

法正心中一動,看了眼自家老父,沒有說什麼。

父子二人私底交流的時候格外謹慎,法衍從不過問宮闈密事,法正也從不提及皇帝言行舉止。是故法正比其父更瞭解皇帝的想法,依法正看來,皇帝有意繼承漢代的政治傳統,將外戚董承扶持爲制衡馬日磾等士人的一股勢力。

解禁上林既是董承展現能力的投名狀,也是皇帝用以試探士族底線的工具,士族反應的強烈程度可以說是決定了皇帝下一步該如何施爲。

可現在聽外間傳說,對於此事,關東士族、包括弘農楊氏無不選擇作壁上觀,而利益相關的三輔等地士族卻沒能說動選擇明哲保身的馬日磾出頭。

看到這種情況,作爲皇帝最親近的秘書郎之一,法正隱隱已經猜到皇帝接下來要怎麼做了。

見兩人悶著坐了一會,法正有意緩和氣氛、又想拉一把這個通家之好:“當年世伯豪氣英風,好結交遊俠才士,一日耗費千金。怎麼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竟吝惜起家財來了?”

孟他與法衍聞言,先是一愣,二者對視一眼,忽的一齊大笑了起來。

法正見狀,也跟著笑了。

他的話裡其實有這麼個緣故:當年孟他爲了攀附權貴,不惜散盡家財用以交好中常侍張讓的監奴,導致事後別說沒有換來官身,就連自己都變得窮困潦倒。衆監奴看到孟他爲了賄賂他們而導致家業衰敗,慚愧之下,答應爲孟他做一件事。

這正中孟他的下懷,他當時說:“我只是想讓你們對我行一次拜禮罷了。”

衆監奴自覺一次揖身拜禮就能將恩情一筆勾銷,倒也不虧,便一同答應了他。

在當時,無數人爲了高官厚祿,帶著千百輛裝載錢財的車輛擁擠在張讓門前,不得進入。孟他在此故意挑了個人最多的時候,孤身來到門前,理所當然的被門亭長攔住,令其排隊。

這時候早得到吩咐的監奴便帶著府中蒼頭出門迎拜孟他於路,猶如迎接貴賓一般簇擁著孟他的車駕入門。

見到這一幕的賓客無不驚奇,私下相傳孟他與張讓關係匪淺,於是都爭著用珍寶賄賂孟他。孟他不僅藉此恢復了家產,還慷慨的分出大部分贈與張讓,又奉上一斛中原少見的蒲桃酒,張讓大喜,遂以孟他爲涼州刺史。

孟他發跡後,見涼州日益混亂,便棄官歸鄉,大肆購買、兼併土地,家產漸豐,經營數年纔有現今這般光景。

兩人笑完,只見孟他退席站起,鄭重的對法正長身一揖:“沒想到人老糊塗,今天倒是讓小子點撥了!”

一旁的法衍見事情不僅得以解決,自己不用沾上麻煩,而且還能還清孟他往日照拂法家的人情,不禁撫須含笑,很是得意的樣子。

“趁現在還沒人張口,老夫這就上奏國家,將我家在上林、扶風等郡的田地一併獻給朝廷,以作屯田之用。”孟他知道這跟當年的情形很相似,如果捨不得現在的富貴,又如何換取將來的榮華?

孟他是一個精明的人,只是一時被眼前富貴迷了眼,此時被法正點醒,自然不難做出正確的決斷。

“世伯果真豪氣!”法正笑著附和道:“小子佩服。”

“哈哈哈。”孟他心中大石落地,得意的笑了會,心裡不禁羨慕對方有這麼個好兒子。

如果當初執意讓孟達入宮參與承明策試,必能得中,有他爲自己揣摩聖意,今天又何必走這一遭?

想到這裡,孟他忍不住偷偷拿法正與孟達作比較,不服氣的得出一個結論:‘吾家良駒,也不比人差!’

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
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一零七章丨灞橋折柳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五十七章 壅塞不通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一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七十三章 月有闕時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十九章丨長安驚變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三百七十三章 議論流泉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十八章 雪掩承廬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八十七章 勸懲勉進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辭懇切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冕宁县| 兴城市| 永登县| 吴桥县| 宜君县| 阳西县| 台安县| 佛冈县| 青州市| 岳阳市| 水富县| 民勤县| 南溪县| 奉化市| 射洪县| 诸暨市| 巫溪县| 金华市| 台北市| 隆德县| 阜阳市| 灵山县| 三亚市| 万州区| 山东省| 建宁县| 安塞县| 卓尼县| 临城县| 台江县| 修文县| 建昌县| 海安县| 白朗县| 马山县| 台南市| 云龙县| 凤台县| 原平市|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