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

“不固溺於流俗,不拘繫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說苑·君道】

驛傳、將作、都水、治路,這是皇帝比照刑部的例子,聽從工部統一協調安排的機構,至於確定真正的從屬關係,還得等以後新一輪的改制。在皇帝看來,尚書檯將要逐漸脫離決策機構的性質,轉變爲另一層意義上的行政機構。

外朝治民,卿臣們掌管具體的、專業性的政務,比如大司農掌管財政與農桑、少府掌管山澤與工商;內朝治政,尚書們負責對外朝官員們進行管理、監督,比如吏部對所有官吏的考覈、刑部對外朝司法官員的監管。

這就類似於後世正府部門與當委部門的關係,尚書檯今後是要保證監督皇帝的執政意識與大政方針在各方面各部門的貫徹執行。至於尚書檯原有的決策權及秘書性質的職責,皇帝已經開始將其轉移到承明殿與秘書監去了,沒有決策權以後,尚書檯雖仍以內朝壓過外朝,卻已逐漸偏離了在朝廷的中樞位置了。

“禮部的事情尚且不急,當前只讓楊公、桓公、蔡公他們先著書立說,將我欽定的那幾卷書編出大概,屆時再明定權責不遲。”皇帝給荀攸吃了個定心丸,態度明確的說道:“至於兵部,我心中已有成算,這些天就要有著落,不能再拖到明年。”

荀攸輕輕頷首,聯繫到今日這一番微服出行的目的地,心裡恍然,表情上卻看不出有什麼變化,沉靜的說道:“陛下遠慮深思,是臣急切了。”

皇帝倒是無所謂的擺了擺手,大度的說道:“你這是憂君之事,急切些也無錯失。人無完人,若是我真沒有思慮到此間關隘,爾等又畏縮不敢進言,朝政豈不是荒怠了?”

荀攸唯唯稱是。

皇帝與衆人騎馬遊弋在河堤之上,他信馬馳騁,緊跟在後的,除了荀攸、來敏等一干侍臣以外,更有多達一百餘名的從騎。從騎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殿前羽林、虎賁中最精銳的人物,輕薄的衣衫下是被結實的身軀撐得滿滿的武裝,堅甲利兵、緊弓滿囊,他們在馬上身姿矯健,隨便放一個在軍中都可以獨當一面。

這樣一支人數不多,但精銳無比的騎衆,簇擁著皇帝半是遊玩、半是趕路,隊伍迤邐著往南行去。

皇帝走走停停,看夠了柳色後,又親自下馬探問了一番田間的老農,知悉今年收成的情況、新農具的發放使用以及督勸農桑的詔令是否被貫徹實行。接連隨機問了數位地裡耕作的農夫,得到還算讓人滿意的答覆後,皇帝這才重又上馬,對荀攸等人說道:“若是各地督勸農桑之效,皆如京兆,天下的倉廩就該豐實了。”

京兆尹胡邈品性雖不爲士人所齒,又親附董承,但治民能力倒是不凡。所以來敏緊抿著嘴,如何也不肯接下皇帝的話茬,對京兆勸農的政績進行褒獎——這樣不就是在幫董承臉上貼金麼?

來敏等人不想吭聲,卻非得要有個人接話不可,荀攸低眸垂思,輕描淡寫的說道:“蒞政牧民,此乃郡守的本分,做得好,單不說有功,便是做得不好也得受罰的。陛下這些年汰清吏治、重視農桑,頗有成效,如今的地方各郡,豈有再不勤懇效命的?”

“是這個道理。”見荀攸將功勞推在自己的頭上,將胡邈的成績輕飄飄的揭過,皇帝也不以爲怪,順勢點了點頭。

他招過隨行的駙馬都尉周瑜,問道:“此去鳴犢原還有多久?”

鳴犢原在霸陵原南側,坡勢平緩開闊,徐徐流過此地的滻河水清且淺,其上游有長水、宣曲等支流池沼。此地在數百年前便是長水校尉的屯兵之處,幾經變動之後,又被皇帝將長水營駐地遷了回來。

時近暮秋,北軍六校正在北軍中候、中壘校尉高順的指揮下進行一場小規模的軍事演武,這場演武也被皇帝稱爲‘秋操’,是南北軍每年都要進行的演練。由於只侷限於北軍內部,皇帝除了派遣一干人等前往探視、監督以外,並未親自造訪。然則這麼大的事,皇帝豈能不親自前往探看?

“鳴犢原?”周瑜不是關中人士,如朝的時日尚短,對關中地理並未熟知於心,更何況皇帝說的這個地方原本並不叫這個名字。此地本來荒涼無人,只因長水營再度入駐,才逐漸恢復人氣,後來據說有隊斥候外出巡視,發現了一眼泉水,泉水噴發時,猶如牛犢鳴叫,堪稱奇事,由此被改爲鳴犢原。

這個新地名就連生活在當地的人都未必熟悉,何況是周瑜?他先是愣了一下,很快反應了過來:“由此處往南,不消兩刻便可行至該處。”

說罷,他遲疑了下,說道:“陛下白龍魚服,造訪軍營等大兇之地,實爲不妥。不妨等長安城中的鹵簿行至,再以天子盛裝駕臨?若要探看北軍私下裡是如何演練、將士是否虛以應付,何勞大駕親至,臣願效犬馬之勞。”

其實不用周瑜提醒,皇帝也時刻在乎著自己的出行安危,但他到底是相信高順、龐德等人的品性,畢竟這些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軍中骨幹,更是經過歷史檢驗過的忠臣良將。此次說是冒著不測、微服探訪軍營,其實對於皇帝來說,並沒有多大的風險,只是任何事都要留有預備‘萬一’的後手,這點皇帝也很清楚,他早已讓天子儀仗跟在自己身後出城,作勢前往上林苑,實則在出了南門後便折轉過來,與皇帝走向同一個目的地。

“算算腳程,鹵簿還有多久到鳴犢原?”皇帝問道。

荀攸心算了一下鹵簿的速度,出聲答道:“若是路上不出事故,尚有大半個時辰。”

“大駕起行,總愛什麼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上次在河東也是,心急火燎的戰事非得遷延最後,還得先遣一軍平叛,這纔沒有耽誤戰機!今後若要出關東,帶上這副儀仗,難道又要故技重施?這像什麼話?世祖皇帝征討天下,也曾擺過這些架勢麼?”皇帝忽然沒了好脾氣,不滿的說道:“讓人乘快馬去尋,限他半個時辰內必得趕至,否則就都給我走回長安去!”

荀攸冷靜的答應了一聲,知道皇帝這是有意借題發揮,也不多言,正準備安排人手趕赴。黃門侍郎毌丘興知是個表現的機會,立即毛遂自薦,皇帝看了看他、又看了身子依舊病懨懨的法正,便揮手允準了。

“走,去鳴犢原,看看高順他們在練什麼。”皇帝見毌丘興拍馬離去,環顧一週,對這些精挑細選出來的、或是史書留名、或是默默無聞的殿前羽林、虎賁郎們,緩緩叮囑道:“若是練得好,你們得學著,若是練得差,你們也得自省!”

“謹諾!”

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
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六十五章 白波壘築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八十四章 事終有定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職乃決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阿勒泰市| 芒康县| 呈贡县| 南江县| 上虞市| 乡城县| 通河县| 若尔盖县| 桦川县| 老河口市| 长乐市| 周口市| 页游| 新田县| 个旧市| 昭平县| 中超| 南通市| 磐安县| 磴口县| 四平市| 盐池县| 莱芜市| 平和县| 平定县| 乌兰浩特市| 肥东县| 英吉沙县| 保山市| 阳春市| 芦溪县| 开远市| 普陀区| 务川| 沂水县| 永善县| 高阳县| 柳林县| 桓台县|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