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樑甫吟】

“爲今之計,我等該當何如?”劉範這是首次親身經(jīng)歷這個陣仗,有些手足無措。

黃琬抿緊了嘴脣,說道:“我這就修書一封,託人送往蜀中,望劉君郎能早日醒悟。”

“這、有用麼?”劉璋幾乎是口無遮攔的說道。

“你們幾個晚輩說的話他不信,我說的話難道他也不信麼?”黃琬下意識的反駁道,忽然擡眉看了劉璋一眼,只見劉璋那一雙圓眼熠熠閃光,漆黑的瞳仁深不見底。黃琬未及多想,他驟然意識到一事,脫口問道:“既然家書可通蜀中,那關(guān)中的商旅、行人自然能通達蜀地,劉君郎如何會不知朝廷近況?”

這倒是劉範幾兄弟沒有想過的問題,他們一開始就將注意力放在劉焉迷信方士這一點上,只以爲益州崇山峻嶺、消息本就難通,故而根本沒有注意到其間的蹊蹺之處。

劉範與劉誕此時不由得皺眉沉思,若有所悟,而劉璋的臉色也立時茫然起來,那雙清澈的圓眼也失去了神采。

黃琬將三人的舉動看在心裡,輕輕點頭說道:“必然是有人故意隔絕消息,不僅攔截了朝廷派往蜀中的使者、更使蜀中難以探知外間詳情。劉君郎定是爲人矇蔽耳目,故不知天下之事,又遭方士蠱惑,遂不信爾等之言。”

“張魯!”脾性直率的劉誕突然拍了一下桌案,輕喝道。

劉範跟著輕嘆一聲,愁眉苦臉的說道:“張魯修習五斗米道,與太平道淵源頗深,阿翁因爲……咳,故遣其爲督義司馬,帶兵往漢中討賊。哪知此人表面溫馴,其實是反覆之輩,竟殺害太守,據(jù)守漢中,隔絕朝廷與益州往來。阿翁一向爲國忠貞,從無違逆之舉,如今卻被奸賊矇蔽、使朝廷與阿翁生出嫌隙。張魯此人,合該嚴刑發(fā)落、罪不容赦!”

這裡面有個隱情,張魯一介方士、手下信徒甚廣,之所以深受劉焉信任,主要還是因爲他的母親盧氏。其母深通鬼道方術(shù),又姿容豔麗,常借講解天象雲(yún)氣爲由往來劉焉府上,彼此有過一段情緣。劉焉恐怕就是爲其美色所惑、又迷信天象,所以才連親兒子的話都不信。

劉範猜測到其中因果,但爲尊者諱,又不能說與黃琬聽,只好含糊帶過。此外,他也需要將所有的責任與罪過推卸到張魯頭上,只有這樣,才能保全他們?nèi)业男悦c前程。

黃琬無暇去想這其中複雜的關(guān)係,他此刻與劉範抱著同樣目的,眼下自然要先考慮最重要的事情。思索罷,他很快伏案書就了一封信件,又交代門外蒼頭:“去請敬達過來。”

這一去隔了約半刻鐘纔回來,與蒼頭同來的是位二十八、九歲的男子,身材中等,態(tài)度溫和,舉止斯文:“來敏見過明公。”

雖然是同輩,但黃琬到底年長來敏二十餘歲,又深孚名望,故而來敏不敢在他面前託大。

“此乃內(nèi)人之弟,義陽來敏,字敬達,是太中大夫來公之後。半年前老夫遣人回江夏尋訪妻子,敬達正好隨行,剛來長安不久,朝廷尚未安排去留。”黃琬前半句是介紹來敏的身份與家世,後半句則是說明請他過來的用意。

來敏像是這才注意到劉範等人,禮節(jié)性的與衆(zhòng)人互報家名、算是打了招呼。

黃琬簡單的向來敏說明了原委,將寫好的信件放入縑囊之中,遞給來敏,說道:“這家書之中,所寫的無非是些尋常問安、懷舊敘親的辭令,即便是途中爲人暗中劫去看了,也看不出什麼要緊之處。”

“明公的意思,在下明白。”來敏一想就清楚了,回答道:“這封家書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下。”

黃琬欣慰的點了點頭,來敏是個聰明人,自然不用特意囑咐他在見了劉焉之後要說什麼話。

憑著黃琬與劉焉之間的關(guān)係,來敏對於劉範等人來說,關(guān)係也不算特別疏遠。讓他作爲南下益州的信使,既能放心此事的機密性、又能增添說服力。

劉範、劉誕等兄弟看到這裡,終於是放下心來,多日縈繞在胸口的憂愁也如陰雲(yún)般被陽光紓解排遣。他們一齊站起身來,鄭重且感激的向黃琬行了大禮,又說了許多剖肝效膽的話,這才如釋重負的告辭離去。

來敏代黃琬送衆(zhòng)人離開府門後,轉(zhuǎn)身折返回去,見到黃琬已站在堂下,用探詢的目光看著他。

“劉氏兄弟三人,長兄沉穩(wěn)有餘,魄力猶且不足;仲兄急躁輕率,易爲人言所激;至於季弟,寬柔敦厚,卻無甚遠略。”來敏言簡意賅的點評了一下優(yōu)劣,語氣中帶著不屑:“此三人可從旁吶喊以助聲勢,不可以爲大用。”

黃琬負手而立,靜靜地聽完,方纔悵然道:“老夫本意也非如此。”

來敏心中一動,笑著說道:“聖主難逢,蒲柳先秋。益州一下,朝廷重並天下之勢便無可阻擋,袁氏、公孫瓚、曹操,有膽敢頑抗者皆將化爲齏粉。光陰不待人,明公曠達廉能,就此閒居,豈不可惜?何不展悉智才,以酬陛下不世之功?”

黃琬顯然也有些意動,他放眼望著天空,遲遲未肯說話,良久,方纔做出深思之後的決定:“時候未到。”

來敏眉頭一動,早已預料到會有這個結(jié)果,但他還是不解的問道:“司空爲了在陛下面前盡顯其忠、其能,屢屢迎合上意,凡是陛下所舉之政,不假議論,便毅然支持。這回不僅是董承不滿,就連司徒、楊氏都心懷怨意。如此急功近利,實非長遠之道啊。”

“趙氏這些年聲望隆重,趙子柔本人德行不虧,又有能名,只要陛下還信他用他一天,任誰也動不了他。”黃琬微微搖頭,低聲說道:“馬翁叔應當也是做此想的,他們現(xiàn)在在私底下散發(fā)怨言,無非是想慫恿董承出面罷了。”

趙溫與董承就如同是皇帝在朝堂之上的左右手,地位無可撼動,來敏細想著,也覺得自己剛纔想的淺薄了。他緩步走上臺階,默默站在黃琬身邊,也不再提及此事。

“輔兵校尉吳匡已經(jīng)找過老夫了,當時他只是說了心中的擔憂,直到現(xiàn)在,才逐漸印證。”像是在閒聊一般,黃琬用若無其事的語氣說道:“劉氏兄弟不能與之謀事,就連吳匡都看得出來。”

來敏哂笑道:“吳匡智謀不足,但眼力尚可,彼是知道明公相比劉範,更能翻覆此間局勢,化險阻爲夷途。有機可乘,他能有今時今日這般權(quán)位,自然知道該如何做。”

黃琬目光一閃,悠悠說道:“吳匡之子吳班頗有豪俠勇力,此行他會隨從護送你南下,保你路上週全。到益州見到劉君郎後,你若能說其迴轉(zhuǎn)心意,那便說,說不通也不必勉力施爲。私底下要與吳班多聯(lián)繫在蜀中的吳懿、以及州中大姓,待明年朝廷揮師南下,爾等可立不世之功。”

“再回來時。”黃琬微側(cè)過身去,對來敏說道:“你就不是白身,而當爲我助力了。”

“得明公提攜,實乃萬千之幸也!”來敏不卑不亢的說道。

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fā)號施憲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chǔ)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五十一章丨兼權(quán)尚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zhàn)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nèi)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
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fā)號施憲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chǔ)潤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十二章 師友相從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急我憂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二章 堅車載重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五十一章丨兼權(quán)尚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zhàn)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zhòng)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nèi)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义区| 西和县| 新昌县| 常州市| 富蕴县| 三亚市| 卢龙县| 凯里市| 五大连池市| 海林市| 元阳县| 台山市| 乌鲁木齐县| 新野县| 达孜县| 凤翔县| 保靖县| 绿春县| 工布江达县| 新津县| 长治市| 新民市| 阿荣旗| 望奎县| 淄博市| 涟源市| 乐平市| 巴彦淖尔市| 绥芬河市| 昌平区| 清新县| 通海县| 光山县| 平和县| 兴文县| 漠河县| 华蓥市| 丰城市| 阿克陶县| 威远县|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