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

“土相扶爲牆,人相扶爲王。”————————【北史·尉景傳】

這時車駕剛拐過一個彎,輪轂碾在一顆石頭上,車身顛簸了一下。

周忠正自矜的笑著,此時身子隨著車身一震,恍然驚醒——事情恐怕沒這麼簡單!

若是要跟法衍等人一樣選擇依靠皇帝、站在皇帝的陣營,周忠早在一年前就有這個機會了,何苦捱到今日?

那是在王允誅董之後,皇帝爲了在朝堂之上佔據一席之地,與王允就新編北軍一事展開博弈。原尚書丞趙戩陰受王允之命,對北軍的錢糧百般剋扣,皇帝求而不得,選擇繞過中臺內朝,徑直向他以及少府兩個外朝官下詔調撥。前少府田芬由於婉拒了皇帝的要求,被外調刺史;而自己卻因爲當時看好皇帝這一方,故而傾力支持。

有這麼一個淵源在,可以說周忠是最開始的一批有機會親近皇帝的大臣,只是他的立場傾向於楊氏、黃琬這一邊,故而在王允被免之後,便開始與皇帝疏遠。不僅如此,他還曾在鹽鐵專營的事上公開與皇帝唱反調,可以說是與皇帝的政見並不一致。

以放棄自己的利益需求、放棄楊氏與黃琬等政治盟友爲代價去投靠皇帝,中途上車,這明顯不是件劃算的買賣。

自己與皇帝之間的立場並不是那麼容易調和的,這一點相信皇帝心裡也清楚,可怎麼荀攸還是找上自己了?

周忠端詳著荀攸,心裡忽然想到一點,如果對方不是代皇帝來拉攏他,那就只能是荀攸藉著皇帝的幌子——

想爲自己打算。

周忠想起適才自己因爲突然蒙受調任而陷入震驚,還是荀攸在一旁暗地提醒了他,纔不至於失禮。

聯繫起因果事由,周忠心裡愈發篤定了自己的猜測,遲疑著說道:“今日議事,本以爲老夫只是隨堂備問而已,誰知驟然得了陛下委派,擔當重任。實在讓老夫驚駭莫名,若不是有荀君在一旁提醒,老夫恐怕就要爲人貽笑了。”

荀攸輕輕一笑,身子隨著車駕行使的幅度而搖晃著,面上隱隱現出自得之色。

周忠見了,心中一動,忍不住張口問道:“莫非荀君……?”

“不錯。”荀攸大方的應下週忠即將問出的話,笑著說道:“正是我在此前向陛下舉薦了周公。”

周忠的神情有些許恍惚,旋即不解的望向荀攸。

荀攸這時調整神色,語重心長的肅容道:“如今陛下伸張君權,削奪臣下,黃公、楊氏等人因此而勢弱,不能長久。今後若一旦有事,周公又將置於何處?”

周忠聽了微微蹙眉,黃琬這一次因爲華山崩而爲皇帝替罪受過,繼任司空的不是關東人而是關西人士孫瑞就很能說明問題——皇帝有些對關東士人不滿了。

雖然他敬重士孫瑞的才幹與德行,並認爲對方足堪受任司空,但在立場與利益面前,他還是感到了一絲危機。

荀攸繼續說道:“周公雖然廣智多聞,年高而德劭,名隆而望重。但一直在司農任上,而司農職權侵移、漸重少府,除農桑以外,竟無他事,淪爲虛職。若要有所伸張、使羣僚敬從,不妨由水衡開始。”

“荀君……”周忠與荀攸對視著,目光顯出少有的凌厲,似乎想借此看透荀攸的內心。

可對方眼睛澄澈,如幽幽密林之間藏匿著的深邃潭水,冰冷沉靜、又深不可測。

周忠想從荀攸的眼神中看出什麼來,但荀攸掩飾得很好,讓他無功而返。他接著嘆道:“實在是高看老夫了。”

不知不覺間,兩人的車駕已緩緩行到宣平裡附近,周忠不曾想到荀攸向皇帝舉薦他爲水衡都尉,居然是爲了讓自己做荀攸的羽翼。在朝中名望才幹皆備的大臣並不多、權位低微、性格弱勢的則更在少數,其中周忠就是這麼一個人。他與江夏人黃琬一樣都是從邊郡走出來的名臣,地域與派系上勉強屬於關東的一方。

荀攸正是看中周忠身上所具備的這些特徵與烙印,所以纔有意和周忠結爲盟友,就像是黃琬的背後有弘農楊氏,周忠的背後也能有潁川荀氏。

黃琬有了楊氏的支持,加上其個人在關東士人心中的名望,能夠坐上司空、錄尚書事的位置。而與其在家世、資歷等方面相差無幾的周忠同樣能在荀氏的支持下,坐上三公的位置,甚至還會取得比黃琬更大的成就。

原因無他,就憑周忠背後即將站著的是潁川荀氏,就憑荀攸的才智,以及……皇帝的縱容。

畢竟對皇帝來說,臣子的派別內部出現勢力分化,更有利於集權與平衡。

“周公何必菲薄?”荀攸不失時機的說道:“廬江周氏與江夏黃氏比起來也不遑多讓,陛下曾於私處言議三公之選,論及九卿之中,除了太常、光祿勳以外,就屬周公最爲堪任。”

太常趙溫追慕名利、熱衷機關,事事以奉上爲主,有失大臣秉性,若讓他做三公,其德豈能配位?至於光祿勳楊彪倒是資歷足夠,但楊氏現今內耗嚴重,對於究竟是鋒芒畢露還是韜光養晦始終沒有一個決斷,也沒有一個領袖般的人物,短期內恐怕很難選出一人走上臺前。

周忠心裡冷冷的辨析著兩人的優劣,最後竟得出自己纔是最合適的人選,只是差一個契機的結論。

他心裡不由得被這個結論驚了一驚,眼下這荀攸遞過來的,豈不就是一個合適的契機?只要自己把握好了,勢將成爲繼其父周景以來,廬江周氏的第二位三公。

不管怎麼說,雖然周忠對於汲汲鑽營沒有什麼興趣,但機會就在眼前,自己決不能迂腐守舊,坐失良機。

“老夫見陛下施政,看似要再效光武皇帝、中興漢室;其實,學的都是孝武、孝宣皇帝的做法,霸道過於王道。而荀君與平準監賈文和常爲陛下籌劃,我還以爲荀君……哈哈,真是沒想到。”從長安西南的未央宮到城東北的宣平裡雖然要花上一番功夫,但周忠每日都要走這條路,對路上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早已瞭然於胸,如何不知道車駕正在有意兜圈子?

周忠挺身張望了一會窗外寂靜的街道,旋即將目光收回,集中在荀攸身上。

“沒想到如何?”荀攸不以爲然的回了一句,言語裡難得有一點玩笑的意味,他稍稍緩和了氣氛,輕飄飄一句話卻彷彿帶著一絲沉重:“賈令有他的路要走,我又何必隨他?”

荀攸鎮靜地看著周忠,一字一句的說道:“我有我的路要走。”

聽得荀攸如此篤定的語氣,周忠忍不住揚起眉頭,微微一笑,衝其頷首道:“荀君到底是荀君,果然正當其稱!”

兩人突然開懷大笑起來,一箇中氣十足、一個剋制低沉。

車廂裡驀然傳出的笑聲立時蓋過了滾滾的車輪聲,迴盪在車身後對街道上,跟著傳進了比平民所在閭里還要燈火璀璨、彷彿兩個天地的宣平貴裡。

周忠笑著笑著,思緒不由得飄到遙遠的廬江郡,自己的兒子雖然死了,但至少還有人能繼承家業。

潁川荀氏尚欲有所作爲,如今該是時候給老家寫封家書了——周忠心中做下了這個決定。

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
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獨坐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十五章丨趨於歧途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二百三十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宜春市| 保定市| 新巴尔虎左旗| 简阳市| 兴山县| 平顺县| 集安市| 辽阳县| 林芝县| 镇原县| 尼玛县| 灵川县| 吉林市| 三原县| 天祝| 于田县| 当阳市| 宜章县| 中宁县| 察雅县| 兴安盟| 子洲县| 平凉市| 潜江市| 徐水县| 霍邱县| 元朗区| 西华县| 土默特左旗| 巴林右旗| 康定县| 滦平县| 马尔康县| 新化县| 霞浦县| 安仁县| 上栗县| 北碚区| 乌什县|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