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

“行遠疾速,而不可託訊者與?”————————【荀子·賦】

“胡說!你沒修它,它怎麼突然就倒了!”張固神色有些激動的說道,他定了定神,趕緊從地上爬了起來,繞著顏色黯淡的地動儀走了一圈,卻發現地動儀的背後依然是一個巨大的空洞,裡頭零件並不齊全,只有一根圓柱斜斜的倒在一側的口上,正巧觸碰了殘存的龍嘴機關。

看到這裡,張固心裡這才鬆了一口氣,馬鈞的年紀還沒有他大,即便是天縱奇才,短短半年的時間內也絕不可能在沒有圖紙和原理的情況下,將他祖父張衡窮極一生心力所造的東西給修復如初。只是在慶幸之餘,張固又有些對地動儀仍沒有修復的失望,隨之而來的,更是覺得納悶:“真是怪哉……”

“我等適才也沒人在旁走動,好端端的,怎麼會突然倒了呢?”馬鈞也是很納悶的樣子,接口說道。

“難道是外間的動靜?”張固開始推測起來,他記得家裡曾經有說過,地動儀剛開始研製的時候十分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直到他祖父張衡將其改進以後才解決這個問題,此時他順著先例推敲到:“我來時聽說國家要出城去鼎湖宮查看鼎湖和附近的水渠、屯田,會不會是途徑的鹵簿引發的?”

天子出行的大駕向來都是羽林導從、鼓吹、旌旗章表等車馬,前後從者數千人,隊伍浩浩蕩蕩,過往動靜不小,車輪過處的震動影響到這裡也是有可能的。

馬鈞卻不以爲然的搖了搖頭,當即否定道:“要走也是走南城牆正中的安門,如何會走覆盎門?靈臺離安門和鼎湖宮太遠,再大的動靜也傳不到這裡來,再說了……國家也不像是喜歡折騰這些的人。”

張固眉頭一挑,心說你好像就見過皇帝一面,怎麼說出這麼一副相知甚深的話來?他哪裡知道在馬鈞心中,皇帝平易近人,不講虛禮,如果真要去鼎湖宮查看屯田,絕不會擺出這麼大的陣仗去擾民。

剛纔這出響動沒能瞞過隔壁屋舍裡的人,幾個在旁邊屋舍的靈臺待詔敲門走了進來,他們分別負責候風、候氣、以及監司晷景。這些個月來關中滴雨未落,不僅是靈臺令劉琬,就連他們這些司候氣象的屬吏們肩頭也擔負著巨大的壓力,此時每人都是心絃緊繃的時候,忽然聽見這麼一聲響動,每個人的臉上都不怎麼好看。

“這是怎麼了?”一個身材瘦高的靈臺待詔擡步走了進來,目光往下一掃,只見地板上到處散落著食盒的碎片、以及沒吃完的飯菜,還有一隻滾到角落裡去的銅丸。他當時就皺起了眉頭,語氣不悅的說道:“你們兩個太學生,把這裡當什麼地方了?國家開恩,讓你們倆來修復儀器,可你們卻在這裡胡鬧!”

身後幾個跟進來的靈臺待詔似乎也想跟著聲討,但看見馬鈞之後,便剋制了許多,沒有把話說的太重。

“不、不!”馬鈞一緊張,口齒不清的老毛病又犯了,半天也擠不出一句話來,只好一手指著地動儀一邊吞吞吐吐的說道:“剛、剛剛是它……”

“剛纔是我等不慎觸碰,故而使立柱傾倒。”張固突然伸手攔住了馬鈞,搶白道,他此時已然鎮定了些許,語氣清晰的對這些人說道:“本想著看能否有所修復,誰知驚擾了諸位,還請見諒。”

那瘦高個似還有話說,卻被身邊一人偷偷拉了拉衣袖,低聲勸道:“罷了,他們是太學生,多少給些顏面。”

“是啊,小心過幾年完結學業,出來做你上司。”另一人緊跟著在身後不緊不慢的說道,語氣有些幸災樂禍。

這個時候的太史令不單是掌握記史,還掌天時、星曆,凡國祭祀、喪娶,吉日及時節禁忌等都由他負責。靈臺起初是掛靠在太史的名下,其長官靈臺丞只有二百石的品秩。

在上一次太史令王立司候日食失誤以後,皇帝趁機分割了太史掌司天時、星曆的權力,將其劃出來單獨建制,不僅讓太史令逐漸成爲純粹的史官、在朝中的話語權大幅縮水,更是將對天時星象的解釋權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靈臺令由此得到了等同太史令的六百石品秩,連帶著底下的那些靈臺丞、靈臺待詔、靈臺舍人也水漲船高,饒是如此,靈臺待詔仍是一個區區二百石的小吏。馬鈞與張固所在的格物院如今雖然除了祭酒韓暨是六百石的品秩以外,其下的匠人掾吏都還沒有安排品秩與編制,但馬鈞他二人還有一個太學生的身份。

太學生雖然沒有品秩,但論及資源、前途,哪一樣都比他這二百石的靈臺待詔要強,這也是靈臺諸人雖然對馬鈞態度由過度熱切變作平淡,卻始終不敢冷嘲熱諷的原因。

那個身材瘦高的靈臺待詔一時哽住了,他是負責司候氣象的待詔,這幾個月以來一直都沒有發現任何有關下雨的徵兆,這讓他一直都心煩意亂,加上天氣這麼熱,身邊稍有些動靜就會發怒。此時一通宣泄之後,他也慢慢冷靜了下來,但嘴上仍是強硬的犟道:“太學首重的是明經,經營科能做什麼?”

不過他也只是小聲嘀咕,再度面對馬鈞等人,話裡話外開始變得客氣了許多:“靈臺是溝通天地之所,凡事都要有所敬畏,今天的事就算了,若再有下次,我可就要稟報劉公了。”

“唯、唯。”張固滿臉帶笑的謝過諸人,並保證將此處打掃乾淨,這才讓衆人逐一離開。

等衆人一走,張固像是渾身脫了力氣一般,癱倒在地上,如釋重負的喘了一口氣。

“你適才爲何要攔著我?”馬鈞也跟著坐在一邊,略帶埋怨的說道:“按書上的說法,若非人爲,而地動儀突然有警,這必然是……”

“德衡,你少說兩句吧!”張固無奈的看了馬鈞一眼,苦口婆心的說道:“地動儀都尚未修復,你便說它警示了地動,這說出去誰會信?”

馬鈞明白張固謹慎的用意,但他認爲這個事不管準確度有多高,都要提前告訴朝廷一聲:“若真是某處有地動,朝廷就該提前預備賑濟,不然等消息傳過來就晚了。”

“你知道地動是在哪個郡國麼?”張固也是氣結,他知道馬鈞在技藝上可謂是頭腦靈活,但對於這些世故卻不甚練達,有時候還要跟他細細剖析才能明白:“如今正是多事之秋,黎庶無不惶恐,你再貿然上報一個查不出來由、方位的地動,要是說對了倒還罷了,要是說錯了……一句‘妖言惑衆、擾亂人心’的罪名就會先要了你命的。”

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
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二十五章 窺圖訊鼎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二百六十四章 局勢突然第四百四十五章 恃其利我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章 爾牧來思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七十七章丨鴻門倒戈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百三十六章 蛛絲疑影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應走耳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十一章 斯言既發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五百五十五章 柄刃互持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百七十章 鴻莊相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八宿县| 信宜市| 莱州市| 中牟县| 韶关市| 嘉定区| 曲靖市| 紫金县| 白山市| 昌平区| 通海县| 柳林县| 临洮县| 缙云县| 夏津县| 墨竹工卡县| 中西区| 皋兰县| 宁海县| 象州县| 清涧县| 岢岚县| 徐州市| 灌阳县| 永川市| 保亭| 方山县| 敖汉旗| 澜沧| 江西省| 鄱阳县| 同心县| 峨眉山市| 石林| 岑巩县| 萨迦县| 林芝县| 建瓯市| 德清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