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章 推刃之道

“臣不討賊非臣,子不復仇非子。”————————【春秋公羊傳】

此時不是讓臣子揣度君心的時候,皇帝說完,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讓自己感到爲難的地方:“先說曹操,我適才也說了,爲父報仇乃天經地義,本無可厚非,但他遷怒無辜,這確實有罪。朝廷一向伸張愛民之意,曹操擅自妄爲,我本該嚴加懲處,可如今正處用人之際,若是太過切責,曹操索性去投奔他的舊友袁紹,如此二袁連接聲氣,中間再無阻礙,屆時該何如?若不聞不問,對其恩遇親近,那又置王法於何處?

除了劉表、公孫瓚以外,處在袁氏兄弟中間的兗州,也就是曹操的立場,對皇帝來說同樣至關重要。他們也是皇帝‘合衆弱’的爭取對象,只是他們二人之間齟齬,不太好辦。

“唯。”荀攸說道:“臣也是如此以爲,曹操、陶謙各有大罪,但時局如此,倘若朝廷對彼等稍有失當之處……可就不止罔顧王法那麼簡單了。兗州地處二袁之間,天下之中,四戰之地。曹操有雄才,朝廷正需要他鎮守此處,隔絕南北,以免二袁聯結聲氣。即便是要定罪,那也得等到以後再談及此事,而不是現在。”

賈詡曾認爲皇帝是個鐵石心腸的人。

爲了掌握權力,他可以狠心剷除、甚至是逼死王允;爲了制衡朝局,他可以讓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女人成爲皇后;爲了那虛無縹緲的雄心壯志,他可以放棄去學光武得天下的成功案例,毅然選擇最大的難度、不惜犧牲少部分人的利益。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在爲徐州百姓的慘死而感到惋惜,甚至想將始作俑者曹操、陶謙兩人繩之以法。古往今來,要想爭奪天下,誰會有這些婦人之仁,誰又會把這些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賈詡自己也知道,真正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去管曹操等人犯下多大的罪過,該給兗州牧的給兗州牧,該用名利拉攏的就用名利拉攏,只要暫且收攏他們的心,能爲自己所用,最後平定天下就好了。

給黎庶伸張王法,在這個世道中論是非,說起來是多麼的可笑,但皇帝似乎還是想在利益與公道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這還是那個冷漠無情的皇帝麼?

賈詡看著皇帝微皺的眉頭,心裡不由涌現出一種很複雜的情感,而且隱隱覺得哪裡不對。

秋後算賬,已經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了。

皇帝接受了荀攸的這個方案,他手裡拿著繮繩,目視遠處,那幾個在乾涸的渠道里放牛撒尿的牧童正躲在橋下,對著皇帝這一行衣著光鮮的貴人們好奇的指指點點,時或傳來一陣鬨笑,似乎有個小孩大言不慚的立下了‘丈夫當如斯’之類的宏願。

在這個時代,有的人一出生就擁有世間的一切,有的人一出生就註定給前者做牛做馬,有的人死了會有千乘萬騎前去弔喪,有的人活著那也是待宰的羔羊。

世道就是這樣,皇帝從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他若是真的自私,大可不必這麼麻煩,與士人共治天下就好了,死了之後輕輕鬆鬆就能得到一個‘美名’。

可那樣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活著就是要試著挑戰那些可爲卻難爲的事情啊。

皇帝輕輕別過頭,看向一直沉默不言的賈詡,笑道:“賈公可有什麼良策?”

賈詡恍然回過神來,遲疑了一下,隨即答道:“兗州關係緊要,曹操收降青州黃巾降卒,頗有武功。若是能使其投效朝廷,足以攔住袁氏兄弟合兵,讓朝廷有機會各個擊破。若是任其自至,則關東南北一體,將愈加難制。”

他並不在乎曹操屠城是否有失仁義,他只在乎的只是‘利害’這兩個字:“曹操即便有違仁義,那也是陶謙有過在先,朝廷稍加戒書斥責即可,絕不能嚴懲貶抑。”

這是早先議定了的事,不過是複述了一遍而已,並不是賈詡真正的想法。皇帝點點頭,眼睛仍舊是盯著賈詡看。

賈詡垂眸避開了皇帝的直視,眼中光芒閃動,狀若無意的說道:“陛下有意維護朝廷威權,自然責無偏待。既如此,天下以身試法的方伯可不止曹操、陶謙二人,公孫瓚當年擅自帶兵越境,南侵冀州,其罪不小。孫文臺擅殺州官,肆意攻伐,其人雖死,亦不能就這麼算了,不然王法何以立?”

皇帝臉色頓時變了變,竟是沒想到賈詡會這麼說話。

“大司馬吳漢當年揮軍入南陽,所行也是多遭殘戮,光武皇帝可有降罪?麾下之將尚且如此,何況其餘?”賈詡也不管這話有多麼的驚世駭俗,自顧自的說道:“再者說,曹操爲父報仇……”

賈詡有意無意的看了荀攸一眼,接著語出驚人道:“未必有罪。”

荀攸的呼吸突然急促了起來,恍惚間,他想起了鄭玄。

“曹操爲父報仇,到底有沒有罪,臣以爲不如先下廷議,定議之前,不宜論罪。”

場面沉默了很久,久到橋邊那夥牧童都覺得無趣而離開,久到荀攸都有些心慌的時候,皇帝說話了——

“可。”

賈詡得意的笑了,果然,在這個事情上,皇帝依然是那個刻薄寡恩的皇帝,只是他對臣子是無情,對黎庶是有情。

萬年令在收到傳召之後,先是不可置信,反覆確認幾次後,方纔在張繡的催促下從縣衙走出來。他生的身材肥大,走起路來步步生風,很有一副‘官相’,但這種儀態未能保持多久,便在坎坷的道路上蕩然無存。

他走了老半天,張繡騎馬跟在旁邊,一臉的不耐煩,心有怨氣的他根本不願意將皇帝爲什麼要這麼做的緣故告訴萬年令,這讓萬年令心裡愈加惶恐不安。

好不容易走到了,張繡前去通傳,沒多久就回來了,萬年令以爲這就可以見駕了,誰知道張繡卻帶了皇帝的一句話:“讓他怎麼走來的,就怎麼走回去!”

萬年令走過來又走過去,哪裡不知道自己定然是惹惱了知道皇帝,所以才藉機懲治他,既然如此,何必繼續留任等待真正懲罰的詔書?倒不如就此離去,也好顯得自己不願受辱、並藉此博名。

於是他想到做到,當天晚上就掛印離去,沒想到這正中皇帝下懷,他早已選中了接任者,又哪裡會在乎這個萬年令?

等到第二天皇帝啓程時得知了消息,當時就氣笑了:“真是一出高風亮節!”

“我本只想將其降官黜退,好歹全其顏面。可他如今這麼做,倒顯得我是錯的了?”皇帝冷聲說道:“去傳楊沛,把這人抓來,明正典刑!”

荀攸在一旁看著不說話,心裡卻是想著,恐怕這一切都在皇帝的預料之中。

這個萬年令註定要成爲蕩起波浪的第一個石子。

大駕還沒返京,他已經可以預見長安將會掀起多少風浪了。

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
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三十五章丨詔旨奪權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四十四章丨兵以攻弱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百二十一章 視事如紋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國基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十三章丨尊長之訓第十四章 憂鬱生疾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一十二章 保以尊貴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体育| 星座| 区。| 余庆县| 涟源市| 陵川县| 兴义市| 浑源县| 江达县| 肃宁县| 鹤壁市| 南江县| 历史| 鄂托克前旗| 那曲县| 牙克石市| 南阳市| 遂宁市| 甘谷县| 卓尼县| 大荔县| 海晏县| 波密县| 镇安县| 苏州市| 武穴市| 徐闻县| 黔江区| 长春市| 车致| 乐东| 惠州市| 通化县| 黄陵县| 梁山县| 山东省| 浦江县| 景德镇市| 阿合奇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