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論語·泰伯】

建安五年春,二月初七。

經過蔡邕等人的共同評閱,最後擇選出十份最優秀的策試卷,由皇帝排出次序後,親自在宣室召見了前五個人。

這五人分別是司馬芝、諸葛瑾、蘇則、張既、賈逵,其中四個都是治劇科,只有司馬芝一人是明法科出身。根據皇帝的親自排序,前五名裡沒有一個明經,這不但是因爲那五個都是耳熟能詳的人物,更因爲皇帝要藉此表明重實務、輕虛名的信號,以此拔高治劇科的地位。

治劇科相當於後世的行政管理,教導太學生如何進行綜合性的政務工作,相比於專業性強的經濟、經營,治劇科的學生將會是吏治優良的基石。

皇帝在宣室例行公事的對諸葛瑾等人勸勉了一番,叮囑衆人不要忘記‘爲國爲民’四個字以及殿試的題目‘何爲民憂,何爲民樂’。諸葛瑾等人都是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皇帝,他們發覺高高在上的天子其實年紀比他們還要年輕,但是說起話來卻威勢十足,雖然並未冷面相對,但不茍言笑的姿態也讓人心裡發憷。

太學策試就此告一段落,殿試諸生大部分按成績被分配到卿署,比如經濟科多在少府、大司農,經營科多在將作監、都水監等地,有不在朝廷的,也被安排到地方的相應位置如郡曹、縣長之類。

這些安排全由吏部負責,皇帝最後進行確認,除了將幾個熟悉的名字特意進行安排以外,其他的都沒有什麼問題。

比如遊楚就被授任爲枹罕長,那個地方前些年才從叛賊宋建手中收回來,由於地處偏僻,枹罕羌多於胡,農桑不興。

在別人眼中這無疑是塊險地,遊楚卻是大大咧咧的將任命的憑證文書與縣長的銅印黃綬塞到箱篋裡,一邊對張既等人說道:“別看這個枹罕長只有三百石,大小也是一方之守,百里之內皆我爲主,其他人就算做了州吏、郡曹,又哪裡比得了我自在?”

“你這麼想也好。”張既彎腰替他收拾書簡,取笑道:“每月有四十斛糧,在涼州,一石糧有數百錢吧?折算起來,可比關東諸縣令長的俸祿要豐厚許多。”

“俸祿都是半糧半錢,我也就剛好夠吃的。”遊楚嬉笑著說道:“好在隴西那個地方多羌氐,可以常吃羊肉,那裡的胡樂我也想聽聽,以後再見時說不定我都會胡笳了。”

“聽聽、聽聽。”賈逵滿面春光的站在門邊,此時忍不住笑著說道:“還沒到任呢便想著自己,天子說的‘爲國爲民’,全給忘記了。”

衆人立即高興的笑了起來,但笑聲之下,難掩深深地別離之哀。他們都知道,朝廷授官以後,此身便不自由,以後天南地北,再也難以像今日這般談笑了。

“也不知道國家會將你們授予何職。”對於張既他們名列前茅的五個人,皇帝沒有讓吏部主持,而是要親自爲他們規劃了去向。這無論分到什麼職位,都是身負聖恩,比其他人都要貴重。

遊楚將整理好的箱篋蓋上,轉過身來說道:“聽說嚴象被拜爲鉅鹿郡戶曹,我想你們五個總不會比人差吧?”

張既看了看賈逵,搖頭說道:“一切等候天命,也不是我等能做主的了。”

遊楚伸手拍了拍張既的肩,作爲與他關係最親近的好友,他是最希望對方能有一個廣闊的舞臺,只有這樣,纔不會委屈了對方的才華。

過了兩日,張既等五人被太學僕射潘勖喚至明堂,當著一衆人等的面授予了皇帝親批的授職詔書。

諸葛瑾與司馬芝被留在朝廷,分別爲司空掾與廷尉奏曹掾,一個是公府、一個是卿署,雖是各得其所,但高低已見。而蘇則也留在了長安,正式接替了左靈,擔任京兆郡丞一職。而張既與賈逵分別外放,一個是陳倉令,一個是南皮令。

陳倉與南皮都是大縣,陳倉是三輔西方重鎮,常年爲大軍屯駐之所,前次又在這裡出了不少事,皇帝將張既派往此處正是爲了恢復陳倉這個樞紐。

至於南皮,不久之前還是渤海國的國都、劉碩稱帝的僞京,賈逵善於謀斷,有他在哪裡,既能掃清袁氏餘毒、又能積極配合渤海鹽田的開發。

皇帝對這五個人的安排可謂是用心良苦,在趙溫從蜀中回來後,他甚至還玩笑道:“諸葛瑾爲人敦厚清雅,不遜其弟,如今給司空作掾屬,司空該如何謝我?”

“三府無私吏,彼等都是陛下的掾屬。”趙溫輕聲說道,他眉宇間縈繞著淡淡的隱憂,似乎有什麼煩惱,最後猶豫了會,還是說道:“臣從蜀中回,於益州諸事多有略聞。如今南中蠻夷未經馴服,踞縣稱王、佔洞稱侯者比比皆是,雖畏懼朝廷天威,不敢造次,可南中漢民多因此飽受殘虐,假以時日,恐必有兵禍,陛下不可不察。”

“南中?”皇帝皺了皺眉,神情嚴肅的說道:“爲何益州刺史從未提過此事?”

“邯鄲商近年來許是忙於供應糧草東下長江、或是北出武都,精力僅專注於蜀郡等富盛之地,無暇他顧。”趙溫委婉的提到,其實邯鄲商不是不知道南中複雜的矛盾,而是存在著僥倖的心理。

像是這種矛盾,萬一解決不好,直接釀成大亂,最後又是誰的責任?而若是不去管他,任由這樣發展下去,幾年之內或許都不會有問題,那時候邯鄲商早已藉著籌糧的功勞運作關係,調任他處了。只要南中在他任內不出事情,他就沒有費心思去折騰的必要,至於以後蓋不蓋得住,會出什麼亂子,也就與他無關了。

這其中的門道,不用趙溫挑明,皇帝只略想一瞬,便就明白過來。他心頭微惱,邯鄲商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主動去擠爛瘡,可那些本地的豪強大族卻與此利益攸關,所以纔會說動趙溫。

“臣以爲,此時不急於派兵,可下詔促使益州刺史關切此事。若說原先邯鄲商可以籌措軍糧,無暇顧及爲由推脫,但詔書既下,諒他也不敢不奉詔行事。”趙溫在來時的路上就想好了建議,進言說道:“由刺史、南中四郡太守施以懷柔,蜀中派駐一員大將,以備不測。如此恩威並施,蠻夷必垂首順服。”

“此事得從長計議。”皇帝緩緩呼出一口氣,如今雖境內安靜,但四面都有不少隱憂,北有烏丸、鮮卑;東南有山越;西南有蠻夷……然而事得一件一件做,飯得一口一口吃,那麼多困境都渡過了,還怕這些?

“對了。”皇帝腦海裡忽然閃過一個人物,語氣不冷不淡的問道:“傅幹不是在犍爲做過幾年的屬國都尉麼?他現在是隴西太守?用個別的理由把他詔來,就此事好好問一問他。這幾年裡,他在犍爲任上都做了些什麼,蠻夷肆虐地方,他就一點都沒有作爲麼?”

經過幾次損兵折將,原隴西太守劉繇早已被罷黜,取而代之的則是當時從蜀地北上參與追剿韓遂、立下微功的傅幹。其實傅幹在犍爲任上不是沒有留意到當地的情況,只是當時整個朝廷上下都在關注著中原、一切以興復天下爲重,哪裡還有餘暇關注西南邊鄙的小事?

皇帝讓趙溫傳傅幹入京僅是瞭解情況,並沒有任何用兵的想法,至多是效仿歷史設立一個庲降都督,用來南撫夷越。而在當前,軍事上將要進行的一番動作極大的牽扯了皇帝的心神,開春之後,他將車騎將軍朱儁傳喚進宮。

自光武皇帝中興以後,偃武修文,大規模的裁撤、廢除郡國兵,只保留了邊境的幾處營兵以及中央禁軍。這樣做雖然極大的緩解了軍費,裁撤的士兵也成爲了務力農桑、恢復經濟的主要勞動力,但也導致朝廷的軍事力量出現大規模的滑坡,日後無論是羌漢戰爭還是平定民亂,頻繁的靠著出動南北軍來解決。

郡國軍事力量的薄弱也導致地方應對叛亂的能力削弱,地方豪強結塢堡自守,操練家兵,儼然成爲了替代郡國兵的地方軍事力量。皇帝尤記得自己在蔡邕等人編的《東觀漢記》裡看過,當初光武皇帝度田,天下各郡叛亂此起彼伏,朝廷難制,最後度田也不了了之。

如今皇帝鑑於前車之覆轍,出現這種局面自然不會全靠南北軍四處救火,所以他早做籌謀,放張遼、徐晃、太史慈等人鎮守關東。然後著手恢復郡國兵制、更戍制,這次傳召朝中碩果僅存的宿將朱儁,正是爲了商討此事:“朱公於雍涼主持裁兵,一切可還順利?”

“有陛下詔書在,諸將傾力配合,臣裁撤兵馬,幾乎無有阻礙。”朱儁穿著一件緋色的武官朝服,甕聲甕氣的說道:“雍涼原有數萬人馬,經裁撤過後,只餘精卒二萬五千,分別由徵西將軍曹操、伏波將軍馬騰、護羌校尉皇甫酈統屬。”

他開始向皇帝當面彙報雍涼裁兵的成果,裁撤、解散兵馬這種事朱儁以前也做過不少,但從未像這次一樣接觸那麼多新奇的制度:“所裁兵馬略有三萬餘,其中老弱被納入當地軍屯,部分因傷殘而被裁撤者,量其功績,分別薦舉至各縣爲賊曹、亭長等職。”

“朱公以爲這退伍安置之法,可有推而行之之處?”皇帝眼望著朱儁,輕聲問道。

朱儁聞言,略作沉吟,道:“彼等伍長、什長、乃至於都候,熟悉軍旅,一旦歸入阡陌,棄械荷鋤,終日勞作,難免會心生不平。朝廷將彼等富有經驗的老卒安排爲亭長、賊曹,負責緝捕盜賊,維持地方安定,確實可發揮效用。只是……”

“難道還有什麼不妥之處?”皇帝知道朱儁經驗豐富,定是從中看到了什麼不當,只要對方說出來,自己就得想辦法解決。

朱儁伸手拈著鬍鬚,沉聲說道:“其實也不能說不妥,只是臣以爲,縱是亭長、賊曹,每日也逃不了案牘之累。每日往來公文不斷,彼等老卒久在行伍,來於草莽,哪裡能讀得懂公文、識得了律令?南北軍有教化科,每夜傳授文字,軍士自然要比其他軍旅多才,但……”

“此事我已與潘勖談起過,以後教化科不僅是爲南北軍將士教習文字,還要爲各地郡國兵、屯田兵、邊營兵提供教化。其教習,皆有當地郡學擇選學生教授,爲期一年,給其俸祿。”皇帝對此早已想到,從上至下建立一整套教育機構勢必會帶來社會上讀書人的數量增加,而官位卻是有限的,爲了預先安排以後將會冗餘的讀書人,皇帝現在就得安排分流的渠道。

去軍隊做教化掃盲、或是去邊境宣化蠻夷、還是到鄉野傳授文字,都是這些人未來的出路,而不僅僅只有做官這一條。

“臣久在軍旅,見過地方兵馬,也見過昔年三河五校,但沒有一支兵馬有如南北軍之氣魄。倘若退伍、教化之法能推行天下,我大漢不出數年,便將有數十萬勁旅。”朱儁不禁動容說道,底層士兵多目不識丁,當兵純粹是爲了口飯吃,如今皇帝不僅要傳授他們認字學法,還要在他們退伍後安排官身。

這樣的待遇就是歷數以前也是從未聽過,對底層士卒的優待高效率的轉化爲軍隊上下對皇帝的忠誠,不僅如此,文化素質得到提升的士卒在理解將令、服從指揮等方面比那些普通軍隊還要更加精銳。

如果在原來,朱儁對南北軍橫掃天下的原因僅侷限於充足的訓練、精良的軍械,那麼到現在,皇帝對南北軍的種種優待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由小見大,皇帝對普通的士兵都尚且如此著想,對萬民黎庶又會是如何呢?

“除此之外,可還有別的弊處麼?”皇帝很認真的看著朱儁,接著又問道。

“還有。”朱儁忙回過神來,想起這一件弊處,他的心就怦的一跳:“那就是軍中選舉之法。”

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
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七十章 披香暖風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四百二十章 倨忽如此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陽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十三章 裁心延算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三章 利使吞言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百一十七章 思患豫防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道馬遲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難率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針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辭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一章 試騎虎豹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石阡县| 临洮县| 晴隆县| 墨江| 安泽县| 广平县| 邳州市| 东乡县| 兴隆县| 林西县| 福海县| 荥经县| 兴海县| 博乐市| 汝南县| 博罗县| 年辖:市辖区| 文成县| 潢川县| 宁海县| 化隆| 鄢陵县| 江川县| 九江市| 甘肃省| 抚顺市| 金昌市| 天水市| 微博| 江油市| 和田市| 通渭县| 于田县| 沽源县| 昌乐县| 洛扎县| 西吉县| 承德县| 泾阳县|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