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

“此身早是屬君王,不被人僝僽。”————————【燭影搖紅】

甘陵國的王宮由於皇帝的長期駐蹕被整理打掃的煥然一新,雖然沒有添置、新建什麼東西,但居處至少要比營帳裡寬敞、舒適許多。皇帝正帶著諸葛亮、士孫萌等一批秘書郎在某一處殿內翻閱著甘陵王室的藏書,對其中一些沒見過的孤本、珍本,皇帝都會讓人做好標記,準備帶回長安。蒐集天下藏書是皇帝親政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不單是交代給了侍中崔烈編撰成集,更是身體力行,每至一處都會親自搜索,哪怕有些書皇帝不喜歡看,他也會將其留著。

由於皇帝對藏書這種事有著近乎於興趣一般的癡迷,所以當他在帶著秘書郎們暢遊書海的時候,是極爲認真、且無暇關注外界的。

穆順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面,看著皇帝撿起一本書直起身子時,主動將泡好的茶給皇帝遞了過去。

皇帝一手接過,另一隻手的手腕一抖,將枯黃色的竹簡翻了半面,長長的竹簡攤在手臂上,露出密密麻麻的小字。他淺淺的抿了口茶,餘光忽然瞥見穆順很不體面的皺了皺鼻子,皇帝把著茶碗問道:“你這是做什麼?”

“稟陛下,奴婢不喜歡書簡味。”穆順老老實實的答道,一臉的無辜。

皇帝明顯不信,又問了:“那石渠閣你怎麼就待得住?”

兩人數年來相處培養的默契立即幫了穆順一把,他有時能在說話前摸清皇帝要問什麼,自己該答什麼,所以應變極快,笑著道:“石渠閣每日都有陛下與秘書郎官們研讀經書,時時翻閱晾曬,書裡的味道自然是不一樣。不似這裡,王室藏書幾有百年,而韋編斷絕,翻起來都是些灰塵。”

“我看你就是想躲懶。”皇帝莞爾一笑,笑罵完,接著又想了一想,頷首道:“這些書簡裡積灰確實太重,你先拿幾塊長絹布來。”

穆順‘唯’了一聲,知道皇帝默許他這一會不用在身邊伺候了,於是爽快的走出去,親自在庫房裡挑了幾條織工十分細密、觸感又不失絲滑的絹布。

皇帝拿到絹布,伸手一摸,很快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對穆順體貼的心思難得讚許的點了點頭。他著手將絹布矇住自己的口鼻,在腦後繫了活結,接著吩咐其餘人有樣學樣,這麼做雖然不甚雅觀,但也不用擔心吸入過度的灰塵了。

穆順看到皇帝滿意的眼色,很自覺的退了出去。他剛退到廊下,腰桿便直了起來,身邊便有一夥人持巾端茶的上來伺候:“去、去!”穆順厭惡的將這夥人像蒼蠅般的趕走,小聲斥責道:“也不瞧自己是什麼人物就敢往跟前湊!”

這些人都是甘陵王室遺留的舊奴,由於王室嫡系皆死於禍亂,他們生計斷絕,有些散落於各處、有些受貧苦而死、宮室寥落,只剩下一些對王室念有舊情的還會繼續住在此處,等待哪一天朝廷記起了這裡,另擇旁支過來繼承宗祧。按照局勢的發展,像他們這些不事生產的僕役用不了幾年就會死散殆盡,可皇帝的到來卻改變了這一切。

他們看到飛黃騰達的機會,一個個猶如老樹煥發了生機,想趁著這個機會巴結到穆順,或許用得好,被帶到長安去,也有一份祿米吃。

然而穆順根本瞧不上這些年紀漸長的老僕,不但只指派些粗重的活計,就連靠近皇帝身邊都百般攔截。他當下驅退了這些人,徑自往一處偏室裡走去,在穆順身後,悄無聲息的跟著一個年輕小宦。

“貴人安置好了?”穆順讓他掩上房門,悄聲問道。

“這幾日都在偏殿,奴婢已使人好生伺候起居。”那小宦站在原處恭順的低下了頭,細長的眼睛似乎有光一閃而過:“甄貴人攜了幾名婢女,許是貼身照料,奴婢想來也不妨事,就給留著了。”

那年輕小宦名叫嚴峻,長得一副機靈的模樣,祖輩都是甘陵國王室的奴僕,曾經犯事被受宮刑,成爲甘陵王室少有的一名年輕宦官。在一衆暮氣沉沉的老宦之中,穆順覺得嚴峻就是藏在砂礫中的金子,因爲他並沒有受制於宦者的身份自生自滅,而是勇於走出荒廢的王宮,在民間四處遊蕩。他幸有一副過人的膽識和才貌,居然在冀北結下了不少人脈,去年他正好回王宮收拾行裝,打算跨黃河去中原遊歷,沒成想遇見皇帝駐蹕,這才留了下來。

但這並不是讓穆順刮目相看的緣故,讓他第一次覺得此人不簡單的時候,是嚴峻初次見面,便偷偷塞給了他一枚白玉帶鉤。據嚴峻所稱,這枚龍首衣帶鉤是甘陵王的配飾,後來遺落在宮苑裡僥倖被他拾到。穆順自然不相信這種瞎話,但如今甘陵國絕,他將這枚帶鉤昧下來也不是什麼難事。王室的舊奴不是沒有給穆順送過東西,但他們大多都是從王宮的角落裡搜尋來的遺物,有價值的東西早就被黃巾軍搜刮走或是拿去售賣了,哪還會有貴重東西給他。

而嚴峻卻不一樣,在送完帶鉤的第二天,他又拿出一枚金蟬,此後幾天又是玉環、又是馬蹄金,著實讓穆順的腰包豐厚了不少。穆順隱隱吃驚於對方的財力,知道他來頭不小,於是私下接納,卻道是爲了甄氏做說客。熟知朝廷故事的穆順知道這件事背後絕不單是甄氏一家,甄姬入宮,或許是整個河北豪強的共同意願,爲了讓他們有安全感與歸屬感,皇帝勢必會採取聯姻、辟舉的方式籠絡人心。

在這件事裡,正如嚴峻所說的那樣,皇帝年輕氣盛,絕不會不好女色,今日穆順不提甄氏女,難不成別人就不會向皇帝提及麼?穆順當時深以爲然,也自覺有結好貴人的必要,於是授受錢財,三言兩語便替人張羅好了此事。

“連帶幾個婢女進來倒不是難事,多派人看顧著就是了,日後進了未央宮,這些人都是要撤換掉的。”穆順不以爲然的說著,忽然開口提醒道:“是了,甄氏女尚未定下名分,我已請了天子的示下,說是暫稱其爲‘甄姬’,具體名位,要回宮後再說。”

‘姬’是衆妾的總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稱號,皇帝讓高門貴女稱作‘姬’,可以想見他最初並未對這個女子抱有太多熱忱。嚴峻目光中不免流露出一絲失望,但他並不氣餒,因爲任何一個見過甄姬的人,都沒有不爲其容貌所傾倒的。嚴峻對此很有信心,他對穆順的提醒欣然接受,很快改口道:“唯唯,奴婢這就將‘甄姬’之稱傳下去,讓旁人免於口誤。”

“是要這樣。”穆順滿意的點了點頭,一時間他也在想,皇帝這樣冷淡的態度會不會達不到他所預期的那樣?只是甄姬得寵與否已經與穆順無關了,他僅是順口問道:“對了,自來這裡以後,她這幾日都在做什麼?”

嚴峻輕輕皺起了眉頭,道:“就只是做些繡工,也不曾隨意走動。”

“真的?”穆順正要出門,聽到這裡立時站住了。

嚴峻一愣,下意識的道:“自然是真的。”

“好啊、好啊。”穆順有些欣喜,忍不住拿眼看向嚴峻,像是羨慕對方尋到了一件寶物似得:“喜歡繡工,或許會是她天大的幸事。”

嚴峻不明所以,但也從穆順的話裡猜出這不是件壞事:“敢問穆公,這話是何意?”

“你不明白。”穆順得意之下,不免少了些顧忌,他一直跟隨在皇帝左右,幾乎沒有時間關心甄姬入宮的動向,更爲親自過去看上一眼。此時如果真按嚴峻所言,甄姬才德容貌天下無雙,那麼就算是宮中那名以‘賢’聞名的貴人也得在容貌上稍遜一籌了。

王宮佔地廣闊,偏殿中青石鋪地,蒼松夾道,眼前建築多爲重樓復殿,甚是莊嚴華麗。這處偏殿以杏花最是勝景,再暖些時候,數十株杏花盛開,沿著屋脊山牆遠遠望去,就如雲蒸霞蔚一般。

皇帝漫步在石板道上,一邊看著杏樹枝頭早放花蕊的粉嫩,一邊聽著穆順狀若無意的建議皇帝尋個地方落腳,飲茶賞花,可爲一樂。皇帝欣然同意,這塊地方是他沒來過的,於是他便讓穆順去找地方,穆順接著順理成章的想到這裡正好靠近甄姬所住的地方。經穆順提醒,皇帝這纔想起接進來幾日的甄姬,他近日因爲劉虞在幽州戰敗的事攪得心情極差,一直無暇去親近芳澤,此時無論是巧合、還是無意,他都該去看看了。

得聞皇帝駕到,甄姬帶著一衆人等從偏殿裡出來相迎,皇帝看見一名身子嬌弱的女子身著淡青羅裙盈盈下拜,主動伸出手接住她的胳膊,目光自然而然的落在甄姬的臉上。世上所謂絕色的女子,皇帝並不是沒見到過,無論是董皇后、還是伏壽身邊的馮方女和鄒氏,或是當年在石渠閣上聽著琴聲而尋覓到的驚鴻一瞥,都是難得的佳人。

可相比於她們,甄姬的容貌更爲出塵,一張微尖的鵝蛋臉,雙眉細長柔順,一雙杏眼似含秋水、如琉璃般瑩澈,就算穿著淡青色的羅裙,也掩不住她的容色。整個人看上去端莊溫柔,只是神情略有些怯弱,讓人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想看第二眼,越看越覺得韻味悠長。仔細看去,她整個人彷彿散發著淡淡的光彩,像是在衣袍之上又罩了件玉衣。

“果然貴不可言。”皇帝想起了相者的話,覺得此言不虛。

甄姬不易察覺的收去眼底的一抹驚訝,她只知當今皇帝年輕,但沒想到興復漢家江山的皇帝居然是一副少年模樣,十六七歲的年紀,正介於成人與少年之間。而皇帝看她時目光溫和,嘴角含笑,像是刻意收斂了鋒芒,純粹像個鄰家少年。她淡淡的搖了搖頭,試圖甩去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似乎是看皇帝態度和善,甄姬眼底的怯弱一時小了幾分:“相者之言何足道哉?向來只有相者遊歷高門豪富之家,以虛詞應付歡心,藉以牟利。而不見出入寒室,議論微賤長遠的。”

“你不信相術?”皇帝穩穩的捉著對方的手臂,好奇的打量著這個因‘相術’而得利的人,居然不信相術。

“鬼神難測,妾不敢不信。”甄姬坦誠的搖了搖頭,似乎有些猶豫:“只是子不語怪力亂神,陛下宜……”

“我知道了。”皇帝拍了拍她潔白無瑕的手:“你是在勸諫我。”說完,他忽然覺得這樣很熟悉,可又有一個念頭覺得那裡不像。

皇帝與甄姬一同步入偏殿,見到席榻上擺著一隻鞋樣,便隨手拿了起來,發覺做工還算精緻,垂眸一看,倒是與對方腳上穿的絲履有幾分相似。皇帝眼中有道莫名的神色一閃而過,他拿起還沒有他手掌大的鞋樣,輕聲問道:“孩子的鞋?”

“是給兄長的兒子縫的。”甄姬解釋道:“寡嫂不會針線,妾在家裡時就像將其做好,可是來得及,一時便耽誤了……”

皇帝忽然明白那股莫名的熟悉感是從何而來的了,對方雖然比伏壽要美十倍,但她嫺靜溫婉的氣質、正直寬厚的品格、還有這一手織繡的功夫,都是那麼的相肖,甚至比伏壽還要聰慧。

“你今歲有多大了?”皇帝讓甄姬坐在對面,兩人保持著一段不甚曖昧的距離,即便對方的容貌雖是遠觀也讓人心動,皇帝的語氣仍保持著幾分剋制與冷靜。

甄姬不知道皇帝的態度忽然變得嚴厲起來,她不由垂下眼瞼,細細答道:“今歲有十五了。”

“你平日在家中,都是做什麼?”聽到對方的年齡,皇帝突然有些遺憾,但這遺憾轉瞬被拋之腦後,他又接著問道。

“以前都看書習字、閒時做些女工。”對方的問話實屬平常,但甄姬仍從裡面聽出了些審問的意味,或許這是初次接觸到君威難測,她說話的語氣都有些不甚從容。

一番盤問下來,甄姬目光清澈,語氣真誠,神色毫無躲閃之意,皇帝知道對方應該說的是實話。其所做的這一切興許都只是個巧合,而不是背後有人指點、故意迎合他的喜好。

皇帝這才勉強放下心來,雖然納甄姬是出自於他的個人想法,以及收服河北士人之心的需要,但這並不代表著會容忍一個別有意圖的人進入他的身邊。

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
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厲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十七章 教於宗室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將功折過第八十章 揚己露才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七十六章 務期實用第一百九十章 令敢不從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影相隨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一零四章丨連坐者衆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許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九寨沟县| 庆城县| 苏尼特左旗| 乐山市| 响水县| 保康县| 五华县| 沈阳市| 寿光市| 临颍县| 九台市| 隆尧县| 察雅县| 张北县| 三台县| 东至县| 南召县| 错那县| 金山区| 靖远县| 浮梁县| 基隆市| 汝州市| 永德县| 芮城县| 永春县| 象州县| 青铜峡市| 滨州市| 商水县| 获嘉县| 定陶县| 房山区| 灌南县| 石嘴山市| 贵定县| 阳山县| 封开县| 安吉县| 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