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

“聖王以天下耳目爲視聽,故能無不聞見。”————————【後漢書·劉陶傳】

皇帝親近的叫著蓋順的表字,蓋順不敢託大,抱拳道:“陛下說的是,爲將者負三軍存亡、一戰成敗,非能者不可任。”

“看來你這一個多月在三輔剿賊,也算是頗有心得。”皇帝看了看徐榮,又看了看站在徐榮後頭的張遼等人,說:“‘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你們以後是都要單獨領兵,征戰在外的。剛纔檢校的是底下的兵衆,現在我要檢校你們這些當將軍的謀略。”

衆人聽了這話,都沒有什麼異議,他們老早就羨慕蓋順與徐榮剿除三輔羣寇的戰績,此刻都摩拳擦掌,想著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現,不說擔任主帥,但隨軍出征白波也不是不可以爭取。

“臣謹喏。”衆人裡唯有北軍中候王斌有些尷尬,硬著頭皮說道:“不知君上要如何檢校?”

這裡的將校要麼就是上過戰場殺過人的,要麼就是家中傳習過兵法,自身滿腹韜略。就王斌一個是門外漢,此時一聽皇帝要檢校謀略,心裡頓時就虛了起來。

“當年新息侯馬援聚米爲山谷,爲光武皇帝指畫形勢,使涼州諸郡城郭、地形、兵力盡在眼底。”皇帝對此早有打算,畢竟王昌冒領軍功只是他個人的猜測,無憑無據,他若不找個合適的由頭,還真無法解釋爲什麼他就偏偏認定藍田一戰是徐晃的功勞。

於是皇帝便讓人事先做好一個簡陋的沙盤,此時讓人擡了上來,根據沙盤的地形,由他自己設置敵我兵馬的數量、種類、精銳程度以及天氣等條件,專用以考校這些人臨機決斷、行軍打仗的能力。

但沙盤畢竟限制了地形,所以有時候皇帝也會拋棄沙盤,選擇一些歷史上出現過的經典戰爭當做題目。

比如對張遼的考校問題是:“若此時敵以十萬之師,兵臨城下,敵衆我寡,爾爲主帥,該當何如?”

張遼沒有立即作答,他壯著膽子反問道:“敢問陛下,此乃堅城否?”

不是堅城就很好回答了,要麼棄城打游擊、要麼就戰略性撤退,另尋關隘要道據守。可這麼一來問題就太過簡單了,皇帝揶揄說道:“自然是堅城無疑了。”

張遼這才答道:“彼等十萬之衆,可戰之兵想必不過三萬,其餘應該多是民夫,充入軍中,是要造勢詐我。所以我軍應當揀選精銳,以大義激勵士卒,披堅執銳,趁彼等尚未整陣、立足未穩之時,率兵突襲。”

徐榮聽了,忍不住反駁道:“即便得逞,也未能傷及根本,彼等依然會圍城。”

張遼一見是徐榮,便直接反駁道:“此法確實不能讓彼等退兵,但若是得勝,便能奪其軍心、敗其士氣,而且還能安定我軍之心,自此之後,便可從容固守,修習守備。”

“那不就成了圍城苦戰?”法正突然說道。

見衆將都扭頭看著他,法正毫不膽怯,朗聲說道:“彼等十萬之軍,若是日夜攻打,就算有堅城也守不了多久。”

張遼知道秘書郎法正是皇帝身邊的年輕俊彥,不可以像剛纔反駁徐榮那樣無禮,他緩言道:“陛下先前已言,此時敵衆我寡,兩軍士氣又經過我帶兵突擊而彼降我漲。且不說是否有援軍,就說對方十萬大軍,整日糧秣所需何止千萬?而我軍據守堅城,想必糧秣軍械,以及守城之物都是不缺。只要堅守下去,不出半月,彼等必無勞而返。”

“那時我再挑選精兵,銜尾追擊,可一擊破敵。”

皇帝點點頭,沒想到張遼年紀輕輕就如此了得。他剛要出口讚揚,卻只見法正儼然將自己帶入了角色,不服氣的說道:“那我若是故意撤軍,在一路預留精兵埋伏你呢?”

張遼‘哈哈’一笑,復又正色道:“十萬大軍,調配起來何其艱難,豈是想撤就撤的?到時候上情下達,稍有阻滯,便會引發混亂。那個時候,恐怕詐退就成了真敗。至於伏兵,我既是守城之將,豈會不知該城附近何處是險地、何處是坦途?”

法正臉色一紅,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犯了書生點兵的毛病。皇帝見狀,適時的爲他解了圍:“你們兩個的見地都很獨到,張文遠,我果然沒有看錯你,假以時日,你必當是朝廷大將。”

這簡直是對他莫大的肯定與誇讚,張遼喜不自勝,比得了什麼都高興,連忙謝過。

“孝直。”皇帝鼓勵了張遼,這纔對法正說道:“你稟賦出衆,長於軍略,只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凡事還是得親身體會。”

法正虛心受教,皇帝沒有因此批評他好勝心強,已經是給了他很大面子了,而且皇帝那句‘親身體會’似乎有別的含義,讓法正不得不在一邊多想。

皇帝環顧四周,剛纔他已經通過這種方式考校了除王斌以外的所有將校,此時正該準備訓勉幾句,然後打道回宮。可他偏偏看了蓋順一眼,饒有興致的說道:“正言,你帶兵在藍田剿除劉雄鳴的時候,麾下似乎出了一員將才?你的奏疏中說他僅帶三百人便搶關奪城,說降數千賊衆,我記得這人可是叫王昌?”

一旁的徐榮此時眉頭微皺,眼底閃過一絲猶豫。

這件事情徐晃曾私下裡找他質疑過,他不敢得罪蓋順,只能好言相勸,說服對方暫時忍讓,畢竟以後立功的機會多得是,犯不著爲此得罪蓋順這樣的軍中新貴。

此時見皇帝又提起此事,看上去是好像很賞識這個‘有勇有謀’的王昌,準備大肆提拔。王昌本就因爲此戰錄功,提拔爲虎賁侍郎,比四百石,如今眼見皇帝又要格外加以恩賞。這看在徐榮眼裡,實在是爲徐晃鳴不平。

王昌如今所獲得的種種功績,本該都是徐晃的,當初如果他跟蓋順直接挑明。現在被皇帝表彰的應該就是徐晃,而不是什麼王昌!

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七章丨各算其能
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二十章 遺策何算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成困獸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七十八章 監觀民瘼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四百零三章 風勢不利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飯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二十章 隱水暗伏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九十二章丨拔刀相向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第八十一章 僥倖爲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得閒適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九十九章丨迷途知返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五百三十一章 莫待相逢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七章丨各算其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乐亭县| 万源市| 泊头市| 崇明县| 瓦房店市| 内丘县| 类乌齐县| 弋阳县| 扎鲁特旗| 蕲春县| 天水市| 新蔡县| 镇雄县| 景东| 靖安县| 六安市| 江津市| 赣榆县| 株洲县| 黄龙县| 潮州市| 洛南县| 大同市| 依兰县| 寿宁县| 元氏县| 镇宁| 武陟县| 宝兴县| 会东县| 三原县| 定边县| 灌阳县| 瓮安县| 达孜县| 望谟县| 申扎县| 射洪县| 五峰|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