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詩·行露】

段訓好歹是朝廷使者,身負詔命,到了陝縣卻什麼動靜也沒有。顯然是被人暗中瞞了下來,意圖就是不想讓衆人知道朝廷已經赦免了他們,從而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觀衆人這一路上的表現,這人是誰無疑很清楚了。

賈詡心頭一陣惱火,自覺聰明一時,沒想到卻被平日最瞧不上的李傕等人利用與欺瞞,本可以接受赦免,卻被人強行架上造反行列,甚至還誘使自己做主謀,這讓後人如何看待他?

他內心極爲氣憤,這可真的就是助紂爲虐,爲奸人所乘了。

只聽蔡邕繼續煽動道:“我適才在帳中不提,是因爲可能已死無對證,徒然說出,反倒會讓李傕反詰。由此可見,傕汜之輩豈能成大事?你跟隨起兵,只是權宜之計,不得已而爲之。如今聖天子在位,立志中興,拔舉皆以德才;又不計前嫌,打破一年再赦的往例,允準如校尉這般尚存忠義之心的人改過自新。”

蔡邕把上半身往賈詡方向半傾,做出親密的姿態來:“校尉大才,陛下早已知之。來時陛下就說過,若是能促成此事,詔拜尚書、位列九卿,不在話下,何必非要佐此輩爲亂?博亂政之功,而棄匡濟之道,豈是人臣所爲?”

這話說完,賈詡再也不再拿捏姿態,說道:“原本以爲獲赦無望,故行此逆亂之舉,如今陛下聖明,原宥我等。詡區區不才,何益於國,能得陛下看重?若陛下不以詡微賤,詡願隨其左右,供其驅使。”

“好、好,賈校尉此舉解朝廷危難於一時之間,有大功於國,何謂無才?陛下果然沒有看錯人,主明臣賢,漢室中興有望。”蔡邕激動的將懷裡的節小心放置一邊,衝賈詡一拜。

“不可!不可!”賈詡趕忙離席推辭,道:“蔡公名望、年齒皆勝於我,在下當不得此拜。”

“老夫只知經書大義,不通智計,今日能至於此地,皆賴陛下耳提面命。接下來要該怎麼做,陛下只提了大致的方略,具體的還請賈校尉從旁助我。”

兩人客套推辭一會後,復又重回席上,賈詡捻鬚沉吟道:“不知陛下的打算是什麼?”

“陛下的原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這樣,就可以把敵人縮小到最少,集中對付冥頑如胡軫等輩。’這其中,胡軫、楊定是陛下欽點不赦之徒,其餘的如樊稠等人,倒是值得籠絡。”蔡邕說道。

賈詡眼前一亮,心中讚道:“陛下此語雖然粗疏,但也不失爲一條至理。與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語不謀而合。”

看來小皇帝確實如蔡邕所言,有非常之智,有如此明主,賈詡豈能不抓住眼前這個機會?

他仔細爲蔡邕分析道:“如今軍中已如蔡公所見,分作兩派,一派以李傕等牛輔舊部爲主,他們兵馬強盛,不願意就此罷手,重新受朝廷約束。這等人,大可以依陛下之意,賺入城中之後,伏兵殺之,以儆效尤。其部兵馬,或是裁撤,或是收歸朝廷,皆有聖裁。”

蔡邕點了點頭,算是認同賈詡的看法,當然,這也是早已算計好了的。

賈詡接著說道:“另一派則是以樊稠、董承等董卓舊部爲主,見李傕等人伏法以後,必對朝廷心生懼意。彼等官職、地位雖曾高於李傕,但兵馬稍弱,就算失了兵權也無妨,左右朝廷不會失信、虧待降者。”

“朝廷恩威施於海內,劉氏安坐四百年江山,豈會失信於人?我既然奉命來此,便是朝廷最大的誠意。”蔡邕說道:“只要他們肯降,一律保留兵權,官升一等,哪怕是李傕、郭汜,陛下也願意暫時虛與委蛇、加官賜賞。”

“這麼一來就好辦了。”賈詡屈指叩了下桌案,傾身說道:“他們舉兵來此,無非是要保全性命,自新豐一戰後,諸將性命無虞,便想進一步謀求高官厚祿。只要陛下不計前嫌,不吝爵賞,我能爲蔡公說動衆人接受招撫,棄軍入城。只是入城之後再有什麼變故,可就與在下無關了。”

蔡邕明白賈詡這是不願沾上坑害同僚的罵名,對此表示理解:“這是自然,在臨行前陛下已授我便宜從事,只要涼州諸將願意入城,便是驃騎將軍,陛下也給得起。只是在胡軫等人授首後,朝廷將派人接管此間兵馬,到時候唯恐出現軍心變動、有死忠者教唆反抗,所以非得賈校尉出面斡旋不可。”

賈詡點點頭,突然想起牛輔舊部中,校尉張濟往日與己親善,今後一旦入朝,若無軍隊外援,恐會勢單力孤,倒不如趁此爲自己預留一股軍中勢力。

至於爲何不選同樣信服於他的樊稠,則是因爲樊稠有勇無謀,常出口傷人而不自知,不如張濟沉穩。

爲了防止皇帝把牛輔舊部都劃到不赦的黑名單上,賈詡自覺有必要搭救一下張濟:“校尉張濟頗有膽略,平日也多信服於我,若是能得其相助,彈壓軍隊,此事將更爲順利。”

蔡邕知道他這是在給張濟做擔保,而張濟並不是皇帝指名道姓必須要死的人,所以他也樂於做個順水人情,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性命無虞,日後前程可保,賈詡再無顧慮,開始一心爲皇帝打算:“今日城上軍威,人所共見,再加上陛下親臨城頭,聲威震懾之下,衆將嘴上不說,其實心裡都有些膽怯。所以蔡公此行正是時候,要想勸服他們就此歸順,倒也不難。”

蔡邕沒有答話,只聽賈詡繼續說道:“只是難就難在,讓他們棄下部衆,孤身入城受賞。有董卓前車之鑑,要想說服李傕他們怕是要多費心思。”

“這正是一大疑難。”蔡邕嘆道:“他們個個狡詐,不肯輕易鬆口,非得見王允身死方可罷休,種申甫已經回城稟告了,也不知道陛下會怎樣決斷。”

賈詡似乎早有預料,雖然沒有見到如今長安城中的小皇帝,但他自覺已逐漸摸清了對方的脾性:“若是誅晁錯能退七國之兵、殺王允能罷十萬之衆。以陛下之明,當不難做決斷。”

蔡邕是知史之人,對此更是憂心忡忡:“就怕他們以爲朝廷軟弱,一味求和,生出輕視之心。”

“他們若是不輕心大意,又如何會入陛下轂中呢?”

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
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七十四章 人無常滿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六十八章 響我明德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十七章 暖殿溫室第十六章 多所告白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七十五章 啓聵振聾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詳第八十三章 謀應外放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一零六章丨三軍聽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七十九章 室家欲靜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二百八十六章 咎當在此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台南市| 东源县| 宜兰县| 张家口市| 邵阳市| 衡南县| 扶沟县| 五华县| 昌黎县| 瓮安县| 乐都县| 中阳县| 壶关县| 延庆县| 临武县| 麟游县| 建湖县| 西青区| 姚安县| 香河县| 东明县| 名山县| 青冈县| 青州市| 绥阳县| 文化| 女性| 天津市| 伊通| 历史| 德阳市| 普安县| 页游| 阿瓦提县| 鸡东县| 嘉黎县| 广水市| 永康市| 通海县| 陈巴尔虎旗|